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梗塞后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方法:6例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43—72岁(平均56.8±10.7岁).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用心电图CM5导联持续监测,观察梗塞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例作了冠状动脉电影血管造影。出院前均进行活动平板试验,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因反复胸闷、心前区疼痛11年,加重2天,阿斯综合征发作入院,1985年因心前区持续疼痛在我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此后间断有胸闷症状,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此次因突发室颤经急诊科2次电除颤后意识恢复。查体: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余正常。ECG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前降支近端狭窄75%,钝缘支狭窄7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主干起始处有一15×1.5cm2大小瘤样改变,并见瘘支与回旋支主干相通(附图),右冠锐缘支狭窄80%,入院40天后行冠状动脉搭桥…  相似文献   

3.
例1男,46岁。因突发胸闷、胸痛1d于2005年3月18日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V4~6T波倒置。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于心肌梗死后第10天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供血呈右优势型,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正常,右冠状动脉粗大,右冠状动脉中段管腔内见薄而透亮平行于管腔的线样影,造影剂充盈假腔,右冠状动脉近段造影剂排空延迟,远端血流稍慢,考虑为右冠状动脉夹层见图1,且此处为梗死相关血管。直接置入4.0mm×18mm支架,定位准确后以1·22…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0岁。1987年3月21日入院。1986年9月13日发生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20多分钟后,心电图证实为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经治疗好转。病后一个月,在心前区闷胀不适时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入院时心电图为陈旧性前侧壁心肌梗塞(图1:A1987年3月23日)。入院后行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室心尖段活动减弱,未见室壁瘤。左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例 1 男 ,46岁 ,因劳力性心前区疼痛 2周入院。患者 1年前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查体无特异。心电图 :V1~ 4 导联呈QS波。心脏超声 :前间壁、心尖部室壁变薄 ,运动幅度减低。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前降支近段可见长 2 0mm夹层 ,远端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2级血流 ;其他血管完全正常。诊断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送钢丝通过夹层时 ,夹层变大。球囊预扩后先后置入3 0mm× 16mm、 3 5mm× 2 0mm支架 2个 ,夹层完全贴壁 ,远端恢复至TIMI 3级血流。随诊 5个月期间 ,心绞…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男,56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4小时”入院。查肌钙蛋白阳性,心电图(ECG)示:肢体导联ⅡⅢaVFST段弓背抬高,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功能3级”。入院后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塞相关动脉,并按常规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见左前降支中段至远段近端有一管状偏心性狭窄约30%~70%,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在血流冲击下撕裂形成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 ,临床上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其发生率低 ,但死亡率高 ,需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方能确诊。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9月 ,我院及印度Krishna心脏研究所行冠状动脉造影 5 0 0 0例 ,发现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 7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5 9.86± 6.99)岁 ,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5例 (前壁4例 ,下壁 1例 ) ,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1例梗死相关动脉自然再通。变异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各 1例。高血压病 6例 ,甘油三酯显著增高 3例 ,吸烟 3例 ,均无糖尿病史和家族史。…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病情严重,但是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容易被延误诊治,住院病死率高。我院自1994年3月~1998年5月共收治该类患者10例,抢救成功5例,住院死亡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内科学会心血管专业组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有典型的CRBBB心电图改变。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5~86岁,平均74.5岁,>70岁6例,其中大于80岁3例。心电图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例,急性下壁 前壁 侧壁心肌梗塞1例。窦性停搏、频…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巴西(1980~1982)对54.9±9.1(32~67)岁的连续51(男44、女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存活者,于入院第4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Senes法).经连续心电图监测,其中58.1±7.0岁的11(男10、女1)例患者于急性期曾有Ⅰ度(2例),Ⅱ度(5例)或Ⅲ度(4例)房室传导阻滞(AVB),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心电图分析认为传导阻塞位于房室  相似文献   

10.
1979年Gruentzig首先报道应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50例病人的经验。本文旨在回顾这些病例五年的随访结果。方法:50例病人接受PTCA,32例获得成功。其中随访时间超过五年以上者23例(平均62.2±5.6月)。男性22例,女性1例。行PTCA时平均年龄47.5岁(36~64岁)。PTCA前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该23例PTCA前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支血管病变19例[左前降支(LAD)15例,左旋支(LCX)1例,右冠状动脉(RCA)3例];多支血管病变4例。23例中有15例定期进行非创伤性检查。临床检查和心电运动试验每3~6月检查1次,铊运动闪烁图每6~18月1次。其中11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4例变异心绞痛因右冠状动脉痉挛致下壁导联 ST 段抬高伴右室损害。方法:4例均为男性,年龄55~61岁,选择标准为心绞痛发作时限少于5分钟,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显影良好,无心肌梗塞史,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阳性,硝酸酯类能迅速缓解。为观察右室损害,另选择4例,同样符合上述条件但表现为左室损害者作为对比。所有病例均经血流动力学评价、左室造影及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非侵入性检查包括~(201)铊扫描、放射性核素造影、首次通过法放射核素造影及两维超声观察心肌灌注及室壁运动。结果:(1)临床及心电图观察:所有病例 Holter监护均显示有缺血发作,缺血发作时下壁导联 ST抬高,心前导联压低,小剂量(0.025毫克~0.05毫  相似文献   

