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靖  张红  田芳  李筱荣 《眼科研究》2007,25(5):387-389
目的分析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患者27例(2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眼球穿孔伤导致的眼内炎13眼,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12眼,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1眼。经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炎症控制眼球外形结构完整20眼,占71.43%,其中功能成功(视力≥0.02)18眼,占64.29%,均达脱盲(视力≥0.05)标准。结论眼球穿孔伤和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导致外因性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44例化脓性眼内炎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经过分析认为及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妥善处理显微镜下所见眼底病变,术后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等药物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灌注抗生素治疗效果,分析对比眼内炎的治疗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68例68眼内炎症全部控制,61眼眼球保存并且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在0.05以上者占48.5%,7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理想的方法,及时手术,术中精心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星慧  罗新店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12-221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以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21例21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术后予以静脉、结膜下及点眼等途径给予抗感染、抗炎治疗。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追踪随访3~12mo,21眼细菌性感染全部控制,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性提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能有效控制炎症,稳定视网膜功能,对治疗一些视网膜情况不佳或炎症难以控制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疗效确切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邹玲  曾键  翁宏 《眼科新进展》2000,20(1):56-5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28眼化脓性眼内炎经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眼内异物摘出,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玻质类固醇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随访6~12mo,28例28眼内感染全部控制,26眼视力有没程度的提高,2眼眼球萎缩,无1眼眼球摘出。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28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8例28眼严重眼内炎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眼内异物出,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mo,28例28眼眼内感染全部控制。26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球内异物致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对10例球内异物致化脓性眼内炎患者,作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PPV)+球内异物取出术同时联合药物治疗(术中灌注液内加入抗生素),观察术后前房积脓、房水闪辉、B超、眼底、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前房积脓、房水闪辉、玻璃体混浊声像(B超)均消失,视网膜平伏,视力较术前提高。结 论PPV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球内异物致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8例(18只眼)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1只眼,不变2只眼,降低4只眼。2例眼内感染未能控制,16例患者均炎症消退,角膜透明,前房清,眼球无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眼内炎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28例28眼化脓性眼内炎经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眼内异物摘出,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了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随访6~12月28例28眼眼内感染全部控制,26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眼球萎缩,无1眼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外伤性眼内炎的病原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对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36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析受伤原因及病原体培养结果。 结果:随访5~36mo,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的36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24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占67%。球内异物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22例术中取玻璃体行微生物学检查,7例检查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3例,革兰氏阴性杆菌1例,真菌2例,混合感染1例。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腔内注入有效药物是提高外伤性眼内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对治疗眼球穿孔外伤引起的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眼球穿孔伤化脓性眼内容炎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抗真菌药治疗。结果 11例伤眼术后炎症控制,眼球保存,除3例术前无光感外,其余视力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注药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用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因玻璃体积血住院手术的患者1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玻璃体内注射TA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和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前和治疗后ld、10d、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内炎症反应和眼底改变。结果TA注射组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眼内炎症反应较单纯手术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比较,玻璃体内注射TA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能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最佳矫正视力,并减少眼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5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结果5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眼内炎症得到控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视力,保全眼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评价并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2眼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根据术中视网膜情况辅以剥膜、硅油充填。结果:术后所有患者12眼玻璃体腔清晰,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3眼(25%)术后视力0.1~0.3。随访3mo,2眼发生晶状体混浊。结论:以玻璃体切割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辅助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在玻璃体切割术中辅助应用是2000年开始采用的新技术。TA可以帮助显示透明的玻璃体或玻璃体后皮质,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时效。它具有抗炎和抗增殖作用,目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本综述TA在玻璃体切割术中辅助应用的方法、在治疗不同疾病手术中的应用包括用于剥离内界膜及其评价等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4例(24眼)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及联合晶状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眼内充填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治疗。术后随访6~18月。结果 24例眼内炎感染全部得到控制。18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例术后视力无变化,2例眼球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应用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菌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菌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周太平,罗传堂,刘醇铸细菌性眼内炎对眼组织的损伤较重,传统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差。我院自1981年-1992年11年间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细菌性眼内炎32例32眼,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3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化脓性眼内炎的处理是眼科临床的一个棘手问题,本病一但发生,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患者不但丧失视力,而且还有丧失眼球的危认真治疗是否见效,取决于及时的诊断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大经玻璃体切割联合住药治疗化脓性服内炎患者30例,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概况:自1990年6月至1992年2月共治疗化脓性服内炎30树,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5岁,本组病例中,外伤所致化脓性服内类18例,白内障术后所致化脓性眼内发12例,其中1例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这些病例在外伤后或白内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药物灌注治疗严重的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因外伤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联合药物玻璃体腔灌注的患者.结果:术后 3mo 29 眼炎症得到控制,眼球得以保留,28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内异物是最常见的受伤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结论: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药物灌注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