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目的:目的:分析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Gini系数以及Lorenz曲线等对1610名育龄妇女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健康的公平性指标中,育龄妇女的慢性病患病率24.7%,两周患病率36.2%;在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指标中,其就诊率分别为53.4%和52.3%。结论: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在健康、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情况及其妇科检查健康意识现状。方法:通过入户面对面方式,采用问卷对1 605位15~49周岁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按人数计算,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率为44.17%,按病例数计算,患病率则为51.53%;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肌瘤;近两年内43.86%的育龄妇女未接受过任何妇女病普查,81.93%妇女的人未接受过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78.75%的人没有接受过医生乳腺检查,81.68%的不知道乳腺自查方法。结论:西部地区农村近一半育龄妇女患有妇科病;健康体检意识弱;女性健康管理知识缺乏;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女性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妇女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重视妇科病筛查。  相似文献   

3.
昆山市2002~2004年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昆山市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现状,为当地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本地区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普查中妇科病检出率为28.82%,其中99.60%的妇科病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妇科病以宫颈糜烂为主,占15.70%,阴道炎患病率为5.24%,子宫肌瘤患病率为1.86%;有3例乳腺癌病人被及时发现;城北的妇科病患病率最高;乡镇妇科病患病率高于市区(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妇科病普查是妇女保健的关键,定期开展妇女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邮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现状及保健意识,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促进妇女健康、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农户,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585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受访育龄妇女两周患病率为14.5%,慢性病患病率为7.9%,住院率为5.1%。调查前一年妇科检查率为91.6%,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率为47.9%。结论:需提升育龄妇女对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重要性的认知,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项目检查和检验水平。医生/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作用对农村妇女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健康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妇女妇科病进行动态追踪观察,探讨妇科病普查普治对降低妇科病患病率的效果。[方法]对海沧区海沧街道下辖的19个村(居)委会已婚育龄妇女在6年间进行3次妇科病查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已婚育龄妇女患病率由55.9%降至31.8%(P0.01),尤其是慢性宫颈炎和阴道炎患病率明显下降。[结论]妇女妇科病的普查普治是降低妇女妇科病患病率的有效措施,对做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保健、提高人口素质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晓青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81-1282
目的了解河北省卢龙县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现状,为当地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该县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受检人数2106人,妇科病患病人数993人,患病率为47.15%,其中98.9%的妇科病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妇科病以宫颈糜烂为主,占34.43%;其次为阴道炎,患病率为6.55%;宫颈息肉患病率为2.89%;盆腔炎患病率为0.85%;子宫肌瘤患病率为0.52%。结论妇科病普查是妇女保健的关键,应定期开展妇女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农村妇女常见妇科病的流行状况及流行特征,为建立有效的农村妇女保健运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抽中清远市贫困地区9个镇的年龄为18~59岁的全体已婚农村妇女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农村妇女妇科病患病率为58.63%;患病前3位顺位为阴道炎、宫颈炎、卵巢肿瘤;不同年龄组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41~5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40.21%)。结论:贫困地区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建立有效的农村妇女保健运作机制,促进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8.
刘丹  静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883-887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探讨妇女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广东省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研究分析调查时15~49岁农村育龄妇女回顾在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最后一次活产时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全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85.65%,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14次;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占48.88%;平均初检孕周13.67周;早孕检查率49.50%,低于全国农村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职业和活产次;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性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经济状况、职业、活产次和家庭离最近医疗点的距离。结论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产前保健覆盖率扩大,产前检查次数及产前检查次数符合率提高,但早孕检查率下降,早孕检查不受重视;全省不同地区间农村妇女的产前保健服务利用不均衡,非珠三角农村妇女产前保健利用明显不足。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广东省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贫困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贫困地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段随机抽样,对农村贫困人群进行健康状况及医疗保障水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30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两周患病率39.30%,两周就诊率18.23%,住院率为24.59%;两周患病就诊报销比例和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39.08%和54.98%;文化程度、是否参加新农合、是否享受医疗救助、距离最近医疗点远近、自感病情程度、年龄是影响该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贫困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低,需加强人群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增大政府卫生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卫生服务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1994~2003年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措施。方法:由区妇幼保健院制定对辖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方案,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年的妇科病普查率平均为29.70%、患病率为35.44%。宫颈糜烂患病率最高为17.07%,宫颈癌、乳腺癌、尿瘘、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Ⅱ度子宫脱垂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改变和改进妇科病普查普治的方法和内容,提高质量,有利于提高妇女病的普查率。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方法]采用家庭入户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所有资料用SPSS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已婚妇女产前保健建卡率33.3%,平均每个孕妇接受产前检查2.2次,产后保健率37.5%;已婚妇女生育的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但是3个孩子的也占相当比例(20.1%);理想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各指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文化程度是影响妇女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秀蓉  吕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陆勇  黄勤瑾  梁敏红  薛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43-4347
