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山牵牛属Thunbergia(山牵牛亚科Thunbergioideae)6种、叉柱花属Staurogyne(瘤子草亚科Nelsonioideae)和老鼠簕属Acanthus(老鼠簕亚科Acanthoideae)各1种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山牵牛属植物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均具螺旋状萌发孔,外壁纹饰以光滑或颗粒状为主,偶具棒状突起。具螺旋状萌发孔被认为是该科独特而较原始的花粉特征。叉柱花属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具3孔沟,外壁平滑。老鼠簕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外壁具细网状纹饰或具小穿孔。花粉形态特征支持传统上将上述3属置于3个不同亚科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广西野生毛葡萄雌雄株花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扫描,对原产于广西石山地区的野生毛葡萄雌、雄株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毛葡萄花粉粒为小型花粉粒,雌、雄株花粉粒形状及纹饰、萌发孔特征均有较大差异:雄株花粉粒萌发孔为三孔沟类型,长球形,花粉粒P/E=1.20(P极轴值,E赤道轴值);雌株花粉粒无萌发孔,近球形,花粉粒P/E=1.12。  相似文献   

3.
长蕊木兰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凤霞  龚洵 《广西植物》2003,23(4):321-322,338
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花粉粒椭圆形,具远极单萌发沟,外壁雕纹小穴状。外壁覆盖层具穿孔,柱状层有不典型的小柱,内壁可明显地分为3层。  相似文献   

4.
豚草是一种一年生疫病杂草,其花粉(花粉粒直径约15-20微米,外壁具刺)是“枯草热”症的主要致病因子,人称豚草花粉症。本页图象显示了豚草花粉的形态特征。1.花粉粒各面观及形状,880X;2.3.花粉粒极面观(箭头示萌发孔,2.4700X,3.3927X);图4-6.花粉粒赤道面观(4.5000X,5.5000X,6.4023X);7.萌发孔 10000X):8.花粉粒之间相连的分泌物“胞问连丝”,5000X);9.外壁刺  相似文献   

5.
东北杜鹃花科4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科甸杜属(Chamaedaphne Moench.)、杜香属(Ledum Linn.)、松毛翠属(Phyllodoce Salisb.)、越橘属(Vaccinium Linn.)4属6种, 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以上4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属种的花粉粒在大小上有区别,花粉粒平均直径为34.0~43.7μm。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为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6种, 1变种, 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该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的种在花粉粒大小上有区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即该属在花粉形态上具有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俞斐  李树  沈显生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5):1022-1025
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水植物长梗苦草(Vallisneria longipedunculata)的雄花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长梗苦草雄花具3枚花被,2枚雄蕊是由3枚雄蕊中的1枚退化而来的,退化雄蕊清晰可见;花药4室,发育过程中通过药室顶端开裂,以及花药室基部的细胞收缩,将花粉粒都推到花药室的裂口处进行发育,成熟花粉粒直接外露;长梗苦草的花粉粒直径约50μm,壁薄,表面几乎没有纹饰,未发现萌发孔或萌发沟,这些是对特殊生境和传粉方式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三棱栎属分类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壳斗科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an含3种,即:三棱栎T.doichangensis,南美三棱栎T.excelsa,轮叶三棱栎T.verticillata。通过用光学显徽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3个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确认它们分别属于显然不同的3个类型:(A)花粉粒为扁球形,赤道面观宽椭圆形,极面观钝三角形;孔在角上,内孔具明显的孔室,孔缘加厚;外壁覆盖层无穿孔,孔区外壁-2(从化学分层)特厚;表面具疣波状纹饰。三棱栎为此类型。(B)花粉粒为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角形或三瓣形;萌发孔多为3拟孔沟(-3沟),位于三角形的边上;外壁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粗瘤(疣)状纹饰。南美三棱栎为此类型。(C)花粉粒近球形、赤道面观近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3孔沟在边上;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小瘤和蠕虫状短条纹饰。轮叶三棱栎为此类型。以上3个种的花粉粒形状、萌发孔、外壁结构、表面纹饰等特征,特别是萌发孔特征、类型及位置,在壳斗科的花粉形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越出了种间的区别,故笔者认为K.C. Nixon和W.L. Crepet将3个种分立为3个单型属是自然合理的,即:Formanodendren(F.doichangensis(Camus)Nixon et Crepet), Colombobalanus(C. excelsa(G.Lozano,J.Hdz-C.et J.Henao)Nixon et Crepet),Trigonobalanus(T.verticillata Forman)。  相似文献   

