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干燥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将微波的能量传入介质材料,使其内能增加然后转化为热能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的技术。与传统的干燥方式相比较,微波干燥具有快速、及时、选择地干燥物料,是未来物料干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简单介绍了微波干燥的基本原理、物质吸收微波的公式以及公式的影响因数;列举了美国微波干燥褐煤工艺和澳大利亚微波干燥褐煤工艺,以及微波干燥不同于其它干燥方式的的特点,提出发展微波褐煤干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夏德宏  张桂莲  邬婕 《矿冶》2002,11(2):43-46
干燥过程是矿棉吸声板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其生产过程中耗能最大的工序.该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干燥、等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三个阶段.本文利用传质理论,对矿棉吸声板干燥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段解析与仿真模拟,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文的解析与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对矿棉吸音板干燥窑的节能操作和新型干燥窑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煤炭洗选产生大量煤泥,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煤泥干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煤泥品质,实现煤泥资源化利用。根据煤泥干燥技术的新进展,进一步阐述了新型低温蒸汽干燥技术及非热传递干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重点综述了空心桨叶式、蒸汽回转式及真空射流等煤泥低温蒸汽干燥技术的设备特性及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微波干燥、添加剂法等非热传递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处理能力、能耗、投资、污染物等角度评价了各种煤泥干燥技术的优缺点。总体上各种煤泥干燥技术研究阶段不同,热传递干燥技术已工业化应用,高温烟气干燥处理量大、污染大,低温蒸汽干燥处理量小、污染少;非热传递干燥技术仍处于小规模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提高处理能力、降低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是煤泥干燥技术工业化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魏绍东  赵旭 《非金属矿》2005,28(5):34-36
纳米碳酸钙的生产过程中,干燥方式的选择是影响产品最终质量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生产过程中的喷雾干燥、带式干燥和闪蒸干燥等几种干燥方式,重点对桨叶-微粉干燥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生产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并对几种干燥方式所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冯磊  张世红  杨晴  车庆丰  闻明  梅艳阳  陈汉平 《煤炭学报》2015,40(10):2458-2464
为探索焦煤微波干燥技术的基本理论,通过河南平煤八矿-焦煤微波干燥实验,研究焦煤颗粒粒径、微波功率和初始含水量对焦煤干燥特性的影响,利用薄层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探讨适于描述焦煤微波干燥动力学的最佳模型。结果表明,当焦煤粒径小于1 mm时,随着焦煤粒径、微波功率或初始含水量的增加,相同时间内煤样失水量增加,干燥速率增大;而随着粒径或微波功率的增大,干燥达到平衡的时间减少,但初始水分对干燥达到平衡的时间没有显著影响;焦煤微波干燥过程有一个非常短暂的预热升速阶段和恒速干燥阶段和一个长时间的降速干燥阶段,粒径、微波功率和初始水分越大,恒速干燥阶段越短暂;在常用薄层干燥动力学模型中,Diffusion approach模型是适于描述河南平煤八矿-焦煤微波干燥动力学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风干燥法和微波脱水法对小龙潭褐煤进行干燥脱水实验,并模拟南方空气湿度条件对干燥脱水后褐煤的水分回吸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热风干燥脱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干燥脱水效率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干燥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当干燥温度大于等于160℃,干燥时间为25min时,继续延长干燥时间,干燥脱水效率提高不明显,微波有效输出功率和脱水时间是影响微波脱水效率的主要因素,褐煤粒径对热风干燥的影响比微波脱水大,褐煤干燥脱水的理想目标值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高含水量的多钒酸铵干燥是其大部分工业应用的关键步骤。微波干燥由于独特的加热特性,可以作为传统干燥的替代品。在本试验中,通过微波干燥系统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样品质量和初始含水率对微波干燥多钒酸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微波功率、样品质量及初始水分含量对微波干燥多钒酸铵有显著影响,都能促使物料吸收更多微波能加速水分的蒸发。且微波干燥过程中减少了粉尘的产生,是一种环保清洁、高效节能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赵斌  高明非  钟晓晖  靳振欢  夏辉 《煤炭学报》2016,41(10):2541-2546
以SZ-200 t/h型振动混流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热风温度、褐煤粒径及给煤量工况条件下进行了神华金峰矿褐煤干燥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煤样粒径、给煤量、入口风温等因素对褐煤干燥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一定的工况下,褐煤粒径对干燥速率影响高于给煤量的影响,而且粒径越小,褐煤气化的比表面就越大,从而大大加速了干燥过程,粒径是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提高干燥热风温度,减小褐煤粒径及给煤量,褐煤干燥效果越好、品质越高,即去水率越大,发热量越高,同时干燥速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任建宾 《煤》2020,29(8)
为了解决煤泥高水分含量、低燃烧热值的问题,在使用前需进行干燥脱水处理,传统热干燥脱水技术容易在干燥后期出现干燥效率降低、干燥时间长且干燥不均匀等问题;微波干燥技术干燥速率较快,干燥均匀且选择性高。因此,文章探究了两种干燥方式耦合作用下,煤泥干燥特性及能耗问题。结果表明:煤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可大大提升干燥效率;在能耗方面,微波干燥能耗最低,两者耦合干燥次之,热风干燥能耗最高;若以15%作为含水临界点,则两者耦合干燥技术能耗最低,干燥时间最短,干燥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氮气干燥、空气干燥、热压干燥前后煤样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同时对干燥后煤样进行了复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干燥和空气干燥后煤样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均增大;热压干燥后煤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平均孔径增大。扫描电镜显示,空气干燥和氮气干燥后煤颗粒表面更加不平整,裂缝变大、孔洞增多;而热压干燥后煤样表面变得平滑,裂缝被挤压在一起,孔洞减少。复吸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后煤样复吸25 h后,复吸曲线趋于平缓,氮气干燥和空气干燥煤样复吸后的水分在13%左右,热压干燥煤样复吸后水分为9%,且热压干燥煤样的水分复吸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1.
