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蓄电池》2003,40(2)
国际电信电源会议 (INTELEC)于 2 0 0 2年 9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召开。近 2 0年来 ,由于电信部门广泛使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VRLA) ,历届会议的电池分会有许多反映VRLA电池使用寿命短的报告 ,而且用户与电池生产厂家总是在对这一产品进行喋喋不休的争论 ,但在本届蒙特利尔会议及两年前的美国凤凰城会议上 ,人们看到了电池分会的重点已转向更加冷静地认识VRLA电池的优点和一些博识的用户为获得其最佳结果而采取的一些方法。本届会议涉及电池的有 13个技术分会 ,其中有 2 2篇VRLA电池、 4篇镍电池、 3篇锂电池及 2篇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眼于LiMn2O4锂离子电池和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动力领域的应用,以4种国产动力锂离子电池为对象,对其电压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Mn2O4锂离子电池与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有显著差别;低温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有显著性影响;PNGV模型适用于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动态脉冲电流工况下的电压特性仿真。  相似文献   

3.
BCX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一平  雷刚  周国定  徐茂德  葛红花  蔡波 《电池》2006,36(6):417-419
对自制的Li/SOCl2电池和BCX电池(添加BrCl的Li/SOCl2电池)进行了过放电、充电、短路等安全性能的研究。以4.5 mA/cm2过放电,Li/SOCl2电池会发生爆炸,而BCX电池以9.0 mA/cm2过放电,没有发生爆炸;在短路实验中,全容量Li/SOCl2电池有50%发生爆炸,而全容量BCX电池仅发生壳体变形、泄漏,没有爆炸;以6.5 mA/cm2充电,全容量Li/SO-Cl2电池在充电约90 min后爆炸,全容量BCX电池没有泄漏和爆炸。  相似文献   

4.
H_2-Ni蓄电池是在全密封Cd-Ni电池和H_2-O_2燃料电池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代空间贮能电源.70年代初发达国家开始研制H_2-Ni电池.1977年美国首先在NTS-2卫星上对14只35Ah H_2-Ni电池进行了飞行试验,随后在长寿命、大功率的同步轨道卫星上和少量的近地轨道卫星上获得成功应用.前苏联1978年开始H_2-Ni电池的空间应用,十几年来有150颗卫星用H_2-Ni电池作贮能电源.此外,法、日、德、英等国都有H_2-Ni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天津电源研究所1979年开始研制空间用Ni-H_2电池,先后研制出5、20、30、35、50Ah H_2-Ni电池.其中20、30Ah H_2-Ni电池,实际比能量达到52~55Wh/Kg;地面寿命试验,模拟同步轨道卫星使用,放电  相似文献   

5.
何献文  刘建华 《电源技术》2005,29(7):453-455
Li-FeS2电池正极的传统工艺是将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并高速搅拌成浆涂布在铝箔上。这种工艺制造的Li-FeS2电池容量较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的要求。为了提高AA型Li-FeS2电池的容量,对电池的正极制造进行了研究。用轧膜法代替涂布法制造正极的工艺,可增大极片的密度和比能量,对提高电池的容量有明显效果。根据对加有不同电解液量电池的放电容量及电池内阻的测试结果,选取了电池的最佳电解液量为2.6g。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电池电压对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温(45 ℃)存储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电池电压对锂离子电池厚度及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很大影响.电池电压越高,电池厚度增加量越小,不可逆容量损失越大;反之,电池厚度增加量越大,不可逆容量损失越小.高温搁置初期,电池厚度均出现明显增加;随着搁置时间的延长,电池电压为2V和3V的电池厚度不断增加,而电压为3.65V的电池厚度在搁置2天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段万普  王文 《蓄电池》2000,(3):37-38
汽车电池的起动能力 ,是每个电池用户最关心的技术指标 ,对该指标的测定 ,电池生产厂有自己的标准和检测设备 ,这些设备因价格高、体积大 ,广大电池用户难以在汽车检修中使用。电池用户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也是由电池生产厂家推荐的电液密度法。通过测定电池内电液密度的变化来判断电池的保有容量CB 值 ,借以推断电池的启动能力。这个判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是根据电池充放电的电化反应方程式中硫酸的增减规律来推断的 :PbO2 +2H2 SO4+Pb =PbSO4+2H2 O +PbSO4正负 正  负在反应式中 ,硫酸参与了充放电反应 ,放电时电液…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超氧化钠和超氧化钾的电池之前已经被研究报道过。由于锂-空气(Li-O2)电池具有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尽管已经有许多关于Li-O2电池的研究,然而还没有关于超氧化锂(Li O2)电池的报道。一些有关Li-O2电池的研究发现放电产物除了过氧化锂(Li2O2)外,还形成了Li O2。此外,理论计算表明,某些形式的Li O2可能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这些研究还表明,可能会仅形成Li-O2电池所用的Li O2。然而,难以合成纯的固态Li O2,这是因为歧化反应会产生Li2O2,因此Li O2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植谷庆雄指出氯化锌型电池的放电特性不仅与MnO_2的活性及纯度有关,而且还同不同类型MnO_2电池相互不同的随后反应有关。植谷庆雄从阴极混合物中Mn_~(2+),含锌量即ZnO·Mn_2O_3及MnOOH等生成物比例因子l,m,n的变化提出EMD电池的反应机理是放电初期以生成MnOOH为主,深度放电时MnOOH歧化生成Mn~(2+)。CMD电池在放电初期即有Mn~(2+)生成,放电2小时后以MnOOH与ZnCl_2反应生成ZnO·Mn_2O_3为主。因此要求CMD要有大的ZIA比表面才能有好的电化学活性。NMD电池放电以生成Mn~(2+)为主。电池的放电特性EMD>CMD>NMD。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温烧结制备了热电池的正极材料Cu3V2O8(CVO)。采用粉末压片工艺制备单体电池,在200~325℃测试电池的放电性能。结果表明,以10 mA/cm2放电时,单体电池有高且平稳的电压平台。提高温度可增大电池放电电流,可实现100 mA/cm2电流密度放电。在300℃时对单体电池进行200 mA/cm2脉冲放电,结果表明,该热电池可以很好地进行脉冲放电,且脉冲放电完成后,基本没有引起电压下降。该热电池有高电位大容量的优点,并具有小电流长时间放电、大电流短时间放电和大电流脉冲放电的特点,有望用于地热和石油天然气勘探设备中。  相似文献   