9.
张平  徐凤霞 《广西植物》2011,31(3):328-331
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滇南风吹楠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滇南风吹楠的花粉粒呈单粒存在,远极面观为椭圆形,近极面观大体为三角形,为不等极,两侧对称.花粉粒具一条远极单萌发沟;花粉大小为(15)19.90(21) μm×(20)22.50(25) μm.花粉粒外壁纹饰为网状,网脊平均宽度为0.29 μm;网眼形状不规则...  相似文献   

10.
甘肃黄花烟草未授粉子房培养的愈伤组织再生的单倍体植株(2n:2x=24),生长矮小,叶片和花也较小。花粉粒有两种类型:小型直径平均17.41微米,大型直径平均42.37微米,都无沟槽和萌发孔,外壁雕纹显著增厚。二倍体植株正常花粉粒直径平均26.28微米。根据单倍体植株花粉粒败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约8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形成四分体,进一步发育成小型的单核花粉粒;但停滞在单核阶段,不能进入有丝分裂,以致不能形成成熟的二核花粉粒;最后细胞核和细胞质解体消失,成为空壳的败育花粉粒。另外的20%的花粉母细胞,由于1—2个落后染色体的存在,减数分裂不能正常进行,变为一种大型的四核花粉粒;最后细胞核和细胞质解体消失,成为空壳的败育花粉粒。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对14种酢浆草属植物花粉形态及表面纹饰进行观测,对其花粉形态进行聚类分析,并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探讨其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所观测的14种植物花粉粒为近球形或扁球形,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多数为3沟花粉粒,稀2沟(星星酢浆草)和4沟(黄花酢浆草);其中,96.3%花粉粒为中等大小,3.7%为小花粉粒;不同花柱类型都表现为长雄蕊花粉比短雄蕊花粉大;外壁纹饰可分为复网状和网状两类。(2)首次发现3种存在异常花粉粒,分别为桃之辉酢浆草、一片心酢浆草及黄花酢浆草,花粉的异常表现为萌发沟数目和排列异常,其外壁纹饰结构与正常花粉粒未有明显不同。(3)根据外壁纹饰可将14种划分为2大类。一类为复网状花粉,仅构巢酢浆草和果香酢浆草为该类纹饰,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另一类为网状花粉,对12种具网状花粉酢浆草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桃之辉酢浆草、双色冰淇淋酢浆草、藤双色冰淇淋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近;扁平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纳马夸纳酢浆草及兔耳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近;大花酢浆草、星星酢浆草、乳白蝴蝶叶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近;吉氏酢浆草和一片心酢浆草与其他酢浆草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炳仑 《植物研究》1984,4(4):61-81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对我国16属60种5变种罂粟科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研究。其中对15属27种进行了扫描观察。本科花粉形态为多类型。3沟为原始的、基本的花粉类型。根据萌发孔的形状、数目和特征,将罂粟科的花粉分为2沟,3沟,4-6沟、散沟、散孔和无萌发孔6个花粉类型。根据孢粉学资料,本文对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花粉粒和其它器官的进化趋势,罂粟科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和本科花粉萌发孔的演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紫金龙属花粉形态与种子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罂粟科Papaveraceae国产紫金龙属Dactylicapnos Wall. 4种植物的花粉和种子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该属花粉粒常为近球形,6散沟,花粉粒直径为29.2-50.8。本属植物的花粉有很多共同特征,但种之间有区别。萌发沟清晰(宽果紫金龙D. roylei (Hook. f. et Thoms.) Hutch.),或不清晰(紫金龙D. scandens (D. Don) Hut ch.和丽江紫金龙D. lichiangensis (Fedde) Hand._Mazz.)至模糊  相似文献   

14.
葡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葡萄属Vitis L.37个类群(包括32种、1亚种和4变种)以及其近缘属麝香 葡萄属Muscadinia(Planch.)Small一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葡萄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 在区别并鉴定属下的种类时有较大价值,但对种以上的分类以及研究系统演化无多大意义。葡萄属植 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可以分为4类:(1)花粉粒扁球形或圆球形(P/E值为O.97-1.08),沟较宽,可见被有 较密颗粒状突起的沟膜,属于该类的有紫葛V.coignetiae Pull.ex Planch.;(2)花粉粒长球形至近长圆球 形(P/E值为1.25~1.76),沟较宽,可见有较疏颗粒状突起的沟膜,该类型包括了庐山葡萄V.hui Cheng 等共10种1亚种3变种;(3)花粉粒长圆球形(P/E值为1.87~2.1),沟边缘紧靠合呈直线状,但在赤道 轴萌发孔处沟边缘分开呈菱形,该类型有秋葡萄V.romanetii Roman du Caill.ex Planch.和锈毛刺葡萄V. davidii(Roman du Caill.)Foex.var.ferruginea Merr.et Chun等1种1变种;(4)花粉粒长球形或超长球形 (P/E值为1.30~2.0),沟边缘紧靠成直线状,麝香葡萄Muscadinia rotundifolia(Michx .)Small等21种的花粉属于此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山丹居群在孢粉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25个居群的山丹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丹花粉粒形态为单花粉粒,极面观为椭圆体,具单萌发沟。不同居群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眼直径、萌发沟宽、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居群间花粉性状的变异大于居群内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52%。  相似文献   

