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摩凤蝶     
<正>达摩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又名花凤蝶、黄斑凤蝶。成虫前翅长约46~50 mm。翅正面黑色至黑褐色,中部至亚外缘散布许多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斑。前翅外缘中段向内凹陷,基部有7~8道由间断的黄白色短线排列而成的弧形细纹。后翅无尾突,近基部有一浅黄色宽斜带,带外侧靠近前缘有一大型深色眼状纹,臀角外侧有一红色圆形斑。主要寄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眼蝶亚科Satyrinae黛眼蝶属Lethe Hbner,18191新种和1新亚种——浅色黛眼蝶Lethe tingeda sp.nov.,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新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图1~7)新亚种与比目黛眼蝶指名亚种Lethe proxima proxima 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后翅正面亚缘只有2枚眼斑;前翅反面外横带不规则弯曲;后翅反面Cu2、2A脉间外横线强烈弯折。淡色黛眼蝶,新种Lethe tingeda sp.nov.(图8~14)新种与棕褐黛眼蝶Lethe christophi(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颜色较浅;雄蝶后翅性标斑小,水滴状,覆有黑色毛簇,而非烙斑状;后翅反面cu1室内无眼斑;m3室内眼斑瞳点不扩大;翅反面前后翅外横线不连贯;雄性外生殖器囊突较粗短;钩突近端部背侧隆起较强。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中国蔺叶蜂科异片叶蜂属1新种:白鳞异片叶蜂Astethomostustegularis Wei et Zhang,sp.nov.,该种与Astethomostus sinicus Wei近似,但翅基片白色,翅基部、各足股节端部、胫节大部黄褐色,翅烟色浅,小盾片后部具明显刻点等,差别显著,易于鉴别;新种与同属另一已知种Astethomostus funereus(Klug)的区别为:翅基片白色,各足股节大部黑色,后颊脊伸达后眶中上部,胸腹侧片十分狭窄,颚眼距缺如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2,35(1):92-94
本文记述夜蛾科3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白点风夜蛾Anartomor Pha albistigma新种 翅展33—36mm,雄蛾触角线形,复眼有纤毛,头部与胸部黑褐色杂有少许白色,颈板大部红棕色,下胸褐色,足外侧大部黑褐色,有小白点,前足胫节无刺,中、后足胫节具刺;腹部黄褐色,背面大部带黑色;前翅黑褐色,前缘区、后缘区、端区及亚中褶基部有明显的红棕色,基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只达1脉,线间有少许白色,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剑纹  相似文献   

5.
<正> 蓖麻夜蛾Achaea meliccrta(Drury)又称拟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为害蓖麻叶,严重时对其产叶或产籽影响极大。 一、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成虫 头胸部红褐色。前翅灰褐色,自前缘至后缘有两条红褐色至灰褐色的波纹中线,中室有两个不很明显的黑点,外缘线波纹状明显,后翅黑褐色,中有带蓝色的白色宽大斑,外缘亦有三个稍带蓝色的白色近似圆形纹,翅基部暗褐色。  相似文献   

