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1980年、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5年、2006年等年份对红枫湖的调查资料,总结了过去26年来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等的主要变化: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在26年内由每毫升几百个增为几万个,夏季为藻类数量的高峰期,蓝藻数量始终占优势,绿藻和硅藻数量变化不大。种类上始终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藻类种类趋于小型化。以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对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红枫湖水库26年来的富营养化过程是贫营养至中度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污染过程是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中污染—重污染状态变化,近年红枫湖水库水体有向中污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红枫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水质现状,分别于2015年1月、4月、7月、10月对红枫湖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特征及群落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7门97种,绿藻门最多,53种,占总种数的54.6%。在四个监测时期,假鱼腥藻数量均保持在107个cells/L,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49.1%~79.4%,为绝对优势种。浮游植物群落呈现以假鱼腥藻为主要优势种的单一蓝藻植物群落,季节性变化不明显,这是2015年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最显著特征。浮游植物丰度、优势种指示特性和多样性指数均表明红枫湖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富营养状态,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可能还受到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3.
2015年对济南大明湖景观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对水体进行了综合评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6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占优势.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价得出,大明湖景区水体污染程度为中污染型,水体营养水平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但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及评价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方法】2010年3月(春季)及2010年9月(秋季)在钦州湾近岸海域布设9个站位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钦州湾近岸海域春季、秋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20、3.68;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7、3.35;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3、2.89。【结论】以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2010年钦州湾近岸海域污染等级为轻污染;以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至无污染;以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污染等级为轻中污染。相对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能更灵敏地指示和评价海洋环境的污染形势,但其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更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行验证和修正。单一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海域污染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和7月对潭江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共鉴定出202种浮游植物,隶属于7门86个属,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种数最多,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36.14%和43.56%,说明了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优势类群是按照生物密度确定的).依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判断潭江春季水体总体为轻度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整治和自然恢复,水质从生物多样性极低的、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Ⅳ类水转化.依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判定:苏州河处于有机物污染的中度-乙型(β-中污)阶段.其指示浮游植物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及其变种和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及其变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生物多样性指数(H′)在综合评价近岸海域的实用性,本研究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北部湾近岸海域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2014年平水期北部湾近岸海域的水质结果为轻污染;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均为轻中污染;用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进行污染评价结果则为重中污染。可见,生物多样性指数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的水域,而对于像北部湾近岸海域这样较洁净的水域,其与水质评价则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当前利用浮游植物来评价最具实用性。生物数据需建立在常年观测的基础上,并与理化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指标评价,才能正确地发挥其作用,从而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晏妮  陈椽 《贵州科学》2011,29(2):69-75