目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试点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12周内建卡率为39.09%,对照组为33.72%,试点社区建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7);产前检查超过5次者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早孕建卡和孕检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湛江市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19例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死亡产妇19例,占孕产妇死亡的15!32%;在死亡的19例产妇中,孕周大于或等于28周的14例,占73.68%,半数以上的产妇未做过产前检查,有产前检查的产妇没有1例产检次数达到5次;职业为农民的产妇比例大,产妇死亡地点在基层占多数;死亡原因以妊高征居首位,其次是妊娠合并心脏病、前置胎盘大出血、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提示,孕产妇孕期保健管理存在着薄弱环节;要加强孕产妇管理,大力宣传孕产期保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让每位孕产妇都能得到孕产期应有的保健服务,是不容忽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动孕产妇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发现两人群的差异,探讨影响因素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在广州、浙江、福建、北京对379名流动孕产妇和381名户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包括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及早、中、晚孕期的产检项目等。结果:流动与户籍孕产妇孕早期初检率分别为40.5%和57.1%,产检5次及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0.4%和80.6%;流动孕产妇孕早、中期各基本项目检查率低于户籍孕产妇,孕晚期差异不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婚或离异、无保险、经产妇、计划外生育、怀孕后无人通知产检等会影响孕产妇的产检利用情况。结论:城市中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与户籍孕产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孕产妇保健应注重提供普惠性的服务项目及加大服务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compared the prenatal care programs in the Central-East,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regions of China. Data were collected on 14 indicators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enatal care process, as well as the percentage of women with high-risk pregnancies who were screened. The average number of prenatal examinations for those women who received prenatal care was 5.01, and 62.6% of pregnant women had their first examination within 12 weeks of their pregnancy. About 35% of these pregnant women had at least 1 high-risk screening, and 20.8% had 3 high-risk screenings. Among the 3 regions, the Central-East region had the best overall quality prenatal services, and the Northwest area had the poorest quality. The quality of prenatal health care in poor, rural China is in need of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收入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公平性。方法:以1 685例不同收入水平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五分组法测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和健卡率,不同收入状况孕妇各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χ2检验,用极差法(率差RD、率比RR)和集中指数(CI)进行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比较。结果:在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项目中,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孕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三项指标中的RD均为负值,集中指数为正值。结论:年均经济收入高、经济状况好的孕妇首次接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高于年均收入较低的孕妇,该地区不同经济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方面存在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保健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问卷中的6 285名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建档率为95.1%,产前检查达标率为8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本人文化程度为初中(OR = 0.358,95%CI:0.196~0.654;OR = 0.651,95%CI:0.454~0.933)、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OR = 0.394,95%CI:0.236~0.660;OR = 0.419,95%CI:0.293~0.597)、未接受过妇幼和生殖健康教育(OR = 0.512,95%CI:0.397~0.659;OR = 0.756,95%CI:0.639~0.893)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和产前检查达标情况均较差,配偶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OR = 0.592,95% CI:0.424~0.827)的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差;流入东部地区(OR = 1.436,95% CI:1.071~1.925;OR = 1.394,95%CI:1.138~1.708)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好,流动范围为跨县流动(OR = 1.481,95%CI:1.106~1.982)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较好。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可改善空间,应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1-2006年间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四阶段、概率比例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有活产已婚育龄妇女6624人,2001年以来,产前检查率、孕早期(妊娠≤12周)检查率、师直≥8次产前检查率、团场≥5次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86.60%、66.64%、58.70%、65.19%、82.01%,在家分娩率降到14.10%,而产后访视率仅为32.01%。育龄妇女的分娩时期、民族、受教育程度、生育史、家庭年收入、职业与是否参加产前检查有关。结论:近几年孕产期保健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偏低,应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少数民族孕妇的健康教育,普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规范产后访视,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外来孕产妇全覆盖管理模式在社区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干预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超过5次的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两组孕检次数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足月分娩及流产或存活等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但进一步发挥作用需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