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探讨Hp与残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5例胃大部切除的残胃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测,以同期非残胃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以上三项的比较.结果:①残胃组和对照组Hp检出率分别为22.2%和60%(P<0.05).②存在胆汁反流和非胆汁反流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17.2%和43.8%.(P<0.05)③胆汁反流发生率,毕罗Ⅱ式手术明显多于毕罗Ⅰ式,分别为46.6%和17.7%(P<0.05).④残胃黏膜病理,Hp感染和非Hp感染患者有中-重度胃黏膜病变并有异型增生分别为66.7%和21.2%(P<0.05).对有Hp感染的对照组和残胃组的病理改变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感染是残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根除Hp有临床意义.毕罗Ⅱ式较毕罗Ⅰ式手术胆汁反流发生高:而伴有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较低.应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13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Hp检出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速尿毒酶试验、PCR法、组织切片Warthin-stary银染及血清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43.4%,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时间无关;毕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65.8%)明显高于毕Ⅱ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34.0%),而伴有胆汁返流的残胃Hp感染阳性率(21.3%)明显低于不伴胆汁返流的残胃阳性率(56.0%)。同时,因溃疡、穿孔、出血行手术的残胃Hp检出率(47.7%)高于因胃癌手术的检出率(24.2%);不同病理学残胃中,残胃溃疡和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及吻合口炎Hp感染率。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残胃癌,应及早进行Hp治疗,可减轻肠胃病变,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丽珠胃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55例,给予丽珠胃三联治疗,均为2次/d,疗程7d。观察记录Hp根除率、胃炎及溃疡愈合情况、1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48例完成治疗及复查,失访7例。Hp根除率分别为慢性胃炎93.3%,消化性溃疡94.4%,总根除率为93.8%。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慢性胃炎90.0%,消化性溃疡88.9%。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结论:丙珠胃三联7d治疗方案具有药物剂量小、疗程短、Hp根除率高、炎症减轻和溃疡愈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是目前根除Hp、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胃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下胃粘膜病变特点及根除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有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 2 5 2例 ,按类型分为 4组 ,在根除治疗前后分别于胃底、胃体、胃窦多部位活检 ,行病理学及HP检查 ,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 ,采用丽珠胃三联片治疗 1周。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最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HP检出率均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 ,但 4组HP检出率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粘膜活动性炎症 ,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P <0 .0 1)。丽珠胃三联根除治疗后HP( -)组中活动性胃炎检出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 ,它可导致胃粘膜炎症加重 ,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根除治疗后可使胃粘膜炎症活动减轻 ,但对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短期内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根除Hp,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抗溃疡治疗,观察6周后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各组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并不影响NSAIDs相关性溃疡的愈合,且根除Hp对于NSAIDs相关性溃疡无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探讨HP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2 5 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的胃镜、病理及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 2 5 8例非残胃病变为对照组的Hp感染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残胃组Hp阳性检出率 (37.6 %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9.8% ) (P <0 .0 1)。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和BillrothⅡ氏术后残胃Hp的感染率分别为 5 2 .8%和 2 1.3%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BillrothⅡ氏术后伴胆汁返流者明显高于BillrothⅠ氏术后 (P <0 .0 1)。胆汁返流组中Hp的感染率 2 2 %显著低于无胆汁返流组的 6 4 .5 % (P <0 .0 1)。残胃并发症中 ,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Hp感染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率 (P <0 .0 1) ,但残胃及吻合口炎的Hp感染率为 4 6 .1% ,高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 2 1.6 %。另外 ,残胃及残胃复发癌的Hp感染率和残胃及吻合口炎中异型增生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残胃病变发生的病因之一。胆汁返流在残胃病变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但在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复发癌中 ,Hp感染也可能占了较重要的地位 ,Hp感染是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病变的主要病因。根治Hp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幽门螺杆 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30例,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0.22g,克拉霉素0.25g,替硝唑0.5g,疗程7天。服药前及停药4周后做胃镜检查、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学检测后,二者Hp均阳性者定为Hp感染,均阴性定为Hp根除。30例均完成治疗和复查,依从性好。结果Hp根除率86.7%,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1周上腹疼痛缓解率76.7%。Hp根除病人和Hp未根除病人的溃疡愈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上腹疼痛缓解率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丽珠胃三联治疗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费用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残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5例Hp阳性的残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1 000 mg/次,左氧氟沙星200 mg/次,均为2次/d,连服7 d。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1 000 mg/次,甲硝唑400 mg/次,均为2次/d,连服7 d。治疗前及停药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p清除率,并通过胃镜检查比较残胃黏膜炎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较对照组(64.71%)显著提高;Hp清除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症状积分、残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Hp阳性残胃炎患者Hp根除效果明显好于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后临床症状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agA Hp与消化性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粘膜涂片Giemsa染色及RUT确定Hp感染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 ,对Hp阳性者抽取静脉血 1ml按HpCa gAIgG检测盒说明操作检测CagA抗体。结果 :GU患者CagA Hp的检出率为 72 .72 % ,DU患者CagA Hp的检出率为 6 8.18%。溃疡边缘上皮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显著病变者 ;Hp阳性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 (P <0 .0 0 1) ;但CagA阳性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与阴性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Hp相关溃疡CagA Hp菌株占优势 ,且Hp感染可导致溃疡边比上皮细胞增殖加速 ,但CagA可能不是导致细胞增殖加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残胃Hp感染现状、各种因素对Hp生存的影响及残胃Hp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5例胃癌术后患者行胃镜检查、胃液pH值测定、BC—UBT检测,Hp感染者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结果:Hp检出率对照组高于残胃组;保留胃窦组高于非保留胃窦组(P均〈0.05);pH值≤4的Hp感染率87.2%;残胃胆汁返流Ⅱ组显著高于Ⅰ组和胃窦保留组。