16.
花粉粒的大小形态,因植物种类而不同,一般为15-20微米,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形状,有的还具有气囊。并且具有不同的纹饰和突起外,还有一个或数个小孔,叫萌发孔,萌发孔处只有内壁,没有外壁。 (一)花粉粒的培养取10克葡萄糖或蔗糖溶解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将此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只需一薄层即可。取凤仙花,用镊子轻轻拔动花朵,使花粉散落在液面上,静置,切不可摇动。将上述材料小心地放在25-30℃的条件下,静置培养,半小时后,即可出现呈豆芽状的花粉粒萌发形状,1小时后可大量出现。观  相似文献   

17.
东北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6种,1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该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的种在花粉粒大小上有区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  相似文献   

18.
庞俊秀  薛惠芬  刘婉秋  龙鸿 《广西植物》2021,41(12):1996-2003
三倍体丹参是以二倍体丹参为父本、人工染色体加倍的四倍体白花丹参为母本杂交选育的杂交种。为深入了解三倍体丹参花粉的特性,以及为三倍体种质利用提供孢粉学依据,该文以二倍体丹参为对照,研究了三倍体丹参杂交种花粉的形态变异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丹参的花粉萌发沟、外壁纹饰、花粉粒形状等特征进行了显微和超微形态观察,综合进行了花粉形态差异比较,并对花粉大小和形状数据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1)二倍体丹参为6沟花粉,三倍体花粉萌发沟有6沟和8沟两种类型,沟内疣状颗粒分布不匀,出现畸形萌发沟。(2)二倍体和三倍体花粉外壁均为网状雕纹。二倍体花粉网眼内具多个多边形穿孔,穿孔大; 6沟和8沟两种类型的三倍体花粉网眼无穿孔或仅有几个小穿孔,6沟和8沟花粉的外壁雕纹相同。(3)三倍体花粉的极轴长(P)和赤道宽(E)均值显著小于二倍体花粉,花粉大小呈偏正态分布,P*E的差异系数大于二倍体花粉,且有极值存在。三倍体和二倍体丹参的萌发沟和雕纹存在差异,而花粉形状差异不显著。综上结果表明三倍体丹参花粉在倍性效应和杂合性的双重影响下发生了形态变异,且有多种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长白山地区122种(含4变种)夏季常见的开花植物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以近球形和长球形为主,分别占41.8%和33.6%,其它还有球形、扁球形、超长球形、超扁球形、花粉块。花粉粒中P/E值最大的为朝鲜当归(Angelica gigas Nakai)2.12,最小的为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0.82;最大的花粉为北锦葵(直径118μm),最小的为落新妇(12.5×10.3μm)。花粉萌发孔以3孔沟和3沟为主,分别占41.8%和14.6%,还有少量的为散孔、3孔、6沟、4孔、单沟、3(-4)孔沟、4沟等类型。外壁纹饰有6种,主要有细网状(50%)和刺状(22.1%),其他还有颗粒状、粗网状、条纹状、条纹-穿孔。本文还对同科不同属、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地区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为长白山地区沉积花粉的准确鉴定提供鉴别指南和标准对照图谱,为第四纪地层花粉的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茄科天仙子族7属及颠茄属、茄参属和枸杞属3属共10属2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天仙子族的花粉粒形状为球形、近球形、扁球形和长球形;萌发孔类型有无萌发孔、不规则的拟孔、3沟、4沟、3~4沟、散沟和3孔沟;外壁纹饰为小刺状、瘤状、各式条纹状、条纹-穴状、条纹-网状、皱波状、细网状和网状。沟膜近光滑、具小颗粒、具小刺状突起或具瘤状突起。各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萌发孔的有无、萌发孔的类型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探讨属间分类和系统关系的重要依据。天仙子族植物花粉萌发孔的演化趋势为:无萌发孔→3、4沟→3孔沟。无萌发孔的山莨菪属是原始类群,三孔沟的马尿泡和天仙子等属是进化类群。还讨论了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之处和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