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检出率90.20%,TPHA检出86例检出率84.31%,TP-ELISA检出88例检出率86.27%,RPR检出70例检出率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检测全阴性,TPHA检出2例阳性,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关节液中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对两例骨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了梅毒血清和关节液检测。采用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梅毒核酸DNA的PCR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V)DNA多聚酶I(polA)基因序列,设计MGB—Taqman探针和PCR引物,对TPPA法检测到的不同国家和人种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新建的荧光PCR方法可以扩增到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区200bp长DNA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检出每微升血液中10拷贝梅毒DNA。在31例TPP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中,有21例为PCR阳性。证明其中10例TPPA法阳性为非现行感染,可能不具有传染性。统计分析表明该荧光PCR方法与TPPA方法对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检测结果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新建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排除TPPA法阳性梅毒患者中非现行感染的旅行者,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旅行者进行梅毒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大连市皮肤病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155例疑似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P-ELISA、VDRL法检测所有待测者脑脊液;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共诊断31例神经梅毒患者(1例待观察最终确诊),TP-ELISA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88%和38.7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4.52%和100.00%,VDRL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100.00%。结论脑脊液实时荧光定量PCR虽然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等优点,但对脑脊液标本要求较高,是否可作为神经梅毒的临床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4种方法对早期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绍玲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071-1071
梅毒是危害性较严重性传播疾病 (STD)之一〔1〕。目前 ,判定梅毒螺旋体的方法 ,无论是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血清学试验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 ,寻求一种高度敏感、特异、快速的梅毒早期诊断方法十分必要的。本文从 1998年 1月~2 0 0 1年 2月 ,对 113例临床诊断为I期梅毒可疑患者 ,同时取溃疡面渗出液和血液标本 ,分别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PCR技术 4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标本 :113份血清和渗出液标本来自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恩施…  相似文献   

6.
3种试剂检测梅毒抗体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孙波  隋丛强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6(2):108-108,11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研制快速、简便、灵敏且特异的诊断方法成为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抗心磷脂抗体,即非特异性抗体,也称反应素,主要检测方法有性病研究室玻片试验(VDRL)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这种抗体滴度与梅毒活动有关,临床上主要用于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另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即特异性抗体,主要有IgM和IgG。IgM抗体有助早期诊断和判断疗效;IgG抗体出现较晚,即使患者经足够的抗梅毒治疗,血清反应仍保持阳性。主要检测方法有荧光螺旋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等,用于梅毒的确认试验。上述方法有的受试验条件限制,有的操作复杂,实际推广较为困难。笔者采用酶免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旨在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诊断早期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韩松梅 《工企医刊》2004,17(6):47-48
梅毒(Sr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所引起的一种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选择好的检验方法可直接影响到梅毒的治疗和预防。目前我国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方法主要有梅毒螺旋体血球汇集试验(TPHA)、梅毒微粒汇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lgs-lgm-TPHA和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印迹试验(WB)、  相似文献   

8.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准确、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是治疗和控制梅毒蔓延的关键。目前,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其中特异性检测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它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以及低检测费用、适宜大批量检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诊断早期麻疹病毒感染的两种实验室方法,即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检测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方法收集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静脉血和咽拭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咽拭子麻疹病毒RNA。结果142例麻疹疑似病例中,血清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30.99%(44/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69.72%(99/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测阳性率(P<0.001)。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总数为106例,总阳性率为74.65%(106/142),ELISA法灵敏度为41.51%(44/10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为93.40%(99/106)。出疹后第1至第3天,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23.81%、29.41%、44.8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19%、70.77%、80.77%。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高于血清ELISA法,更适合于麻疹病毒感染早期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早期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诊治的20例早期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早期神经梅毒血的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阳性;脑脊液(cFs)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TPPA检测亦阳性;CSF检查,白细胞数升高7例;蛋白升高11例。其中3例伴有头痛头晕症状,2例伴有视物模糊症状,15例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结论:脑脊液TPPA及VDRL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对于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采取神经梅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各种检测方法对梅毒的确诊及其治疗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四种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LISA、RPR、FTA-ABS、TPHA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8.3%、99.9%、91.3%,特异性为99.6%、86.4%、99.2%、94.2%。RPR与ELISA、FTA-ABS与TPHA2种方法检测结果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PR、ELISA与FTA-ABS、TPHA组间检测结果两两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在特异性方面,FTA-ABS法与ELISA、RPR、TPH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RPR、TPHA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TA-ABS法的确认结果进行比较,RPR法不但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存在梅毒漏检的可能;而ELISA法仅有假阳性、却无假阴性;ELISA法检出梅毒的能力强于RPR法。ELISA法是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诊断试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ELISA法的应用研究主要趋向于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综合两种或多种抗原的不同特性,从而使ELISA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文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00-1401
目的提高早期梅毒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对梅毒螺旋体(Tp)的DNA多聚酶Ⅰ基因(polA)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共检测385份生殖器溃疡分泌物,同时做暗视野镜检和TpELISA血清学试验。结果 PCR法共检测出阳性75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5%、99.3%;PCR法与暗视野镜检及TpELISA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法在早期梅毒诊断中具有快速、有效、结果可靠的优点,可作为血清学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3.
