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讨论了目前P2P流媒体系统的2种典型模型:基于树状拓扑协议及扩展的模型和基于Gossip协议的模型.对如何充分利用局域网较好的网络环境,提高P2P流媒体系统在局域网中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在局域网中对基于Gossip协议的P2P视频直播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设计了2组对比实验,并对系统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优化后,系统在带宽占用、播放延时、数据连续性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结构化P2P网络系统Chord的性能,解决节点频繁地加入和离开带来的网络波动和高的维护代价,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节点行为优化的方法.通过对节点行为的策略控制,用较小的存储开销和节点的额外负载换取网络整体性能的提高。网络仿真结果显示,节点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Chord环的大小,增加了容错性,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的P2P网络环境中,由于资源类型的繁多,交互双方的需求各异,交互者不能准确选择自己的服务对象,存在交互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类型分组的P2P信任模型.该模型引入了角色分组思想,将交易资源类型进行分组,结合全局信任度计算方法,在直接信任度与推荐信任度计算中叠加组内组间因素,评估欲交易节点的可信度以用于交易决策.文中还引入反馈机制来激励诚信节点,惩罚欺骗节点.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减少与恶意节点的交易次数,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证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零知识交互式证明和Bayesian信誉网的小世界P2P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P2P(Peer-to-Peer)系统在网络拓扑和信誉评估机制结合方面的不足,设计一种基于角色和信誉访问控制机制的可信小世界P2P(SW-R2P)模型.模型使用零知识交互式证明(ZKIP)算法,在不传输节点身份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安全地验证对等节点的组信息,并以此作为构建小世界网络拓扑的基础.通过Bayesian信誉网对节点和组的多方面信誉进行评估,从而影响节点的各种操作和组之间连接的建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SW-R2P模型在资源查找成功率、网络聚合度以及节点信誉偏差等方面的性能优于Chord和R2P模型.SW-R2P模型结合了ZKIP算法、Bayesian信誉网和小世界拓扑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可信、安全和高效的P2P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5.
搭便车行为是指节点仅使用其它节点的资源而不作任何贡献,对P2P流媒体系统的服务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基于两类流体模型对P2P流媒体系统的搭便车行为进行了建模研究,同时考虑了不存在种子节点和存在种子节点两类场景,并对稳态环境下搭便车行为对P2P流媒体系统性能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存在种子节点场景下,诚实节点和搭便车节点的平均下载时间均远低于不存在种子节点场景,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吸引种子节点留在系统中。而且,搭便车节点比诚实节点更容易从流媒体服务器和种子节点受益,因此需要在流媒体服务器和种子节点引入区分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P2P网络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度的激励机制.引入虚拟货币思想,把信任度分为3个等级;构造了评价节点信任度的数学模型,把超级跟踪服务器部署在网络边缘,主要监督和维护网络节点的信任度.理论分析和仿真数据表明,该激励机制可很好地解决搭便车行为,提高了P2P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使P2P网络中节点实现公平交易.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建立P2P智能重叠网络中间件模型,将基本的P2P服务从具体业务功能中剥离出来,并封装成独立的P2P服务中间件对外提供服务;该模型采用基于应用层的物理网络拓扑探测技术,改善overlay拓扑,使其与底层物理网络结构趋于"吻合";聚集邻近的节点,形成虚拟的超级节点,作为整体对外提供服务,从而"弱化"peer的动态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综合链路评估算法,择优选路,提高网络搜索和传输效率.仿真实验和测试结果说明P2P智能重叠网络中间件模型能明显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P2P直播系统在动态环境下存在的较大启动时延等性能问题,建立节点的启动过程模型,分析影响节点的启动过程性能的关键因素,并从数据调度的角度提出了1种节点状态自适应的启动策略.该策略对节点的启动过程中的请求起始位置的选取、缓冲区的数据填充策略、播放策略3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节点在启动过程中获取数据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改进开始播放条件,进而达到提高节点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提高系统的数据分发效率,降低节点的启动时延与播放延时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动态环境下能够降低节点的启动时延与播放延时,提高数据分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其中心化的服务器不仅影响系统性能,而且容易导致单点故障.