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本院输血患者进行聚凝胺法配血,探讨聚凝胺配血实验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本院986例输血患者与ABO同型献血者进行盐水法及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在聚凝胺法配血实验中发现7例由冷凝集引起假阳性,3例由IgG类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结论:聚凝胺交叉配血实验是输血前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理想的方法,灵敏、快速、简便,不用特殊设备,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的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输血患者进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探讨聚凝胺交叉配血实验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869例输血患者与ABO同型献血者进行盐水法及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实验中发现8例由冷凝集引起假阳性,2例由IgG类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1例由IgM类天然抗体,抗-M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结论:聚凝胺交叉配血实验可以检测到免疫性抗体及自身抗体,在Rh血型系统较抗人球蛋白方法更为敏感,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聚凝胺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可对结果进行清晰显示,假阳性少、灵敏度高、快捷、准确、效果明显、不用特殊设备等特点,是目前交叉配血最理想的方法,是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值得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的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王喜洪  辛琪 《现代医学》2011,39(1):93-9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阴性患者采用聚凝胺试验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患者采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结果: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7例,相合5例,相合率为41.7%;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9例,相合3例,相合率为25%。结论:聚凝胺试验虽然操作简便、快速,价格低廉,但灵敏度不高,易造成假阴性结果;微柱凝胶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价格较高。因此,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聚凝胺试验或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同时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一例患者交叉配型检出不规则抗体的病例分析,探讨聚凝胺介质配血实验在安全输血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型实验.结果:患者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抗-E.结论:临床输血中不但要开展盐水介质配血,同时必须常规进行聚凝胺介质配血,才能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聚凝胺法试验是一种快速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交叉配血,输血前抗体筛选,聚凝胺法配血较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具有方便法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而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许子珍 《吉林医学》2013,34(23):4775-4775
目的:为了给临床安全输血提供有力的保证,探讨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选用低离子聚凝胺法和盐水配血法,进行配血效果的比较。结果:与盐水配血法比较,聚凝胺法可以检出IgM与IgG,两种性质的抗体,能发现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绝大多数抗体。结论:用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有灵敏度高、快捷、准确和效果明显的特点,是目前交叉配血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博达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44-344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检测法与凝聚胺检测法的联合使用在基层医院输血科确保临床及时、合理、安全用血方面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方法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试验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法,交叉配血试验使用聚凝胺检测法。结果血型与初检不符3例;Rh(D)阴性4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2例。结论微柱凝胶检测法与聚凝胺检测法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医院输血科工作效率,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可靠的保证,适合于基层医院输血科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盐水凝聚胺试验在交叉配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16例住院申请输血患者用盐水凝聚胺法做交叉配血试验,出现凝集者再用微柱凝胶卡抗体筛查试验做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用盐水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检测4216例输血的血浆标本中出现凝集15例,其中主侧出现凝集的14例、次侧凝集1例。经用微柱凝胶卡抗体筛查试验比较,结果其中主侧出现凝集14例抗筛为阳性,另1例次侧出现凝集为供血者抗筛阳性,二法结果完全一致,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33%。结论:盐水凝聚胺交叉配血法是既能检测IgM抗体,又能检出IgG抗体的方法,且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对临床输血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远杰 《西部医学》2009,21(11):1976-1977
目的避免不规则抗体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方法用凝聚胺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和短期内需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再用微柱凝集试验作受献血者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419例患者凝聚胺试验共筛选出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卡式配血不合发生3例(证实为不规则抗体者)。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阳性率0.63%。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经配合型血液输注无一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凝聚胺法联合微柱凝集试验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能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微柱凝胶卡式法与传统试管法、聚凝胺法在直抗试验(DAT)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差异.找到更适于临床输血前血型相容性试验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方法 2 312例患者血液样本用卡式法定型后,卡式法和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DAT检测,再用卡式法以及试管法、聚凝胺法对血液样本及献血者血样进行平行交叉配血试验.对于交叉配血主侧阳性的样本进一步鉴定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最后以试管法作为标准,将三种方法得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卡式法DAT结果,并比较卡式法与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2 312例样本中,卡式法DAT阳性率为6.78%,以传统试管法作为标准,卡式法DAT敏感性为99.4%,特异性为99.9%,且卡式法的阳性强度与试管法相同或大于试管法的样本占97.4%.