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离卦,是具有"中女"为"主"、治"如日月之明"意蕴的符命。武则天拥有"中女"身份及诸多女主符命,并根据《周易》离卦改名为"曌"。这是武则天对儒家正名文化的实践及离卦符命的政治宣传,更是对武则天正统地位具有天命合法性的理论论证。道家文化、女娲崇拜也是影响武则天改名称帝的重要因素,武则天称帝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开基立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武周政权得以建立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卦十三为“同人于野,亨。利涉在川,利君子贞”。此卦即同人之卦。同人卦,上为乾为天,下为离为火,火有炎上的特点,因而能与天相亲相和,象征着“和同于人”的情况,阐释的是合同的原则。兆示人们应当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珍贵文献,历代阐释《周易》的著作不下3000种,黎子耀教授撰写的《周易秘义》自创新说,认为《周易》是一部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殷周奴婢起义史。《序卦》、《杂卦》两篇注是全书的精华,揭示《周易》的主旨。《序卦》叙述奴婢的起源和殷周奴婢的反抗斗争,为殷周奴婢起义史之一页。《杂卦》在形式上,杂糅六十四卦。全文分为四段:前十八卦为第一段,叙述奴婢的产生及其反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革卦有变革等层面的涵义,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鼎卦有烹饪、正位凝命等涵义,二者共同表达着《周易》的"时位"观念。宗白华从现代学术的角度将革卦、鼎卦阐释为中国的时间、空间之象,并将革卦、鼎卦与既济卦、未济卦构造成一个简易的变易模式,也同时印证了《周易》的"时位"观念。而宗白华对革卦、鼎卦的阐释价值在于与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贯通,一是作为空间之象的鼎卦到中国艺术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的贯通;二是从革卦和鼎卦的象征意义到中国艺术境界特点"时空统一体"的贯通。  相似文献   

5.
陈碧 《理论月刊》2010,(6):59-61
"阴"、"阳"是《周易》基本哲学范畴,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意蕴。揣摩《周易》卦象爻辞,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遗留的生殖崇拜文化印痕;《周易》多言生,少言死,把生的法则升华为生命的最高原则。阳爻之阳刚美、阴爻之阴柔美是《周易》生命美学中很重要的表征。《周易》阴阳之生命魅力还体现在其周流变化中产生的气韵之美,而气韵是中国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气韵流动,万物达到化生之境。  相似文献   

6.
《周易》中的统战思想──中国古代统战思想漫谈之二司马朝军《周易》又称《易经》,是一部内容深奥的主代经典,位居“群经之首”。《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包含六交。第一卦都围绕一个主题逐步展开,如需卦讲饮食之道,讼卦讲诉讼之法,师卦讲军事,小畜卦讲农业等等。尤...  相似文献   

7.
韩意  ;马吉兆 《传承》2008,(24):76-77
通过历史解读《周易》,以隋唐五代史中与《易经》"遁"卦的卦爻辞相近似的历史人物、故事为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解说"遁"卦的每一卦每一爻所大致对应的社会境遇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8.
关梅 《求索》2013,(11):117-119
《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关于《周易》法哲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兴起。《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虽然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全面反映。古经通过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以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阐述了其法哲学思想,成为《易传》法哲学思想的源流,对后世法哲学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心 《黄埔》2007,(4):62-63
《周易》《周易》最早是一部卜筮之书,大约成于殷末周初。传说伏羲画八卦、神农重叠为六十四卦,周文王演为三百六十四爻,以卜事物吉凶,这些称为经。孔子注释发挥写成“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加上“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即《十传》。但据考证,《十传》并非都出自孔子之手,最晚的部分应成于战国时代或汉初。自秦汉以来,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结晶,是中国先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在这部神秘的经典里,作者运用卦象这种高度概括、浓缩的信息符号,在论证宇宙万物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和推论、判断的能力,为后世贤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优秀的科学文化对世界曾作过多方面的伟大贡献,《周易》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研讨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绝不可以忽视《周易》对现代企业的巨大价值。下面,仅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供探讨这方面问题参考。 《周易》是世界级的元科学宝典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易经》相传为伏羲和周文王父子相继所作,内容是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易传》也称《周易大传》,传说为孔子所作,共有“十翼”(即十  相似文献   

12.
昔人解《周易.豫卦》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日",或坚定如石,或触石而去,均考义失察。综观本卦之义,乃专论音乐,则六二爻亦不例外。细析"介于石,不终日",实指敲击(石)乐器之声乐行为,然不可沉溺其中,当节制而行。  相似文献   

13.
《周易》诸卦象对中国建筑影响颇深,从《大壮》、《丰》、《豫》和《离》我们可以领略先人们对人间美好居住的追求,从《大过》,又可以看到其的死亡观念和土葬风俗,而《观》、《涣》、《萃》和《震》又和宗庙建筑有关,另外“龙”(乾)在中国建筑装饰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周易》“数”对中国建筑亦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宫廷建筑中“易数”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体现。其中,以三(三极)、九(用九)和“四”的运用,最为突出。同时,中国园林和建筑都不约而同地追求阴阳和谐、对称变化、象在意外和“天人合一”等审美境界,最终达到一种诗意安居。“居”是建筑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人事月报》2013,(12):96-96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周易·革卦》  相似文献   

15.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17.
范爱理 《传承》2009,(4):146-147
《周易》《归妹卦》爻辞以卜筮的故事记录了当时商周贵族的流行的媵嫁婚制。媵婚制的具体形式就是出嫁者的妹妹、侄女同时随嫁到男方。《归妹卦》爻辞描述了少女随同嫡姐出嫁无法改变做媵的悲伤命运。  相似文献   

18.
《周易》象数思维方式与艺术思维方式有先天相似之处,本文以中国书画为代表来尝试说明中国艺术和象数的密切关系。《周易》象数跟中国书画的渊源,第一体现在书画的起源和《周易》卦象有不解之缘,第二体现在“观物取象”、“阴阳”、“玩”等“易”之精神对中国书画意识的深刻渗透,第三体现在历代书画家及其书画理论对“易理”、“易数”审美境界之追求。  相似文献   

19.
范爱理 《传承》2010,(9):146-147
大过自古称"棺材卦",凶象昭著,大过有非常之意,非常人物在非常之时,往往有扭转乾坤的非常举动。《彖传》里说:"大过之时大矣哉",孔子在《彖传》里给政治家们指出了处大过之世的行动准则,即用则独立不惧,毅然前行;舍则遁世无闷,不见知而不悔,自守以待时。《周易》的这一深刻思想,甚至在现代也可以感受到它的伟大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一 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通行本《周易》64卦的排列顺序,是根据什么原则作出的?这是历来易学家聚讼纷纭的问题。很早以前,《十翼》之一的《序卦传》就是一本专门论述卦序原理的书。但是《序卦传》对于64卦排列顺序的解释,多牵强失理,因此,遭到了后世的非难。例如,清人王船山就曾对其作了这样的批判:“其为说也,有相因者,有相成者,有相反者。…因之义穷则托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