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乙胺丁醇是目前广泛用作肺结核病联合化疗强化期的药物之一,可替代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钠.随着乙胺丁醇的广泛应用,各种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曾收治2例乙胺丁醇致哮喘样发作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胺丁醉的主要副作用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发生视力障碍。我院遇到一例服乙胺丁醇后引起呼吸道及消化道反应,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因Ⅳ上中/上中肺结核、痰菌阳性于1979年7月11日入院。给予异菸肼0.3克,每日二次;利福平0.6克,每日一次均口服。因痰菌持续阳性,且药敏报告:利福平耐药。故于1981年3月21日改用乙胺丁醇(匈牙利制)0.5克,每日二次口服。连续服用三天后,患者诉胸部紧缩感,憋气,咳嗽,有中等量白色泡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证实利福平是否抑制人的结核菌素反应。作者将42例无恶病质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随机分成二组:Ⅰ组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和利福平(EHR组);Ⅱ组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和链霉素(EHS组)。每日用药量异烟肼300mg,乙胺丁醇15mg/kg,利福平100mg/kg(最大量达600mg),链霉素750mg。2个月后1组停用乙胺丁醇,Ⅱ组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0年8月用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复治痰阳肺结核一例,开始四个月住院治疗,每日用利福平600mg,乙胺丁醇1000mg顿服,1980年12月5日改为每周二次间歇疗法,每次利福平900mg。  相似文献   

5.
乙胺丁醇致双侧球后视神经炎并视网膜炎1例东北电业中心医院内科(110015)曹文臣朝阳结核病医院内科张树春患者女性,31岁。于1991年4月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给予乙胺丁醇(EMB)0.75g/d,异烟肼(INH)0.4g/d,利福平(RFP)...  相似文献   

6.
(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艾滋病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X线 枚射照影术 F 30型X线机胸部摄影曝光条件(张卫明等)(3):125 诊断应用 30毫安X线机胸部摄影条件的制定(严统)(2):80扼逆 化学诱导 对氨基水杨酸钠挣脉输液致呢逆1例(王杰等)(妇:148毗嗓酸胺 副作用 治疗毗嗓酞胺痛风的体会(张汝森)(l):32 毗嚓酞胺致哮喘发作1例(曾德)(l):35 毗啧酞胺致双下肢活动障碍1例(段中华)(2):邺 毗啧酞胺致过敏性皮炎3例(李岱等)(3):129剥脱性皮炎 化学诱导 乙胺丁醇致剥脱性皮炎1例(沈立志)([):19 乙胺r醇致剥脱性皮炎1例(崔守琪等)(2):81 利福平致剥脱…  相似文献   

7.
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酵母膏与酵母膏+乙胺丁醇灌胃致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新方法。方法 52只雄性昆明小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膏组、酵母膏+乙胺丁醇组及别嘌呤醇组4组,分别采用蒸馏水、酵母膏、酵母膏+乙胺丁醇、酵母膏+乙胺丁醇+别嘌呤醇片灌胃,3周后取血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连续灌胃3周后,各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酵母膏组(247±61)μmoL/L,酵母膏+乙胺丁醇组(30l±53)肛mol/L、对照组小鼠血清尿酸为(235±34)肛moL/L,别嘌呤醇组血清尿酸(114.67±49.74)μmoL/L。结论酵母膏+乙胺丁醇灌胃可建立相对持久稳定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同时升高的血清尿酸可以被阳性药物别嘌呤醇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福平致乳腺发育二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福平致乳腺发育二例李春峰例1男性,30岁。因咳嗽,乏力、盗汗月余,经胸片及OT试验强阳性诊断为右上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于1993年10月始抗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H)400mg、利福平(R)450mg、乙胺丁醇(E)750mg,每日1次顿服。2个...  相似文献   

