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碎岩屑地质录井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社民 《河南石油》2004,18(1):14-16
细碎岩屑的形成受钻头类型、工程参数和地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给常规地质录井带来了岩性难辨,不易归位,容易漏失油气显示层等诸多难题。通过利用岩屑自然伽马进行岩屑归位,采用双层振动筛和“井”字取样法解决岩屑采样的难题,改进了岩屑描述的程序,提出了用氯仿喷洒及逐包浸泡的方法发现油气显示和细碎岩屑录井必须从关注岩屑转为关注钻井液的方法,提高了油气显示发现率,基本解决了细碎岩屑录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细碎岩屑的形成受钻头类型、工程参数和地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给常规地质录井带来了岩性难辨 ,不易归位 ,容易漏失油气显示层等诸多难题。通过利用岩屑自然伽马进行岩屑归位 ,采用双层振动筛和“井”字取样法解决岩屑采样的难题 ,改进了岩屑描述的程序 ,提出了用氯仿喷洒及逐包浸泡的方法发现油气显示和细碎岩屑录井必须从关注岩屑转为关注钻井液的方法 ,提高了油气显示发现率 ,基本解决了细碎岩屑录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PDC钻头钻进条件下录井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DC钻头钻井在给油田带来高速钻、高效益、较高井身质量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钻头结构、岩石破碎机理,导致岩屑细碎呈粉末状从而给岩屑采集、显示识别、岩石定名带来很大困难,也就产生了一个行业性的难题-PDC钻头钻进条件下的录井方法。立足现有工艺技术水平,从岩屑采集、岩性识别、污染排除、油气显示失真等方面对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具有大气干扰少、分辨率高和信息量大的优点,它是进行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文章分析了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在我国若干盆地的油气监测、生油层评价及油气源研究方面的应用效果,认为在我国油气勘探中需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为此建议:1) 及时提供分析报告;2) 推行罐装岩屑轻烃分析与研究工作的标准化;3) 在现场推行罐装岩屑轻烃分析与油气显示相结合的储集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岩屑图像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岩屑表征信息的再现,在含油显示识别中避免了人为误差,大幅提升了岩屑录井技术含量,在垂直井录井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大斜度井中受岩屑床影响,含油岩屑分散、滞留、拖尾现象严重,该项技术按常规方法在大斜度井中应用时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无法准确判断含油显示位置,经常出现漏失显示的现象。通过应用岩屑荧光面积比值、差值两项参数将含油显示与基值动态分离,并将二者间的差幅放大,使含油显示位置得以突出,从而达到准确识别油气显示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5口井井下油气化探测试结果的归纳分析发现:顶空气轻烃指标在气井、油气显示井中检出率较高,在干井中检出率较低;岩屑酸解吸附烃的参评作用并不突出,只能起辅助作用;异常井段的顶空气轻烷烃比值图显示出该地区的气井有偏干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PDC钻头在胜利油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岩屑录井油气显示的发现带来较大的困难。通过近年来在现场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探索和验证,总结出一套PDC钻头条件下岩性的识别方法以度施工对策,从而提高了岩屑录井的准确性、剖面的符合率、油气层的发现率和岩性识别的准确率,满足了油田勘探与开发工作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位移超深井录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位移超深井钻井数量的增加和钻井工艺的改进,综合录井如何尽快适应这一挑战,已成为录井界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该结合胜利油田某大位移超深井钻探过程中的录井实践,在正视大位移超深井给录井工作带来影响的基础上,详尽地阐述了岩屑录井取样与分析、气测录井与岩屑荧光录井互补、结合钻时和工程参数变化落实岩性及油气显示的录井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型井的录井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岩屑气分析技术在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新的钻井工艺、复杂勘探对象对录井技术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检测岩屑气作为现场录井的重要参数之一,参与评价、解释地层。其方法是在相对应的井深点定量取岩屑混样300g,放入专用的岩屑破碎脱气仪中获得脱出气样,用红外气体分析仪等检测设备进行分析。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其所获得的岩屑气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地层真实情况.而且能细分层位。特别是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岩屑气分析比气测资料有更强的分辨能力,能够排除因上部油气层烃类侵入井眼导致的假显示。虽然从岩屑气分析方法与试验情况来看.尚需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岩屑尽管经历了降压、脱气、钻井液冲刷过程,其孔隙中仍保存了大量地层信息,只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就能获得准确的地层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的实验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现场岩屑油层物理参数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对比分析了核磁共振岩屑与岩心分析的异同,对核磁共振现场岩屑分析的可行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同时给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岩屑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油层物理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流体在不同岩石孔隙中的弛豫特性来获得岩石物性参数;在青海油田、吉林油田、冀东油田开展了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现场应用研究,将现场核磁共振岩屑分析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储集层参数与常规取心分析及核磁测井得到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图3表3参7  相似文献   

11.
