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沿海和河口城市防灾设防标准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天津、上海、青岛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沿海、河口城市,运用灰色理论、随机模拟等方法进行了洪水、风暴湖、巨浪等环境因素的计算,并进行了灾害经济损失的风险分析,给出了不同的防灾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既有的C类框架学校建筑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的加固目标,从地震作用计算、结构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加固难点,指出了应用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探讨了应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结构提高一度抗震设防加固的可行性;并以某C类框架学校建筑加固工程为实例,从减震控制效果分析、弹塑性变形验算、消能部件影响评价、抗震构造措施核查4个方面论证了消能减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技术在C类框架学校建筑抗震加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不但能有效控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依据减震效果可以适当降低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因此,只要通过合理的消能减震加固设计,再辅以额外的局部加强处理,完全可以实现C类框架学校建筑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的加固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3.
与地震易损性相比 ,结构震后火的易损性研究尚未深入 。 以三层三跨平面钢框架为研究对象 ,采用 ABAQUS 进行建模,选取火灾荷载密度作为火灾强度指标,同时将耐火极限作为破坏状态指标,采取拉丁超立方法生成了 50 个结构样本,对钢框架进行震后火作用下耐火极限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并给出了不同损伤程度的四种破坏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火作用下钢框架失效概率随火灾荷载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火灾荷载密度达到最大值时,大震下钢框架发生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的概率较高,出现倒塌破坏的概率相对较低;对比三水准地震设防烈度下火灾易损性曲线,随着地震烈度的升高,钢框架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苗爱梅  陈康 《灾害学》2010,25(3):77-80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西安、成都地区(地震烈度为Ⅵ~Ⅶ度区)的高层建筑震害调查,以某小区震后建筑物非承重墙体裂缝为实例,给出了高层建筑震害易发生的部位和楼层,分析了非承重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震害调查表明:汶川地震中,在抗震设防烈度为Ⅵ~Ⅷ度区,当地震烈度为Ⅵ~Ⅶ度时,非承重墙抗震性能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提出了应对非承重墙体制定设防目标,且非承重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应与主体结构设防目标相适应,使建筑结构设计,对非承重墙的抗震设防有据可依,使灾后有可能对设计与施工的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有区别地加强非承重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减小建筑物的震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关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与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多级设防目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以结构抗震目标可靠度作为设防参数;讨论了影响结构目标可靠度的因素,建议通过对工程结构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制定结构最佳的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近海隔震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通过引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建立近海隔震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将近海隔震桥梁按桥梁的使用功能、政治、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设防等级,通过定义三个设防水准,将多级设防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将桥梁结构划分为"五种"性态水平,结合各类桥梁相应的地震动水准建立12个结构最低性态目标,其中一级桥梁采用三水准设防,二、三级桥梁采用两水准设防;本文根据三类隔震桥梁的重要性建立抗震设计类别。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为我国近海隔震桥梁制定抗震设防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我国地震的频频发生,部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和倒塌,特别是许多工业厂房,虽然是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建造的,但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该类厂房仍然受到了较大的破坏[2]。对单体多层混凝土框架工业厂房震害预测的步骤进行了简述,并结合某开发区一个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多层混凝土框架工业厂房的特点,提出抗震设计建议,为抗震设计、加固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速度对抗震设防标准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和其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那么中国也应如此。 本文建议了两种方法,用以估计适合我国国情的抗震设防标准:①理论归纳,②类比推理。前者虽然在逻辑上比较严密,但由于涉及到各界专家和管理阶层的协作,非笔者力所能及。 本文以第二种方法展开讨论。其要义是:设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是1%~4%,而是中国的8%~12%,这些国家的专家会如何修改他们的抗震设防标准?按此思路,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应向下调整。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可用P_(20)(a)=10%,取代现行国际惯例的P_(50)(a)=10%。 这样做的后果大体是:设防地震烈度在学术误差范围内降低半度,而抗震投资则以指数方式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框架结构震后性能的快速恢复,提出了一种有良好自复位能力且易于修复的新型可恢复功能组合柱。考虑钢绞线滑移及无粘结钢绞线的受力特征,采用OpenSees对柱抗震性能进行验证及参数分析。对不同设防烈度普通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钢绞线混凝土框架及应用可恢复柱的可恢复框架进行静力推覆及地震荷载下的残余位移及最大位移响应分析,得出各框架层间最大位移与残余位移的关系,并对比分析各框架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可恢复性能。