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旨在优化鸡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考察鸡桑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以鸡桑叶为原料,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鸡桑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与优化。采用自由基的清除法评价鸡桑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2%、提取时间116 min、液料比37:1 mL/g、提取温度76℃,鸡桑叶多酚提取量为87.63 mg/g,与模型预测值(87.97 mg/g)相比,其相对误差为0.39%。鸡桑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分别为54.68、207.16、416.05 mg/L,其效果均小于VC。所建立的鸡桑叶多酚提取四元二次回归模型有效且准确性较高,得到的鸡桑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曲-多菌种耦合-发酵桑叶茶的品质,以大曲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叶子含水量为工艺指标,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桑叶茶黄酮、氨基酸、总酚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发酵桑叶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叶子含水量65%,大曲接种量8%,初始糖度6%,发酵温度30 ℃,规范化综合得分为0.996±0.02,与理论规范化综合得分1.0105±0.01接近。在此条件下,得到发酵桑叶茶黄酮含量为35.81 mg/g,氨基酸含量为1.38 mg/g,总酚含量为16.68 mg/g。本实验通过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桑叶茶发酵工艺, 为桑叶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各因素对槟榔花水浸物中槟榔碱、槟榔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确定槟榔花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50(m∶V),浸提时间21min,浸提温度80℃,该条件下,水浸提槟榔花可得到槟榔碱、槟榔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3.226,1.073,0.228mg/g。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花茶饮料品种,本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优化玫瑰茄花茶汤汁和玫瑰茄花茶饮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玫瑰茄添加量0.6 g、浸提时间40 min、浸提温度80℃的前提下,玫瑰茄花茶饮料调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0.03 g、白砂糖添加量12 g、蜂蜜添加量1.8 g。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多酚氧化酶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匀浆浸提法提取多酚氧化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对料液比、提取pH值、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添加量和浸提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匀浆浸提工艺参数对金银花多酚氧化酶提取有显著影响,影响显著顺序为缓冲液pH值>料液比>浸提时间>PVP添加量。金银花多酚氧化酶匀浆浸提优化工艺参数:料液比1∶6.29(m/V)、缓冲液pH 8.03、PVP添加量1 g/100 mL、浸提时间1.71 h,在此条件下获得酶比活力为667.564 U/mg,所得多酚氧化酶提取回归模型显著(R2=0.9425),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多酚氧化酶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试验优化藜麦种子多酚提取工艺及其品种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藜麦种子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温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研究,并运用Design-Expect 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藜麦种子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g/mL)、浸提温度84 ℃、乙醇体积分数56%。在此条件下品种“PI634920”多酚提取量为2.273 mg/g。各因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料液比。同时发现藜麦种子多酚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品种“PI596293”的多酚含量最高,达2.72 mg/g。  相似文献   

7.
传统溶剂提取与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工艺的优化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燕麦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传统溶剂提取法对燕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水浴温度5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燕麦总酚提取含量为0.817mg/g。在溶剂提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蛋白酶添加量5.0mg/g,淀粉酶添加量0.9mL/g,酶解温度73℃,酶解时间1.2h,在此条件下燕麦多酚提取含量为2.169mg/g,较溶剂法提取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产生大量下脚料如粗老叶、茶梗等问题,以粗老叶为原料,添加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以提高水提液的营养及风味,为下一步制备茶饮料及速溶茶粉提供原料和理论依据。以游离氨基酸总量为指标,选取两种酶复配比、总加酶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以酶活力比(U/U)5∶5复配、总加酶量1 000 U、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 min、料液比1∶22(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水提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可达26.97%。  相似文献   

9.