6.
1.昆明小毛虫Cosmotriche Kunmingensis Hou,新种(图1~3) ♂蛾触角鞭节灰色,羽枝灰黄色。头、胸、前翅灰白色略显粉红色,后翅灰色,腹灰褐色,翅基片和胸背两侧密被灰白色毛鳞。胸脊被灰褐色毛鳞,前翅中间呈明显的宽中带,其上宽下窄,中间紧缩。于中室端白点处折曲,中带内、外侧呈黑色线纹,下部呈明显的黑斑,宽带中部外侧呈浅黄褐色长形斑,中室端灰白色点明显,略呈三角状。顶角区灰黑色,亚外缘斑列中间模糊不清,仅两端呈明显的角状黑色斑。后翅灰色,中间具两条深灰色中带,内侧者长而色深,上端折曲,外侧者短而色淡。翅脉灰褐色,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买国庆 《昆虫知识》2004,41(2):171-171
本期封面为达摩凤蝶。该蝶翅表黑褐色,前、后翅外缘波状,边缘具1列淡黄色点,两性的翅基部均无尾状突。前翅背面基部有许多细碎淡黄色点,组成多条横线;亚外缘具9个成列的淡黄色斑;前缘至后缘有大小不同的淡黄色斑1 4个,其中3个在中室内的端半部。后翅亚外缘有成列的6个淡黄斑;前缘至臀缘有大形连片的淡黄色斑;近前缘中部有1个蓝黑色眼斑;臀角处有1个红色椭圆斑,该斑上部蓝色(雌蝶蓝斑较大)。前翅腹面近顶角具黄斑,基部有黄色带状纹;后翅腹面中域为棕色斑和黑点斑占据。国内分布于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国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我国祁连山地麻虻属Haematopota 1新种:祁连山麻虻Haematopota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sp.nov.,并记录了祁连山地虻科4属13种。新种正模和42♀♀副模保存在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标本室,10♀♀副模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祁连山麻虻Haematopota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新种(图1~3)主要特征:体灰黑色,体长10~12mm。额灰黑色,侧点半圆形,与复合眼明显分离;额胛亮褐黑色,表面凹凸不平,两端略后突,中部明显后突,形如笔架,两侧与复眼明显分离。触角柄节粗壮,由基部向亚端部明显膨大,长为直径的2.4倍,梗节较小,具大的拇指状背突。足基节灰黑色,转节亮褐色,股节棕黄色,前足胫节基部棕黄色,端部棕黑色,中、后足胫节棕黑色,具2个明显的棕黄环。翅灰色,翅长8~9mm,具云朵状花纹,翅端灰色,第2、3、5或2、3、4、5后缘室具白斑,翅端带单一,波形。本新种接近土麻虻Haematopota turkestanica(Krober),但后者翅端部及后缘具连续白色边緣;触角柄节粗短、圆柱形,背缘近端部具深的凹陷。也与甘肃麻虻Haematopota kansuensis(Krober)相近,但后者额基胛呈穹形带状,中央无突起或突起不明显,两侧与眼略有接触;侧点圆形,与眼相接触;前足股节灰白色,中、后足股节浅棕白色;翅棕色,具白色点状斑纹,翅尖带单一,细波形。正模:♀,祁连山甘肃省肃南县铧尖乡,1991-Ⅵ-24,刘增加。副模:17♀♀,同正模;29♀♀,产地同正模,1991-Ⅵ-30,刘增加;5♀♀,产地同正模,1991-Ⅵ-25,刘增加;1♀,产地同正模,1991-Ⅵ-19,刘增加。  相似文献   

9.
红灰蝶     
正红灰蝶(Lycaena phlaeas)是鳞翅目灰蝶科昆虫,成虫翅展近30 mm,前翅反面橙红色,外缘带灰褐色,带内侧有黑点,反翅反面灰黄色,亚缘带橙红色,带外侧有小黑点,前后翅内侧都有黑色斑点,只是前翅的斑点相对大而明显,尾突微小,端部黑色。红灰蝶幼虫以酸模属植物为食,以幼虫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肖成恩 《昆虫学报》1977,(4):451-454
本新种发现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荒漠地带,今将其成虫、幼虫记述于后。 雄蚊 淡黄色(强烈日光下呈乳白色)中型蚊种,翅长平均5毫米。 头部:头顶中部有白色窄曲鳞形成的白鳞区;该区之前有一束向前倒伏的细长白鳞束;眼后缘密布暗色叉状鳞;喙均被白鳞覆盖,有时基部混有少数暗鳞,唇瓣暗色;喙长约达触须第Ⅳ节末端,并明显地较各腿股节长。触须淡色,全长被有白鳞,有时混有少数几枚暗鳞,第Ⅲ节末端及第Ⅳ节,Ⅴ节有长毛丛。触角淡黄色,较喙稍短,其长约达触须第Ⅳ节的1/2处,转节无鳞。  相似文献   

