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段安氏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分为4.5~8.5岁,9~13岁两个年龄组,均行前方牵引治疗,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上颌骨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NB角增大,下颌骨向后下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轻度舌倾,上唇位置前移,下唇位置无明显改变,软组织侧貌改善.两组病例对比小年龄组颌骨变化大,大年龄组牙齿的改变大.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导致的安氏骨性Ⅲ类错<牙合>能很好地促进上颌骨生长和前移,又可控制下颌骨的生长,并有效影响下颌骨的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he的颅颌面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30例8-13岁安氏Ⅲ类错h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使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理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Ⅲ类错he矫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增加,下颌骨向前方生长被抑制。上切牙牙轴唇倾,下切牙牙轴舌倾。结论:在替牙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he能刺激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的前方发育,可有效矫治安氏Ⅲ类错Ⅲhe。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上颌固定式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面具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以上颌骨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7例恒牙早期以上颌骨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病例,采用附殆垫的上颌固定式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面具前方牵引进行阻断矫治,并在矫治8或9周内对牙弓行反复扩缩,对前方牵引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  相似文献   

4.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He矫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He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2例安氏Ⅲ类骨性错He的患者,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 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改善,并建立了正常前牙覆He,覆盖关系和后牙中性关系。治疗前后的SNA角,ANB角,1-SN角,MP-SN角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骨性Ⅲ类错He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颌面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30例8~13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使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Ⅲ类错牙合矫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增加,下颌骨向前方生长被抑制。上切牙牙轴唇倾,下切牙牙轴舌倾。结论:在替牙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能刺激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的前方发育,可有效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颌面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30例8~13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使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Ⅲ类错(牙合)矫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增加,下颌骨向前方生长被抑制.上切牙牙轴唇倾,下切牙牙轴舌倾.结论在替牙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能刺激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的前方发育,可有效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7.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矫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2例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患者 ,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 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改善 ,并建立了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和后牙中性关系。治疗前后的SNA角、ANB角、1-SN角、MP -SN角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 ,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 ,使骨性Ⅲ类错牙合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12例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患者,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改善,并建立了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和后牙中性关系.治疗前后的SNA角、 ANB角、 1-SN角、 MP-SN角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骨性Ⅲ类错牙合得到矫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不同年龄段上颌后缩型骨性Ⅲ类错验患者的疗效。方法24例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胎患者,分成小龄组(5~8岁)和大龄组(9-12岁),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Winceph 8.0X线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分析。结果前方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下旋,反胎解除,侧貌明显改善;小龄组患者在更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骨骼改变而牙齿代偿改变较小。结论前方牵引对生长高峰期患者有效,在生长发育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张进军 《口腔医学》2013,(2):140-141
目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Ⅲ错。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对替牙期16例,恒牙早期4例的骨性Ⅲ类错进行矫治。结果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具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建立了基本正常的前牙覆、覆盖关系。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矫治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黯的骨性及牙性疗效。方法选取10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殆患者,观察6个月作为观察对照期,随后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矫治6个月为治疗期.应用Pitchfork分析法比较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殆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结果磨牙关系改变了7.2mm(t=6.85.P〈0.05),包括骨性改变4.4mm、牙性改变2.8mm;骨性改变中上下颌骨贡献率约为1:3,牙性改变中上下磨牙贡献率约为2:3。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胎,可取得较大的牙殆关系改善。  相似文献   

12.
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Angle Ⅲ骨性反He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He的效果。方法:7—12岁安氏Ⅲ类骨性的反He8例,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结果:上颌骨与上牙弓均有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上切牙唇倾度减小;下切牙舌侧倾斜;上下颌骨矢状关系逐渐趋向正常,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是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H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浦路明  陈斯军  袁静 《口腔医学》2009,29(12):639-640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4例青春期安氏Ⅲ类错前牙反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正侧位片,取模,进行测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相对于颅底前移,鼻底宽度,尖牙宽度,上颌第一磨牙宽度和覆盖都增加,其中57%为骨性改变,43%为牙性代偿。结论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于青春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疗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不同年龄段上颌后缩型骨性Ⅲ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24例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患者,分成小龄组(5~8岁)和大龄组(9~12岁),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Winceph 8.0 X线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分析。结果前方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下旋,反解除,侧貌明显改善;小龄组患者在更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骨骼改变而牙齿代偿改变较小。结论前方牵引对生长高峰期患者有效,在生长发育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Johnston分析法评价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组织变化,了解牙性及骨性变化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进行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Johnston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矢状方向上,上颌骨相对颅底前移1.24mm,下颌骨相对颅底后移1.65mm,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BCH)变化了2.89mm(p〈0.001);上下磨牙及上切牙均明显前移,下切牙略后移,矫治后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盖分别改变了4.25mm(p〈0.001)、4.49mm(p〈0.001)。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使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能使上下颌骨和牙齿发生有利的变化,并以骨性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6.
孙俊鹏 《口腔医学》2010,30(6):373-375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并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变化。方法 对26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儿,使用口内垫活动矫治器配合双杆式可调式前方牵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下向生长;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并顺时针旋转,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Johnston分析法评价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了解牙性及骨性变化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病例进行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Johnston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矢状方向上,上颌骨相对颅底前移1.24mm,下颌骨相对颅底后移1.65mm,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BCH)变化了2.89mm(p<0.001);上下磨牙及上切牙均明显前移,下切牙略后移,矫治后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盖分别改变了4.25mm(p<0.001)、4.49mm(p<0.001)。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使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能使上下颌骨和牙齿发生有利的变化,并以骨性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非拔牙及Ⅲ类牵引方丝弓矫治技术对十例安氏Ⅲ类恒牙早期骨性错患者进行矫治,治疗时间最短14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22个月.比较矫治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头颅侧位片的结果表明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通过牙代偿掩饰骨不调,同时Ⅲ类牵引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生长,从而协调上下颌骨相对位置,使矫治后有较好的面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不同年龄段上颌后缩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成小龄组(5~8岁)和大龄组(9~12岁),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Winceph 8.0 X线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分析.结果 前方牵引对两组患者均产生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下旋,反牙合解除,侧貌明显改善;小龄组患者在更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骨骼改变而牙齿代偿改变较小.结论 前方牵引对生长高峰期患者有效,在生长发育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对照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拔牙间隙关闭,安氏Ⅲ类错纠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下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SNA平均增加1.40°,SNB平均减少2.50°,ANB增大3.90°。对照组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SNA平均减少0.12°,SNB平均增加0.27°,ANB减少0.15°。Ⅲ类骨面型仍存在。结论在恒牙早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安氏Ⅲ类错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方生长,可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