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内膜腺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23.3%,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P<0.01)。结论:C-erbB-2的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与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二者关系。方法用银染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2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症25例、非典型增生19例、子宫内膜腺癌高分化26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19例,共107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中AgNOR的计数值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AgNOR计数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升高,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组中的计数值分别为(4.69±2.32)、(5.38±2.99)、(7.54±2.09),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计数在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殖症组中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存在正相关(r=0.854,P<0.05)。结论AgNOR和C-erbB-2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gNOR计数增高与C-erbB-2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AgNOR值增高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子宫内膜腺癌且提示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高,如合并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可进一步提示患者患有子宫内膜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癌基因C-erbB-2、ps2及ER、PR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检测了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76例内膜癌组织中C-erbB-2、ps2及ER、PR的表达。结果: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即出现了过度表达,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为56.7%(60%),子宫内膜癌C-erbB-2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增加为76.3%,且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ps2仅在非典型增生及癌中表达,非典型增生中表达率为90%,内膜癌中为40.8%,ps2表达与病理类型、分级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及病理类型相关(P<0.01,P<0.05)。C-erbB-2表达与ps2及ER负相关,ps2与ER正相关(P<0.05)。结论:C-erbB-2基因、ps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erbB-2、ps2及ER、PR异常表达及相互间的调节关系对子宫内膜癌的形成及发展有重要意义,可考虑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葡萄糖转运蛋白1型(GLUT1)在子宫内膜增生及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60例刮宫标本,包括诊断明显的各种类型内膜增生和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采用单克隆抗体GLUT1的免疫组化SP方法进行染色。结果 不伴有非典型性的单纯性增生(12例)和复杂性增生(7例)的内膜组织分别只有2例和1例局灶化生细胞表达GLUT1;13例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全部呈不同程度的GLUT1阳性表达;28例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中,26例GLUT1异常表达。结论 GLUT1异常表达是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宫内膜样腺癌的特征性生化改变,免疫组化检测GLUT1表达有助于鉴别宫内膜增生与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5.
杨丞  饶翔 《海南医学》2013,24(8):1108-1110
目的研究Twist蛋白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3例正常内膜组织、25例非典型增生内膜、54例子宫内膜腺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wist蛋白在各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2/13)、48.0%(12/25)、和74.1%(40/54),三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Twist蛋白在Ⅲ级肿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肌层浸润深者阳性率高于肌层浸润浅者,ⅢA期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st蛋白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和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H3K27me3)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不伴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标本30例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标本60例及子宫内膜样癌30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RF1、TRF2及H3K27me3在这些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RF1、H3K27me3、TRF2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00%(21/60)、43.33%(26/60)、71.67%(43/60),在不伴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组的表达率83.33%(25/30)、73.33%(22/30)、30.00%(9/30),在子宫内膜样癌组中的表达率为30.00%(9/30)、36.67%(11/30)、76.67%(23/3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不伴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样腺癌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TRF1及H3K27me3低表达,TRF2高表达,联合TRF1、TRF2和H3K27me3有助于鉴别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与不伴有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有助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早期诊断,推荐在常规病理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72.50%、80.00%、84.00%和90.77%,eIF4E蛋白阳性表达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2.50%、73.33%、80.00%和81.54%,表达率呈上升趋势,CyclinD1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两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 E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癌组)中Cyclin E的表达。结果非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yclin 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65.45%,两组中Cyclin E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1)。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癌组中肿瘤的复发与Cyclin E的过度表达有关(P<0.05)。结论Cyclin E的过度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与肿瘤的复发有关,检测Cyclin E可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C)的组织学特征及PTEN、Her-2和Glut-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根据EIN的诊断标准,对84例子宫内膜增生病变进行再分类分组,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4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0例EC组织中的PTEN、Her-2和Glut-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1)在84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检出50例EIN,34例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PTEN在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E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3%、64.0%和66.7%,PTEN在EIN和EC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EIN间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EC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和Glut-1在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E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6.0%、61.7%和8.8%、80.0%、100.0%,分别在实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N的诊断标准强调了病变的大小、结构和细胞学特征,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PTEN、Her-2和Glut-1三者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中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联合检测与EIN组织学诊断标准联合应用在EC及EI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染色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和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ELP1/MNAR、ER进行测定。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腺上皮细胞核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复杂性增生组织(χ2=6.25~16.90,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绝经后组织间质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低于未绝经组织(χ2=7.1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增生期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ER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及增生过长组织(χ2=5.208~12.90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与PELP1/MNAR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315,P<0.01)。结论 PELP1/MNAR在子宫内膜各个时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运转蛋白-1(Glu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lut-1和PCNA的表达。结果 Glut-1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且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5)。Glut-1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t-1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lut-1可能有利于鉴别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检测半乳糖凝集素家族中galectin-3在正常增生期、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染色法,对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NE),9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织(CH)、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AH)及6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中的galectin-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3在正常增生期、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0,1/3,78.57%和87.69%。galectin-3的表达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腺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高。EC组及AH组表达明显高于NE组及CH组(P<0.05)。galectin-3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相关,低分化与高分化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及肿瘤的病理学行为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0例(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38例中COX-2的表达。结果①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X-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防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罗军  李丽文  赵卫华 《河北医学》2010,16(9):1081-108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Akt)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7例非典型增生内膜、6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kt蛋白的表达。结果:Akt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良性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0.86,P〈0.05)。结论:Ak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腺癌中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病理分级关系密切,提示Akt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Sunvivn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内膜腺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Survivi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0.05)。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1,P<0.01,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引侠  王淑莉  樊江波 《医学争鸣》2003,24(12):1127-112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蛋白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2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3例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14.3%, 43.8%, 77.8%, 72.1%.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Cyclin D1过表达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其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内膜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估计其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抑凋亡基因Bcl-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60例子宫内膜癌Bcl-2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Bcl-2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变化,其表达由增生早期开始逐渐增强,到增生晚期表达最强,进入分泌期则减弱乃至消失。子宫内膜癌中Bcl-2表达水平远远低于增生期内膜Bcl-2表达水平,且表达于预后较好的腺棘癌、乳头状腺癌、单纯腺癌组织,而浆液性腺癌和鳞癌组织中则无表达;分化程度低、期别晚者,Bcl-2表达弱(P<0.01);在5例伴有内膜增生过长的内膜癌中,增生过长内膜的表达明显强于癌组织和增生期内膜的表达。由此推测Bcl-2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膜癌中Bcl-2表达明显减弱,其作用仍待深入研究。Bcl-2的高表达可提示预后较好,但尚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