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形态特征及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生长变化对其特征的影响,比较其与中国北方地区正常牙合和中国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20名黑龙江省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采用Bjǒrk分析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SNB和SNPg明显增加;在颅颌面特征上男女性别无差异;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具有上颌正常,下颌后缩,高角的特点。结论:中国南北方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特征在上颌突度、上下牙弓突度、上颌牙齿倾斜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领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正常[牙合]为对照,研究安氏Ⅱ^1类错[牙合]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择12~16岁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各60例,取标准研究模型,利用3DSS(光栅扫描仪)扫描后,以Geomajic软件进行图像拟合处理,并测量上下颌牙弓前、中、后段长度,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牙弓宽度的差异。结果:①.正常[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比女性大,其中上颌牙弓及下颌后段牙弓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安氏Ⅱ^1类错[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大于女性,其中上颌牙弓后段及下颌牙弓前段、后段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安氏Ⅱ^1类错[牙合]无论男女,上颌牙弓后段宽度明显小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小于正常[牙合]牙弓,治疗时应扩展上颌后段牙弓使腭侧倾斜的后牙颊倾,或用牙弓与基骨联合扩展的方法加大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利于下牙弓前移,建立正常的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的适应症。方法:对治疗结束的16例上颌单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采用矫治前后照片、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1例矫治效果令人满意,侧貌上唇前突明显改善,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中性关系,覆黯覆盖正常。结论:上颌牙源性前突、下颌拥挤≤4mm、前牙覆盖≤9mm及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的安氏Ⅱ^1成人错[牙合]病例,应用单颌拔牙矫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女性恒牙牙合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颅颌特征,探讨Coben分析法特点。方法将24名女性恒牙牙合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作为样本,用Coben分析法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与哈尔滨地区正常牙合人群女性恒牙牙合初期Coben分析法正常值进行t检验。结果女性恒牙牙合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Coben法分析中很多测量项目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且有些测量项目明显偏离正常值。结论 Coben分析法全面反映了女性恒牙牙合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颅颌整体特征,是口腔正畸学基础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的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牙颌垂直向形态变化。结果:(1)所有Ⅱ^1类错[牙合]总体上颌复合体的前部相对于后部垂直向发育过度。均角组上颌复合体整体相对发育过度,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高角组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过度,后部和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均角组和高角组下颌有后下旋转的趋势。低角组颅底-下颌支复合体的垂直生长相对于上颌复合体的后部发育过度,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正常。下颌有前上旋转的趋势。Ⅱ^1类错[牙合]L6的垂直高度降低,U6远中倾斜。高角组、均角组U6垂直高度未增加,功能[牙合]平面(FOP)前下倾斜.高角组U6及功能[牙合]平面倾斜的程度最大;低角组U6垂直高度降低,远中倾斜程度最小,功能[牙合]平面未见异常。结论: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垂直向特征,治疗时垂直向控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19例,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设计上颌强支抗,在矫治器粘结之后植入微型种植体。应用上颌后牙区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9例中16例应用微种植体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切牙内收(5.29±0.52)mm,磨牙近中移动(0.89±0.33)mm,患者上颌凸度明显改善。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要求最大支抗时,微型种植体的应用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及对面部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后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切牙突度,上唇突度,UI-SN角减小,UI-L1角、鼻唇角增大,上唇厚度增加。结论:AngleⅡ^1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主要是利用拔牙间隙减小上前牙唇倾度来改善面部侧貌,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TB)矫治年轻成人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11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错[牙合]的年轻成人,采用Twin—block矫治器(TB)以及固定矫治器双期矫治。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TB治疗后,所有患者Ⅱ^1错[牙合]得到有效矫治:磨牙中性,覆殆、覆盖正常,侧貌面型明显改善。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以有效矫治年轻成人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错[牙合].能使边缘性病例避免正颌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男、女患者的颅面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30例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男女各15例,11-13岁,平均年龄12.36岁,利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均值比较,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男、女患者的SNB、SL、上颌长度、下颌体长度、Co—Go、N—Me、N-ANS、ANS—Me、UI-NA(mm)、U1-NA、L1-NB(Inln)、L1一NB减小,ANB、UI—L1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颅面硬组织的主要结构特征是下颌位置靠后且水平向、垂直向发育不足,颅面垂直高度减小,提示我们对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应早期治疗,以促进下颌水平向、垂直向的生长发育。对于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2分类男性患者,改变下颌旋转方向,使下颌顺时针旋转,利于深覆[牙合]的矫治和面部比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铸造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形态的影响。方法:20例恒牙早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2.4岁,男女各10例。所有患者都使用个别铸造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前、后通过研究模型、相片及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拆除矫治器后,所有患者的侧貌都得到明显改善,下颌骨不能退回到原有位置。头影测量显示下颌骨总长度明显增加,下颌骨重叠图显示下颌骨体部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下颌升支高度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髁突颈部的长度增加。结论:铸造twin-block矫治器能改变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下颌骨形态,这种形态的变化能显著改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侧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名,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3项软组织测量值和2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Ⅱ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是最敏感、最能体现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5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地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相似文献   

15.