11.
三角辜小叶蝉guriahana triangularis(Matsumura),中国新记录 Insect Matsumura:63.94 体基色淡黄,复眼褐色。 头顶稍稍向前尖出,中间长度与复眼间后缘长相等;头顶无条带等其他特殊斑纹。 前胸背板两侧深褐色,小盾片亦为深褐色,基部中间处有一小黄斑,前翅在中间有一很宽的褐纵带,覆盖了翅面的大部分;爪片在中部为一褐斑分开;端横脉周围色淡,前缘端横脉为褐带覆盖:翅端区在内缘和外缘有几块白色斑,后翅透明,大部分脉纹褐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的毒蛾科两新种,是我所同志于1957年和1974年间在四川峨眉山清音阁调查时采到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峨眉毛眼毒蛾 Medama emeiensis,新种 雄蛾触角干灰白色,栉齿暗棕灰色;体被棕灰色和黑色毛鳞;前翅底色灰白色;上布棕黄色和黑色鳞;翅基部中室下方有一近圆形黑色斑,其边缘棕黄色;内线黑色,中空下方弓形外弯;中底黑灰色;横脉纹棕黄色;外线黑色.从前缘至中室外弯,中室至后缘较直,微内  相似文献   

13.
小叶蝉属一新种及一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氏丹小叶蝉Tautoneura Choui Ma,新种(图1~8) 体黄色,复眼灰褐色,前胸背板及前翅上有红色斑。 头顶:♀稍微突出,♂几乎不突出,前后缘平行;两侧各有两块白色斑,中间有一纵白斑。前胸背板后半部正中有一近矩形的红色斑纹,仅前边缘略凹入;它的两侧各有两块白斑。小盾片黄色,横刻痕上方区域棕黄色。前翅黄色,有四个黑点,分别在:亚前缘室的基半部和端半部,第二、第三端室的基部上;爪区基部、中部各有一不甚规则  相似文献   

14.
紫蛱蝶属第三种的记述(鳞翅目:蛱蝶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蛱蝶属Sasakia Moore全世界已记载的只2种。大紫蛱蝶S.charonda charonda Hewitson是日本的国蝶,极为珍贵。中国有朝鲜亚种S.charonda coreana Leech及台湾亚种S.charonda formosanaShirozu,而黑紫蛱蝶S.funebris Leech,更为稀罕。最近作者在四川发现本属的第三个不同型,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最美紫蛱蝶S.pulcherrima。 本种与2已知种的关系怎样?是每一个见到标本的同道都感兴趣的问题,为此作了特征对比。 本种翅基部正面的蓝紫闪光与反面的斑纹、及后翅红色臀斑、近似S.charonda;但前翅基部正面无白斑,则与之迥然不同。前后翅端部正反面的每个翅室都有细白纹,近似S.funebra的特征;但翅的反面基部没有红斑则只又与之不同。前后翅的外横荫影与亚缘线及后翅基部的色斑则为其种的独有特征。 从雄外生殖器看,本种的背兜背缘弧形,与钩突之间没有缩缢,不同于其余两种。抱器茄形,而不如funebris呈方菱形;背缘隆起比charonda较阔,腹缘圆弧形,不如charonda平直;囊突比前2种都长。 从其体翅各部分来看,左右对称发育正常,没有畸形之处。已知2种在自然界中数量均不大,发生期前后不太一致,自然杂交的可能性不大。因之作者认为是本属的第三个独立的种。 正模1,四川青城山,1992年6月30日,李海滨采,存西北农业大学昆  相似文献   

15.
红胸黑雁为雁亚科(Aneerinae)中羽色最幽雅者。头黑,两侧自眼至嘴基间各有一椭圆形白斑,头侧后部色自,其中部缀以肉桂栗色,略成块斑状;后颈黑,颈侧各有一白色带状纵纹,与头侧的白色部分相连接;颈基有自色领状狹纹,向下介于栗胸与黑腹之间,形成圈状。背和腰均黑;尾上复羽白;尾羽亦黑,而具白端:两翅与背同,中和大复羽的先端带棕,因成二道横带。  相似文献   