11.
在电池活性物质中掺入导电粘合剂后做成电极,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得到的电容量能直接评价活性物质的电性能。已对MnO2、M(OH)2、Ag2O、AgNiO2、CuO和MH等活性物质的电性能作出快速评价。该测定方法具有简易。快速和直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utyl titanate and LiOH·H2O was used as titanium source and lithium source respectively. Li4Ti5O12 as battery negativ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The effects of chelating agent (triethanolamine), raw material ratio,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calcination time on Li4Ti5O12 products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synthetic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spinel Li4Ti5O12 with pure phase, uniform grain size, 100–200?nm particle size and no obvious agglomeration can be prepar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olar ratio of lithium to titanium is 0.9–1.0,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an be 730–750?°C at 8?h. After assembled into CR2016 button cell, the first charge-discharge capacity of CR2016 button cell can reach 169 mAh/g at 0.1?C rate,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175 mAh/g.  相似文献   

13.
扣式锂-二氧化锰电池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我国扣式锂-二氧化锰电池在防漏性能、放电性能、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分析了电解液和正极配方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扣式锂-二氧锰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二氧化锰经热处理转型后的性能。指出扣式锂电池应向进一步提高锂-二氧化锰电池技术、质量和研发可充电扣式锂电池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三种常用扣式电池(Zn-Ag2O,Li-Mn02和Zn/KOH/MnO2)生产现状。阐明了我国扣式电池与日本等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指出扣式锂———二氧化锰电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充电扣式电池是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崔明  许汉良  张帆 《电池工业》2008,13(5):327-330
利用尿素与无机盐组成低温熔盐体系,在该体系下合成LiFePO4材料的前驱体。研究了后续煅烧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50℃烧结8h合成的正极材料LiFePO4具有较好的放电性能,做成的扣式电池1C电流放电容量达到75mAh/g;该材料具有与商品化材料相同的晶体结构和较小的晶胞体积和晶轴尺寸。  相似文献   

16.
奚培锋 《低压电器》2007,(1):30-32,35
介绍了一种带有DeviceNet现场总线接口的模拟量远程I/O模块的设计.DeviceNet模拟量I/O模块作为通用的远程输入输出终端模块可以用于连接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现场装置,如传感器、旋钮、阀门、变送器等现场装置的模拟量的输入、输出信号,并且可以与DeviceNet主站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7.
王新  陈忠  廖代伟 《电池工业》2009,14(2):113-117
成功采用掺杂和改变前驱体两种方式同时对传统LiNiO2正极材料合成进行改进,即用掺杂10%wtCo的β—NiOOH作为前驱体,和LiOH·H20在空气中进行固相烧结。通过正交方法优化出合成LiNin9Co0.1O2的最佳烧结温度为600℃,烧结时间为24h;此条件下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高达86%,2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167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蓄电池热稳定性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8650型锂离子蓄电池及其组分的热稳定性。热箱实验证明LiMn2O4组装的电池,比LiCoO2和包埋-LiNiO2组装的电池安全性好。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一步确定在升温过程中正极/负极材料的热量释放过程和差异。结果表明,LiCoO2和包埋-LiNiO2组装的电池热失控主要是由正极的分解及其和电解液反应的放热造成;而LiMn2O4电池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高温下石墨嵌锂和金属锂沉积与聚偏氟乙烯(PVDF)、电解液之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铅酸蓄电池凭借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在蓄电池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使用Sb2O3作为铅酸蓄电池正极添加剂,以自制的小型电池通过恒流放电,考察了Sb2O3对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了Sb2O3在铅酸电池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2%~3%的Sb2O3提高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改变了板栅腐蚀产物的结构,有利于活性物质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20.
Medical applications of infrared transmitting silver halide fib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clear that infrared transmitting fibers of high quality, with many uses in IR optical systems, can be fabricated from silver halide crystals. The process requires ultrapure starting material and control of extrusion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fibers have been produced that are usefully transparent from 2-25 μm and have a loss coefficient of less than O.2 dB/m at 10.6 μm. These fibers are flexible, and can be repeatedly bent into small radii circles without loss of transmission. The material is nontoxic, insoluble in water, and has an adequate shelf life. It is also of low cost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disposable" if necessary. Lengths of several meters have been extruded, and with larger preforms and couplers, length is not a limitation. Further, much is now known of the opt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laser-fibers is envisaged. These MIR fibers will be useful in many medical procedures, such as laser surgery, noncontact fiber-optic thermometry, and fiber-optic spectrometry. Fiber-optic medical tools based on MIR fibers will be used for diagnosis, therapy, and surgery in minimally invasive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