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辖区内年龄≥60岁的人群,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血压、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较少、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8项,并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243份,回收有效问卷5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有脑卒中病史者287例,脑卒中患病率为5.61%;其中男性186例,患病率为3.64%,女性101例,患病率为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人群(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明显超重、脑卒中家族史等是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是预防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疾病特点将其分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史、NIHSS评分、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LDL、HDL、甘油三酯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史、冠心病、吸烟史、体温、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TC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史、NIHSS评分、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脂异常是SIP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应该重点加以重视,并积极处理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年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院2010~2011年共诊治年龄≤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215例,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饮酒)调查,并与同龄健康人群对照科学分析。结果:所调查疾病组各项相关危险因素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脑卒中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卒中史等,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对于减少青年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旷南岳  李辉  林娟  洪叶 《安徽医药》2023,27(12):2425-2428
目的 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年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关系。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以≥18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60 699例研究对象中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8.65%(17 384/60 699),10.01%(6 074/60 699),28.32%(17 182/60 699);BMI分层中正常体质量占46.98%,超重占37.80%,肥胖占15.22%;不同BMI分层中病人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BMI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是正常组的2.07倍、2.02倍和1.88倍;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及时采用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和脑保护剂的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结论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本社区农村35岁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为本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社区15个村的35岁以上常住居民共1694例,其中男性679人(40.1%),女性1015人(59.9%).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吸烟、超重肥胖、缺少锻炼和脑卒中家族史等.结果:共有500人符合脑卒中高危对象标准,高危对象检出率为29.5%.男性的检出率高于女性(35.9%比25.2%,P<0.05).7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高危对象检出率最高,36~49岁人群的检出率最低(P<0.05).在高危对象中,脑卒中危险因素流行率的顺位为高血压86.8%,超重或肥胖46.2%,糖尿病38.6%,吸烟31.2%,缺少体育锻炼27.8%,血脂异常14.4%,房颤13.6%.女性高危对象中房颤和糖尿病的流行率高于男性(P<0.05).吸烟是男性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61.9%).不同年龄组间缺少体育锻炼和超重或肥胖的流行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社区有较高比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鼓励合理饮食,多参加体育活动,以减少社区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本院辖区居民中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抽样人群采取入户调查方式,逐户逐人测定血糖,填写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格.结果 在本院辖区居民中糖尿病总患病率为2.1%,男性患病率为2.6%高于女性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年龄段统计,60~70岁人群明显高发;教师和医师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个体户和工人;不同收入人群中的患病率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态势;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者患病率为34.6%高于无糖尿病遗传史者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是本院辖区居民中一种常见病、高发病.性别、年龄、家族遗传史、体力活动情况、精神因素和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可为临床预防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48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脑卒中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87例重症脑卒中共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35例(观察组),其余患者452例(对照组),发生率为7.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白蛋白水平和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白蛋白水平和hs-CRP为影响重症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病率较高,其中年龄、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白蛋白水平和hs-CRP为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9.
青年脑卒中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年龄≤45岁的8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并对86例脑卒中患者与86例健康青年人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男性居多,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卒中部位多见于脑叶、基底节区,临床以急性发病、症状及体征在24h内达高峰者居多。脑卒中组的各项危险因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史(30.2%)、嗜烟酒史(22.1%)、高脂血症史(16.3%)、其他(12.8%)、糖尿病史(10.5%)、心脏病史(8.1%)。结论青年脑卒中有其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与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心脏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梅  杨婷  韩世波  邹时雨  马佳妮  潘文 《河北医药》2023,(5):696-698+70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致消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患者274例,根据是否合并消化系统损伤分为研究组114例(有消化系统损伤)和对照组160例(无消化系统损伤)。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致消化系统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74例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患者中,消化系统损伤114例,发生率为41.61%。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性别比、肥胖、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冠心病史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卧床时间>2周和住院时间>3周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消化系统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患者并发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较高,且受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