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优化居住小区绿地植物景观,以呼和浩特市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小区印象江南为研究对象,结合有关植物配置理论,分别对居住小区不同功能的4种类型绿地中的树种种类、配置模式以及植物造景方式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植物树种不够丰富,配置形式单一,群落结构不稳定,调查结果为呼和浩特市居住小区树种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长春市六个居住小区即中海.水岸春城、富奥花园A区、亚泰桃花苑、银湖柳苑、锦绣东南、经济开发区六区为调查对象,以六个小区的中心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三种类型绿地为研究要素,归纳出六个小区绿地的植物种类及其植物配置情况,总结出长春市不同档次居住小区绿地建设在植物材料选择、配置、应用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现状问题,提出未来长春市居住小区绿化建设中植物配置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镇绿地生态功能表现的尺度差异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依赖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不同尺度上的合理性。文中重点分析了不同尺度下影响城镇绿地生态功能的因素,并对提高城镇绿地生态效益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重庆居住区植物配置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66-12970
根据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景观空间功能需求确定重庆居住区植物配置的适宜模式,对重庆居住区景观空间的营造进行探索。提出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周围绿地、外围周边绿地、居住区垂直绿化6种居住区绿化空间类型的推荐植物配置模式,并用高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低层住宅区的植物配置案例说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居住小区外部绿地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51-1553
通过对不同居住小区外部环境的实地调查,认为居住小区外部绿地作为小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突出绿化和美化效果、满足人性化设计需求、体现个性化的景观特点方面发挥作用,对于整个小区景观环境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居住小区外部绿地景观在设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植物配置方式、景观表现效果、景观差异性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且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认为小区外部绿地应完善植物配置形式,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做到以人为本,合理组织空间。以期对小区外部环境的营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拍摄图片等方法,详细调查胶州市李哥庄镇园林绿地系统现状、含绿地布局、不同类型园林绿地、树种应用等方面,并针对树种的规划和植物配置进行了研讨。总结出该镇园林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合理化建设的建议,对青岛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袁蕾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24-126
[目的]为合理利用乌鲁木齐植物配置,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乌鲁木齐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3种典型绿地绿化植物的比叶重、光合量、固氮释氧量、蒸腾量,对不同绿地系统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公园绿地绿化植物的平均比叶重和日均光合速率大于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典型绿化植物的平均比叶重高于生产绿地,但生产绿地典型绿化植物的日均光合速率高于附属绿地.3种典型绿地绿化植物的日释氧量表现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日固碳量表现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平均蒸腾耗水量表现为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公园绿地.[结论]乌鲁木齐3种典型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以公园绿地最高,其次是生产绿地、附属绿地.  相似文献   

8.
深圳特区市级公园用水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特区14个市级公园内的绿地、景观水体、土壤类型、植物配置方式、绿地灌溉方式、用水量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各因素与公园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公园用水量主要受植物配置方式、绿地灌溉方式、土壤类型和景观水体换水次数等因素的影响。对深圳市建设节水型绿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基地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园林植物中碳氧平衡作用最大的是落叶乔木,灌木居中,而常绿乔木作用相对较小;降温效果最好的是落叶乔木,灌木居中,降温效果较差的是常绿乔木;各类绿地系统减噪作用不同,其中生活区绿地由于是由乔、灌、草组成的复合结构混交林,减噪作用明显,产业开发区和主干道由于植物种单一、植物配置简单,减噪不够显著;装备基地绿地系统改土培肥效益明显,与裸露沙丘相比,其他绿地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均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居住小区组团绿地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居住小区组团绿地对居民的意义,在对一些居住小区的组团绿地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环境的特点和景观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居住小区组团绿地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造景要素及视景空间的艺术设计等进行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包头市城市绿地现状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该文以包头市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九原区、开发区等5个城区中的公园、行道、游园、小区、厂区和防护带等景观类型为调查对象,利用植物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重要值等指标对包头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城区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地被植物比例、季相数、绿地率和自然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城市绿地采用的树种较单一,全市共有81个绿化树种,有10个常用树种占到包头市树种总量的85%;90%的景观群落所包括的树种为2~8种;群落结构较简单,87%的群落层片结构只有2~3层;对乡土树种开发较少,占全部绿化树种的41%,引进树种较多,占全部绿化树种的59%;在生态型和生活型方面主要以中生落叶乔木为主,占62%,在管护和适应性方面都表现出与包头市干旱城市的不协调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在今后城市绿化树种增加种类时应考虑绿化在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如增加层片和季相,加强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的应用,使包头市绿化景观向着自然性、空间结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季相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寓意多样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量,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项新指标,是生态效益量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上海3个社区中的167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社区道路、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绿地4种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标与绿量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植物群落绿量的结构特征指标。