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芹  赵晓燕 《现代护理》2003,9(8):648-648
医院内感染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医务人员的手。工作中既要接触无菌部位,又要接触污染物,每天要无数次的接触病人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手上会带有大量的细菌。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均应先洗手后操作以保证无菌效果。但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护士不可能每做完一次操作即回治疗室先洗手然后再给另一病人进行治疗。以我病房为例,一上午平均进行静脉输液40~50次,肌肉注射30~45次,除在开始治疗前洗手外很难达到每次注射前均洗手的要求。这样护士再给病人注射时就带来交叉感染的机会,为了防止因工作人员在操作中给病人造成交叉感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选用1:20084液小毛巾擦拭的方法进行消毒,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确洗手预防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是引起医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的三大要素之一,医务人员的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医务人员因手的不洁而导致患者与医护之间、患者之间、患者与陪护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感染,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医护人员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最主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医务人员的手作为一种感染传播媒介,其卫生学意义相当重要。ICU病人多来自医院其他科室,病情危重,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有研究指出,医务人员的手是散播微生物的重要传播媒介,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肥皂洗手是目前降低医务人员手细菌数最普遍的方法。2009年6月我们做了使用肥皂液洗手和皮肤消毒剂擦手前、后手带菌数、洗手合格率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随着各种流行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护人员的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且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1]。因此,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手卫生包含了洗手、消毒洗手、消毒擦手和外科手消毒[2]。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不仅要求重视手卫生的指征和技术,同时还不能忽视与手卫生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手的再污染,有效阻断医护人员因手被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确保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民卫生意识的逐步提高,预防疾病、防止交叉感染,手的清洁及消毒也愈来愈深入人心.通过手直接或者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因此,做好手的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环节之一.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陪伴,洗手的依从性并不高.  相似文献   

6.
洗手在烧伤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传播途径。而通过手的传播又是造成烧伤病人创面细菌感染的常见方式之一。作者通过对医务人员手的表面及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种类的调查发现,接触病人前手表面多为正常菌群;接触病人后手上大多分离出和烧伤创面细菌种类和耐药谱相同的细菌;洗手后,细菌数目明显减少,但一小时后,手上又可分离出病原性细菌。说明洗手在预防交叉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还结合文献推荐了一种新的洗手方法。  相似文献   

7.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传播途径。而通过手的传播又是造成烧伤病人创面细菌感染的常见方式之一。作者通过对医务人员手的表面及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种类的调查发现,接触病人前手表面多为正常菌群;接触病人后手上大多分离出与烧伤创面细菌种类和耐药谱相同的细菌;洗手后,细菌数目明显减少,但1h后,手上又可分离出病原性细菌。说明洗手在预防交叉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还结合文献推荐了一种新的洗手方法。  相似文献   

8.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医护人员在检查病人和进行各项处置的前后都必须常规洗手。目前临床上规定的洗手液为0.2%过氧乙酸溶液,但因为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大多数医护人员用过后,手部皮肤出现干裂、脱皮等现象.所以都不愿意采用此消毒液,尤其是护士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注时,每操作完一个病人都要在盛有过氧乙酸的洗手筒内洗手,然后再进行另一个病人的操作,既麻烦又浪费时间,造成常规洗手只留于形势,洗手筒也只作为应付检查工作时的一种必备的消毒工具。现我科制作的0.25%(500PP)碘伏洗手巾,用于处置前、后擦手,取代了0.2%过氧乙酸洗手液,经细菌学监测,消毒效果良好,并在骨科3个病房试用,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病例中多数为接触性传染,主要是侵人性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或工作人员的手污染导致感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阻断经医护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撮简单、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临床上洗手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为了确切地了解临床医护人员洗手后的实际情况,我们于2005年2月~8月期间,对临床医护人员洗手进行了目标性采样监测。  相似文献   

10.
伤口护理中手卫生的临床意义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卫生是指可清除或杀灭手表皮肤微生物的任何方法,包括洗手、杀菌洗手或外科手杀菌在内的通用术语。医护人员执行各项操作前后手卫生作为常规程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据统计,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所致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约30%,在伤口护理中的护理人员手直接接触各种不明原因的伤口而污染严重。因此,在伤口护理中有效的手卫生既是保护医患双方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伤口之间微生物交叉传播的重要方法。为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我们对换药室采用不定期的方法对30例感染伤口的病人进行护理,分别对护理人员操作后未洗手、常规洗手、六步法洗手手部皮肤带菌情况进行了监测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控制院内感染重在加强专业知识教育王惠云张素华李静宋书洹(青岛市骨伤医院,266021)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且以医护人员手为最主要的传播媒介[1]。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最简便的有效措施,但...  相似文献   

12.
3种洗手方法手部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口腔科医务人员3种不同洗手方法下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外源性医院(医源性)感染。方法2003年1—12月,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卫生洗手、七步洗手、七步洗手后进行0.5%碘伏擦手3种洗手方法后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检测卫生洗手、七步洗手、七步洗手后进行0.5%碘伏擦手共300人次,合格率分别是62.0%、82。3%、100%。结论卫生洗手不能彻底清除皮肤上的细菌,遵照专业七步洗手法效果可靠,七步洗手法后进行0.5%碘伏擦手可达无菌,保证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众多研究表明,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随意发放无记名调查表,对医生和护士洗手执行情况与依从性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报道,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多年来研究证实,手卫生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2]。因此,普及洗手知识,规范洗手方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0年,用抗菌洗手液取代了传统肥皂洗手,现将常用的两种洗手方法的效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Ⅱ类科室病房护士和医生72名,其中医生28名,护士44名。随机分为两组:抗菌洗手液组(Ⅰ组),普通日用肥皂组(Ⅱ组),每组36人次。1.2材料…  相似文献   

15.
杨西宁  胡美春 《护理研究》2008,22(8):2129-2129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媒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因诊疗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为了探讨洗手有效性,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2007年10月随机抽取225名临床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后分别采用3种洗手方法洗手后进行采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医院护理人员的最佳洗手技术,更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ICU、NICU、SICU四个护理单元的124名护士采用不同洗手和干手方法及不同消毒剂擦手后手带菌状态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研究和带菌分析。结果肥皂搓洗加自来水清洗法明显优于自来水清洗法;六种不同方式擦手后,以消毒毛巾擦手方式效果最好,自然干燥和热风干手器次之,一次性纸巾、白大衣腋下擦干、后背臀部擦干对手有污染;五种消毒剂擦手后,用0.25%碘伏、1%84消毒液、洗必泰甘油酒精等3种消毒剂擦手后效果好,全部为无菌,75%酒精甘油次之,新洁尔灭甘油酒精擦手后消毒效果差。结论肥皂搓洗加自来水清洗法明显优于自来水清洗法;中高效消毒剂擦手效果优于低效消毒剂擦手及肥皂搓洗加自来水清洗法和自来水清洗法;消毒毛巾干手方式最好。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后应严格按照洗手标准进行洗手和擦手。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139名正确洗手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研究表明,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因此,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随意发放无记名调查表,对医生和护士洗手执行情况与依从性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给住院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应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控制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中以接触传播为主[2].在手术科室中,有效控制各种不洁接触,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避免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径.医护人员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显著地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菌,有效地切断接触传播[3].  相似文献   

19.
医院内感染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医务人员的手。手的消毒是医务人员执行各项操作前后的常规步骤,是杜绝院内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常规要求在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采用肥皂及流动的水洗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及环境问题而影响手的消毒。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关系到医院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的带菌量除与掌握洗手方法有关外,还与擦手毛巾的带菌量有很大的相关性,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对某医院内相关擦手毛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