广东籍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颅颌面三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广东籍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颅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特征。方法从门诊随机抽取60例广东籍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利用三维X线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并与广东籍正常[牙合]人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广东籍安氏Ⅰ类错患者,面宽距、上下颌骨宽距、上下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减小;眶外缘矢状距、颧牙槽嵴矢状距、上下牙弓长度、上下中切牙覆盖、上中切牙矢状距均明显减小,年轻恒牙组的上下颌骨长度也明显减小;垂直线距除年轻恒牙组男性的左右下颌升支明显增高外,其余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广东籍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的横向间距与矢状长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约占23%。正畸医师以往认为形成Ⅱ类错[牙合]的原因是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弓过小或位置靠后。但实际上安氏Ⅱ类错[牙合]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错[牙合]类型,它包含了颌骨及牙弓的矢状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三维空间不协调,表现出了复杂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恒牙初期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颅面部硬软组织侧貌特征,探讨不同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关键。方法2000-2012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汉族正畸患者中选取80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分为安氏Ⅱ类组40例、安氏Ⅲ类组40例;同期选取自贡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普查正常青少年40名为正常对照组。确定常用的7项软组织指标和16项硬组织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安氏Ⅱ类组除7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安氏Ⅲ类组则有9项硬组织和5项软组织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不同的错[牙合]畸形具有各自典型的颅面特征。临床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纠正牙齿和颌骨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最终取得和谐美观的侧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轻、中、重度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患者在牙牙合关系、颌骨及软组织等方面表现的共性、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测量分析 90名恒牙列期安氏Ⅱ1 Ⅰ度、Ⅱ度、Ⅲ度前牙深覆盖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 31个测量项目。结果 :①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由Ⅰ度到Ⅲ度 ,在以下测量项目存在较明显的变化趋势 :NA -PgA、AB -NPg、Ptm - 6、N -ANS、LI-MP、Pg -Pg‘。②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与正常牙合相比表现为 :NA -PgA、Ptm - 6、N -ANS、LI-MP增大 ;NPg-FH明显减小。结论 :①安氏Ⅱ1 前牙深覆盖由Ⅰ度到Ⅲ度 ,颅颌面结构变化趋势为 :上颌相对下颌凸度、上下颌骨基底相对面平面前凸度、上牙弓前移及上唇向前突度明显增大 ;上面高、下中切牙相对牙合平面的唇向倾斜及软组织颏部厚度减小。②安氏Ⅱ1 Ⅰ前牙深覆盖者与正常颌者相比 ,颅颌面结构特征为 :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下中切牙相对牙合平面的唇向倾斜增大 ;上牙弓前移 ;上面高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三维影像分析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颅颌面结构,阐明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机制,为制定临床矫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畸科收治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7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在校大学生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16名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测量软件Mimics10.01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下颌骨、牙牙合相关项目测量。结果    (1)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下颌骨除髁突高度外,其余测量项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中性关系侧与正常牙合相比在升支长度、体部长度、髁突高度、髁突顶点高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远中关系侧与正常牙合相比在升支长度、体部长度、下颌角点宽度、乙状切迹点宽度、髁突内外径、髁突顶点高度、髁突顶点宽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研究组两侧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远中关系侧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错位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错位,且该侧磨牙位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除乙状切迹点位置外,下颌骨左右侧对称,其升支长度和体部长度较正常牙合偏短。远中关系侧的升支有向内旋转的趋势,牙牙合表现为该侧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错位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错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测量分析,探讨牙冠宽度与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宽度并计算Bohon指数,测量结果采用Dunean’s检验。结果:382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前牙比、全牙比、后牙比均没有性别间的差异。安氏Ⅰ、Ⅱ1、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与正常[牙合]人群基本一致,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则与正常[牙合]人群间存在差异,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前牙比及全牙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下颌间牙量关系不调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