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医院术前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为缩短术前平均住院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某医院普外科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手术患者信息数据,通过资料筛选剔除填写不完整、术前住院日小于1天及术前住院日大于均值加3倍标准差(28天)的病案首页资料[5],纳入有效信息714例。结果 某医院普外科全年手术例数占医院总手术例数近30%,术前平均住院日7.76天。纳入的714例手术患者信息,平均年龄55.22岁,其中男性占比(72.55%),ASA分级Ⅱ级最多(71.72%),付费方式以医保为主(90.76%),转科患者(35.15%),传染性疾病患者(55.18%),Ⅳ级手术患者占比(72.13%)。分析显示不同年龄、ASA分级、付费方式、转科情况和主要手术级别的术前住院日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P,0.013)、ASA分级(P,0.004)、付费方式(P,<0.001)、转科情况(P,<0.001)和主要手术级别(P,0.008)为术前平均住院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转科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当前综合性医院病案科与信息科专业人员的年龄构成、学历层次、专业构成、职称级别,为医院病案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全省41家医院信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利用EpiDate3.0建立数据库,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综合性医院病案科男女性别比为1/4.19,年龄以40岁~50岁为主(占33.7%),初始学历和目前学历均以大专为主(分别占41.6%和42.8%),初始专业以护理专业为主(占18.7%),目前专业以管理类和病案统计专业为主(38%),31.9%为中级职称;信息科男女性别比为1/0.4,年龄以30岁~40岁为主(占45.0%),初始学历和目前学历均以本科为主(分别占61.8%和66.5%),初始专业和目前专业均以计算机类为主(分别占81.2%和82.3%),33.0%为中级职称。两部门工作人员在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分布上有差异。结论浙江综合性医院病案科工作人员专业出身较少,应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养,同时积极引进年轻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广西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35 877例冠心病患者的住院费用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广西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6924.53元/人;材料费所占比例最大(35.74%)。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性别、年龄、职业、付费方式、手术、医院级别和出院情况是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手术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广西冠心病住院患者住院费用以材料费为主,手术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医院2021年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策略,为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深圳市某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出院的21587例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对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病例分型、手术情况、出院科室等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长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时间超30天的患者的343人,患者平均年龄50.44±18.69岁,男女比例1.93:1,平均住院日为57.17±41.18天,手术患者占比69.10%,康复科、创伤科占比最高,分别为45.77%和19.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超长住院的因素包括疾病分类、病例分型、术前住院日、离院方式、付费方式、出院科室。回归模型似然比检验卡方=23.417,伪R2=0.989,P<0.001。结论 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院应全面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高运营效率,有效控制超长住院日患者数量和住院天数,从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迟归病案的分布及迟归时间,为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缩短迟归时间、提高病案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获取2014年6月某院各科室迟归病案数据及出院患者人次,计算出院病案24小时回收率、迟归病案平均迟归天数及科室构成比,编制统计图表。结果各科室共有出院病案4323份,其中140份迟归,总的出院病案24小时回收率为96.76%;有2个科室出院病案24小时回收率低于90%。妇产科迟归病案最多(75份,占53.57%)。6月30日的出院病案,迟归例数最多(25份,占17.86%)。迟归病案中位迟归天数为2天。结论用统计图表可生动展示出院病案24小时回收率及迟归病案的迟归天数、时间-空间聚集性等特征,使病案管理人员能够抓住重点科室、重要时点查找病案迟归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缩短病案迟归时间,这对提高医院的病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某院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进行质控分析,为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书写质量和数据上报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22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出院患者住院病案每科随机提取不低于20例的住院病案首页,不足20例的科室全部提取,共抽取1183例。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及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年版),采用某院自制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检查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2013Excel软件收集质量评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结果 住院病案首页总平均分为97.67±3.83分,手术科室平均分为97.56±3.55分,非手术科室平均分为97.80±4.13分;缺陷占比最高的是其他诊疗信息,缺陷占比为32.59%,其次是诊断信息,缺陷占比为32.19%,手术及操作信息缺陷占比为29.15%,基本信息缺陷占比最低,为6.02%。结论 住院病案首页填写主要存在诊断及手术操作相关信息的填写缺陷,不同程度的影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医院应加强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质控与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与准确,在医疗付费改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省级综合医院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综合性医院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49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HIV/AIDS住院患者主要集中在18~50岁年龄组,占74.39%;职业分布广泛,主要以无业/待业人员、农民为主,占46.33%;入院时临床症状不典型;首诊科室遍布各个临床专业,以内科系统临床科室为主;平均住院天数(10.127.53)d;住院期间,163例(36.3%)自动出院,84例(18.9%)建议转院而出院。结论该院HIV/AIDS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具有老年患者比例较高、各临床科室均有收治、住院周期短以及患者大量流失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91年到2013年心血管疾病入院病人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和平均住院日等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汉市某三甲医院1991年-2013年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3362例病案首页的出院主要诊断为依据,从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和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分类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总数由1991年103人逐年增加2013年2643人,其中女性占总数的54.33%;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人群仍然是中老年,占患者总数的90%以上;55岁以上女性患者显著递增。