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水两相流Darcy-Stoke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的溶洞可分为微小溶洞溶孔和大溶洞,部分大溶洞未被充填,未充填的大溶洞内部不存在多孔介质,流体流动属于自由流动,流动规律符合Navier-Stokes方程,油藏存在自由流动区和渗流区,流动规律符合Darcy-Stokes耦合模型.针对塔河油田的流体特征,将现有的用来描述单相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Darcy-Stokes模型扩展到油水两相的微可压缩流体,并根据未充填溶洞内压力差异小这一特征,对油水动量守恒方程进行简化,所得到的动量守恒方程在形式上与不可压缩流体的相同,但流体密度和粘度仍然是关于压力的函数.模型中引入了Beavers-Joseph-Saffman边界条件,并将该条件扩展到两相流.将Darcy-Stokes模型应用于数值试井,结果表明,尽管采用双重介质渗流模型和Navier-Stokes模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拟合效果,但是后者的解释成果更接近三维地震解释所预测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的二维、三维地化交汇图版对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储层进行解释分析时,受单一两参数或三参数之间含油性、含水性表征不明确的影响,很难准确地对油水层进行分析解释。以试油验证的地化数据为基础,从最直接反映储集层内油、气、水分布关系的地化热解参数入手,建立了由4个地化参数构建、3个二维子图版拼接组成的综合交汇图版,实现地化参数交汇图版内样品点含油性与含水性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常规地质荧光分析技术对储层流体进行解释分析,得出最终解释结果。该图版解释方法在尼日尔Agadem地区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倾斜管内的油水两相流流动是油田地面集输管道内最常遇到的流动现象。采用VOF在不同含水率和混合流速条件下对不同角度的倾斜管内的油水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可知,管内流型受管道倾斜角度影响。倾斜管内的油水两相流压降与含水率和流体混合流动速度有关,倾斜管内流体压降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流体混合流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倾斜管压降计算公式对高含水期的油水两相流压降规律预测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4.
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受到储层岩性和孔隙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传统复杂的流体识别方法对油水层识别困难、识别效率低。基于传统的图版法、重叠法和测井法等识别方法综合测井响应特征,能够充分利用基础地质数据、测井资料以及油水关系识别流体性质。但是,致密砂岩储层性质不稳定且储层非均质性强,加之孔隙结构和油水关系复杂,导致识别效率低、人为主观性强,限制了识别效果。以盐池地区长8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决策树对致密储层流体识别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区测井响应特征以及储层流体特征,结合电阻率、声波时差、中子和密度等测井数据计算出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参数作为决策树的特征值,最后根据决策树原理计算出基尼指数,依据基尼指数越小准确度越高的原则建立决策树模型,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决策树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90%,与试油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对致密储层预测具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开发的关键大于搞清楚油藏储层特性和流体的分布规律,分析井间储层的连通性和流体流动通道,并进一步划分缝洞单元.以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为例,介绍了6种井间连通性的分析方法.除了目前常用的压力系统分析、干扰试井、类干扰试井的方法外,还将动静态资料相结合提出了生产特征相似性等一系列方便有效的综合方法,认为S65单元共有12口井相连通.  相似文献   

6.
结合歧北斜坡地区的地层水性质,借鉴多口盐水泥浆井的测井资料及试油结果,利用泥浆侵入后非储集层比储集层更能准确反映地层信息,提出通过建立储集层深浅电阻率与邻近非储集层段电阻率的相关关系以及储集层径向电阻率差异的方法识别流体类型.在建立地区盐水泥浆井的油气识别图版标准的基础上,将电阻率比值法评价储层流体实现软件模块化,并挂接到Lead3.0软件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7.
