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方法对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按常规方法施行MED. 结果术后随访40例,时间3~24个月,平均13.5个月.按Macnab标准,优24例,良12例,尚可4例,优良率90%(36/40).并发症6例:硬脊膜撕裂3例,椎体静脉丛出血3例. 结论 MED具有微创外科的优势,近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椎板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8年10月至2010年3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35例,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31例得到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按照Nakai评定标准评定,结果属优190例,良3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6.5%.结论 经椎板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神经根减压彻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内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对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62例,术前行腰部X线照片、CT或者MRI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明确临床诊断.在显微内镜下施行腰椎间盘摘除术.观察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6.1±10.2)ml,离床活动时间(4.3±1.4)d,住院时间为(4.6±1.5)d.临床效果评定:优36例、良24例、可2例、差0例.结论 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能够较早的下床活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103例。硬膜外麻醉。后正中切口长1.5cm,C形臂X线机定位后,插入扩张管,置入工作通道管及摄像系统,经显微内镜下椎板间隙开1.0cm×1.0cm骨窗,小尖刀切开纤维环,髓核钳彻底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结果中转开放手术2例,由于小关节内聚,早期操作技术不够成熟,开窗困难。余101例MED成功。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20~40ml,平均25ml。硬膜破裂3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2例术后症状不缓解者,术后2周经二次开放手术缓解。103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按Nakai标准,优72例,良22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91.3%(94/103)。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好,疗效好,椎板切除充分,神经根周围减压彻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黄拥军  王翔  苏俊  邹毅 《颈腰痛杂志》2008,29(6):582-583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目前发病呈增长趋势,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腰椎不稳,椎间盘镜技术的出现,使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copic lumbardiscectomy,MS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MED组和MSLD组各61例,分别予以MED和MSL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MED组相比,MSLD组的切口更长,但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术总优良率为86.89%,明显优于MED组的77.05%(P=0.01);MSL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3%,与MED组的16.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DH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较高;与MED手术相比,MSLD手术切口略长,但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5月我院对1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PEID治疗,其中男65例,女58例;年龄16~83岁(44.43±12.67岁)。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96±21.87min,术中出血量为5.93±3.15ml。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6.5%。复发3例,复发率为2.4%。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6.49±7.3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29±1.71、2.89±0.75和0.59±0.72(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61.14±13.93)%、(7.47±10.46)%,末次随访ODI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00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7.6%(120/123)。结论: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保留黄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社会统计资料、病程、临床症状、神经体征和影像表现五个方面作为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预测因素,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对198例首次接受单节段MED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观测研究,患者平均年龄37.6岁(24~62岁)。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MED手术的客观评价系统,以社会统计资料、病程、症状、神经体征和影像表现的各项分值计算总分,单项最高3分,满分34分。通过随访检查评价临床结果.进行结果和预测分值间的比较。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152例(76,8%)患者达优,34例(17.2%)良,8例(4%)可,4例(2%)差。优组患者MED手术疗效预测因素评分平均27.1分,良组23.3分,可组19.8分.差组14.2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根据预测计分。MED应选择预计结果优或良的患者,其他患者需再次考虑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
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6年10月1852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出现的140例(7.6%)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椎管内静脉丛出血48例:42例通过镜下止血后完成MED,6例改为开放椎间盘摘除术;定位错误47例,术中发现后调整腔镜位置完成手术;硬脊膜破裂21例,2例改为开放手术;髓核遗漏13例,二期再次行MED髓核摘除;神经根损伤6例,经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椎间盘炎5例,1例保守治愈,其余4例行椎间病灶清除术后痊愈。结论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小MED并发症或失误后给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我国广泛开展,但并发症报道屡见不鲜,我院2001年9月~2005年8月应用Rudolf显微内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6例,其中4例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已由非直视下切除椎间盘中央髓核的间接减压术,发展为内镜直视下切除压迫神经根髓核的直接减压术.PELD适应证与腰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适应证相似,随着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也适用于椎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和高髂嵴的L5~S1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ELD设备种类很多,但外科技术基本一致.手术中可能会受到高髂嵴或L5横突的阻挡,但近来报道显示L5~S1经皮入路其实并不十分困难.PELD术后满意率与腰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0例LDH患者,均采用PEID手术治疗,评估其术后疗效.