结论心血管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心血管病防治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群,尤其更年期后女性群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的患者来源以及构成,以了解该院的患者来源,从而加强医疗工作管理,优化医疗服务结构。方法通过使用统计软件对该医院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病人的来源、年龄分布、结算方式等指标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出院患者来源省内和非哈市主城区的占55.29%;哈市城区内占35.62%,两者之和占总出院人数的90.91%,其余为外省份和无地址出院人数为9.09%;2.出院患者年龄构成:45—59岁、60岁以上的出院患者占总出院患者62.08%。结论通过对医院病人的来源等信息的分析,加强医院管理,以提高医院的服务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来源情况的分析,为医院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进一步拓宽服务市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2012年住院次数为1的新患者的来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12年6年间该院出院患者中42.76%来自北京市,57.07%来自外省市,外籍患者占0.17%。北京市出院患者以城六区为主,占74.50%;郊区占25.50%,但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大趋势。外省市患者中北京周边六省区占67.86%,其他省市区占32.14%,来自北京周边六省区和其他省市区的患者人数均逐年增加。结论该院的服务半径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竞争力,积极开拓医疗市场,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调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分析,发生在呼吸系统部位的患者占160例(63.0%),发生在泌尿系统部位的患者占45例(17.7%),发生在消化系统部位的患者占21例(8.3%),发生在皮肤软组织部位的患者占4例(1.6%),其他部位感染患者占22例(8.7%);住院时间在8d以上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比住院时间在7d以内的高(P〈0.05);住院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和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有关,应该给予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498例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49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病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院前处理、急诊就医地点、并发症、是否手术治疗、治疗转归、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疗付费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笔者单位5 a间共收治6023例烧伤住院患者,其中498例(8.27%)为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特重度烧伤。(1)受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共462例(92.77%),其中火焰烧伤最多,为367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 = 155.189,P < 0.001);受伤人群集中在青年组,为289例(58.03%);居住地农村多于城市,分布差异明显(χ2 = 33.936,P < 0.001);职业主要为农民(251例,50.40%)与工人(121例24.30%)。(2)受伤后创面予以冷水冲洗62例(12.45%),未予冷水冲洗436例(87.55%),创面经冷水冲洗患者的好转治愈率(77.42%)高于未冲洗患者(68.81%),死亡率低于未冲洗患者(6.45% < 10.32%)。(3)合并并发症340例次,前5位是吸入性损伤(56.18%)、低血容量性休克(26.47%)、低蛋白血症(18.24%)、肺部感染(17.35%)、脓毒症(12.06%),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吸入性损伤和脓毒症最终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手术治疗320例(64.26%),未手术治疗178例(35.74%);治愈好转348例(69.88%),死亡49例(9.84%),自动出院101例(20.28%),不同治疗方式转归差异明显(Ζ = ?8.310,P < 0.001)。(5)总体平均住院日为36(15,62)d。人均住院总费用为:140740.2250元。付费方式以自费335例(67.27%)占比最高。(6)各类因素经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得出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III°烧伤面积、有无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短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转归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笔者单位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工作者占主要部分。针对该地地区流行病学特点有效进行相关烧伤急救知识的科普与教育,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紧跟医学发展,采用新技术有效治疗特重度烧伤相关并发症,建议采用以烧伤科治疗为主导多学科协作治疗以提高总体救治水平。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倡导全民积极参保,减少自费患者比例,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3.
杨勇  李硕  王溪  郭艺玮  马勇  石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15-1620
背景 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致死病因,脑卒中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会影响其医疗费用的支出,但目前关于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并探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加强患者经济保护、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库”(2010-2015年),于2018年10月采用机械抽样法在数据库中抽取城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 485例,收集其基本情况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基本情况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年均住院次数为1(0)次,次均住院天数为11.0(6.0)d,次均住院费用为6 070.06(8 289.87)元。不同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次均住院天数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患者住院费用较女性高1.8%,年龄每增长1岁患者住院费用上升0.07%,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较居民医疗保险患者高20.1%,卒中类型为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I63.2)、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I63.3)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脑梗死(I63)患者高40.8%、38.8%,二级、三级医院就诊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基层医院就诊患者高72.1%、121.1%,东部地区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中部、西部地区高23.5%、34.0%(P<0.05);住院次数也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住院次数每增加1次患者住院费用上升57.7%(P<0.05)。结论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存在差异,住院费用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提高医院诊疗技术、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费用控制,降低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4.