葡北油田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较为复杂.通过分析试油试采、油水井生产及地质静态等资料,研究油水在平面和垂向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油水分布在平面上具有分带特征,以东西两个区带为主要富油区;在垂向上具有分异特征,以葡Ⅰ3—葡Ⅰ5小层为主要富油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构造单元控制油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研究区在平面上油水具有分带特征;在三角洲前缘相的沉积背景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层是葡萄花油层的优质储层;以北北西向为主的断层与葡萄花油层水下河道沉积砂体相互匹配,且断块式与反向正断层式的匹配样式对控油最有利.该研究结果为葡北油田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河油田盐体覆盖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利用地震波形变化特征半定量识别和预测优质储层分布。波形分析法是根据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和孔洞结构特有的非均质性,建立地质模型,结合地震波形分析和反射机理研究,确定储层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建立的碳酸盐储集层地震识别模式,进而对未知区域作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东部中高渗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预测研究,采用受力分析、理论模型建立及实例研究的方法,对开发流体势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机理进行研究.以Hubbert流体势理论为基础,对已开发油藏流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流体所具有的开发流体势能类型及地质意义,建立中高渗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流体势理论模型,研发了开发流体势模拟软件,提出一种基于开发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开发流体势场对油水运动控制存在差异性,提出3类流体势低势区,即低位能、低压能及低界面能低势区,运用开发流体势原理对文33沙二下油藏进行实例解剖分析,提出3类低势区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即低位能低势区控制的"阁楼型"剩余油、低压能低势区控制的"动态型"剩余油和低界面能低势区控制的"边缘型"剩余油,相应低势区流体势分布为2.7×107~3.1×107 J/m3,有效预测了不同类型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轮南油田1992年投入开发,目前部分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20a的开采,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油水关系极其复杂,单井平均日产逐年下降,地下油水体系与开发初期有了极大的不同,加密井在钻井与生产过程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极易受到污染从而严重影响单井产量.通过对取心井LN2-22-H2井储层敏感性进行实验评价,储层速敏类型为弱速敏,水敏类型为中偏弱水敏和弱水敏,盐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盐敏,其次为弱盐敏和无盐敏,酸敏类型主要为无酸敏,其次为弱酸敏和中偏弱酸敏,碱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碱敏和无碱敏.  相似文献   

11.
江汉油区建设地下储气库库址优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川渝地区天然气东输武汉的建设工程 ,开展对江汉油区现有油气藏进行地下储气库选库研究 ,优选出4个不同类型库址目标进行综合地质评价。从油气藏构造、断层及盖层的封闭性研究 ;储集层及其隔夹层分布特征研究 ;地层及沉积环境分析 ;流体性质、油气层分布规律及储量评价 ,储气库库容估算 ,综合评价了建库地质条件。对优选区块的开发历程、开采特征及现状、目前油层油水分布状况、水体分布及水体体积计算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每个区块建库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对胜利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层中孔隙结构分布及油、水赋存状态进行研究,选取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馆下段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岩样,开展岩心微米尺度的CT扫描检测,利用油水散失校正后的岩心分析残余油水饱和度,对CT扫描图像进行反演标定,确定了不同流体的灰度区分界限值,认为疏松砂岩稠油储层具有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油水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水的灰度区分界限值范围为4 000~4 800;油的灰度区分界限值范围为0~4 000.在稠油储层岩样中除了连通性好的储油孔隙外,存在另外两类孔隙,其中油水赋存形式分别为"分隔水滴"和"孤立油滴".这种稠油油层孔隙分布及油水赋存状态可以较好地解释稠油油藏开发初期即出水的现象,测井解释稠油油层含油饱和度通常比实际密闭取芯值大5%,而稠油油藏构造较低部位井投产初期含水量达到40%以上,也不意味着开采层位到了油水界面,这为修正测井解释饱和度及后期油层有效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上畛子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将该区长6储层分为产油层(油水同层)、产水层、混合区(产油、产水层混合区)以及干层四类,基于测井标准化,建立了目标区长6储层流体识别标准,经实例验证有效,为该地区快速准确识别产油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光纤油水界面监测系统是一种在盐穴型地下储气库溶腔过程中对井下油水界面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能根据不同介质对温度感知程度的不同来测定界面位置。