以秋桑叶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桑叶多酚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20种低共熔溶剂对桑叶多酚进行提取,筛选出最优低共熔溶剂组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桑叶多酚提取工艺参数;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分析桑叶多酚低共熔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桑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氯化胆碱/果糖/乙醇摩尔比1:1:2、含水量45%、液料比40 mL/g、超声功率360 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桑叶多酚提取量为76.82 mg/g;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桑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七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原料,研究绞股蓝茶饮料加工过程中的浸提工艺和茶饮料调配工艺。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茶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影响因子,绞股蓝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确定绞股蓝茶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茶水比1∶63(g/m L)、浸提温度69℃、浸提时间20min。并以正交分析法优化了绞股蓝茶饮料调配工艺,起到绞股蓝茶饮料最佳调配组合为1000m L饮料浸提液的加入量为400m L,蔗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0.02%,所得产品为风味独特、营养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绿茶加工工艺加工桑茶,并研究杀青工艺和气调处理对桑茶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杀青较好,此时桑茶柔软、有弹性,青草气基本消失,清香香气显露,外观翠绿,滋味甘甜醇和,滋味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5.78%、5.68%和2.83%,功能成分GABA、多酚类、黄酮类含量分别为1.254 mg/g、3.09%、2.52%;微波杀青结合气调处理(气体组成为10%O2、80%N2和10%CO2)后,桑茶GABA含量最高达到2.275 mg/g,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分别为3.19%和2.73%,滋味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4.7%、5.64%以及2.43%。表明微波杀青和一定的气调处理可提高桑茶GABA含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脱皮花生为原料,利用水剂法提取花生蛋白,然后将得到的富含花生蛋白的水相作为基料制备低脂花生蛋白饮料。从粉碎程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4 个方面考察提取条件对花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脱皮花生粉碎至平均粒径26 μm左右,在料液比1∶5(g/mL)和60 ℃的条件下提取2 h,最终水相的蛋白质含量为50.4 g/L,花生蛋白提取率达到76.04%。同时以上述富含花生蛋白的水相为基料制备低脂花生蛋白饮料,考察碳酸氢钠对饮料色泽和稳定指数的影响以及乳清蛋白粉对饮料色泽、口感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0.1 g/L的碳酸氢钠可有效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加入5.0 g/L乳清蛋白粉可明显改善低脂花生蛋白饮料的润滑度并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该工艺制备得到的低脂花生蛋白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1.0 g/L,脂肪含量为1.2 g/L,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微波-超声波联合辅助提取法优化笋壳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超声波功率、提取次数对笋壳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做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测定笋壳多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同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微波-超声波联合辅助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200 W、超声波功率750 W,笋壳多糖得率为2.76%,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37.63%;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17、0.43 mg/mL和大于16 mg/mL。微波-超声波联合辅助提取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热水浸提法。结论:微波-超声波联合辅助提取笋壳多糖比传统热水浸提具有耗时短、效率高等优点,笋壳水溶性多糖具有显著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王振强  李孝坤  王浩 《食品科学》2015,36(12):70-75
以番茄皮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提取溶剂种类、超声功率、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皮渣经95%乙醇溶液处理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45 min、液固比5∶1(mL/g)、超声功率270 W。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番茄红素提取量可达到250.1 mg/kg。通过组织结构观察,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提取能有效破坏植物组织结构,提高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李雅双  包瑛  刘春兰 《食品科学》2015,36(22):57-62
为了获得微波提取新疆阿魏根多糖的最佳工艺,以及新疆阿魏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阿魏水溶性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进行试验设计,以所得多糖质量与苯酚硫酸法测得的多糖含量百分数的乘积作为优化指标,并检测新疆阿魏根多糖体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0∶1(mL/g)、提取时间13 min、提取温度80 ℃、微波功率600 W,多糖实际得率为6.93%,接近于理论值。新疆阿魏根多糖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 000 μg/mL时,新疆阿魏根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67%,作用接近于VC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清  蒋丹  刘庆玲  董燕灵  杜晓 《食品科学》2014,35(6):146-151
通过对直条形四川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茶样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分析测定,确定其加工工艺参 数,优化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制作工艺递进,茶叶的含水率递减,晒青及做青步骤失水最低,仅4.61%及 4.07%,其他工序失水均较高;鲜叶制成乌龙茶后,儿茶素、叶绿素总量、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分 别降低了88.63 mg/g(相对比例)、3.03%、15.94%、1.66%、0.20%;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较鲜叶分别 升高了2.91%、1.38%、0.74%。分析表明,做青和初炒工序是整个直条形四川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部分内含物变化最 显著的环节,鲜叶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也验证了关于做青过程中保持水分适度的传统经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试验,优选出大麦中4 种主要黄酮类物质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以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以甲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本课题组自行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体系对大麦中4 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在0.005~0.1 μg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稳定,可靠。优选超声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0(g/mL)和超声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8.
小米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  任清  罗宇 《食品科学》2014,35(2):69-74
采用酶法水浴浸提制备小米可溶性膳食纤维,比较不同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液pH值对可溶性膳食 纤维含量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设计得到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5∶1(mL/g)、提取温 度73 ℃、提取时间2 h、pH 10,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提取率可高达3.51 mg/g。此外还 对产品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在pH 7、25 ℃条件下溶解性达到71.7%,黏度和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随着产品质量浓 度增大而增加,在产品质量浓度为5 g/100 mL时分别为:4.20 cP、62.54%和97.53%,制得的SDF具有口感细腻,乳 白色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焙烤、汤料、乳制品、饮料等食品和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