卡式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特异性分别为99.91%、99.74%,次侧特异性分别为99.45%、99.41%,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05;x2=0.04,P>0.05).两种方法主侧敏感性均为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侧敏感性分别为96.72%和8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0,P<0.01).结论 以传统试管法作为输血前血型相容性试验的检测标准,卡式法DAT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其操作较传统试管法简便、快捷,且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影响因素少;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与聚凝胺法相比,次侧敏感性高于聚凝胺法,而且卡式法能够排除临床无意义抗体及自身冷凝集抗体的干扰,能够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保证安全用血,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在各医院中广泛使用。方法:取1420例受血者,进行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木瓜酶配血和聚凝胺技术配血,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木瓜酶和聚凝胺技术配血法检出3例,因自身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和,而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未检出。结论:聚凝胺法优于盐水法和木瓜酶法,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时均应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对比两种方法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与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0.00%、33.00%,比较发现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更高(P<0.05).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率分别为2.00%、9.00%,比较发现微柱凝胶技术配血不合率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可提高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输血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G抗E、抗c引起的配血不合,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申请输血的病例,在输血前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并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对配血不合(指主侧或主次侧均凝集,以下同。)者进行分析。结果申请输血的病例血浆中含有IgG性质的抗-E和抗-c抗体。结论对有输血史和(或)有妊娠史者,必须采用能够检测出IgG性质的交叉配血方法(DAT、酶、凝聚胺技术及微柱凝胶技术等),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以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4.
郑海英 《当代医学》2011,17(9):149-150
目的评价凝聚胺交叉配血的优越性,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4167例受血者常规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对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血者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检出不完全(不规则)抗体阳性受血者6例,占0.14%。结论凝聚胺交叉配血法安全简便,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致溶血加重的原因。方法:用生理盐水法和凝聚胺法对患者输血前后的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结果:生理盐水法交叉配血合宜,凝聚胺法不合宜。结论:生理盐水法交叉配血检测不出不规则抗体,不能保证输血安全,必须使用能有效检测出不规则抗体的方法交叉配血,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临床配血不合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更好地指导临床输血,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对标本进行直接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同时用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做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结论由免疫反应引起的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最主要原因。建立稀有血型血库,保存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稀有血型,能有效解决血液稀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在血液透析患者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5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249次交叉配血检测结果中,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相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输血的次数增加,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微柱凝胶法在检测红细胞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IgG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组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聚凝胺交叉配血法影响因素分析王宇军祝建军输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但实践表明,不同个体的血液具有不同的抗原性和免疫性,若病人接受不适合的血液,会导致严重后果。聚凝胺交叉配血法,能同时检测血清中抗体及不完全抗体,能有效地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预防不良输血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改良技术应用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需要进行输血的4000例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改良技术与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比两种配血方式中的配血结果、配血结果不合因素分析。结果在4000例受血者中,共有13例出现较差配血不相和,其中8例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5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经过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4例仅聚凝胺法检测阳性患者抗人球蛋白实验为阴性,1例微柱凝胶改良技术检测阳性患者抗人球蛋白实验为阳性;在8例两种检测方式均不相合的患者中,其中抗-D抗体3例,抗-E抗体3例,自身抗体2例。4例仅聚凝胺法检测阳性患者为冷凝集素所导致;1例微柱凝胶改良技术检测阳性患者为抗-K所导致;聚凝胺法检测,假阳性4例,漏检1例,准确度为3995(99.88%),微柱凝胶改良技术准确度为4000(100.00%)(χ2=0.120,P=0.729),差异较小(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改良技术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临床配血,满足临床需求,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给安全输血提供有力的保证,采用聚凝胺法,该方法不论在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鉴定方面均有灵敏、快速、简便的优点。方法 病人血清加献血员血球加低离子强度介质加聚凝胺混匀,离心,发生凝集,再加入再悬液血球,立即分散为配合合适。结果 5800例的聚凝胺法与盐水法对比试验,结果聚凝胺交叉法检出1例有自身抗体,而盐水法未检出,在血型鉴定中聚凝胺法检出2例Rh阴性,盐水法未检出。结论 聚凝胺法优于盐水法,是值得依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