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九江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其自我认知的现状,探讨普及常用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九江市濂溪、南湖、南司3个社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九江市社区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前的问卷答题合格率为24.07%,培训后问卷答题的合格率为93.52%.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为开展居民急救普及培训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市社区居民92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救培训活动少,能科学拨打急救电话的仅占46.7%,但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很强.结论 开展城市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课教学形式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120名社区居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观察组利用微课+模拟人实践教育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授课与急救模拟人相结合进行现场指导教学。培训后对两组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居民的心肺复苏术技能考核成绩及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微课结合模拟人培训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急救意识及心肺复苏技能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九江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讨普及常用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九江市濂溪、南湖、南司3个社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九江市社区居民常用急救知识主要来源于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前的问卷答题合格率为24.07%,培训后问卷答题的合格率为93.52%。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心肺复苏(CPR)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医护成组角色扮演的方法对102例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医务人员发放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现场施救意愿调查问卷,并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便比较培训前后问卷得分及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了解医护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培训前后,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急救场合施救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由15.7%和2.0%上升为100%。结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CPR培训可有效提高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改善其在院外施救时不自信的态度,减轻其在施救时的顾虑和担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及技能掌握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天津市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CPR理论知识调查问卷,以模拟人为考核工具,记录急诊科医生的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结果: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应答率95. 00%。急诊科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为(72. 90±10. 25)分,CPR技能操作得分为(65. 96±9. 28)分,且医生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也相对较高,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CPR基本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技能掌握程度较低,急需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Mini-CEX在内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66名内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Mini-CEX。两组住院医师均于培训前、培训3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并比较两组对培训的满意程度。结果:培训前两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3个月及6个月后试验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6个月后试验组对培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Mini-CEX在内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且住院医师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朝阳区社区1 000人次社区居民进行2010版社区百姓心肺复苏术培训,探讨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效果。方法:课题组与社区居委会或者单位联系,组织1 000人次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培训。利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社区居民版心肺复苏术掌握情况。课题组医护人员利用多媒体讲课、现场实际操作演示、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随机抽取25%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考核。结果: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掌握程度总体处于低水平,培训前后心肺复苏术掌握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进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能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模拟考评法在精神科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实践运用效果.方法 取2009年新护士26名为对照组,2010年新护士28名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培训考核方法,试验组运用模拟考评方法,对两组新护士进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 较.结果 试验组综合技能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模拟考评法应用于精神科新护士技能培训教学,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番禺区石器第三中学的384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其CPR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估.结果 发现384名高三学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缺乏了解与认知.通过培训对比,其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6%上升至培训后的96%,两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为100%.结论 高三学生在培训前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培训后全员通过考核,说明培训效果明显,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低年资外科住院医师心肺复苏(CPR)培训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效果。 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心外科学习的低年资(工作年限< 3 年)住院医师133 名,纳入对照组65人和观察组6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法:教师讲解-示范-学员练习-教师辅导,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讲解-示范-学员练习-教师辅导-情景模拟。两组培训前后进行CPR理论及双人操作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组内及组间考核得分差异。 结果 入组对象人口学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培训后两组的CPR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提高,且培训前、后两组组内理论及CPR操作成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培训前两组间理论及CPR操作成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培训后两组间 CPR操作成绩比较,观察组[(84.62±3.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68±5.45)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而两组间理论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传统课堂授课和情景模拟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均能提高外科低年资住院医师CPR理论及技能水平,但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改进学员CPR操作表现方面比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法更佳。  相似文献   

12.
