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3/2004-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男96,女56例,35~72岁,平均(48-14.7)岁。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采用WHO推荐世界疼痛学会所提出的“癌性疼痛三级阶梯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放松及暗示训练、心理治疗)。按照WHO推荐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采用0~10数字进行镇痛强度分级,完全无痛为0分,难以忍受疼痛为10分;镇痛疗效评定:6-10分为镇痛无效,3~5分为镇痛有效,0-2分为镇痛效果佳;生活质量评估参考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由患者对康复治疗或药物治疗镇痛前后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进行自我评估(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极度干扰。)。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不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参与观察的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70&;#177;1.91,8.90&;#177;1.73,t=3.657,P〈0.01;4.60&;#177;1.83,9.20&;#177;1.50,t=2.13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1,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7&;#177;1.23,5.86&;#177;0.45;4.62&;#177;0.73,5,45&;#177;1.31;4,92&;#177;0.50,5.01&;#177;0.67;4.81&;#177;0.61,5.70&;#177;1.02;4.64&;#177;1.26,5,40&;#177;0.52;4.61&;#177;0.63,5.61&;#177;0.47;4.84&;#177;1.59,5.50&;#177;0.38;t=2.652,2.731,2.807,2.931,2.841,2.874,2.933,P〈0.01)。③康复观察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三阶梯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便秘和呼吸抑制等。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配合肿瘤科常规治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能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乐趣等生活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不同康复疗效的观察,分析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其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04/10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2例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检测。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观察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70例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和治疗6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总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上独立;90~107分为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以上≥24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为抑郁症状,>20分为轻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评定。结果:13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6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低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犤64.97±17.0,78.11±20.41,82.82±22.01,(t=2.741~3.958,P<0.01~0.001)犦。②治疗6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犤15.87±5.23,12.20±4.15,8.99±3.81,(t=3.071~10.210,P<0.001~0.005)犦。③治疗6周。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实验组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犤23.45±6.10,21.83±4.32,27.35±6.06,(t=2.910~10.210,P<0.005~0.001)犦,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基本一致(t=1.042~1.558,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治疗前r=-0.369,P<0.05;治疗后r=-0.376,P<0.05),实验组治疗前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386,P<0.05)。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组治疗前r=-0.462,P<0.01,治疗后r=-0.361,P<0.05;观察组治疗前r=-0.459,治疗后r=-0.468,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影响认知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其认知障碍可能为脑实质病损所引起,而不是抑郁所致,故实验组给予心理和药物治疗改善情绪都无助于提高认知功能。同时也提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常规康复和抗抑郁治疗外,还应该注重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阿是穴注射配合放松训练减缓肺癌晚期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是穴小剂量氯胺酮注射配合放松训练对肺癌晚期疼痛的缓解作用,为临床筛选减轻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方法提供依据。方法34肺癌晚期患者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小剂量)阿是穴穴位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或吗啡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Janescott目测疼痛分数测量法进行疼痛分数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数值(21.8±14.8)分与治疗前(55.0±16.5)分比较(t=7.2,P<0.01)。治疗后对照组疼痛分数值(40.6±22.5)与治疗前(59.6±19.5)比较(t=2.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t=2.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3.8±21.8)%,(27.7±19.6)%,两者比较(t=4.7,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阿是穴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是缓解肺癌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对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01-08/2004-08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病房诊治无外伤的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患者75例,作为耻骨结节肌肉附着处软组织慢性损伤治疗组,采用一次耻骨结节银质针松解术进行治疗,治疗后3,6个月进行2次随访。以2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治疗,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患侧耻骨结节压痛点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改善情况(10分为严重,0分为无痛),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进行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评分。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67例,6个月随访54例,对照组3个月随访20例。①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接近(6.4±0.7,6.8±0.6,t=77.1,P>0.05),治疗组3个月后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3.3±0.3,6.4±0.7,t=55.9,P<0.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3.3±0.3,6.6±0.7,t=69.3,P<0.001)。②治疗组症状改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犤(46.7±0.87)%,(0.25±0.03)%,t=66.4,P<0.001犦。③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3.8±0.4,6.2±0.6,t=48.4,P<0.001),症状改善评分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t=51.1,P<0.001)。结论: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能解除肌痉挛和肌挛缩,消除压痛点,改善患者疼痛和不适的自觉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并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体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8例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化疗间歇期使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对照组为单纯化疗。