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支原体阳性率比微生物培养检测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年龄低于1岁患儿的快速血清学检验支原体阳性率比其他年龄段低。结论: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微生物培养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对所有患儿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支原体阳性率比微生物培养检测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年龄低于1岁患儿的快速血清学检验支原体阳性率比其他年龄段低。结论: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微生物培养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宋勇  于金艳 《中外医疗》2016,(21):26-28
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群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2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组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比两组患儿的阳性检测结果和不同年龄患儿的血清学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87.3%,对照组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61.9%,观察组患儿的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岁患儿的血清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的敏感性高,阳性率高,可作为支原体感染检验的首选方法,可作为可靠的诊断依据提供给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物快速培养及血清学检验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武威市中医院收治的141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微生物快速培养、血清学检验以及支原体培养,以支原体培养阳性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41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培养结果阳性127例,阴性14例。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准确率高于血清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灵敏度高于血清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种方式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及血清学检验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微生物快速培养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比较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甲组(n =45)、乙组(n =44)。甲组给予快速血清学检验,乙组给予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儿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2%、8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为了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联用两种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诊断中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对象来源于该院儿科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5例,对其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与血清学快速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应用价值。结果快速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65.3%,低于微生物培养检验的8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岁组血清学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价值明显,诊断阳性率高,便于临床尽快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快速血清学检验,对照组采取微生物快速培养进行检验,对两组检验方法结果和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为93.75%,对照组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为78.12%,实验组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快速血清学检验的准确率更高,在临床应用时,可采取两种方法联合监测以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检验方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并经临床证实的7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两种检验方法漏诊、误诊情况及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与快速血清学检验相比,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漏诊、误诊率较低,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血清学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情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相比较而言,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可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比较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甲组(n=45)、乙组(n=44)。甲组给予快速血清学检验,乙组给予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结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甲组、乙组患儿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2%、8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为了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联用两种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随机法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微生物培养检测,对照组则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结果实验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的阳性率(P0.05)。年龄在4岁-7岁之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与其他年龄段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率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1.8%,实验组阳性检出率为81.4%,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比较,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高,为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2种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确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者均首先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同期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2种检测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并将快速血清学检验结果中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对比各自阳性率差异.结果:快速血清检验检出率(83.15%)远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69.66%)(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方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且4~8岁者阳性率最高,≥9岁者阳性率最低.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更高,且多发于4~8岁幼儿中,应当对其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施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分析,按照入院顺序对其进行编号,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照组采取快速血清学检验。对两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测阳性率(91.67%)明显比对照组检测阳性率(72.22%)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之快速血清学检验,采取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优势较为明显,然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更加准确的对其进行诊断,建议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90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和血清学检验法来实行检验,分析检验的结果。结果:血清检验1次检验的阳性率是44.4%,明显低于第二次检验的阳性检测率72.2%;微生物培养检测组中,咽拭子检验阳性率显著低于痰液检测的阳性率;微生物培养检测肺炎的支原体的阳性率是88.9%,显著高于血清学检验的阳性率;低于1岁的患儿血清检验的支原体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灌洗液、痰液和血清抗体的监测阳性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中,微生物法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血清学检验诊断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检验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在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前均实现进行快速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在不同病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阳性率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方法:选取该院儿科最近几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28例应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方法对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28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4例,阳性率为14.29%。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比较常见,应及时进行检查,进而预防病情恶化与造成肺外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采取不同的临床检验方式,对其检验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所接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有60例,分别对其进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和快速血清学检验,进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的为A组,进行快速血清学检验的为B组,将两组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检验阳性率比A组的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采用快速血清学进行检验,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有利于为临床提供良好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运用血清学检验及微生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上述患儿依次接受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情况。结果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8%和86.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法对年龄2岁、病程≤7 d患儿的检出率高于血清学检验,对年龄5岁、病程7 d患儿的检出率低于血清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2-5岁患儿的检验,两者检出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实施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检测均有肯定效果,但具体选择还需结合患儿年龄、病程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使用微生物培养检测(MRD)与快速血清学检测(R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18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本组186例患儿分别使用快速血清、微生物培养检测,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诊断效果。结果对本组186例患儿分别使用MRD与RST检查,阳性率对比(P0.05)。结论临床在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应用MRD与RST两种方法检测,临床阳性检出率均高,均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实际诊断中可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理方法,确保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RP(C-反应蛋白)联合Mp-IgM(肺炎支原体)检测在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经鼻深插气管吸痰,采用被动凝集法、血清学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M、IgG、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以及微生物培养鉴定检测呼吸道病原,根据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0例和支原体肺炎组35例,选取同期4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三组均测定CRP含量并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CRP阳性8例,阳性率22.86%,细菌性肺炎组患儿CRP阳性38例,阳性率95%,对照组CRP阳性0例,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联合Mp-IgM检测在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