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代理人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过度自信对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代理人的效益工资和委托人的监督成本都不为0时,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提高,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将随着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减弱;当代理人没有效益工资时,代理人的过度自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不发挥作用.另外,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和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都将随着委托人监督成本的增大而降低,而且前者还将总是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和效益工资的增加而提高,后者虽然也将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的增加而提高,但并不总是随着代理人效益工资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风险偏好的过度自信代理人薪酬合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纳入到经典委托代理框架,从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努力-产出不确定性、努力可观测性、保留效用几个角度,构建了多个不同的委托代理情景,分别分析了委托人提供不同形式合同、代理人付出不同努力水平时他们的期望效用,从而考察在各种情景下委托人应怎样为不同类型代理人设计薪酬合同,激励代理人付出努力,以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决策组合的帕雷托最优.结果表明,对不同过度自信程度及风险偏好的代理人,委托人提供的合同形式大不相同.这不仅从行为的角度拓展了经典委托代理框架,而且为委托人设计薪酬合同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过度自信的金融市场委托-代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经纪人过度自信条件下的金融市场最优委托-代理合同.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机构和经纪人都是风险中性的条件下,当经纪人的过度自信水平可观测时,金融机构将提供一个能被该过度自信经纪人接受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该合同随着经纪人过度自信水平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廉价,随着经纪人保留预期效用水平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昂贵.当经纪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不可观测时,如果金融机构认为经纪人过度自信的可能性很大,那么金融机构提供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只能被过度自信经纪人接受;如果金融机构认为经纪人过度自信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金融机构提供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能够同时被理性和过度自信经纪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牛中丽 《决策探索》2007,(13):45-46
一、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及两者关系 (一)公司治理产生的基础和内涵 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权分离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作为"理性人"具有不同效用函数的条件下,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地发生,即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要求有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规范、约束并激励代理人行为,以降低委托风险和代理成本,这成为公司治理产生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其安  林武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521-526
利用Bayes法则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过度自信水平的衰减速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代理人开始时是过度自信的,那么从平均来说,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将长期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而且代理人过度自信水平的衰减速度与其过度自信水平本身的高低有关,当伐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很高或很低时,代理人向着理性收敛的速度接近于0;而当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从0上升到最大可能值时,代理人向着理性的收敛速度将先增加、后减小,并在其间的某个中间值达到最大.但这只是代理人过度自信水平的一种总体的平均变化趋势,在实际应用中,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将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 根据主次委托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不同作用, 建立存在主次委托人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并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实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当代理人为次委托人付出的努力水平对主委托人存在外部性时, 主委托人支付给代理人的最优激励性报酬和代理人为主委托人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都将高于单一委托人条件下的情况;当代理人为次委托人付出的努力水平对主委托人存在正(负)外部性时, 主委托人获得的预期收益将大于(小于)其在单一委托人条件下获得的预期收益;代理人在存在主次委托人条件下获得的预期总收益将高于其在单一委托人条件下获得的预期总收益。论文基于主次委托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不同地位拓展和深化了传统委托-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7.
现有讨论委托代理问题涉及将不同时点收益和成本折现时,几乎毫无例外的选择唯一能代表时间偏好一致的折现函数—指数折现.本文放松时间偏好一致这一假设,选择能反映时间偏好不一致的准双曲折现函数一ββδ作为代理人折现函数,分析收益由努力程度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代理人的成本和收益发生在不同时点时,委托人如何制定激励合同使得代理人努力工作且委托人获得最大利润.研究发现,最优合同与代理人的现期偏好参数β和对未来现期偏好参数的认知β有关,委托人从时间偏好一致的代理人获取的利润高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代理人,从悲观部分幼稚型获取利润小于成熟型,但从成熟型和乐观部分幼稚型获取的利润相同.  相似文献   

8.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投资机会具有期权特点。本文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实物期权投资中的最优合同设计问题。考虑一个委托代理制的企业,委托人拥有推迟项目投资的期权,授予代理人执行该投资期权。信息不对称下,代理人有隐藏信息转移现金流的动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委托人设计合同,在该合同下,代理人将揭示真实的信息。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分别建立实物期权模型,得到了委托人设计的最优合同。并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如下的主要结论,信息不对称下,与信息对称相比,高成本的项目投资时机推迟,低成本的项目时机提前,投资期权价值减少。委托人的期权价值随着审核效率的提高而增大。当代理人越没有耐心时,委托人的期权价值越大。本文的研究为现实中的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实物期权投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与代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代经济学公平偏好理论,通过扩展双代理人与注入刻画代理人之间关于收益比较的横向公平性偏好因素,改进传统经济学纯粹自利性假设下的单代理人的HM模型,设计包括横向公平偏好因素在内的新委托-代理激励机制,并分析非对称信息下的代理成本.结果显示:为了降低"道德风险",委托人无需采取监督与控制的办法,只要雇佣横向公平性偏好程度尽可能高的代理人,就会尽可能减少代理成本,增加委托人的期望收益,这为解决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由于信息非对称所带来的高监督成本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多层委托代理下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新军 《管理科学》2006,19(1):15-23
只要存在两权分离,就有可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跨国公司产权关系在国际范围的进一步延伸和分离,使单体企业层面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断突破边界至企业集团层面,最后发展为跨国界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跨国公司代理层级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呈现出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跨国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博弈分析表明,代理链的长度并不能决定公司治理的绩效,关键在于代理链自身是否能产生有效的传导机制.为此,需要化解跨国委托中的代理风险,降低其代理成本,对公司而言,对代理人激励要到位,相应地对其监督和惩罚也要同时到位;对外部而言,则需要营造一种共同治理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权威理论为基础,本文从科层权威、传统权威、报偿权威及超凡魅力权威四个构面分析了家族企业家的权威特征及其影响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家族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作用机理,解析了企业经营活动对家族企业家行为意志具有超强表达能力的根源。实证检验表明,问卷调查结果支持本文对家族企业家权威及其影响作用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2.