化疗2疗程后观察生活质量的变化,骨痛评分的变化,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钙离子(Ca2+)水平的变化,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345±152,对照组为242±1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4,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痛评分为6.4±2.2,对照组为12.3±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02,P<0.05)。血清ALP和Ca2+治疗后治疗组为(90±15)U/L,(1.00±0.05)mmol/L,对照组为(160±20)U/L,(1.06±0.04)m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99,5.06)。肿瘤疗效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是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其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骨转移有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的特点,可有效的缓解癌症患者疼痛,增强体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曲马多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1例LDH患者治疗前1周内分别接受了下腰痛评估量表(LLPS)、主诉分级量表(VRS量表)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OSSF-36)的测试,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曲马多胶囊50mg,150~200mg/d)43例,对照组(去痛片)38例。治疗后1个月,再次接受LLPS,VRS,SF-36测试。结果:治疗组患者服药后SF-36量表评估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服药前(t=2.057~3.155;P均<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前平均LLPS计分为(14.83±4.39)分,平均VRS计分为(8.15±2.21)分,治疗后分别为(20.40±6.17)分和(3.38±1.20)分;对照组治疗前平均LLPS,VRS计分分别为(15.03±6.42)分和(7.86±2.25)分,治疗后分别为(17.88±5.53)分和(4.26±1.17)分。两组治疗前LLPS和VRS评分接近,治疗后两个结果均明显小于治疗前(t=2.281和2.774,t=2.407和2.162,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LLPS计分明显大于对照组(t=2.351,P<0.05),VRS计分明显小于对照组(t=2.328,P<0.05)。结论:曲马多可以明显缓解LDH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干预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6/2004-04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院呼吸内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每日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2次,共24周;对照组每日吸入替卡松气雾剂2次,共2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4,12,24周检查肺功能和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周哮喘症状日间评分、夜间评分和沙丁胺醇气雾剂用量犤(1.69±0.14)分,(1.15±0.15)分,(2.23±0.23)喷/d犦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80±0.15)分,(1.25±0.14)分,(2.40±0.25)喷/d犦(t=2.5~2.8,P<0.05),第24周明显低于对照组t=10.8~13.0,P(<0.01)。治疗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最大呼气峰速值(peakexpiratoryflowrates,PEF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2.4~14.0,P<0.05~0.01),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3.1~8.0,P<0.01)。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CT的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用药物毁损性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1994-03/2001-12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毁损治疗的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CT冠状及轴位扫描卵圆孔,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穿刺卵圆孔过程中CT引导穿刺的方向并确认针尖的位置,经造影确保穿刺针准确位于神经节内,然后向三叉神经半月节注射神经阻滞破坏药阿霉素。在治疗后当日、治疗后第7天、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记录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①目测类比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②疼痛缓解度:采用0~4数字疼痛缓解分级标准,0度:未缓解(疼痛未减轻);1度:轻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4);2度:中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2);3度:明显缓解(疼痛减轻约3/4以上);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③生活质量评分:就疼痛对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兴趣等的干扰进行自我评价,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干扰,10分为最严重干扰。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76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毁损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除1例解剖变异未穿刺成功,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穿刺和治疗。①治疗前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治疗前(8.7±2.7)分,治疗后第7天(1.6±2.1)分,治疗后6个月(2.1±0.9)分,治疗后12个月(2.3±0.7)分,P<0.01]。②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治疗后1周内疼痛完全缓解61例,不同程度减轻11例,无变化4例,其中2例改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12个月,完全缓解58例,11例未缓解。③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食欲、睡眠、日常生活、与人交往、生活兴趣治疗后第7天、6个月、12个月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5.7±2.8),(4.0±2.0),(6.1±2.4),(6.1±2.4),(6.9±2.3)分;治疗后第7天:(2.5±1.5),(2.8±1.2),(3.5±2.3),(2.6±1.6),(4.8±2.3)分;治疗后6个月:(2.9±1.3),(2.0±0.7),(2.5±1.2),(3.1±1.5),(2.4±1.1)分;治疗后12个月:(2.2±1.1),(1.8±1.1),(2.3±1.6),(2.1±0.9),(1.8±1.0)分,P<0.05或0.01]。结论:CT引导下经皮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对三叉神经痛效果明显。在CT引导下穿刺半月神经节,可使定位更准确,获得更好疗效。由于在局麻下操作,患者痛苦小,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1,3,6个月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评分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肌电反馈治疗。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康复护理。⑥针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分别进行FCA评定。并将评定数据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C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67.53±16.81)分,优于对照组(59.96±20.9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648,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5.50±16.52)分,高于对照组(77.84±16.7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048,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94.73±13.54)分,对照组(85.34±12.81)分,差异有显著性义(t=2.3195,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短期及长期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寻求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63例晚期肺癌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疼痛主诉分级法(CVR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评估。结果:全部患者疼痛主诉分级中,0级4例(6%),1级38例(60%),2级19例(30%),3级2例(3%)。在家庭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患者(评分0~1级,42例)的4个条目的所有评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重组(评分2~3级,21例)(t=2.138~3.325,P<0.01~0.05)。在朋友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朋友能真正帮助我”和“我有能与我分享快乐和忧伤的朋友”等条目得分(6.43±1.56和6.57±1.23)明显高于程度重组(4.98±0.97和4.54±0.88)(t=2.175和2.809,P<0.05和0.01)。在他人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当我需要帮助时就有人在旁”、“有人能安慰我”和“在我的生活中有人关心我的情绪”等条目评分(7.36±1.63,8.24±2.05,8.77±2.32)明显高于程度重组(5.96±1.05,6.48±1.58,6.96±1.86)(t=2.189~2.454,P均<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