结论:残胃Hp检出率与手术方式有明显关系;胃癌术后Hp检出率逐年下降;常规抗Hp的治疗方案同样适用于残胃的Hp感染,当pH值〉4时,质子泵剂量可以减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四联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Hp根除率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42例Hp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予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予标准三联方案(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程10d。完成疗程1个月后复查Hp。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PPI+铋剂+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四联方案治疗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Hp根除率明显高于标准三联组,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给予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胃三联方案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感染根除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2.8%(P<0.05);治疗完成4周后复查胃镜,研究组Hp根除52例,未根除6例,Hp感染根除率为89.7%,对照组Hp感染根除率为8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隆起糜烂消失,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幽化湿汤合并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清幽化湿汤合并西药三联疗法;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三联疗法。观察两组Hp根除率、复发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p根除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清幽化湿汤合并三联疗法抗Hp感染既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又可较好的根除Hp,降低Hp感染的复发,并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黏膜炎症的病变特征及炎症程度的组织学评价标准。方法 2134例胃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病例,包括胃窦、胃体、胃角取材。Hp检测按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甲杠胺蓝或免疫组化染色,HE组织学切片染色用于组织炎症及炎症活动度的评价。结果Hp感染主要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病变,正常胃黏膜腺上皮内无炎细胞浸润,重度炎症有上皮层炎细胞的聚集破坏。黏膜炎症分级反映了Hp感染状况且不受活检部位、组织取材标本小、包埋切片方向的影响。在Hp感染阳性组,重度活动性炎症者占39.6%,而在阴性组仅为0.4%,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Hp胃黏膜定植量与黏膜炎症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胃黏膜炎症分级方法十分简便,标准容易掌握,反映了Hp的定植情况及其致病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残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炎32例,经胃镜、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分幽门螺杆菌(Hp)阳性与阴性两组,两组均用枸橼酸铋钾加多潘立酮治疗,其中Hp阳性组同时加用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根除Hp.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消失情况,以及胃黏膜炎症、黏膜异型增生和胆汁反流等情况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经一个疗程后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都消失,残胃急性炎症消退,胆汁反流被控制,胃黏膜异型增生减轻或恢复为正常黏膜组织.结论 残胃炎用枸橼酸铋钾加多潘立酮治疗,其中Hp阳性者同时加用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根除Hp,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郑庆芬  贺新禹 《中外医疗》2010,29(18):35-35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24h食道pH监测、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将50名Hp阳性不伴GERD的消化性溃疡(PU)患者分为2组,A组(治疗组;根除Hp组);B组(对照组;单纯抑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Hp根除及GERD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疗程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中GERD发生率为8.7%,对照组GERD发生率为8.3%,2组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 PU患者根除HP后和GRE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口腔H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诊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唾液H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分为口腔Hp阳性组54例和口腔Hp阴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片四联方案根除治疗10 d,停药4周后,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根除率,研究口腔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率的影响。同时采用《患者口腔疾病及卫生状况问卷》调查,明确口腔疾病及卫生状态对口腔Hp感染的影响。结果 口腔Hp阳性组54例,胃内Hp根除43例,胃内Hp未根除11例,胃内Hp根除率为79.6%;口腔Hp阴性组38例,胃内Hp根除32例,胃内Hp未根除6例,胃内Hp根除率为84.2%。两组患者胃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P=0.577)。是否有口腔异味(口臭)、义齿者口腔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龋齿、缺齿、牙周炎、牙线使用、洗牙者口腔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刷牙习惯者口腔Hp感染率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率未见明显影响,口腔Hp感染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腔异味(口臭)、义齿可能与口腔Hp感染相关;龋齿、缺齿、牙周炎、刷牙习惯、牙线使用、洗牙6个因素对口腔Hp感染未见明显影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吴中平  吴晓茹  季峰 《北京医学》2012,34(8):765-767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符合Hp根除治疗指征的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200例,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行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测试板(HPS)检测,予以标准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7d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同时接受HPS与14C-UBT复查。根据治疗后HPS检测结果,分为HPS阳性组和HPS阴性组,比较胃Hp根除率。结果治疗前HPS检测阳性率为70.00%(140/200),治疗后为64.52%(120/1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掊2=1.32,P>0.05)。186例中治疗后HPS阳性组胃Hp根除率为60.00%(72/120),HPS阴性组胃Hp根除率为87.88%(5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15.73,P<0.005)。结论标准PPI三联7d疗法对口腔Hp感染的治疗几乎无效,有口腔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胃Hp根除率明显低于无口腔Hp感染者,口腔Hp感染与胃Hp感染的同步检测和治疗将是今后Hp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奥美拉唑新三联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6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鸿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153-154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新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主要症状缓解率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奥美拉唑新三联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69例患者资料.结果 溃疡愈合率85.5%,Hp根除率89.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美拉唑新三联疗法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好,症状缓解迅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胡桂梅  王伯军 《浙江医学》2011,33(2):186-189
目的对比含益生菌的短程四联序贯疗法与标准四联补救疗法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失败后二线疗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方法将86例纳入本研究的Hp感染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疗法组予标准四联疗法,疗程2周,序贯疗法组先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2周后,再予标准四联疗法,共7d,此后均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4周,分别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情况。结果两组Hp根除率在意愿(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和按方案(per—protocol,PP)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序贯疗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标准疗法组低(1212%VS 31.0%),序贯疗法组溃疡愈合质量比标准疗法组高(75.6%VS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胃黏膜炎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后两组之间胃黏膜炎症特别是Hp根除后胃黏膜炎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含益生菌的四联序贯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相比,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但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