葛京  王良 《管理学报》2010,7(1):131-137
结合心理距离与文化距离的相关理论,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出口对生产性FDI的带动效应以及这种带动效应的文化差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出口对FDI产生显著的带动效应;在不同文化种群市场上,这种带动效应与其文化距离正相关。最后,描述了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含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风险价值VaR的一般参数方法都是对称的,其在处理非对称时间序列时存在着局限性,本文提出了非对称的VaR计算模型,并以上海证券市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对称的VaR计算模型优于对称的VaR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能性理论的经营者业绩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营者进行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对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本文在分析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并利用可能性理论来处理指标量化问题,建立了能充分考虑各影响指标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模型,为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夏火松 《管理科学》2003,16(1):61-64
描述了市场营销知识管理(MKM)的概念,建立了基于MKM的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关键技术,利用群体满意度模型提高了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了制约MGDSS有效使用的若干因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征  向阳 《管理科学》2005,18(3):46-51
通过分析基于规则和基于事例推理两种建模方法的特点,提出了综合这两种方法优势的基于结构差异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使用树状结构实现问题的知识表示,使用基于事例推理的方法生成数学模型的主体部分,使用基于规则的方法生成模型的差异修改规则,用以指导模型主体部分的修改.基于这一方法实现了一个物流配送车辆调度的应用系统,验证了该方法对于数学模型的智能构建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假设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风险厌恶程度受其情绪影响的条件下,以投资者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组合结构及其收益-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资者过度乐观时,其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等方式购买超额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相对理性状态时,其将合理分配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其将卖空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过度乐观和相对理性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负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修正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是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Let \(N=\{1,\dots ,n\}\) be a set of customers who want to buy a single homogenous goods in market. Let \(q_i>0\) be the quantity that \(i\in N\) demands, \(q=(q_1,\dots ,q_n)\) and \(q_S=\sum _{i\in S}q_i\) for \(S\subseteq N\). If f(s) is a (increasing and concave) cost function, then it yields a cooperative game (Nfq) by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v(S)=f(q_S)\) for \(S\subseteq N\). We now consider the way of taking packages of goods by customers and define a communication graph L on N, in which i and j are linked if they can take packages for each other. So if i and j are connected, then a package can be delivered from i to j by some intermediators. We thus admit any connected subset as a feasible coalition, and obtain a game (NfqL) by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v_L(S)=\sum _{R\in S/L}f(q_R)\) for \(S\subseteq N\), where S / L is the family of induced components (maximal connected subset) in S. It is shown that there is an allocation (cost shares) \(x=(x_1,\dots ,x_n)\) from the core for the game (\(x_S\le v_L(S)\) for any \(S\subseteq N\)) such that x satisfies Component Efficiency and Ranking for Unit Prices. If f(s) and q satisfy some further condition, then there is an allocation x from the core such that x satisfies Component Efficiency, and \(x_i \le x_j\) and \(\frac{x_i}{q_i} \ge \frac{x_j}{q_j}\) if \(q_i \le q_j\) for i and j in the same component of N.  相似文献   

19.
基于MKM的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市场营销知识管理(MKM)的概念,建立了基于MKM的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关键技术,利用群体满意度模型提高了市场营销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了制约MGDSS有效使用的若干因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