地面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盐穴型地下储气库在溶腔过程中油水界面的变化情况,具有测量方式简单,测量准确等优点,为将来大型盐穴型地下储气库的建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区域流体分布特征、原油成熟度、岩石样品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烃源岩生烃历史、古构造演化和埋藏史分析,综合确定了托甫台地区不同区域主要油气成藏期,深入分析了奥陶系缝洞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托甫台地区岩溶发育具有"北强南弱"的特征,而原油密度"北重南轻",成藏"北早南晚",即托甫台北部与艾丁地区成藏一致,为"早期成藏,后期调整改造型",而中部可能为海西晚期成藏,而南部成藏更晚。进一步分析托甫台地区成藏主控因素,认为储层发育程度的强烈不均一性、相互联通性的差异以及局部构造高点是控制油水平面上复杂分布的主要原因,而后期古构造、断裂、裂缝的影响,不同构造部位晚期油气充注程度和再调整幅度的差异,是导致奥陶系原油物理性质南北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部盐渍土地区病害严重的问题,选取西部盐渍土地区典型环境开展钢筋混凝土自然暴露试验,同时模拟当地腐蚀环境设计室内盐雾干湿循环加速试验;采用钢筋腐蚀电流和混凝土损伤度表征钢筋混凝土内部钢筋及保护层的劣化规律;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两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劣化模型,并进行竞争失效分析;利用可靠度等价条件,结合当量概念,建立两种环境下的等效关系。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在室内加速与自然暴露环境下的劣化规律相似,其规律均是强化效应和劣化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Weibull分布函数可以有效地描述钢筋混凝土在室内加速与自然暴露环境下的性能劣化过程;内部钢筋劣化至中位寿命的时间略早于混凝土保护层;室内盐雾干湿循环加速劣化钢筋混凝土1 d可模拟盐渍土地区自然暴露劣化12.7 d。  相似文献   

17.
深层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与水驱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低渗透率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水驱油特性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中原油田文13北块的岩心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深层低渗透率油藏单相流体渗流表现为非达西流动,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高。油水两相流动反映出束缚水饱和度高,油水两相流动范围窄;垂直于裂缝方向流动的储层采收率最高。为该块及同类型油藏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合理的提高采收率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测试了油相及水相流体在水力学直径为895 μm的矩形铜基微通道内的单相及两相流摩擦压降,并将实验数据与已有的单相及两相流摩擦压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主要考察油相、水相质量通量及两者比率对摩擦系数及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的摩擦系数显著高于水的摩擦系数,Hagen?Poiseuille方程能够准确预测微通道内油或水的单相流体压降;油相及水相质量通量均显著影响液?液两相流压降,油水两相流体流量越大,油相含量越高,两相摩擦压降越高;Cicchitti模型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油水两相流体混合黏度。为提升预测准确度,建立了油水两相流摩擦系数预测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高含蜡油水体系的流变特性,为高凝油采出液油田集输提供理论支撑。采用VT550黏度仪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油水黏度分布特性,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原油的触变特性及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下的剪切稀释特性,并通过CCD-ADAPTER显微测定仪观测得到不同含水率下的油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凝油温度越高于凝点,屈服应力越小,且随温度升高,屈服应力下降幅度越小;高含水下油水体系即使温度低于凝点,其表观黏度仍较低;温度越接近于凝点,含水率越接近于转相点,剪切稀释性越明显,非牛顿流体特性越明显;含水率在转相点附近时,水相以均匀、密集的分散相形式分布于油相中,致使体系表观黏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盐下次生孔隙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营凹陷深层次生孔隙比较发育,这与该地区广泛分布的盐膏层密切相关.结合东营凹陷,通过研究盐膏层对盐下温度压力等的影响,分析对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和分布的深度范围.得出分析结论:盐膏层热导率高,隔热性差,降低了盐下深层的温度,抑制了成岩作用,客观上加大了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盐膏层的发育同时使盐下地层存在异常高压,进而使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及液态烃保存的深度加大,有利于次生孔隙发育深度加大;同时,石膏向硬石膏转化时,排出大量富含有机酸的水,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