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进行狂犬疫苗接种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预防情况。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门诊接受狂犬疫苗接种的人员1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接受接种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接种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种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接种疫苗的抗体转阳性比率以及接种期间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员的抗体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狂犬疫苗接种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进行不良反应的预防,提升依从性,值得在临床疫苗接种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门诊部接种狂犬疫苗的人群中抽取342例进行研究分析。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171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171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间不良反应率、依从性以及抗体转阳率差异。结果接种后,两组抗体转阳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二者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狂犬疫苗接种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疫苗接种顺利进行,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3.
2-2-1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2-1程序接种狂犬疫苗与传统5针注射狂犬疫苗接种的效果观察进行比较,并针对2-2-1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预防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减轻痛苦,减少时间。方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728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5针接种组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4%,而2-2-1程序接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0%。结论:通过两组的对比,我们发现应用2-2-1程序接种明显优于传统接种,且发生不良反应率低,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择老年(60岁以上)组、少年(12~17岁)组和少儿(3~11岁)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18~60岁)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比较两种剂量疫苗免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和免后HI抗体GMT 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免后21 d,各剂量组征集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1%(107/990),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观察期内未观察到其它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30、15μg的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24%、84.45%,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1:40者)保护率分别为87.94%和85.61%,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HI抗体保护率;免后HI抗体GMT 30μg组高于15μg组,15μg组高于安慰剂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12~17岁组和>60岁组免后抗体GMT水平30μg组均高于15μg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30、15μg两个剂量组间免后HI抗体GMT 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无显著性,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此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刘丹  张艳 《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621-622
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者狂犬疫苗接种后免疫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全程接种狂犬疫苗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抗体。结果:2 251例接种者中2 059例阳性,阳转率93.7%。其中男性阳转率为91.9%,女性阳转率为94.5%。男女接种阳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岁以下年龄组阳转率最高为95.8%,60岁以上年龄组阳转率最低为91.0%,10岁以下年龄组分别与21~60岁年龄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阳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应检测狂犬抗体,对于抗体阴性者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以更好的预防狂犬病。  相似文献   

6.
梁毅航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720-721,716
目的:了解目前使用的狂犬疫苗的实际免疫效果及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为在全面推广使用优质狂犬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GSA间接法对404名暴露者接种疫苗后检测抗狂犬病毒IgG抗体,并对660名接种不同种疫苗进行副反应观察。结果:2002年对404名暴露者使用狂犬疫苗常规免疫的抗体阳转率为85.6%,复种阳转率为86.2%。4种不同类型的狂犬疫苗常规免疫抗体阳转率在80.0%-91.2%,地鼠肾纯化疫苗阳转率明显高于浓缩疫苗和Vero疫苗。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在75.0%~91.3%,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人群,约10%的人初免失败;660人接种不同种疫苗副反应率在6.7%~40.5%之间,纯化疫苗的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和中、重度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浓缩疫苗。结论:纯化疫苗的实际免疫效果好,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人用狂犬病疫苗(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1-1程序能否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达到预防效果。方法把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按照原卫生部处置规范分成Ⅱ级暴露组(n=10)、Ⅲ级暴露组(n=19),其中Ⅱ级暴露组按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检测抗狂犬病中和抗体;Ⅲ级暴露组首次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还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同组采用狂犬病中和抗体阳转率及平均滴度进行效果分析。结果狂犬病高危暴露者全程使用2-1-1程序后有效得到保护;针对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处置后调查,两组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Ⅲ级暴露组(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与Ⅱ级暴露组(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7.31±2.03)U/mL和(8.27±2.39)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不同年龄段均产生较相近的阳性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P〉0.05);不同性别暴露者产生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结论结合正规的伤口处置,人用狂犬病疫苗2-1-1程序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能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患者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进行全程接种的依从性作出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在我社区中心接种狂犬病疫苗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到社区中心接种的时间段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以患者在接种狂犬疫苗的过程中是否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为标准将患者设为X组(观察组)和Y组(对照组),每组各500例。给予Y组在接种时进行常规性护理,则X组在接种时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接种疫苗时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 X组患者在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后的接种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Y组,由此可见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结论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犬伤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依从性,在显著降低狂犬病发病率的同时,也能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的不良反应及免疫效果,为人用狂犬疫苗免疫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狂犬病暴露后到预防医学门诊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人群为对象。