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高校女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状况表明:女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步、乒乓球、羽毛球,课余时间喜欢做的事情是睡觉、上网、学习.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目的较明确,但锻炼的态度较差,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形式单调,锻炼效果一般,多在下午课外时间或早晨,双休日几乎不锻炼,女大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较低,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较差.本文从生理、心理、教育等几方面分析其影响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并提出培养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西学院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形式,锻炼时间、次数,锻炼内容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皖西学院今后更好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结论如下:(1)有87.4%的学生能认识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2)场地器材和过多的功课是阻碍其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项目集中,与场地的有限形成恶性循环;(3)由于缺乏科学锻炼的意识,79.2%的学生不能科学健康地锻炼身体和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4)高校学生体育消费主体意识不强,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应该结合规定性与自愿性相统一的方法,成立专门的课外体育锻炼指导队伍指导学生课外锻炼.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校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讨论,揭示了我校女大学生不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了解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认识基本一致,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动机、体育兴趣、锻炼手段、制约参与锻炼的因素、自我锻炼能力5个方面,并为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体育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笔者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做了调查分析 ,总结了影响学生课外锻炼的因素 ,并对搞好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仅有46.7%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且锻炼的频率低、时间短;男、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差异,男学生多选择对抗类项目,女学生则选择以有氧功能为主的"美体塑形"类项目.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学校公共体育设施的不健全以及组织、引导、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阻碍安徽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沈阳化工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动机、参与项目排名和组织形式为切入点,对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制约其开展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时间、形式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等进行数据分析,探究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国家大力提倡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过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体质水平普遍偏低,状况堪忧,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与空间的匮乏.各高校每周一次的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而课外体育锻炼在缺乏监管及重视的状况下,其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对课外体育锻炼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拓展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发展路径: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运用高校现有的学生信息采集系统,实施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与监控;创设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保障;拓展学生体育锻炼的多维平台;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考评,并与强有力的调控和引导机制相结合;实施多维干预措施,促使锻炼行为的持续改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缺乏必要的场地器材、没有锻炼时间、没有掌握锻炼方法、无人组织或指导等是影响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验法,测定运动训练专业组、体育教育专业组和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状态的心率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探讨不同训练水平的心率差异。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普通院系的女大学生之间的安静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动训练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低,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快;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高,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慢;体育教育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结论:长时间运动可以明显降低安静心率,有利于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指出"学生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笔者随机抽取了本校97-99级部分男生进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上经常安排长跑运动,课余经常组织锻炼,举办长跑比赛和象征性长跑活动,能全面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体育运动干预在改善南疆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中的作用,为探索科学有效、可推广的南疆高校体育健身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对象:选取喀什师范学院2013级6个教学班级的240名大学生(男128名,女11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个实验班和3个对照班级。研究方法:实验班进行10周的课内外运动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受试者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机能指标的变化;对照班级保持正常体育教学和作息制度。研究结果:10周课内外运动干预后,实验班身体形态指标未见显著变化(P>0.05),身体素质指标和机能指标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结论:在“课内”以常规体育教学内容为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辅,“课外”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常规体育锻炼为辅的的课内外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南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并深受广大学生喜爱,适合在南疆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麦西来甫健身操对新疆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自信心的影响作用及其健身效果。对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38名汉族和40名维族女大学生进行12W麦西来甫健身操锻炼干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量表和自信心自陈量表得分的数据进行对比。78名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总)、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指标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自信心很强和自信心正常的百分比比较分析,由实验前的48.72%上升为实验后的74.3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中等强度的有氧麦西来甫健身操练习,符合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可促进新疆女大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省三所大学中来自西部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与全国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性.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并与缺乏营养知识和缺少体育锻炼有很大关系.建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增加营养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多样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学锻炼的意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验表明:通过12周健美操、篮球、和乒乓球的单项体育锻炼(每周锻炼3次,每次80min),均可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其中健美操单项锻炼效果最明显;健美操单项锻炼对女生减轻体重和提高800m跑成绩效果显著;三项体育锻炼对女生握力和心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吕争荣  关进国 《科技信息》2008,(18):151-15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芜湖市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部分学生保持肯定态度,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元性的,体育锻炼意识在大部分大学生中初步形成,运动场地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锻炼氛围的制造是影响和制约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进行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24.6%的学生课后从不练习,该门课程结束后有81.5%的同学不再练习,仅有1.8%的同学是经常锻炼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健美操的兴趣缺乏持久性。要改善我院健美操选项课状况,我们必须改变改变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形式,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到健美操选项课中去,培养和巩固学习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主练习的能力,从被动练习转变到主动锻炼上来。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活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现状,帮助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结果表明:在体育消费行为上,男女生在购买运动服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购买体育类书刊、参加兴趣班培训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意识上,男女生在保持体重塑造体型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在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自我评价体质健康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育行为上,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与形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参与活动的项目上各有不同.研究结论:大学生体育消费形式比较单一,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样性、能动性,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