喇萨杏油田聚合物驱层系组合原则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提高油田聚驱整体开发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原油收率,在以往聚驱层系组合原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聚驱开发实践总结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开发层系组合的基本单元、一套开发层系内层间渗透率级差界限、油层沉积条件和油砂体沉积类型、隔层条件以及一套开发层系的组合厚度等多种聚驱层系组合所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综合考虑聚合物利用率、油田聚驱整体开发效果以及喇萨杏油田实际油层条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层系组合原则,为大庆油田聚驱开发的层系组合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此套原则划分开层系,可以更有效地细分层系,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油层渗透率和分子量的匹配关系,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聚合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用基团对应状态法(CSGC)提出新的蒸发焓估算方程(CSGC-HW),对75种基团的参数由包括饱和烃、不饱和烃、环烃、芳烃、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卤化合物等408种物质1379个不同温度下蒸发焓实验数据进行关联获得满意结果。新模型具有形式简单、所需的纯物质信息少、估算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勘探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霞 《岩性油气藏》2007,19(1):16-20
勘探是种创造性活动。提高勘探的发现能力, 就要重视培养创造力。要从确立有战略眼光的目标及课题出发, 以满足人的事业心等高层次的需求来激发创造力。认为从有利于人的创造力发挥为目标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加强个人思想素质来培养提高形成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以TiO2为基础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中添加Li、La、Mn、W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XRD测定了不同添加物的催化剂结构,结合催化剂活性,探讨了可能的活性相。结果表明,不同的添加物对甲烷氧化偶联制C2烃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甲烷的转化率,生成C2烃的选择性明显不同。实验结果还表明,Li-La-Mn-W/TiO25组分体系具有很好的活性和C2烃选择性,可能的活性物相是(Mn2O3)80B、Mn5O8、La(OH)3或La2O3。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早期评价工作在勘探中是十分重要的。综合利用一口井的地层测试和试井解释成果,可以获得多项油气层参数和油气藏边界、含油面积、地质储量及驱动类型等油气藏参数,从而全面评价油气藏,结合动态资料,对油气层目前压力、油气藏产能及动态进行预测,提高勘探资料的利用率。本文结合渤海的9口井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苏里格气田气探井录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段是一个低丰度、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强的岩性气藏,储层厚度和岩性变化大,连续性较差,有效砂体的叠置模式复杂,单井控制储量较低。随着苏里格气田开发工作的深入,储层出水现象较多,给储层解释评价及气田开发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录井解释人员深入研究了储层性质,将综合录井资料与试气结果相结合,建立了气水层解释评价图版和数据模型,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团队建设的四种理论及其对团队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建设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是,相当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团队建设理论的研究。团队建设理论主要有人性假设理论,人格理论,团队角色理论和实践活动理论。探讨上述理论对团队建设的影响,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加以正确运用,能够有效沟通内部,改善企业和员工个人绩效,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theory of transport and penetration for oil in the injection of a heat-bearing fluid into a reservoir with surfactants. There are two academic findings for drop of oil transport. First, the smaller the drops, the higher the rates for drop transport. Second, the driven pressure of the oil drop with surfactants is approximatel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il drop without surfactants. It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steam injection with a surfactant is better than steam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9.
《石油机械》2012,33(5)
30年来,1982年《宪法》实施的历程本质上就是国家权力关系调整与权力秩序变革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即为权力的分解、位移与下沉。其中,权力的分解乃促使国家集中型权力秩序模式向国家社会分享型权力结构模式演变的内在驱力;权力的位移系引领单一完整型权力秩序模式向多元分散型权力结构模式演进的制度诱因;权力的下沉则是推助中央集权型权力秩序模式向地方层级分权型权力结构模式变迁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ank bottom sludge from storage tanks of Bombay High crude oil deposited during ten years have been studied. The yield of the sludge is approximately 0.1% wt. of the crude oil through-put. The residue boiling above 500°C amounts to over 50%. The distillate fractions collected at 50°C intervals have been analysed extensively and compared to fractions from whole crude of same boiling range. The sludge distillate are distinctly more paraffinic in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