12.
患女性,59岁,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史。2003年8月7日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1.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开口闭塞(图1),置入Cypher3.0mm×23.0mm(Sirolimus,美国Cordis公司)支架,释放压力16atm,无残余狭窄(图2)。术后服氯吡格雷3个月后自行停药,一直服用阿司匹林100mg/d。2005年6月至11月间心绞痛再发3次。2005年11月11日因“持续性胸痛4h”以急性前壁再梗死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见LAD支架内弥漫性血栓,并累及左回旋支(LCX)开口,TIMI血流Ⅱ级(图3)。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心肌梗塞(ИМ)血栓溶解疗法(ВТТ)时再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预防。观察初发ИМ 97例,男95例,女2例,平均年龄51±2.3岁。发病后平均3.5h 入院。前壁ИМ 53例,后壁44例。入院后1h 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  相似文献   

14.
鉴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下称冠脉造影)过程中时可出现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本文将近年来我院施行冠脉造影的110例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原因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93例,女17例;年龄21~65岁。其中临床诊断为心绞痛29例,心肌梗塞43例(并发心室壁瘤17例),肌桥致冠脉狭窄3例,先心病及心肌炎各5例,心肌病8例,风心病4例,二尖瓣脱垂3例,其它疾病10例。  相似文献   

15.
心房分离1例     
患者男,68岁。“阵发性胸闷胸痛2h”入院,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房分离(图1).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远端99%狭窄,给予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三种冠状动脉综合征(穿壁性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心绞痛)的侧枝循环进行分析,以了解这三种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造影联系,明确局部侧枝循环是否对梗塞后的临床症状起有作用,以及明确局部侧枝循环对心绞痛患者亚极量运动试验时是否出现缺血性心电图起有作用。方法:300例在出现典型冠心病症状一年内(平均23周)作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三个临床组:(1)穿壁性心肌梗塞组。73例,其中43例为前壁梗塞,30例为下壁梗塞。(2)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组。63例,其中33例为前壁、30例为下壁心内膜下心肌梗塞;32%患者心肌梗塞时血清酶有诊断意义的升高,68%患者血清酶无明显升高。(3)单纯  相似文献   

17.
急诊冠脉内支架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且并发症少。现总结我院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6月 15例老年 AMI患者急诊 PTCA治疗结果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患者 年龄 6 6~ 93岁 (平均 72 .1± 11.2岁 )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 ,广泛前壁梗死 6例 ,前间壁梗死3例 ,单纯下壁梗死 4例 ,下壁合并右室梗死 2例 ,NYHA心功能分级 , 级 7例 , 级 6例 , ~ 级 2例 ,从胸痛发作到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A)开通时间 5 .2± 4 .4 h,选择性冠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 2例 ,多支血管病变 13例 ,IRA完全闭塞 13…  相似文献   

18.
以上腹部痛疼为主诉的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上多见於膈面心肌梗塞,很少见於前壁梗塞。笔者曾遇到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住院患者。年龄48~64岁,平均54岁。其中前壁梗塞3例,广泛前壁1例,前壁 高侧壁1例。5例均以上腹部痛疼就诊。入院前,2例曾误诊为胃病,1例误诊为胆结石。后经ECG描记为典型AMI图型,心肌酶谱明显升高。5例均按AMI治疗。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尤多发生于运动试验时.然而迄今未见运动时有束支阻滞暂时消失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在踏车运动试验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暂时消失.患者男,61岁,2年前患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闭塞,前降支近端狭窄达75%,并观察到由冠状动脉的左旋支至右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肌酸磷酸激酶高达2340IU.于急性心肌梗塞后第6天ECG检查Ⅱ、Ⅲ、aVF呈现深Q波及T波倒置,V_1、V_2高R波,证实为下后壁心肌梗塞,但无右束支阻滞.在以后随访期间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缩短的危重症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有关Q-T间期改变的论述及Q-T间期延长讨论较多。但对Q-T间期缩短尚未引起重视。大多认为常见于高钙血症及洋地黄影响犤1~3犦。本文报道我们在危重症中所见的5例Q-T间期缩短病例。临床和心电图资料5例分别来自解放军303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骨伤科医院和云南省东川矿务局医院。均发生于危重症时。5例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见表1,典型图例见图1、图2。例号12345性别男男男男男年龄/岁5140815862临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TP20mg静脉注射转复后原发性高血压,突然剧烈头痛半h后昏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