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转炉煤气回收系统改造期间煤气平衡困难的现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施,适当增加少量必要设施,进行无气柜方式的转炉煤气回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钢的煤气平衡的缺口,减少了因煤气平衡问题带来的压产损失,同时减少了向大气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1前言10000m3转炉煤气柜扩建为50000m3煤气柜工程计划于2002年2月下旬开始施工,工期约10个月。在此期间,转炉煤气将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回收,炼钢厂的混铁炉、在线烘烤、烘包、连铸等转炉煤气用户全部改为混合煤气用户。气柜扩建期间全公司的煤气平衡有一定的缺口。此事引起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有关单位人员开拓创新想办法在无气柜的情况下回收部分转炉煤气供炼钢使用,以缓解全公司煤气平衡的压力。经过有关图1回收管网示意图人员的分析论证认为,利用动能公司新建的1200混合煤气环管及原1700转炉煤…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纯氧顶吹转炉具有炉容量大、冶炼强度高、烟尘浓烈的特点。在排放的烟气中可燃性气体成分高达80%。是一种极有回收价值的工业燃料。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回收、利用转炉烟气中的煤气。上海第一钢铁厂三转炉于1966年首次建成30吨顶吹转炉煤气净化回收系统。该系统采用双级文氏管湿法净化转炉高温烟气,及采取转炉冶炼烟气未燃工艺,将烟气回收,然后压入煤气柜,送往用户。但当时控制烟气回收的手段却是手工经验法。在烟气未进煤气柜前,没有任何检测装置来保证安全回收煤气,煤气成分测定只能等煤气进入煤气  相似文献   

4.
邱欣盛 《冶金能源》2003,22(1):61-63
10 0 0 0m3转炉煤气柜扩建为 50 0 0 0m3煤气柜工程计划于 2 0 0 2年 2月下旬开始施工 ,工期约 1 0个月。在此期间 ,转炉煤气将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回收 ,炼钢厂的混铁炉、在线烘烤、烘包、连铸等转炉煤气用户全部改为混合煤气用户。加上高炉实行“三汽”供风 ,按2 0 0 1年底的生产情况测算 ,气柜扩建期间全公司的煤气平衡有一定的缺口。此事引起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 ,要求有关单位人员开拓创新 ,想办法在无气柜的情况下回收部分转炉煤气供炼钢使用 ,以缓解全公司煤气平衡的压力。经过有关人员的分析论证认为 ,利用动能公司新建的DN1 2 …  相似文献   

5.
张子健 《冶金设备》2023,(S2):55-57
转炉煤气柜作为转炉煤气回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工艺控制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转炉煤气柜在整个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作为转炉煤气的临时储气容器,不仅要利用煤气柜平衡管网压力,完成转炉煤气的回收,而且要通过减少放散量提高煤气回收率,有效利用二次能源,达到节能减排,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为此我们通过对转炉煤气柜控制系统功能的开发应用,不断研究适合转炉煤气柜安全生产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转炉煤气并入高炉煤气改造方式,解决了转炉煤气柜因后部无法消耗富余转炉煤气而拒收问题,增加了转炉吨钢煤气回收量,降低了吨钢成本的同时减轻了煤气富余放散污染环境问题,改善了公司煤气动态平衡,使煤气安全供应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转炉煤气放散,提升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通过对两座煤气柜系统能力的分析,应用“1+1>2”的管理理念,把两座煤气柜回收输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优化了回收输送工艺流程,构建了煤气柜群最佳运行方式,提升了煤气柜回收输送系统整体的收气和供气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罗泾COREX煤气(CRG)的导入,转炉煤气(LDG)管网系统发生改变,煤气供应量比以往存在富余,导致转炉煤气柜满柜次数增加。对影响满柜次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管网系统的煤气供给方式、加压机的控制方式等方面,采取可行的手段来达到减少转炉煤气柜的满柜次数。  相似文献   

9.
交流变频调速在转炉煤气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济钢第一炼钢厂转炉煤气回收加压站系统改造中,采用交流变频器对煤气加压机进行调速,控制煤气流量,实现了回收煤气与总管煤气并网,年节电效益19.35万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湘潭钢铁公司二炼钢厂80t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煤气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布置,主要设备技术参数等情况,并从气化冷却的控制,净化除尘的控制,炉口冒烟控制,延长风机使用寿命的控制等方面阐述了转炉煤气回收的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1.
转炉煤气的回收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煤气是炼钢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副产能源,如何实现转炉煤气的充分回收和利用是负能炼钢和降低能耗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产生转炉煤气的影响因素和回收潜力的分析,结合宝钢转炉煤气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力配置、地域分布和使用特点的实际配置,论述了在炼钢正常生产情况下,实现煤气全量回收的系统使用平衡能力和影响因素,以及COREX煤气引入后对转炉煤气系统平衡的影响,并就进一步提高转炉煤气回收和利用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Affecting Factors and Improving Measures for Converter Gas Recove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change the undesirabl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covering and using converter gas in steel plants in China, the basic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he converter gas recovery rate we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long with the change curves of the converter gas component content, based on the converter gas recovery system of Baosteel No2 steelmaking plant. The effects of converter device, raw material, air imbibed quantity, recovery restricted condition, and intensity of oxygen blowing on the converter gas recovery rate were studied. Among these, the effects of the air imbibed quantity, recovery restricted condition, and intensity of oxygen blowing are remarkabl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improving the converter gas recovery from the point of devices, etc, and good results we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3.
应用炉口微差压技术,将RD阀的开度与吹炼规律结合起来,减少了外溢烟气量和吸人空气量,增加了回收时间。提高了所回收转炉煤气的质量。回收煤气φ(CO)达65%以上,最高达85%,实现了自动回收转炉煤气;制订了50000m^3转炉煤气柜验收标准;结合转炉煤气的特性,分析研究其组成成分及热值,开发了用户。标准状况下煤气回收量达到吨钢96m^3,最高为102m^3。  相似文献   

14.
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炉煤气回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了详尽的介绍和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主辅柜回收转炉煤气,通过控制,充分利用主、辅柜的柜容,实现转炉煤气全量回收。保证转炉煤气用户使用转炉煤气的稳定,增加了人工合成煤气配比系统,保证了煤气的不间断供应,稳定了用户的热工制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邯钢三炼钢100 t转炉回收煤气工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详细工艺调查,分析研究确定出提高转炉煤气回收效率的实际可控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改进措施,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全湿法转炉煤气回收净化系统除尘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合理设计喷嘴、使用重力除尘器的改造设计方案 ,可使整个系统除尘效率、脱水效率得到提高。分析认为回收的煤气含尘量可小于 10 0mg/m3。部分设计项目改造后吨钢回收煤气由 3 0m3提高到 75m3,年产钢 2 2 0万t ,年创利润可达 13 3万元  相似文献   

18.
张店钢铁总厂高炉-转炉混气控制系统主要由高炉、转炉煤气流量双闭环比值控制单元和转炉煤气压力定值控制单元组成。该系统自投运后,保证了高炉、转炉煤气以最佳方式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轧钢加热炉提温显著增快,减少了高炉煤气用量,减少了转炉煤气的排放,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转炉气柜并网运行的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及采取的相应技术保障措施,对环保和煤气回收率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转炉煤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普查中查出的问题,分析了转炉煤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内壁C02腐蚀、管道排水管和排水槽腐蚀、漏泄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和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