李红  马立旭  康楠 《中国病案》2014,15(10):54-56
目的 分析剖宫产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剖宫产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2013年宁夏地区某三甲医院剖宫产产妇6294例,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剖宫产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16.39%,但人均及日均住院费用上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61%、13.11%.各年度药费与平均住院费用的灰色关联系数(γ0i(k))均>0.88,各年度化验费的关联系数(γ 0i(k))均>0.77.2010年-2013年度药费、检查费、化验费与总费用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970556、0.955002和0.819932.结论 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是影响剖宫产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措施、检查项目的应用规范,实施单病种费用控制标准,是降低剖宫产住院费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钟涛  吴起武 《海南医学》2014,25(2):273-275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单病种限额付费的意义.方法 分析中山市某二甲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出院主要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按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前、后分为两组,采用EXCEL和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单病种付费前组185例,单病种付费后组207例,两组例均住院费用、日均费用、平均住院日、手术费、治疗费及检查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病种限额付费后药品费低于单病种付费前(t=5.254,P=0.000),化验费高于单病种付费前(t=-3.261,P=0.001).单病种限额付费前、后非手术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例均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超出限额标准;限额付费后微创手术治疗例均费用显著减少(t=2.920,P=0.005),微创手术治疗前、后例均费用均超出限额标准.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实施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可降低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费用,现行的限额付费标准实用性欠佳,有必要修订完善,以便实现住院费用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6.
吴庆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4,(5):151-152,15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方法总结。方法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随机挑选60例患有支原体肺炎儿童,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方法为阿奇霉素,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方法为红霉素,经过治疗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的临床效果、体温咳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后,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3.33%,较对照组的63.33%差异显著,治疗组患者有6.67%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两组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体温、咳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特异性药物对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起到较好的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李艳容 《中国病案》2014,15(10):60-62
目的 了解抑郁症病例住院日的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法 利用我院2008年-2012年抑郁病病人的病案首页信息,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平均住院日,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抑郁症患者住院日的因素,探讨患者年龄、性别、付费方式、入院情况、职业,婚姻状况、有无精神病症状、患有其他疾病等对住院日的影响.结果 479例病例中住院日中位数为24.5天,2008年-2012年住院日中位数有逐渐缩短趋势,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显示,是否初发病、疗效、婚姻和付款方式等项P<0.05,对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患者的支付方式和病情严重程对住院费用和住院日具有明显影响,医院必须具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和行为,才能避免单纯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偏向,实现医院的可待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霞  鞠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5):4470-4476
背景 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衰退及老年疾病特点导致的超长时间住院对三级医疗机构的急症病床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环境下,研究老年患者超长时间住院的特征,对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老年人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超长时间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特征及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为制定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病例的方法,选取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共计686例的病案首页信息,分析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的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 686例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占全院同期出院患者0.66%(686/104 068),总住院时间为32 982 d,占全院总住院时间的3.74%(32 982/881 872)。住院时间以31~39 d为主〔343例(50.0%)〕,主要分布在康复科〔293例(42.7%)〕,所患疾病首位为循环系统疾病〔247例(36.0%)〕,合并症个数平均为(7.7±3.4)个,合并症累及系统个数平均为(4.5±1.7)个,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S-G)评分平均为(24.8±4.0)分,慢病患病率为95.6%(656/686),慢病数目平均(5.4±2.9)个,慢病首位为高血压〔515例(7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5.057)、抢救次数(β=2.675)、是否发生院内感染(β=4.245)和MCIRS-G评分(β=5.389)是影响住院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影响老年患者超长住院时间的因素有:年龄、抢救次数、院内感染、共病负担。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照护体系;发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和照护模式;加强老年重点病种管理;重视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医院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可缩短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张爱琴  苏虹  沈爱宗 《安徽医学》2016,37(2):220-223
目的 比较某三甲医院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简称居民医保)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住院医疗费用,分析其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医院2013年所有住院的城乡居民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科室分布、住院费用构成、医疗费用。结果 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科室分布各有特点;新农合患者平均住院总医疗费13855.25元、平均统筹支付费用6086.17元及平均个人支付费用7769.08元均较居民医保的11676.42元、5394.95元及6216.06元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费、材料及其他费用均占两类患者总住院费用的70%。结论 居民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较新农合患者低。降低住院费用要控制药费、材料和其他费用尤其高值耗材使用,完善城乡统一医疗保障、实施分级诊疗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玉蓉  李峥  胥陶  许激杨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03-104,107
目的调查疏血通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状况,为减少其临床滥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30例应用疏血通的住院患者病历,根据病历分析每例患者疏血通用法、用量、禁忌证、药物配伍及溶媒使用情况,采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患者疏血通每天平均用量为(6.9±1.1)mL,平均用药天数(13.5±2.6)d;剂量使用正确患者8例,占总例数的26.7%,药物配伍正确患者26例,占总例数的86.7%,溶媒使用正确患者30例,使用正确率达100.0%;临床疏血通使用合理患者占26.7%(8/30),基本合理占6313%(19/30),不合理占10.0%(3/30)。结论我院疏血通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问题,药物用量和频次较大,应当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