Available methods for direct diagnosis of syphilis are summarized with emphasis being on those promising for routine use. Direct detection of the causative agent T. pallidum is limited since the agent is not able to synthesize enzyme cofactors, fatty acids and nucleotides de novo, is completely dependent on its host and thus culture on synthetic media is not feasible. Direct diagnosis of syphilis is based on rabbit infectivity testing (RIT), dark field or fluorescent microscopy and recently also on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us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routine practice. Suitability and usability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direct detection of T. pallidum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yphilis are explained. Except for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most of detection techniques can only be used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ges or in 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Major PCR methods for diagnosis of syphilis are presented. Not all of them are suitable for use in routine practice owing to differences in their sensitivity and design. The polA PCR method appears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in this regar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100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TPPA和TRUST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并比对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003份患者血清标本中TPPA法检出梅毒抗体血清学阳性420例(41.87%);TRUST法检出梅毒抗体血清学阳性226例(22.53%),两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PA法的特异性优于TRUST法,可用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TRUST滴度分析可作为疗效观察,判定复发或再感染指征。两方法结合检测对加强梅毒监测,有效控制梅毒流行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综合医院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共164 442例,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112 576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2 048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者以31~、41~岁年龄段为主(39.06%),其次是51~、61~岁年龄段(34.42%)和≥71岁年龄段(15.63%);职业分布主要以无业/待业人员(34.08%)、农民(23.05%)、退休人员(19.19%)为主。全院36个临床科室均有梅毒血清学异常的住院患者,其中主要检出科室为呼吸内科(9.86%)、妇科(7.13%)、心内科(6.88%)等。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56.79%);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阳性(46.14%)、TPPA阳性和RPR阴性(43.31%)为主。隐性梅毒者860例,占41.99%。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患者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集中在31~50岁年龄组,应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落实梅毒防治管理政策,加大梅毒的筛查力度,防止梅毒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MIA法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在临床筛检梅毒的应用。方法:用CMIA法测定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确认试验,用ROC曲线分析确定S/CO值筛检梅毒精确度。结果:在28468例受检患者中,CMIA法梅毒抗体阳性501例,其中TPPA阳性413例,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S/CO为3.2时(曲线下面积0.953,95%可信区间0.936~0.970),预测梅毒精确度为(敏感性88.8%,特异性94.4%)。结论:CMIA法检测梅毒抗体可以准确预测梅毒感染,根据S/CO值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TPPA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两种巢氏PCR方法在检测二期梅毒患者血液标本中的价值。 方法tpp47polA,分别建立两个巢氏PCR扩增全血中的梅毒螺旋体DNA。 结果 在353例梅毒阳性全血中,nPCR-tpp47和nPCR-polA分别检出142例(40.2%)和132例(37.4%),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两种巢氏PCR在血清学试验高滴度(RPR≥1:8或TPPA≥1:2 560)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低滴度组(RPR<1:8或TPPA<1:2 560)。 结论 在检测二期梅毒全血标本Tp DNA时,nPCR-tpp47优于nPCR-polA;巢氏PCR方法可作为梅毒血清学试验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8.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检测技术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隗功浩 《职业与健康》2011,27(2):202-204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对梅毒进行准确的检测,对临床诊断以及防止梅毒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因而选择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梅毒检测方法有助于梅毒的诊断。现阶段实验室有病原学、血清学、基因诊断和脑脊液检查等检查方法。其中病原学检查方法可靠,但易受条件制约,适于科研或教学使用;血清学检查方法分非TP抗原血清试验和TP抗原血清试验,前者方法简便,适于早期筛查;后者敏感性强,特异度高,现为梅毒诊断的金标准,缺点是不适合疗效观察,且价格昂贵。基因诊断为新检测手段,具有高灵敏度,但目前国内试剂质量有待改进。脑脊液检查取样技术较难,病人难以接受,送检率低。作者对当前TP的检测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