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6,(26)
<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通常位于交通不是很便利、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地区,当地的英语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地中学生英语教学的质量也是令人堪忧的。由于方言的影响和没有良好英语语音环境,大多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在说英语时或者带有很浓郁的方言,或者无法正确地发音。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不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烟台方言是北方方言区的子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山东方言东区中的东莱区,使用广泛。并且,其声母和韵母独具特色,十分有研究意义。本文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烟台方言的声母与韵母特点进行描写分析,基于此,总结其对该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高效地掌握英语语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族美术资源,将民族美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保护、传承民族美术文化遗产的途径之一。文章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相融合作为切入点,总结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将新疆少数民族优秀美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途径:创设新疆少数民族美术教学情境,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料,将民族艺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新疆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青少年艺术学习过程之中,使他们积极参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实现新疆少数民族艺术与小学基础美术教育的真正融合,让民族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6)
<正>临夏回民中学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大多数是以回,东乡,保安及撒拉等少数民族,父辈多以经商为主,对教育根本不重视。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教育设施欠缺,英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足、对英语存在畏难情绪。本文通过分析临夏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剖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克服这些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329-330
作为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赣方言自身的语音特点对英语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上形成了负迁移作用。文章针对这些负迁移现象,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克服方言对其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新疆内地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一系列差异,内高班的美术课堂与普通高中的美术课堂存在一些不同。如何上好内高班的美术课,激发内高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该文作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
<正>共同语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那么英语是怎样具备这些条件的呢?英语成为全球化的语言,成就了自身的世界地位,除了它自身具有词汇量丰富、表达能力强、较易学习等优点外,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英语国家在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的巨大影响以及近年来信息全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构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育混合式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成长的需要,是教学实际的需要。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师生数字素养偏低。课题组根据其特点,提出进行微视频教学,创建突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班群网页和碎片化学习等符合实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混合式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9.
张国英 《建造师》2010,(9):186-188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又不同民族,此地区与彼地区,此民族与彼民族的方言语音各有不同,在学习普通话时产生的误读现象也不一样,针对对学生个体的发音情况,找出误读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正>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日趋全球化。英语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在国家"十三五"区域开发大格局中,甘肃处于丝绸之路黄金地段,临夏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人使用英语。对于当今中学生,在社会交流、文化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过程往往受到语言环境、民族习惯、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我们基于此,专门调查研究在临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