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 Shipley i7350xp 光刻胶用于0.5 μm 孔光刻工艺的研究,评估 Shipley i7350xp光刻胶用于0.5μm 孔光刻工艺层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母盘刻录中信息符成形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光刻胶的性能和反应机理,建立了光刻模型,讨论了曝光和显影对信息符的综合影响并对信息符形貌进行了仿真,着重分析刻录激光光斑能量分布对不同周期记录符的影响。以Shipley AZ1350光刻胶和相应的显影液以及DVD母盘的生产为例,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的数字式视频编辑软、硬件开发商爱维德技术公司(Avid Technology Inc)5月份宣布,该公司将以北京办事处作为北亚洲区总部,Avid公司具备尖端的视频技术,能够处理广播级的录像、电影和音频制作。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约250万美元,拓展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的大中国地区业务。Avid作出这项重大投资计划,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对视频后期制作设备的市场潜力十分优厚。 Avid公司总裁兼董事总经理Curt Rawley先生和亚太区副总裁Lou Shipley先生分别专程从美国  相似文献   

4.
<正> 以前报导过用较短的波长曝光能够增加投影光刻机的调制传递函数,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光刻机的分辨率。本文在上述前提下就边缘锐度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F/3型投影光刻机经改进后能在275nm~325nm范围内曝光,而且在标准工艺条件下,用重氮型(Shipley)光致抗蚀剂AZ-2400可曝出1μm的图形。硅衬底上有720nm厚的湿法生长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电子世界》2004,(6):79-79
据日本有关方面统计和预测,截至2003年底,日本第三代手机(3G)用户已接近1400万,到2007年将达到6900万。随着高速数据网络日趋完善以及移动通信运营商可提供服务种类不断增加、服务质量大幅提高,日本第三代手机正在快速发展。第三代手机的概念范畴已大大超出了手机是人们用于交流情感和交换信息的工具这一传统认识。它不仅拥有优质的语言传递功能,还具有包括传输动态图像在内的强大数据通信能力。第三代手机已经附带了信用卡、家门钥匙、乘车月票等功能,甚至还可以成为身份证明,它的普及正改变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目前,日本第三代手机不仅…  相似文献   

6.
或许,未来某个时刻造福世界的信息技术,就源于此次中日韩年轻学者交流时的一个火花。9月17~20日,中国、日本、韩国信息通信领域年轻的接班人齐聚北京邮电大学第二届中日韩ICT三方论坛,共同探讨学术难题。中日韩ICT三方论坛的产生源于2005年在北京邮电大学举办的国际大学校长论坛,当时,北京邮电大学、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和韩国信息通信大学经过会谈,萌发了每年举办一次ICT三方论坛的构思。紧接着第二年,这个构思就付诸实践,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于2006年8月在日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日韩ICT三方论坛。  相似文献   

7.
1981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国际会议".会上日方代表宣布,日本计划在九十年代初研制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实际上,日本已在1979~1981年三年问由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联合作出了进行研究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决定,并制订了具体的研究计划.现在日本已组成了一个专门机构"ICOT"(Institute for new generation computer technology),集中力量分三阶段研制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第一阶段为期三年(1982~1985年),进行基础研究.第二阶段为期四年(1985~1989年),进行各子系统的研制.第三阶段为期三年(1989~1992年),将各子系统连接起来,进行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8.
外刊速览     
《IT时代周刊》2011,(8):24-25
《巴伦周刊》3月21日投资日本过去几周内,日本经受了令人心碎的三重悲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危机。灾难让世界为之揪心,投资者也在评估灾难对日本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自3月11日以来,日本的股票  相似文献   

9.
据相关专家分析,光纤到户有三次发展机遇。第一次是1978年,主要在法国、加拿大和日本市场,我国没有条件跟进;第二次是1995年左右。主要在美国和日本,我国在电信总局的部署下进行了一些试点;大约从2003年开始,日本、美国、韩国、欧洲一些国家又开始了部署FTTH的计划,FTTH进入了第三次发展机遇期。目前,  相似文献   