结果表明:钢绞线配置率对可恢复柱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7度设防RC框架应用可恢复柱后,底层梁柱塑性铰发展大幅减轻,延迟了框架的破坏,且其承载能力与自复位能力均高于8度设防RC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可恢复框架的失效概率最低,可恢复性最高,且地震作用越大,其相对于普通RC框架可恢复性的提升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可接受的地震人员死亡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确定最佳或最合理的设防标准时,应在保证地震安全和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二者之间进行权衡、既要保证地震人员伤亡降低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下,又要使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本文根据我国几次大地震的资料,建立了地震人员死亡率与房屋倒塌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在分析设防后地震人员伤亡水平与其它灾害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水平的基础上,对确定社会可接受的地震人员死亡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eparedness of residents livingin a rural community in Victoria, Australia, for wildfire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preparedness. Overall, participants were well aware of wildfire risks and appeared well prepared for the event of a fire. However, residents involved in agriculture and with a long-standing association with the area appeared better prepared than were those on small properties and newcomers. Their social networks, previous experiences with wildfires and grassfires, and involvement with the local fire brigade influenced preparedness of long-term resi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communities, including a culture of self-reliance, experience with fires as part of farming, and social cohesion, appeared to contribute to wildfire preparedness within this community. Included are recommendations encouraging preparedness for wildfires.  相似文献   

12.
在对某厂化学爆炸所作的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设备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受损状况进行了分类描述,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框架结构在静力和爆炸冲击荷载下的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与现场调查情况基本一致,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抗震规范中的标准反应谱,对不同建筑阻尼比采用同一数值(0.05),显然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本文根据实测阻尼比值的收集,给出多层砌体房屋、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单层工业厂房、烟囱的阻尼比值(均值),并由此提供相应的谱值修正系数。经修正后的标准反应谱可较好地反映阻尼比对谱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的变形指标和相应的概率统计参数。用改进的随机反应谱方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不同破坏状态的抗震可靠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结构层面分析柱截面含钢率和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对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四榀圆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框架进行定常轴力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各柱截面含钢率和柱内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对试件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四榀框架破坏现象均为梁铰破坏机制;随着柱截面含钢率的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塑性变形能力和位移延性显著提高,刚度退化速率降低;而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对试件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与含钢率恰好相反,且影响程度有限;柱截面含钢率与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共同作用,使二者对结构水平承载力和结构耗能能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经济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配合 “数字江苏” 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 “数字江苏” 中建设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从防震减灾在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震减灾数字系统的组成、 “数字江苏” 中如何包含防震减灾数字系统、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建设进程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复合墙板节点常见的保温板易燃、易脱落等棘手问题,并使其抗震性能良好。给出了一种新型的结构与保温一体化陶粒混凝土T 型复合墙板节点。该复合墙板节点具有夹芯独特构造优势,主要表现在绿色节能,轻质高强,力学性能好,保温系统连接可靠,还能杜绝火灾的发生。通过对T 型复合墙板节点进行抗震试验,分别研究了其滞回性能、破坏机理、承载及变形能力、延性、耗能、损伤等。结果表明:一体化复合墙板节点的破坏顺序为腹板-翼缘-节点核心区;薄弱位置主要发生在腹板脚部,混凝土被拉裂或压碎,钢筋被拉长或压弯等;节点核心区受力相对良好,安全储备充足;符合“强节点,弱构件”设计要求和墙板革新发展政策。延性系数大于3,墙板节点安全性能良好。通过损伤指标评估分析,了解了试件各阶段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在准静态和动态加载条件下,对不同剪跨比和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现有试验结果发现,ABAQUS的模拟效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加载速率的影响随着剪跨比和箍筋率的增大而降低;钢筋混凝土柱的峰值承载力随着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明显,刚度无明显变化,延性比趋于稳定。因此,在进行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时,对加载速率的影响效应要给予足够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钢管混凝土边框钢板剪力墙是一种新型抗震剪力墙,为了比较不同构造措施对该新型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3个剪跨比为1.5的钢管混凝土边框钢板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其中,试验模型1为墙体钢板与边框柱钢管焊接,试验模型2为墙体钢板与边框柱钢管螺栓连接,试验模型3为墙体钢板开孔并与边框柱钢管焊接.通过试验研究,比较了各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