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接种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观察接种疫苗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宁波天润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狂犬病毒IgG抗体测定试剂,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人用狂犬疫苗注射后人血清中狂犬病毒IgG抗体。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4.03%,B组8.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 P<0.01);抗体阳转率A组97.5%、B组97.6%,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46 P>0.05)。结论: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相比较,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小,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500名深圳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加入研究,根据病例的入选排除标准,选定病例,通过自愿填写问卷的方式,愿意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行疫苗接种,并跟随观察接种的免疫效果。结果:通过问卷填写,有80名医务工作人员不愿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注射,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最常见原因是不确定疫苗质量(26.7%),其次为认为病毒存在变异(25.1%),还有一定数量人担心疫苗不良反应(17.4%)、以及人为身体素质良好不需接种(15.3%),而有10.8%的人认为疫苗作用有限而未接种。在420名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中,特异性抗体的阳转率为100%,未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阳转率为31.25%,其中男性为28.21%,女性为34.15%,未接种组低于接种组阳转率(P〈0.05);未接种组男性低于接种组男性阳转率(P〈0.05);未接种组女性低于接种组男性阳转率(P〈0.05)。结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良好免疫效果,但还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并及时发布疫苗相关信息,提高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为1000例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000例狂犬病暴露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1000例狂犬病暴露者中包括458例女性患者和542例男性患者。我们为这1000例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15天后,为其抽血化验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效价,观察并分析患者接种狂犬疫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接种疫苗后,患者的血清抗体检测总转阳率达90.8%(女性略高于男性),其中男性的抗体阳性率为88.9%,女性的抗体阳性率为91.4%,高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2.1%。接种疫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结论:为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有助于狂犬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笔者所在疾控中心接种门诊自2016年3月-2018年9月进行狂犬疫苗接种者的材料中选取出现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对观察组25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心理护理干预,经相同护理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差异性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非常地效缓解患者的全身不适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不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方法将238例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CHO疫苗),对比两组接种对象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结果实验组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在接种期间均无不良反应报告。结论重组乙肝疫苗(CHO疫苗)相比,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预防接种效果更好,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情况 ,我们开展了血清学检测 ,1 999年内共检测标本 2 575份 ,抗体阳转 2 0 89份 ,平均阳转率 81 .1 % ,现将阳转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 均为被犬、猫、鼠所咬伤者 ,按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 ,于接种后 1 5天采静脉血检测。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IgG抗体 ,狂犬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显蓝色程度达到或超过阳性参考者为阳性 ,说明抗体水平达到免疫水平 ,不显色或显色明显低于阳性参考者为阴性 ,应加强注射狂犬疫苗 3针或全过程 ,注射结束后 1 …  相似文献   

15.
李蓉 《中外医疗》2010,29(27):25-25
目的了解本县动物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的抗体产生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经全程免疫后的动物咬伤人群的血清抗体。结果经狂犬疫苗全程免疫接种后抗体阳转率为94.55%(3001/3174),男女性别抗体阳转率无显著差异性(χ2=0.8975,P=0.3435〉0.05);城乡两类接种点抗体阳转率有显著差异性(χ2=108.9966,P〈0.0001〈0.05);低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人群(χ2=21.7634,P〈0.0001〈0.05)。结论全程接种纯化狂犬疫苗对暴露人群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程序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190例Ⅱ级狂犬病暴露者所接受的不同免疫程序分为两组:"2-1-1"程序免疫组采用"2-1-1"程序接种疫苗(n=93),常规程序免疫组采用常规5针法免疫程序接种疫苗(n=97)。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狂犬病毒IgG抗体,观察疫苗接种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疫苗接种14 d抗体阳转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疫苗接种45 d抗体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2-1-1"程序免疫组抗体产生迅速、阳转率也高。两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程序免疫组接种周期缩短7 d,人均医药费用节省20%。结论 "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中和抗体产生迅速、安全性好、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接种基础之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在常规的接种技术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0%,干预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动物致伤患者接种人用纯化狂犬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 ,为狂犬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4 80 6例动物致伤患者 ,按常规 5针法全程接种人用纯化狂犬疫苗 5支后 ,间隔 7~ 10天采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1FA)进行血清免后抗体检测。结果 :抗体阳转率为 :99.0 6 % ,男性阳转率为 :98.78% ,女性阳转率为 :99.32 %。呈女性高于男性的分布 ,(χ2 =3.77,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10岁以下年龄组抗体阳转率最高 ,达10 0 % ,4 0岁年龄组最低 ,为 98.84 %。抗体阳转率在不同性别的年龄分布与总人群的年龄分布一致 ,年龄组间的抗体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10 ,p <0 .0 5。 结论 :提示人用纯化Vero狂犬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源性和较高的保护率。在较为经济的条件下 ,对狂犬病暴露的相关人群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欧新华  张兵  何靖  李莎  杨柳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21-1821,1809
目的观察人用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996~2005年被动物(以狗、猫为主)咬(抓)伤且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免疫者3086例(男1659例,女1427例)进行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平均抗体阳转率为83.70%,1996~2005年免疫成功率分别为64.77%~92.06%。各年龄段抗体阳转率为68.57%~92.06%,男、女性抗体阳转率分别82.58%(1370/1659)、85.00%(1213/1427)。结论近10年来人用狂犬疫苗免疫平均阳转率为83,70%。1996~2005年抗体阳转率随年份推近逐年提高,尤其2002年采用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代替精制狂犬疫苗进行免疫,抗体阳转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低年龄组人群对狂犬疫苗刺激较高年龄组敏感,因此推荐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使用疫苗剂量在第1、2针次时加倍,并采用多点注射法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期护理对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护理,统计分析两组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接种依从性、不良反应率、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百白破疫苗的接种依从性、不良反应率、家长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护理用于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可显著增加婴幼儿疫苗接种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