统计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87±7.91)min,术后住院天数(4.48±2.15)d,住院总费用(2.53±0.35)万元,术后15例出现神经根痛,5例出现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进行总体疗效评价:优51例,良69例,可55例,差25例;再手术组共25例,未再手术组175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年龄和Pfirrmann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为LDH患者再次手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PEID手术治疗L5-S1 LDH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而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是影响患者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UBED)与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术(Quadrant-channel discectomy, QC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本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6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UBED,另外29例采用QCD。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各发生1例硬脊膜撕裂,无不良后果。虽然UBED组手术时间[(58.3±7.0) min vs (42.0±6.7) min, P=0.039]、术中透视次数[(4.5±1.0)次vs (3.6±1.2)次, P=0.003]显著大于QCD组,但前者切口总长度[(2.7±0.2) cm vs (3.3±0.2) cm, P<0.001]、术中失血量[(45.8±12.6) ml vs (56.2±13.5) ml, P=0.003]、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2.2±0.5) d vs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局麻与全麻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22年3月以前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CBM、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搜集有关局麻与全麻下PELD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SE 12.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包含796例患者,其中局麻组388例,全麻组408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局麻组住院时间(WMD=-1.39,95%CI:-2.72~0.06,P<0.05)、治疗费用(WMD=-5 278.27,95%CI:-7 668.84~-2 887.70,P<0.05)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R=0.30,95%CI:0.11~0.85,P<0.05)均显著优于全麻组(P<0.05);两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PELD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6.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技术,包括经皮髓核溶解术、经皮髓核摘除术和经皮髓核激光切除术;二是内镜辅助技术,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和脊柱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前一类技术是在X线透视下通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有一定盲目性和局限性;后一类技术腹腔镜和胸腔镜只用于前路手术,脊柱内镜主要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内镜直视下手术直接解除神经压迫,包括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入路两种椎间盘镜,前一种因入路难且适应证窄开展不多.目前,微创脊柱外科开展最多的当属经椎板入路的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Foley等[1]1997年首次对该技术进行报道,1999年镇万新等[2]首先运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成功.此后,MED在国内迅速开展起来.本文就MED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椎问盘突出症临床特点,评价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问盘突出症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老年患者目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病史中均无间歇性跛行,21例患者中,L5S1椎间盘突出 2例,L4、5间隙13例,L3、4间隙6例.所有患者行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恢复优良率90%,平均16个月,随访优良率80%.[结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指征掌握适当,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可取得优良目的疗效,椎间融合术不应作为常规目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8.
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疗效确切,相对传统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已经成为国际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并未在我国广泛开展,同时还存在诸多争议和有待规范的问题。为促进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规范开展,针对显微镜准备、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技术流程、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等相关问题,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征询建议并反复讨论后制定了本指南,旨在为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避免不恰当、不规范的诊疗行为,从而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4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手术常见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104例椎问盘突出症行MED,总结术中常见问题。结果104例中因出血及粘连改开放手术4例,余100例术中发生硬膜损伤3例,其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100例115个间隙平均每间隙手术时间50min(30~9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每间隙80ml(20—400m1)。100例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按Macnab标准,优65例,良29例,可6例,优良率94.0%(94/100)。结论术中最常见问题为出血及黄韧带切除费时,熟悉黄韧带薄弱部位及切除技巧,了解椎静脉解剖特点及其与腹压的关系,对预防和处理MED术中常见问题,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减少出血对手术时间及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术中保留腰椎黄韧带的方法、技巧、影响因素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单节段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78例试行术中保留椎板间黄韧带,按是否成功实施保留黄韧带分组(A组:保留组;B组:放弃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理分型、椎板间隙大小、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总结手术方法及技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椎板间隙大小经t检验存在显著差异。而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经卡方检验无差异。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显示硬脊膜囊及神经根粘连轻微。结论年龄小、病程短及椎板间隙大的患者行MED时易于术中保留椎板间黄韧带,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分型与能否成功保留黄韧带无相关性,保留黄韧带与否不影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提倡MED尽量保留黄韧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