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格原型理论的现代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理论,实际上涉及的是关于人类心灵的基本结构、人性模式及其生成和承传问题,它联系着原始文化、原始思维、发生学以及关于本能、遗传等方面的理论,涉及到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人类精神发展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柏君 《新余高专学报》2015,20(1):103-104,138
鲁迅的小说是复杂的,因此对鲁迅小说研究的视角也必须是多维的,从鲁迅与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关系入手,讨论分析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荣格和艾略特都在试图探寻艺术的奥秘。荣格发现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而艾略特着意于历史精神和民族心灵;前者深入到了人类的潜意识,后者是从意识层面的历史文化人手,二者都认为文学应该是非个人化的。这种理论有合理的一面,但往往容易陷入绝对。文学是通过个人化的方式表达非个人化的情绪,非个人化的倾向使诗人的主观性得到更充分更完美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张颖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3):99-102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突出,荣格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荣格的人格结构论、人格动力论及人格发展论三方面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作为对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理论的修正和拓展,对于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技与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方面,通过对集体无意识内容的重新阐释,有利于揭示当今生态问题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另一方面,借助深层生态学思想和荣格心理学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以解读人类在自然和生态面前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6.
赵嘉 《科技信息》2013,(22):164-165
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概念,是心理结构中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无意识的概念一直在演变,迄今为止对无意识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就精神分析领域中对无意识的研究进行一个简要的阐述,意在明晰精神分析中无意识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民族文化理论,对鲁迅小说中所描写一些民族无意识进行了解读,主要是:对权力暴力性的认可;对别人痛苦的赏鉴;对有价值的事物的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8.
围绕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彩票》中"替罪羊"这一原型,从集体无意识角度分析小说的三类人物,结论是:资产阶级挑选替罪羊是要不露声色地压迫村民为其赚取利益;村民们把替罪羊当作发泄对抽彩的恐惧和对资产阶级不满的出气筒;特丝沦为替罪羊揭示了男权社会传统不可动摇、男人统治一切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阿Q在精神胜利法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避免了因要做他自己而产生的绝望。但当他碰到恋爱问题的时候,它就失灵了。他的求爱是源于这样一种深厚的“生命无意识”,是他的性别自我渴望获得认同与肯定的生命需要。这种生命需要如此本真,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无法去粉饰。但阿Q合理的生命无意识在日趋没落的封建末世屡次遭到僵死冷酷的集体无意识的打击与摧残。他的恋爱悲剧堪称范例。当阿Q在生命无意识的驱动下稍一偏离集体无意识的严酷规范时,他的精神和肉体便被同类们的集体无意识无情地挤灭。  相似文献   

10.
从戏剧的起源、戏剧的组织和戏剧的演出等方面来看,戏剧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戏剧的本质就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对外宣泄.与戏剧对话的意义正在于清醒地评价或挣脱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宝物”在幻想故事中之所以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就在于它满足了人类对于理想生活模式的向往 ,弥补了现实处境的不足 ,而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化的表现 ,更多的则是人类心灵深处自古就有的一种自我拯救原型的象征表现。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十九号房间》,讲述一名职业妇女婚后如何在为妻为母的主妇生活中找寻自我,最终自杀的故事。文章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有关意识的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发现无意识是其自我迷失及最终崩溃的内在心理动机,从而揭示女主人公心理建构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3.
围绕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彩票》中“替罪羊“这一原型,从集体无意识角度分析小说的三类人物,结论是:资产阶级挑选替罪羊是要不露声色地压迫村民为其赚取利益;村民们把替罪羊当作发泄对抽彩的恐惧和对资产阶级不满的出气筒;特丝沦为替罪羊揭示了男权社会传统不可动摇、男人统治一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吴美丽 《科技信息》2010,(10):144-144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法国文坛上一位享有国际性声誉的著名作家,她的作品有着不同于当时主流文化的一种鲜明个性。本文试图从"集体无意识"入手阐释其作品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产生的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精神失落进入集体无意识是一个普遍性的症候。本文简要论述了文学批评失落三个方面的问题,语境失守,主体失落,对象虚化的根本原因批评精神失落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原型理论是近年来文学批评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建立在人类学、心理学和神话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本理论从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原型方面,揭示了一些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本文从原型理论的重要性,历史和其几个核心概念方面结合实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下原型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集《苏珊娜·穆迪日记》逆向采用荣格原型理论构造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完美逻辑结构,回顾加拿大拓荒期间,加拿大先祖穆迪夫人摆脱身份错乱感、实现“再生”的经历,完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构建;剖析穆迪夫人“再生”原始意象的激活与穆迪夫人“再生”原型的显现过程,实现“再生”原型的建构;展现“再生”原型所象征的加拿大拓荒先祖选择回归旷野、构建加拿大独特文化的加拿大式坚守精神,促成“再生”原型背后加拿大民族集体无意识在加拿大人心中的回归。这一逻辑结构的逆向运用,使加拿大人民感受到了祖先遗传下来的强大精神指引,有利于加拿大人民重新审视自我,拾获精神遗产,构建民族身份归属。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十九号房间>,讲述-名职业妇女婚后如何在为妻为母的主妇生活中找寻自我,最终自杀的故事.文章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有关意识的理论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发现无意识是其自我迷失及最终崩溃的内在心理动机,从而揭示女主人公心理建构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20.
赵明华  姜宁 《科技信息》2009,(26):I0258-I0258
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雷雨》的一种尝试。该剧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于它交错采用了多种原型批评的方法。本文主从雷雨意象、原始情绪、母题原型三方面来探讨《雷雨》的原型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