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抗马来微丝蚴抗原4B_1株单克隆抗体(McAb)和抗马来成虫代谢抗原4B_7株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8.46%(102/130)和87.13%(88/101);检测51例晚期丝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92%和1.96%;36例经治疗后微丝蚴血症阴转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3.89%和8.33%。丝虫病非流行区99例肠道蠕虫感染者阳性率分别为16.16%和5.05%。结果表明抗马来成虫代谢抗原4B_7株McAb应用于诊断班氏丝虫感染的效果优于抗马来微丝螺4B_1株McAb。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1.25%、IgG322.5%、IgG46.25%.结论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Dot-ELISA检测丝虫病人抗丝虫抗体的初步结果。62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6.8%,49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5.7%,50例和39例非流行区正常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4.0%和5.1%,与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者的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显示,Dot—ELISA检测微丝蚴血症者抗丝虫抗体具有敏感性高,且方法简便,可望用于丝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4.
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 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 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 1.25%,IgG322.5%,IgG46.25%。结论 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 IFAT 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抗体阳性率为88.89%;非流行区健康居民抗体阳性率为3.92%。基本消灭丝虫病后8年的地区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4%和10.84%;基本消灭后15年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5%和5.16%;基本消灭后24年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96%。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5年的地区人群抗体阳性率已降到非流行区健康人群水平(X~2=0.48 P>0.05)。因此认为 IFAT 可作为我省丝虫病防治后期和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此外,观察到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抗体阳性率和阳性 GMRT 与微丝蚴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鼠抗人 IgG_4单克隆抗体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_4结合物做ELISA,对69份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测定 IgG_4抗体。在血清稀释度1:100时阳性率高达97.10%。表明丝虫感染者血清 IgG_4水平明显升高。在治愈10余年的以往微丝坳血症者、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以及丝虫病基本消灭后10年内出生的儿童中,阳性率分别为18.03%,16.67%和17.65%。而在非丝虫病流行区仅有3.66%的人群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不少学者探索检测病人循环抗原诊断丝虫病.本实验应用抗牛丝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淋巴丝虫病人的循环抗原,评价其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血清 34份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采自安徽潜山县,46份班氏丝虫微丝蚴阳性血清及5份微丝蚴阴性而有鞘膜积液、乳糜尿或象皮肿的晚期病人血清采自安徽阜阳县。68份非流行区正常人血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对马来丝虫成早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线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  相似文献   

9.
最近不少学者的研究证实,班氏丝虫微丝蚴在无血清的199培养液(加有机酸和糖类)中释放的代谢(ES)抗原,用于检测丝虫抗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体类型分析,微丝蚴血症者均存在IgM抗体,晚期丝虫病人存在IgG抗体,某些人同时存在IgM和IgG抗体。丝虫病血清抗体滴度为  相似文献   

10.
1980~1985年我们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PAT检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228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444例与晚期病人32例,其IFAT的阳性率分别为99.1%(226/228)、92.8%(412/444)和96.9%(31/32),健康对照阴性者占99.3%(149/150)。本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可节省抗原材料,不需要夜间采血,简便易行,是丝虫病较为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可反映防治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患者血浆中分离出43 kDa抗原组分(CFA2-6),经小鼠制备相应的抗体。用ELISA方法分析小鼠的抗CFA2-6抗体与马来丝虫成虫、微丝蚴、L3幼虫三期虫体ES抗原和可溶性抗原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抗CFA2—6抗体与ES抗原反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马来丝虫成虫单克隆抗体(McAb)结合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马来丝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及班氏丝虫病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进行了检测。马来丝虫成虫抗原检出的最低含量为0.48pg,ES抗原、马来微丝蚴抗原可测得抗原结合量分别为0.35μg和0.065μg,班氏丝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0%(40/50),丝虫病流行区50份微丝蚴阴性血清及丝虫病非流行区50份肠道蠕虫感染者血清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作者等用犬丝虫成虫及微丝蚴制成水溶性抗原,每毫升含蛋白质15毫克。用抗原免疫家兔取得相应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家兔抗体、犬丝虫阳性的猫、犬血清及24例汤加班氏丝虫病患者血清。结果证明,犬微丝蚴血症的抑制(即微丝蚴阴性)与抗微丝蚴沉淀体有关,微丝蚴中等密度者只有针对成  相似文献   