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偏小,物种多样性不高且变异很大,乔灌草各层物种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社区道路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冠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社区公园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高度、乔木平均冠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社区居住区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高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乔木平均冠幅、灌草平均高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社区其他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高度、乔木平均冠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乔木平均胸径、灌草平均高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社区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提升绿量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福州居住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配置状况,对福州市4个典型居住区中庚国际华府、三盛托斯卡纳、大儒世家朗园、三盛国际公园的植物群落特征及配置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有59科、112属、140种。其中乔木共有71种、灌木种共有41种、藤本4种、草本25种(含蕨类1种)。群落各生活型植物占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 常绿乔木50.71%,落叶乔木12.14%,常绿灌木29.28%,木质藤本2.85%,草本17.85%。样地群落中常绿乔灌木植物生活型的种类均较丰富,但落叶树种及藤本应用较少,群落层次不够丰富,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配置方式单一,景观雷同缺乏特色。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住宅区立体绿化是根据生态学原理人工建造的模拟自然而又超自然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它将为住宅区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景观点,并为提高住宅区环境质量起到良好作用。为改善环境,美化生活,利用一切可能的人为手段和方法,开辟种植草地、花卉和树木的场所,开拓住宅内外绿化空间,增加住宅区内外绿色覆盖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房地产绿地景观视觉美化、生态效益最大化和使用舒适化的理念出发,以昆明绿佳苑小区为例,对小区主景绿地、组团绿地、沿街绿地以及围墙绿地进行植物造景设计。对不同绿地类型及地块特征采取不同的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手段,为营造美观适用的小区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居住区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效在科研层面得到普遍重视,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和视觉审美效果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植物的生长表现关系着植物的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研究,筛选出适于居住区绿化的植物种类是可行的研究途径。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在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可以系统地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包括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等方面。但目前这种方法不足以应用在居住区绿化研究上,着眼于植物生长残损状况的调查及成因分析更是少见。为研究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生长残损的状况及原因,本研究选取了20个北京市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中的生长残损植物进行种类、数量和残损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生长残损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型、树形)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栽植位置、树种选用适宜性等生长受损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乔木和灌木生长残损的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常绿乔木。植物种类的频次分析和树形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植物残损的成因分析表明栽植位置(距离建筑、基础设施、道路的远近)不合理造成的人为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存在树种选用不适宜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居住区绿化中的乔灌木规划和常用树种的深化研究,以及关注居民园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总被引:78,自引:2,他引:78  
该文比较分析北京城市居住区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绿地(乔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的滞尘效益,并且定量估算北京城近郊8区居住区绿地滞尘量.同时认为由乔、灌、草构成合理的绿化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最大可能地提高绿地上的绿量,具有较好的滞尘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中心区域同地段的独立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和流动观察分析不同绿化特征(绿化覆盖率、容积率和乔木比例)的居住区热环境效应,以期为解决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数据和监测方法。结果表明,在区域平均气温达35℃时,居住区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可降温0.36℃;居住区乔木面积比每增加10%,可降温0.12℃;居住区容积率平均每上升1.0,气温平均升高0.2℃。总体上,居住区的热环境效应与绿化覆盖率和乔木比例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居住区容积率存在显著正相关。两种监测方法均能反映热环境与绿化因素的关系,但在尺度和精度上两者各有取舍,具体要根据研究的需求进行选择或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居住区园林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居住区园林绿地是整个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水平有重要影响。我国城市居住区正面临从单一小区模式向多样化模式发展的趋势,这将对居住区园林绿地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随着居住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加强对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研究,改进居住区园林绿地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现代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