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途径主要有: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以食品精深加工作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主干;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品牌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国际标准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负;构建营销体系,发挥协会作用,提升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初级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品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对延长农业产业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广西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获得的成果,分析了加工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展望了农产品加工技术未来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充分发挥福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条件和闽台农产品加工业合作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粮油、食用菌、茶叶、畜禽、果蔬等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有力带动了全省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日前,福建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池宁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上就有关情况接受了本刊采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农业的决策部署,围绕带动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双带”目标,坚持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引导集聚发展、推进科学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财政扶持等举措,有效促进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创办于1998年,是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举办的一项大型经贸活动。该活动由农业部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6.
一、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历史悠久,很多产品品质优良、工艺、风味独特,享誉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又对农业发展起导向、稳定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增长的农产品加工品的市场需求的拉动、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在广大农民、企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积极参加和努力探索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2013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突破万亿元,已成为本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丰的“五最”产业,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带动三农发展的“火车头”,是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餐桌子”,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加速器”。近年来,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大转变”,即数量扩张向转型升级转变,资源消耗向技术创新转变,分散无序向集聚发展转变,采取以下七项措施,扎实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断提升农产品总量;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加工园区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有效集聚资源,完善产业基础支撑条件,提高生产要素综合统筹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的链式集群,对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质量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园区的聚集与辐射效应,还能有力推动城市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发展现状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都把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作为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管理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有各类农业园区233个,其中农产品加工园区或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的园区有149个。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加工业,加强部门协调,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目前铜仁地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7家,2007年完成产值3.2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100万元以上的36家,1000万元以上6家。 铜仁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加快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甘肃省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思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广东农垦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下步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以来,根据《农业部2014年度重大问题调研方案》,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研究报告》。总的看.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效益流失,而且还污染了环境.甚至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迫切解决的时候了,否则,不良后果将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政策、创新机制,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多元投入、加强监管等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省内大量煤焦资本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的良好机遇,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巨大成效,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带动了农民增收。日前,山西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贾明进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上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情况接受了本刊采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同时,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亟待通过信息引导,实现自我突破与发展创新。本刊将定期发布农产品加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高度关注舆情动态,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企业成长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已经成为影响最大、发展最快、推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出现一些新的困难。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受到较大冲击,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传统型受到的冲击尤甚。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一些行业原料的利用率还不够高,能源消耗还偏高,对环境的污染还偏大,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为此,就需要认真落实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创新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搞好质量安全,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为实现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的奋斗目标,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农委的正确领导下,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中央及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扎实工作,使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一、发展现状(一)生产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813.9亿元(不含烟酒行业),比上年同期增长25.9%,增加值增速达到19.1%%(按可比价计算),为全省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做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大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树优推强,加快培育主食加工业精品名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启动了“主食加工业精品之窗”网络平台建设(http://zsjg.app.gov.cn),由中国农产品加工信息网开发建设并在2013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正式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陕西省依托农业资源禀赋,以优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务实产业基础,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