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针对改进变维分形在分形维数进行拟合预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变维分形理论(IVDF)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理论耦合的分形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理论来对原来改进变维分形模型中分形维数序列进行拟合预测。以茅坪滑坡的边坡位移监测数据为例,选取ln(r)-ln(S1)累计和序列分维分段曲线作为预测模型的分形参数曲线,先利用改进变维分形模型计算各曲线的分段分形维数,进而预测边坡的位移值,再利用IVDF-SVR耦合模型计算各曲线的分段分形维数,进而预测边坡的位移值。预测结果表明,IVDF-SVR耦合模型充分利用了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使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同时结合SVR理论的自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小样本、非线性条件下的数据拟合与预测的优势,使得该模型能够达到较好的预测长度和较高的预测精度,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碎石尺寸对碎石土强度影响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师府—桓仁铁路大前石岭隧道边坡碎石土为研究对象,配置了3组含碎石尺寸不同的重塑碎石土样并采用大型直剪仪进行了剪切试验研究,探讨了碎石尺寸对碎石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非线性理论-分形理论,采用分形几何方法研究了该碎石土重塑样的粒度分布特征,得出了不同碎石尺寸下碎石土的分形维数,并探讨了碎石土的强度特征与粒度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粗粒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碎石土的抗剪强度随着碎石尺寸的相对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着碎石尺寸的相对增大而增大;而黏聚力呈现相反的趋势,随着碎石尺寸的相对增大而降低;随着碎石尺寸的相对增大,分形维数增大,分形维数越大,其颗粒粒度分布越不均匀,反之分形维数越小,其颗粒粒度分布越均匀。碎石土抗剪强度和粒度分形维数有一定的相关性,黏聚力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内摩擦角呈现相反的趋势,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与粒度分形维数近似呈现抛物线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小湾水电站高边坡典型位置的位移数据为依据,引入分形理论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Hurst指数和分形维数的讨论,得出岩质高边坡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在外界性态和自身结构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边坡的Hausdorff维数不随外部环境量和时间跨度的改变而改变,并且测点之间也存在着随深度变化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很强的自相似性.分形维数可以从整体上描述边坡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建立复杂岩质高边坡的时间序列监控体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混凝土坝的变形趋势对判别大坝变形状态、保证大坝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混凝土坝的变形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引入分形插值理论,首先利用分形维数识别混凝土坝变形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然后基于分形插值函数建立了变形趋势的预测模型,并对变形状态进行判别。以某混凝土坝段变形为例,采用分形插值方法对坝段某高程水平位移的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并与统计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形插值方法能更好地拟合变形曲线,表征大坝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断裂能尺寸效应的细观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建军  周欣竹 《水利学报》2001,32(10):0054-0058
本文提出了混凝土断裂能尺寸效应的细观方法。首先,根据混凝土细观结构的边界效应确定主宏观裂缝的分形维数,发现此分形维数随着离边界距离的不同而变化。为了计算这一变分形维数主宏观裂缝的长度,通过延伸分形曲线长度的定义,提出了分形长度与欧几里得长度的微分关系。其次,应用能量等价原理,将混凝土名义断裂能表示成分形断裂能、分形维数、细观结构参数和混凝土试件尺寸的函数。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该名义断裂能的基本力学特征与混凝土宏观实验现象一致。最后,本文的理论预测与一些混凝土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岩质高边坡监测数据的改进变维分形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以往预测模型在数据少和噪音干扰下出现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基于分形理论,尝试建立改进的变维分形预测模型,并以小湾工程边坡位移监测数据为例,选取D1、D2曲线作为预测模型的分形参数曲线,计算各曲线的分段分形维数,对位移进行预测,并分别用灰色模型GM(1,1)和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预测.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分形理论自相似性的特点,抗噪性强,能较好地应用于小数据量监测数据的预测,并且精度较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红旗泡水库冰面裂缝图像信息提取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浩  于福军  刘伟  林海  常婷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1):1311-1313
利用2008~2009年冬季在大庆红旗泡水库获取的138幅冰裂缝数码照片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了Image-Pro Plus方法和ACD See和Photoshop联合方法在冰裂缝分析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运用Image-Pro Plus方法可以自动化处理,但该方法在图片裂缝处理的结果很不精确,只能用于粗略估算。ACD See和Photoshop联合方法处理的结果相对于前一种方法精确,但其操作复杂,与前一种方法相比处理速度较慢。此外运用分形理论,对冰面裂缝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形维数在1.2~1.7之间,冰裂缝分形维数和冰裂缝密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冰裂缝角度无论是主要裂缝还是次要裂缝,都具有自相似性,表明冰面裂缝的产生机理相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管道裂缝进行模拟,通过分析试验结果,计算裂缝的分形维数,利用分形几何的L系统进行描述,推导出L系统表达式及三维显示的映射表达式。实现了对不规则形状裂缝较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河流域1470—2000年的干旱历史资料,基于分形理论,计算出流域各监测点的变维分形维数,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维数进行分类。