SimMan综合模拟人用于心肺复苏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模拟人在心肺复苏(CPR)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imMan综合仿真模拟人,对120名医学本科五年级和七年制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教学,所有学生分为两组:模拟人组(SIM组,n=60)和多媒体组(MM组,n=60),训练结束后,进行理论题测试和操作测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模拟人组和多媒体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相近,分别为90.0±18.0 vs 91.0±22.0(P〈0.05);模拟人组的操作考试评分95.3±24.2,明显高于多媒体组学生65.3±23.3(P〉0.05);模拟人组对教学效果的VAS评分为9.5±1.2,明显高于多媒体组的5.6±1.8(P〉0.05);95%的学生对考试方法表示满意,满意度评分(VAS)为9.0±1.2。结论采用模拟人系统进行医学生CPR教学训练,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作为有效的考评工具或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测评,共随访1年,以确定复训时间.结果 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考核合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组:t=30.61,P< 0.01;高中组:t=21.10,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5.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4次进行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急救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均P< 0.05),培训后第12个月测试成绩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缺乏CPR等相关知识,初中及高中生经培训后均能掌握CPR操作,建议尽快、尽早将CPR等急救知识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在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中,以提高全科医生临床诊疗能力为目的的短期专项培训占很大比重,但这类培训主要以讲授教学法为主,师生课堂互动少,学员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全科医生短期培训对增强培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妇产科学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生短期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在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参加妇产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短期培训班的11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并在招生时将其随机分为第1期(对照组)和第2期(研究组)。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中途请假和未能完成相关考试的学员6例,最终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纳入52例研究对象。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案,即相同的教学内容(妇产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同的培训时间(1周)、相同的评估方法(培训前后同等难度的考试、培训效果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研究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对比两组培训前后的考试成绩,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思维、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兴趣的自评得分,培训满意度自评得分。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培训前的考试成绩分别为(62.6±14.6)、(61.6±1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成绩分别为(86.5±8.7)、(95.6±2.0)分,两组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P<0.05),且培训后研究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思维、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兴趣及培训满意度自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学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生短期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的妇产科学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雪 《中国病案》2013,(10):65-66
目的 探讨麻醉科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方法 培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新的带教方法.新的带教方法即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利用北京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麻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围术期管理、专科麻醉培训.带教方式:"一带一"导师制式带教、临床技能量化制、典型病例模拟演示、病案讨论、专题讲座等.考评以出科考核成绩加以分析.结果 住院医师期满,两组考试、考核全部合格(100%),观察组成绩优秀率达75.00%,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本院麻醉科对住院医师实施多方位、多资源、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注重提高麻醉专业住院医师独立工作能力,教学质量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ease—basedlearning,CBL)结合循证医学方法在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52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CBL结合循证医学理念教学组26人)和对照组(灌输式教学组26人),教学均围绕病房患儿病例展开。实验组住院医师以2人为小组,由带组教师提出问题,住院医师下班后查阅文献;在每周固定的全科教学查房时间结合该病例进行循证医学证据总结汇报;全科室人员参与病例讨论和学习,带组教师进行总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带教教师的临床经验指导住院医师作病例分析;住院医师有问题提出时,带教教师直接给予回答。轮转时问为4个月。教学效果评价分为问卷调查、理论试卷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三部分。用SPSS16.0软件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卷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用均数±标准差(面±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住院医师认为,自身所接受的培养方式在提高自学能力、文献检索查阅能力、医师间团队合作精神、临床思维、幻灯片制作技术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更有优势。理论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平均成绩(75.460±6.646)分高于对照组(71.380±4.7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尤其表现在主观题部分。临床技能考核显示,实验组病例书写及临床思维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C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在提高自学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适用于儿科住院医师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家网络跟踪临床指导”的培训模式对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以及临床诊治水平的作用。方法2008年12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55名社区医生,进行高血压临床知识和病例诊治能力的基线问卷调查。以其中网络信息系统健全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0名为干预组,采用知识培训结合网络指导的模式进行3年的全程跟踪指导;另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425名为对照组,仍用常规集中授课培训模式。干预后于2011年12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种模式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社区医生运用专家网络跟踪指导模式培训后高血压的知识和病例诊治能力均明显提高;对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37.0%(159/430)、45.6%(196/430)、42.8%(184/430)提高到66.8%(284/425)、81.4%(346/425)、77.6%(330/425);高血压诊治正确率由干预前的38.4%(496/1290)提高到73.3%(946/1290)(P〈0.01)。对照组医生培训后高血压知识和病例诊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干预区。结论“专家网络跟踪指导”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有效地改善培训模式是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诊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河北中医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118名分为两组,在实习前1个月开设护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组(60名)运用Taba教学法和反思日记法,对照组(58名)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技能训练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生护理技能训练[(92.21±4.27)分]以及评判性思维的寻求真相[(39.88±2.76)分]、分析能力[(44.30±2.28)分]、自信心[(43.32±6.18)分]、求知欲[(46.47±4.01)分]、总分[(298.03±10.52)分]与对照组[护生护理技能训练平均(90.11±5.21)分以及评判性思维的寻求真相(38.07±3.23)分、分析能力(42.79±2.61)分、自信心(39.91±2.42)分、求知欲(44.83±4.57)分、总分(288.02±10.5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运用情景模拟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教学效果。方法把126名实习护生随机平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方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调查和比较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能熟练完成营养护理操作,得到带教教师好评,使患者满意的护生比对照组多14.28%~19.05%(P〈0.05);理论知识、肠内营养护理操作、综合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比对照组高6.69~11.94分(P〈0.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适合肠内营养护理技能实训教学,深受护生欢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我导向学习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轮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护生63人,分为对照组31人和观察组32人,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方式和自我导向学习教学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巧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寻找真理、系统化能力、自信心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际沟通能力、辅导与咨询能力、提供有效负面反馈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自我导向学习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可以有效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