16.
沟角叶蜂属分类研究(膜翅目,叶蜂科)并记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了沟角叶蜂属的属征,编制了已知种分种检索表.记述沟角叶蜂属3种,含1新种:红斑沟角叶蜂Casipteryx maculatina sp.nov.,新种触角窝上突、触角基部2节全部、第3节基半部、唇基端半部、上颚背侧大部、翅基片、腹部第3背板桔褐色,前翅翅痣下具烟色横带,2Rs室稍长于1R1 1Rs室之和,腹部背板具金属铜色光泽,单眼后区侧沟显著,触角鞭节长于头宽,第3节约等于其后2节之和,复眼下缘间距等宽于复眼高,体毛稍长于单眼直径等,与本属已知2种均明显不同;此外,新种中胸腹板具强腹刺突,侧板刻纹粗糙不平,无光滑间隙,小盾片尖锥型隆起,后头两侧显著收缩,唇基前缘两侧亚中部具1尖刺突,腹部第2背板两侧黑色,无白斑,前翅2M室长大于宽等与C.stigma Nie et Wei不同;上唇端部具弧形缺口,内眶背面观不明显突出于复眼之外等,与C.roborowskyi(Jakovlev)也不相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我国横断山缨翅目3新种。其中卡绢蓟马属1新种隶于蓟马科,眼管蓟马属1新种和岛管蓟马属1新种隶于管蓟马科。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滑甲卡绢蓟马Kazinothrips xestosternitus Han,新种(图1) 雌虫:体长1.1mm。体暗棕色,但触角节Ⅰ-Ⅲ及Ⅳ大部分淡黄,节Ⅳ端和节Ⅴ-Ⅷ暗黄;前翅棕色,近基部有1无色淡带;后翅黄,中部有棕色纵带纹;各股节基部、胫节端部及跗节黄色;腹部节Ⅴ和Ⅵ黄色,节Ⅱ—Ⅷ背、腹片近前缘线深棕色。体和附肢的毛色与所在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18.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2,(2):199-200
在整理西藏夜蛾标本中,发现二新种,隶属于切根夜蛾亚科,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西藏图夜蛾 Eugraphe xizangensis新种 体长16毫米;翅展46毫米;头部黑色杂少许白色,雄蛾触角线形;胸部背面黑色杂少许白色,颈板基部棕色,下胸黑色;腹部淡灰褐色,腹面黑色;前翅淡褐色,外线以内的前缘区赭黄色,基线外侧在中室后有一黑斑,基线与内线均双线黑色,线间淡赭黄色,环纹与肾纹均淡赭黄色边,环纹斜椭圆形,前端开放,中室黑色,剑纹仅端部现一淡赭色斜纹,其外侧带有黑色,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内一线细弱,外一线在各脉上有黑、白点,亚端线淡赭黄色,微锯齿形,前端有一黑斑,翅外缘一列三角形黑点;后翅淡灰褐色。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1月8日在四川若尔盖县辖曼乡采获一只雌性成鸟,经鉴定为斑背潜鸭Aytha marila。此鸟体重850克;全长450、嘴峰46、翅210、尾58、跗蹠34毫米。嘴的基部至额及颊有一宽阔的灰白环带;头、颈、背、腰及肩褐色;下背及肩有白色小点和蠹状纹;尾上覆羽及尾羽黑褐色;两翅黑褐具白色翼镜。颏、喉、前颈灰白,密布褐色点斑;胸及下腹褐色,具灰白色羽端,形成鳞状斑纹;腹及腋羽白色;两胁浅褐;尾下覆羽白色,具褐色点斑。嘴、脚均青灰色。此鸟栖息于高原湖泊中。海拔3400米。常与白眼潜鸭混群活动。食物全为甲壳类。据资料记载,斑嘴潜鸭繁殖于亚洲和欧…  相似文献   

20.
酣弄蝶属Halpe全世界已知48种,中国已知16种,在总结中国酣弄蝶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记述1新种:凹斑酣弄蝶Halpe concavimarginata sp.nov.,制作了中国酣弄蝶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凹斑酣弄蝶,新种Halpe concavimarginata sp.nov.(图1 ~5) 新种外形与峨眉酣弄蝶Halpe nephele Leech,1893非常近似,主要区别是:新种前翅长18~20mm;前翅中域斑的外缘向内凹入;前后翅的缘毛黑白相间非常明显;抱器端2分瓣间的“U”形凹陷跨度较小,凹陷底部无锯齿。峨眉酣弄蝶Halpe nephele Leech前翅长17.5~18.0mm;前翅中域斑的外缘直,不凹入;前后翅的缘毛黑白相间不明显;抱器端两分瓣间“U”形凹陷跨度大,锯齿连续。 新种也近似白缘毛酣弄蝶Halpe albicilia Tsukiyama et Chiba,1991 ,区别在于白缘毛酣弄蝶前翅长21mm,后翅的缘毛全白色,外生殖器也不同。 模式标本正模♂,副模1 ♂,四川芦山, 1996 ,汪炳红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