块矿带式机干燥具有处理量大、干燥效率高、回收率高等优点,为深入研究块矿带式机干燥机理,本文研究了干燥介质温度、时间、干燥介质流速等因素对干燥水分比MR(moisture ratio)的影响,并对其干燥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块矿干燥过程适用于Page模型,干燥动力学方程为MR=exp(-(0.50-1.16V-...  相似文献   

12.
朱峰  王婷婷  王凯  吴淼 《煤炭工程》2009,52(5):54-57
介绍了我国煤泥的处置现状,对煤泥处置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除电厂锅炉直接掺烧发电以外煤泥干燥提质是最清洁高效的处置方式。结合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一种集煤泥预处理、输送、干燥于一体的煤泥干燥提质新技术和相关设备,包括该技术的干燥原理、系统结构、工艺流程、主要性能、客观参数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该技术能够将煤泥含水率干燥至13%及以下,而且在干燥过程中具有安全、洁净和节能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试验室滚筒干燥器对准东煤进行干燥试验,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通气量、处理量等对准东煤干燥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滚筒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准东煤干燥效果的影响较大,根据煤质分析结果可建立准东煤发热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煤样破碎前对其进行干燥除湿,可保证煤样在制备过程中顺利通过破碎、缩分等后端制备环节。简介风透干燥技术原理,结合风透干燥物理模型搭建实验平台并进行大量实验测试验证,从筛网选择、干燥控温、干燥结束判断等方面研究风透干燥技术,从而解决煤样制备干燥环节中干燥效率低、干燥温度不可控、干燥不均匀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样品完整性和代表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低温风透干燥技术实现其干燥温度可控、可调且煤样干燥相对均匀一致,同时大幅缩短煤样的干燥时间及提高整体制样效率,可为煤样制备领域中全自动制样设备的研究及改进提供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苏丁  骆振福 《煤炭工程》2019,51(9):166-171
褐煤粒径分布宽,成分多样,初始含水率多变,干燥特性复杂。考察了粒度、密度、初始含水率和温度对褐煤干燥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褐煤含水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褐煤干燥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褐煤干燥经历快速干燥和慢速干燥两个阶段,干燥速率随密度和温度增大而增大,随粒度、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干燥动力学最佳模型为Page模型,模型常数与粒度、密度、初始含水率和温度有经验关系,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干燥过程中褐煤的动态含水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对酸溶性钛渣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微波过程中入射功率、样品质量对平均干燥速率的影响规律,并与热风干燥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热风干燥中,平均干燥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样品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微波干燥中,平均干燥速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样品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微波干燥酸溶性钛渣的平均干燥速率要比热风干燥高。微波干燥酸溶性钛渣较热风干燥法具有更高的干燥速率和干燥深度,且在节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尤  张守玉  茆青  姚云隆  杨靖宁  慕晨 《煤炭学报》2016,41(10):2454-2459
采用自制卧式干燥实验台,制得不同干燥温度下的褐煤煤样,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干燥试样的有效含水孔隙,采用傅里叶红外法测定试样的表面含氧官能团,使用自制复吸实验装置测定不同干燥程度褐煤煤样的平衡含水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温干燥褐煤(干燥温度为140~230℃,干燥时间为10 min),干燥温度对褐煤的有效含水孔隙体积影响较小,对主要含氧官能团影响较大,煤中主要含氧官能团表现为随干燥温度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对于高温干燥褐煤(干燥温度为600~800℃,干燥时间为30 s),干燥温度对褐煤的有效含水孔隙体积和含氧官能团均有较大影响,表现为随干燥温度升高有效含水孔隙体积减少,含氧官能团增多。不同干燥条件下,干燥褐煤的复吸特性影响因素不同,低温干燥条件下,干燥温度通过改变褐煤含氧官能团数量来影响干燥褐煤复吸特性,而有效含水孔隙结构是高温干燥褐煤平衡含水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是煤质测试的基础数据,主要用于其它煤质指标的基准转换。各国标准中对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方法,主要用:充氮干燥(包括直接重量法和间接重量法)、鼓风干燥、共沸蒸镏和微波干燥等几种方法?其中,GB212-91中的充氮干燥法为仲裁法。本文通过对真空干燥法测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研究,得出真空干燥与充氮干燥两种方法的可替代结论。  相似文献   

19.
水分的大小可作为判断煤是否已经风化和氧化的重要依据,全水分是商品煤计量依据之一,也是制定煤价的比价指标。该文主要阐述了煤质分析与化验中煤的全水分测定的一般要求及通氮干燥、空气干燥、微波干燥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远红外加热干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比火力干燥速度快、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用于精煤干燥,在国内外尚无先例。浮选精煤干燥是我国选煤工业的薄弱环节,目前由于脱水防冻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影响选煤厂的生产,南山选煤厂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