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国家级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认为科技奖励的最大作用是承认科技人员的贡献和激励,影响科技奖励作用发挥的最主要因素是奖励的公正性和奖励政策。市场经济下的科技奖励政策应进行适当调整;民间科技奖励的奖金额度可以高于国家级奖。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奖励的定量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设立的各级各类科技奖励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基于国家级、省级、部委级以及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的相关政策文件与管理办法的内容,采用定量分析的模式,构建了科技奖励基础信息分析数据库,对设奖主体、奖励对象、奖励数量、奖励周期以及奖励金额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与国际上的科技奖励相关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科技奖励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协与美国科促会的科技奖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及其学会的科技奖励各有特点.通过对两者在设奖规模与奖励对象、奖励方式及奖励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可借鉴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如下几点做法,完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奖励:1)增设专业细化或目标明确的莫项,而减少每一奖项的授奖人数;2)强化义务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奖励;3)推广提名制;4)加强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理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制和技术模式。首先从企业知识的构成以及隐性知识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经验性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在于市场化与共同体化,同时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技术模式:知识信息化和知识编码化。  相似文献   

7.
从功能主义到交换理论:科学奖励系统研究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的默顿范式认为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是承认,这根源于它的功能主义范式以及"科学中的社会"的研究取向.随着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默顿范式的缺陷与不足日益暴露出来.哈格斯特洛姆、李克特、拉图尔和伍尔加等人以"社会中的科学"为研究取向,运用交换理论的范式对科学奖励进行分析,认为其实质是交换.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科技奖励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社会科技奖励肇始于20世纪初,但快速发展则在改革开放后的近30年中.调查分析发现,尽管目前我国社会科技奖励规模仍旧偏小,但已成为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部分.科学学会、技术(行业)协会是全国性社会科技奖励的主要设奖主体,基金会、企业和其它社会团体则是重要补充;社会奖励仍以项目奖励为主,人物奖励在逐步增加.社会奖励的条例和机构设置基本完善,以推荐为主要申报方式,采用二级或三级评审方式,但各奖励对评审各方面要求的严格程度却存在较大差别.少数社会奖励已拥有良好声誉,但因历史短暂、奖励派生待遇困扰以及奖励资金和资源不足,大部分社会奖励的声誉仍偏低.  相似文献   

9.
“最多跑一次”的新工业革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政府提供的政策背景和政治环境等隐性作为,相对于直接投资等显性作为,发挥了更基础的作用。从发展动能、支柱产业、研发模式和总体特征来看,中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发生新工业革命的条件,但仍存在公众参与缺失和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作为行政革命形象亮相,却以加强政府隐性作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上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府显性作为优势与这种隐性作为相结合,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科技决策相关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经济和政治三个公共场域交互作用的产物,科技决策相关知识应当是一种"公共知识",兼具科学合理性、经济公有性和政治合法性等三重公共性。为化解科学不确定性和知识经济化引发的公共知识的公共性危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科学家真理代言人模式"到"专家与技术官僚共谋模式",再到"公众参与模式"的演变。我国科技决策相关公共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轨迹,当前"官僚主导-专家论证"的生产模式已陷入公共性危机,应同时提升专家理性和扩大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分析了隐性知识的特点、知识转移的特点和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指出人和技术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两个重要维度。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叠代过程,“专家咨询模式”存在N重互动关系。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移是隐性知识价值化的必要路径,也是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外学者有关隐性知识的作用和来源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指出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隐性知识的生产、转移和使用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科技决策中的公共知识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判断和价值分配是决策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知识是事实判断的基础。科技决策中,由于事实本身的多重维度以及价值与事实的缠绕,往往会出现多种关于事实判断的知识主张,理性的科技决策应当以"公共知识"作为决策相关事实判断的基础。公共知识是对决策相关事实的多维度的共识性理解,具有科学合理性、经济公有性和政治合法性。公共知识作为具有特定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倾向的多元行动者相互博弈的产物,经历了提出、辩论、整合和合法化等生产过程。公共知识生产是高度制度化和组织化的社会行为,各个社会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公共知识体系,可以从行动者及其角色等八个方面把握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科学观的新发展--科尔的实在论的建构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尔针对西欧建构主义的过激倾向,提出了一种"实在论的建构主义".这种理论既承认科学知识是社会地制造出来的,又承认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作用.科尔认为要说明社会和自然界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必须区分"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考察,并注重经验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作为载体在企业间推动知识流动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企业间科技人才柔性流动促进知识流动,特别在增强隐性知识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总结出人才柔性流动推动知识流动的五种模式,即项目式流动、兼职式流动、候鸟式流动、组合式流动和咨询式流动,并在对各种模式的分析和说明中,阐述了人才柔性流动促进知识流动的作用,以及加速隐性知识的流动和传播的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试图对于搭建我国人才柔性流动的制度化平台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科技奖励制度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奖励制度在激励人才、促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科技奖励和非政府科技奖励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奖励主体,与自主创新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两者通过认可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四个典型机制作用于自主创新战略,并以何梁何利基金奖为范例,对四个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技奖励制度促进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06-110
支持工业文明的科学是现代科学,它是还原论的,还原论设定自然事物是线性的,即复杂事物可以归结为其各部分之总和;现象是杂多而变动的,但决定着现象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掌握越来越确定,从而对万物的控制越来越确定。现代科学思维有其致命盲区: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种思维方式与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量子力学与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非线性科学是一种新科学。新科学承认自然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承认人类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它反对征服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科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奖励中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现状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我国官方科技奖励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铺”的原则。事实上,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存在精神奖励不足,物质奖励大少的状况。为了有利于改进官方科技奖励,树立官方科技奖励的权威形象,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的作用,本文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荷兰技术哲学研究从"经验转向"后形成"特文特模式"。对人—技术—世界关系的后现象学分析是以一种新方式来思考主客体关系,为技术的道德意义、技术的文化角色等现实问题提供哲学分析框架。通过文化转向形成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并采用和回归经验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隐性知识,隐性认识和科学研究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本文对波兰宜的《个人知识》和《隐性方面》两本书中的有关隐性和知识及隐性认识与科学研究的有关论述进行了考查和概括;对朱克曼的《科学界的精英》发表以来关于科学研究中的隐性知识及其传播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和科学研究提出六个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