14.
作者等在新加坡应用马来丝虫微丝蚴超声粉碎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微丝蚴血症阴性的疑似丝虫病患者血清中丝虫抗体。抗原制备及IFA分别参照Singh(1977)和Kane(1971)方法进行。以微丝蚴碎片边缘及表膜上出现黄绿色荧光为阳性反应。在324份有各种丝虫病症状体征而无微丝蚴血症患者的血清中仅28%(90/324)为IFA阳性。抗体滴度自1:4至1:4096。绝大部分血清滴度在1:4至1:256之间,其中1:4、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以抗盘尾丝虫Onchocerca gibsoni的单克隆抗体Gib 13株,双面免疫放射计量试验(IRMA)检测斯里兰卡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班氏丝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取BALB/c小鼠,按10~4/鼠接种O.gibsoni胚卵及等量的微丝蚴,16天后再用同样数量的上述抗原静注强化免疫,然后以BALB/c小鼠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T)筛选分泌抗牛丝虫微丝蚴表面抗原的杂交瘤株。经两次克隆后,注入BALB/c小鼠,收集腹水。5%硫酸铵沉淀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并透析,IFAT测定所获的各单克隆抗体对班氏丝虫微丝蚴表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进行丝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90年在马来丝虫病基本消灭地区余杭县,对6个村的人群,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ELISA检测血清抗体,进行纵向及横向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表明在丝虫病基本消灭5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率下降至0,ELISA阳性率和平均消光值均与非丝虫病流行区人群的阳性率(2.53%)和平均消光值(0.17±0.13)相近。纵向监测点检测结果表明10岁以下儿童的ELISA阳性率下降最明显,在丝虫病基本消灭后第3、5年均未检出阳性反应者。同时用ELISA检测班氏丝虫病家及其周围人群的血清抗体,其阳性率为8.33%,且在10岁以下儿童测得阳性反应者。我们认为用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的ELISA检测人群血清抗体是一种有效的丝虫病血清学监测方法。低年龄儿童的阳性率可反映该病在当地的传播状况。  相似文献   

17.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于丝虫病诊断及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FA。125例班氏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的血清和干滴血阳性率分别为99.2%和96.8%;311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均为阴性。289例其它疾病患者,有0~7.1%的交叉反应率;用IFA与常规血检方法检查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居民共801人,阳性符合率为97.0%。62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经海群生治疗后3个月,其抗体水平已显著下降,6个月后下降非常显著;原微丝蚴血症者治后9年(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和10年(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已降至接近流行区的健康人群水平。以上表明,IF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EST。233例班氏丝虫患者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94.0%和82.4%,其中微丝蚴血症者223例,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94.2%和83.9%;该两种抗体总阳性符合率为96.0%。165名献血员IgG和IgM假阳性率分别为6.1%和1.2%。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6~15与1~5岁年龄组的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当地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显示丝虫病传播基本阻断;而丝虫病流行区6~15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接近高峰,表明当地丝虫病仍在传播。提示以6~15岁年龄组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与其他年龄组互相比较,可用于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9.
ELISA在丝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检测68例马来丝虫病人和84例班氏丝虫病人的抗体,发现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马来微丝蚴可溶性抗原和犬恶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三种抗原测得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测得的消光值和获得材料的难易,认为选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较好。其敏感性为83.3%~92.6%,特异性为98.8%。分别检测5年和10年前治疗过的马来丝虫病人59例和85例,其ELISA理论转阴率分别为67.1%和82.2%。在一个马来丝虫和三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四批人群共818名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ELISA阳性检出率以10岁以下儿童为最低。班氏丝虫病流行区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与血检微丝蚴阳性率呈平行关系。综上所述,认为ELISA作为丝虫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对考核与监测丝防工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民防蚊情况调查。结果1990年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9人,人群微丝蚴率2.01%(39/2040),2000年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990、1991和1994年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几何平均滴度均逐渐下降,1998年检测92名12岁以下儿童血中丝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淡色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自1997年未再发现感染蚊;1990~2002年当地居民经济收人逐渐增加,普遍采取防蚊措施。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随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防蚊措施的加强,即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也不能引发丝虫病流行,丝虫病传播已经被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