9.
据文献记载:乙胺丁醇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致球后视神经炎,小剂量(15mg/kg/日)可以避免或很少发生眼部中毒。为探索小剂量对眼部的损害情况,我们对市结核病医院住院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整理,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一般情况 1.1979年9月对长沙市结核病院,正在服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的全部住院病人40名,进行眼部症状的调查及视力、视野、色觉、眼底检查。乙胺丁醇的剂量,即体重在55公斤以下,每日0.75克,55公斤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EMB)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建立直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临床耐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54例临床分离株中,19例为EMB敏感株,35例为EMB耐药株。35例耐药株中13例(37.1%)发生基因突变。13例基因突变皆为错义突变,且有1例同时发生310位和313位突变。结论 embB306位氨基酸Met被置换是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测序分析可以确认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是快速检测耐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项以乙胺丁醇和异烟肼为基础的8个月的治疗方案,通过随机临床试验与6个月的标准方案进行比较。方法 1355例新诊断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入3种不同的方案:即每天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2个月,随后乙胺丁醇和异烟肼6个月(2HRZ/6HE)。  相似文献   

12.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损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损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通过对17例服用乙胺丁醇后发生视神经损害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的分析,对不同日剂量组的损害发生时间和程度的比较,以及损害发生后不同时间进行眼科诊疗效果的比较,总结防治乙胺丁醇引起视神经损害的更有效方法。结果17例均有服乙胺丁醇史,主诉为视朦,视力、眼底、视野及色觉异常为体征,本病诊断成立。据损害部位分型轴型7例、轴旁型2例、混合型3例、不定型5例,无视网膜炎型病例。各日剂量组视力损害发生时间比较P<0.005,损害程度比较P<0.0025,视野及色觉损害也随日剂量增大而加重,显示视功能损害与日剂量成正比。治疗以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为主;发生损害15天内治疗者(8例)恢复视力平均为1.2,>30天者(6例)仅达0.39(P<0.02);视野和色觉15天内治疗者全部恢复正常,>30天治疗者仅1例达正常。结论应高度警惕、预防乙胺丁醇损害视神经,小剂量应用乙胺丁醇并定期行眼科检查、监测视功能可避免或减少损害。一旦发现异常,应据病史、症状、体征明确诊断,立即停药,及时行眼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胺丁醇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视神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别于服用乙胺丁醇前、后对患者视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不同剂量组的视损害情况。结果有9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神经损害表现,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视功能损害更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胺丁醇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视神经功能可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结核丸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几种药物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种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中药结核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核丸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应用于肺结核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肝脏》2011,(2):180-180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常作为抗结核的一线联合用药。该研究为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抗结核疗法(ATT)致急性肝功能衰竭(ATT-ALF)的前瞻性研究。前瞻性评估了ATT-ALF患病人数、临床表现、结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 HIV 感染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过程,作者对美国旧金山1981~1988年间的13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132例患者中确诊结核病时尚未作出艾滋病诊断者78例(59%),两病同时确诊者18例(14%),先确诊艾滋病者36例(27%)。在132例患者中,肺结核50例(38%)、肺外结核40例(30%)、二者同时存在者42例(32%).这些患者62例用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治疗,治疗2个月后停用乙胺丁醇;39例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  相似文献   

17.
抗痨药致剥脱性皮炎死亡1例航天长征机械厂门诊部(四川省万源市,636452)李大辉患者男,30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余,经胸透及摄片诊断为“右上肺Ⅲ型结核”。并多次查痰找到抗酸杆菌。入当地医院用利福定、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强化抗痨治疗20余...  相似文献   

18.
对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三药过敏一例李桂宾邱丽华高兴云患者男性,75岁。1995年8月因咳嗽、咳痰1个月,在外院诊为肺结核,并给予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链霉素0.75g每日各1次,治疗1个月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剧...  相似文献   

19.
罗维  邓建 《山东医药》2003,43(2):65
乙胺碘呋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安全剂量范围较大,临床较为常用.因其半衰期长,临床上毒副反应主要为蓄积中毒,用药1年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仅为2%.自2001年以来,我院发现乙胺碘呋酮短期内致尖端扭转型室速3例,经及时抢救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结核病院报告一例服用乙胺丁醇(EB)引起顽固性腹泻及呼吸道反应。患者男性患肺结核,痰菌阳性于1983年6月7日入院,给以RHE治疗,EB日剂量0.75g,一次口服。7月28日开始腹泻,2~3次/日,8月20日后腹泻增至4~5次/日,无里急后重,未见脓血便,同时,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剧咳、气促、中等量白色泡沫痰。临床及化验检查均无异常所见,经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9月9日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