通过引入P2P(点对点,即通过节点间的直接信息交换来实现计算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概念,给出了一种非中心化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既是客户端,同时又可以承担数据存储和流程控制的职责.基于JXTA(Juxtapose项目,SUN公司为了支持P2P应用而提供的一个底层开源平台)的实现及就诊工作流应用表明,非中心化工作流管理不仅对环境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可以为工作1流参与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现状下,人们对各类资源种类和访问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的网络文化需求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针对网络资源的共享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Pv6和P2P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型。模型采用分簇网络进行节点间数据通信,减少因节点频繁进出的网络抖动发生。采用Kademlia算法对DHT分布式哈希优化,提高节点的识别准确率。利用TRCBC模型进行系统数据的访问控制,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模型已于2011年开始在长春理工大学的极光BT平台上应用,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流媒体带宽不足的问题,从而得到广泛研究;但是由于流媒体严格的时序性要求,使得P2P流媒体技术的使用存在瓶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P2P流媒体技术应用模型,利用多Agent的移动性和协作性,在各个节点构建状态信息树,通过对节点状态信息树的更新和维护,可以有效的解决Peer服务节点的搜索定位以及Peer节点离开或失效处理等问题.文章首先对目前各种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接着提出基于Multi-Agent的P2P流媒体技术的应用模型,着重介绍节点状态信息树的构建过程和更新过程;最后指出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非结构化对等网络搜索算法查询到的资源量少、查询效率不高而且系统开销巨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资源规模的搜索机制.将分散在各个节点上的资源索引信息向局部区域内资源规模较大的节点进行聚集,按照索引规模描述参数的扩散方向建立起冗余的资源索引系统.执行搜索动作时,查询命令沿着资源规模最大的一条路径向前传递,并采用回溯和重新选择邻居节点的方法处理失败的查询命令,在有限的搜索生命期内尽量地向前投递查询请求.对比试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在较少的步骤内覆盖对等网络的大部分资源信息,同时系统的开销较低.算法具有较高的查询效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等网络泛洪DDoS攻击的防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Gnutella协议的P2P网络中DDoS攻击,提出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节点标识识别和节点流量实时检测过滤的自适应性DDoS攻击防御机制。通过在节点本地构建的信任和信誉机制对恶意节点主动阻断及对消息包的DDoS攻击特征的实时检测策略,实现对DDoS攻击的防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隔断网络中75%恶意消息数,节点能阻断80%的恶意消息数的转发,提高了网络抵御DDoS攻击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多播业务的实时性要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新的时延受限动态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路径时延对多播树总代价的影响,利用前k条最短路径方法和路径选择函数来生成多播树。算法可以在满足时延约束的情况下,快速地找到性能较好的多播树,同时可以根据网络节点的加入或退出请求来更新多播树,实现对多播树的动态维护。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代价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多播业务的实时性要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新的时延受限动态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路径时延对多播树总代价的影响,利用前k条最短路径方法和路径选择函数来生成多播树。算法可以在满足时延约束的情况下,快速地找到性能较好的多播树,同时可以根据网络节点的加入或退出请求来更新多播树,实现对多播树的动态维护。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代价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星际链路子网出现重负载时组播报文扩散问题,提出了LEO卫星星座系统组播报文扩散算法.依据每个卫星节点的流量分布,采用基于链路负载的广度优先树算法,生成到目标节点路径最短的广度优先树和扩散转发表.组播报文依此能够避开拥塞链路和节点,以最佳路径快速扩散到各个卫星节点,且不会出现环路.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重负载时,采用本算法,其组播报文扩散时间与网络轻负载时大致相同,且报文不会丢失,满足组播报文扩散时延最短且无环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用户数量的海量增长,传统的CDN网络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网络用户的网络需求。P2P网络的出现,为系统在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可扩展性带来了契机。虽然P2P网络有效地缓解了网络用户海量数据需求紧张问题,但是,由于P2P网络自身的系统设置问题,致使该网络中节点的可信度较低,"搭便车"现象严重,因此也严重地制约了P2P网络的快速发展。信任机制能够对系统中的节点可信度进行有效判断,降低交易风险。文章重点探索P2P网络合作节点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