结合各监测点的干旱分形维数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监测点的变维分形维数依次由大到小变化,少数监测点的变维分形维数的变化较明显。变维分形维数波动较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尤其集中在宁夏、陕西、山西等省区,而且这些地区出现连续2a以上干旱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大坝安全进行准确监控,利用分形几何理论预测大坝变形。针对一般常维分形分布不能很好分析大坝变形数据的问题,对监测数据进行N阶累计和变换,对变换后的数据利用分段变维分形模型计算各阶变形维数序列,再选择效果较好分形维数已知序列预测未知分形维数,最后反推大坝变形预测数据。针对传统变维分形预测模型分形维数预测方法的不确定性和所需监测数据量大的缺点,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分形维数,建立改进的大坝分形几何监控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比插值法预测分形参数的传统分形几何预测模型和灰色模型改进后的预测模型之间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改进分形模型不仅在预测精度上有所提高,而且更具稳定性和抗波动性。  相似文献   

11.
大坝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及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大坝建设造成水流状态、水温、水质、底质和地形等因素的变化对鱼类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栖息地预测评价的主要方法,对每一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可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介绍。本文得到的结论为,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很大,但可以通过补偿措施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冯兴中  石广斌 《西北水电》2003,(3):17-19,30
以李家峡坝后背管为依托,借助具有强大结构分析功能的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坝后背管结构应力状态。经分析单元尺度对坝后背管混凝土、钢筋的应力影响小于对钢管的影响;坝体与背管混凝土接缝面的力学效应对背管混凝土、钢筋、钢衬的应力影响很小;计算所得的应力大小规律与类似工程模型试验所得的应力分布规律完全一致,其计算值与规范中用弹性中心法所得的应力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单元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差异函数和相对隶属度,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坝在服役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损伤,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形式。裂缝开始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坝的局部,如果在出现损伤的范围内没设观测点,现有的观测手段很难监测到损伤。而基于振动的方法则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为了研究这种方法,在大坝的不同位置模拟了不同条数和张开程度的裂缝,并给出了相应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在考虑了测试噪声的情况下,用统计神经网络进行了损伤识别。这种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方法还会受到水位、温度变化的干扰以及环境噪声、仪器精度等的限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AutoCAD的二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体的二维建模,一般采用自下而上依次建立点、线、面的方法,其中面的定义需要手工完成,费时费力,针对ADINA二维建模的不足,用VC编写了AutoCAD To Adina平面建模程序,实现了点、线、面的自动定义,大大缩短了ADINA二维建模的周期,节省了体力,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渡槽是一种重要的水工结构。将渡槽设计与Visual Basic编程理论结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可实现对渡槽结构进行各部位验算与校核。文章阐述了该软件系统的开发思想和实现过程,同时对总体框架的设计、模块的划分、具体环节的实现作了详细论述。依据各部位的关键技术参数,对渡槽设计相关的水力计算、槽身、刚架和基础结构计算作了论述,并给出了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流程图,以期为工程设计人员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孝振  陈雷 《中国水利》2012,(14):32-34
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承包和管理模式。介绍了EPC工程管理模式的背景和国内外开展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发展现状,总结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从水利工程角度出发,阐述了水利行业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回顾了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着重分析流域管理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应以流域管理法规为依据,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依托,以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河砂管理为主要内容对流域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大坝原型观测数据本身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在反映了监测项目之间的某种客观关系,基于此,应用PCA法及PPA法建立了确定大坝安全评价信息权重的正分析模型,一方面能够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另一方面能挖掘数据内在信息,提取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最优化准则,建立了信息赋权整合模型,解决了多种数学方法计算结果不一致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径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径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对径流影响因子进行非线性特征提取,获得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径流预测SVM模型,其中模型参数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模型建立后,以新疆伊犁河雅马渡站中长期径流预测为例进行分析。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合和检验阶段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7%和7.64%,与其他预测模型比较,基于KPCA-PSO-SVM方法建立的径流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长期径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