10.
综合信息     
《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4):5+16+24+28+37+44+49+66+70
<正>"福岛核危机"与电陶企业能源结构变革最近大家注意的焦点都对准了日本,对准了"地震"、"海啸"和"核危机"三个关键词,这次"地震"之后的"海啸","海啸"之后日本接二连三的"核爆炸"引起了全球的恐慌。大家恐慌的不是《日本沉没》这部日本灾难电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三网融合进程评价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给出了三网融合的解释,以及三网融合的层次模型和指标体系.从三网融合涉及的管理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三网融合进程,并总结了国际三网融合的经验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0617317基于嵌入式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究与开发〔刊,中〕/薛翔//交通与计算机.—2006,24(2).—62-65(D)0617318母盘刻录中信息符成形模拟与实验研究〔刊,中〕/宋洁//光电子·激光.—2006,17(3).—265-268(E)介绍了光刻胶的性能和反应机理,建立了光刻模型,讨论了曝光和显影对信息符的综合影响并对信息符形貌进行了仿真,着重分析刻录激光光斑能量分布对不同周期记录符的影响。以Shipley AZ1350光刻胶和相应的显影液以及DVD母盘的生产为例,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参70617319利用无意辐射对特定辐射源进行识别〔刊,译,中〕/陈越//电子侦察…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国际显示会议于1983年10月3日至5日在日本神户召开。6日与会代表到大阪参观了83年全日本电子工业展览会。我国电子工业部派了三人代表小组出席了会议,会后参观了日立、东芝、东京农工大学、安田电研(株)、东京大学等单位,与国外一些专家、教授座谈讨论了显示和摄象器件方面的发展方向及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平平 《移动通信》1999,23(6):13-15
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国际通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日本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实用化进程中的传输实验、无线接入实验、系统实验的概况, 介绍各种实验的主要条件和性能测试项目。以日本作为视窗, 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实用化动态。  相似文献   

15.
我与陈立春台长等三人应日本朝日商工贸易株武会社和日本有关公司、电视台的邀请于91年11月12~2313赴日本进行技术考察。先后参观考察了日本名的松下(panasonie)公司及生产工厂(大阪本部)、日立电子株式会社及生产工厂、SONY公司、朋荣公司(东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JEITA/BAJ《笔记本电脑用锂离子电池安全使用指南》的电芯安全设计、电池组安全设计及安全试验和判定标准三个部分;最后讨论了以该《指南》为基础提出的日本国家标准JISC8714、日本《电器用品安全法》规定的PSE认证,以及日本提交的IEC62133修订草案等。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9日至20日,应日本总务省综合通信基础局和韩国情报通信部的邀请,中国信息协会组织的“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交流考察团”出访日本、韩国。据悉,这次考察活动是在中国信息协会于2000年和2002年两次成功举办“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组织的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在日本、韩国的运营发展现状”的考察活动。日本、韩国已在本国开始运营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并急需与中国建立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战略伙伴联盟关系,因此,对代表团的来访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三家大公司为创建数字机顶盒 ,包括卫星电视接收机的标准格式取得一致意见。这三家大公司是索尼、松下和东芝 ,他们说要为配有硬盘的接收机开发复制保护、数据存储和按次付费技术。期望该机顶盒将支持日本的数字卫星广播。他们还宣称 ,要为其合资企业找到更多的参与者。日本数字地面电视应于明年开播。日本三家大公司在数字机顶盒方面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日本国内编著的电路基础理论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主要是七十年代以来的<教材>,经过初步调查分析,在此简述其近况并做一点探讨。共谈三个问题:(一)现状;(二)教学原则几个问题的体现;(三)借鉴。(一)①日本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和<教材>的层次日本高教结构有三个层次:(1)短期高等教育,分三种形式——高专、短大、专科,(2)四  相似文献   

20.
文摘     
三家公司三种3G策略 日本沃达丰(Vodafone)12月1日正式推出了第3代手机(3G)服务“Vodafone Global Standard (VGS)。自此,日本三大运营商DoCoMo、KDDI、沃达丰都已开始运营3G服务。有趣的是,三家策略各有不同。 沃达丰的战略是“国际性优先”。首先从国际漫游着手,将可以通话的范围扩大到海外81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