于2005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对贵州典型干流峡谷型水库乌江渡水库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基于浮游植物的群落类型、数量和生物量、污染指示种、水质理化指标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乌江渡水库水质处于富营化状态,基本可达Ⅲ类水质,而且存在明显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浮游植物评价百花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百花湖1995-4 ~1996-6  1 个水文年浮游植物的监测结果,对百花湖的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百花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绿—蓝藻型,细胞密度年平均47-62 ×106 个/L( 或个体数年平均22-55 ×106 个/L) ,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比1980 年增长23 倍。藻类综合指数为3-6 ~9-0 ,绿藻指数1-3 ~5-5 ,R.Marglef 多样性指数为0-91 ~2-06 ,Shannon -Weaver 多样性指数为0-587 ~1-221 ,均匀度指数为0-197 ~0-373 。各项藻类指标均指示百花湖已受到重污染,水体属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2年5~9月滇池9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在ACCESS数据库中编制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的代码,得到滇池浮游植物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的支持下利用数据插值、栅格图形加权平均和数学运算模型等空间分析手段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就滇池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而言,在个体的数量上蓝藻门占绝对的优势,但就种类组成来说,绿藻门占了47%左右,硅藻门占31%,蓝藻门占18%。滇池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在时间序列上表现为5月份最高、9月份其次,7月份最低。滇池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生物多样性阈值在空间上的变化呈现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包河浮游植物群落调查,1987年共检出163种,分隶于67属、8门;藻总量年平均达42678.7×10~4个/升(细胞数,或个体数为38071.9×10~4个/升);以绿藻占绝对优势,在湖区各样点群落组成中均居各类群之首,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spp.)为优势种;其次为蓝藻,其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可为亚优势种。根据藻类数量、生物量及指示种评价,该水体已受到α—中度污染,属绿藻、蓝藻型α—富营养型湖泊,与理化指标评价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并总结近年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做法和效果.经过近5年的持续努力,太湖水环境治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蓝藻暴发减弱,湖体水质得到改善,湖泛基本消失.实践证明,目前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的控源治污、打捞蓝藻、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认为对于太湖这样的浅水型湖泊污染治理,控源是基本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生态清淤是有效措施,促进河湖良性互动是必要途径,正确把握湖泊的生命规律是重要课题;由于太湖污染的长期积累,太湖已形成的“藻型生境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加之现有的入湖污染仍远超湖体允许的纳污能力,一旦温度、水流、光照等外部条件适宜,太湖蓝藻生态危害仍然可能大规模暴发,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区可鲁克湖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弥补青藏高原湖区水生态系统特征数据不足的现状,并为今后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生态系统对比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利用2013年7月在可鲁克湖的调查数据,对该湖区的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所有的样点中,蓝藻和绿藻的密度所占的比例较大.可见可鲁克湖的大型浮游动物无论种类上,还是生物量上都在减少.底栖动物在本次调查中,以羽摇蚊占优势,密度和生物量比历史数据都偏低.  相似文献   

14.
洛河东湖是是洛阳市水生态文明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河水资源,监测拦河坝修建前后洛河东湖水生生物资源和水质变化情况,2015年8月对洛河东湖的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湖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洛河东湖浮游植物有6个门类41个种,浮游动物3个门类19个种,底栖动物3个门类8个种;(2)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主要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盘星藻(Pediatrum sp.)、栅藻(Scenedesmus sp.)、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是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和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底栖动物优势种主要是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3)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Marglef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19~3.91,2.94~3.48和0.71~0.88,浮游动物3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5~3.18,1.46~3.33和0.74~0.89,底栖动物分别为1.53~2.05,1.44~1.84和0.44~0.73,水质评价为清洁—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程海藻类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1984~1985年对云南省境内的程海进行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以及湖水理化性质调查研究的结果。程海湖没有出流,蒸发量大于入湖水量,水位以21.2cm/年的速度下降,湖水的pH为9.0,离子总量年平均为1.02mg/1,其中Na~+为187mg/1,Mg~(++)为69.4mg/1,HCO_3~-为558mg/1,CO_3~(--)为149mg/1。鉴定出藻类植物126种及变种(含一个新种),以硅藻门(80种),绿藻门(31种)和蓝藻门(11种)为主。浮游植物的年平均数量为824,688个/ml,蓝藻占优势,占总量的99.8~99.9%,春末夏初,卷曲鱼腥藻形成的蓝藻水华覆盖了大半个湖面,其种群纯度达99.7%,未发现蓝藻水华引起中毒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程海是一个由淡水湖向咸水湖过渡的苏打湖,并且不再届贫营养湖。其丰富的藻类植物,尤其是数量巨大的蓝藻以及特殊的生态环境是极宝贵的资源,应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入滇池河流柴河、宝象河与盘龙江从上游到下游河段的24个样点水样水质理化指标测定与浮游藻类研究,利用生物指示法(藻类种属数、藻类密度等)与生物多样性指数法(Maglarf、Sha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3条入滇池河流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河流各样点浮游藻类多样性与各项理化指标数值没有出现从上游到下游由低到高的顺序变化.各样点理化监测指标TP值达到0.1 mg/L且TN值达到0.8 mg/L,浮游藻类能够被检出.检出藻类的10个水样中,藻类频度大于12.5%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与裸藻植物,其中硅藻植物最多,频度最高包括硅藻门的舟形藻Navicula、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新月藻Closterium较高,裸藻门的裸藻Euglena较高,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等较高.3条河的共有藻类有舟形藻Navicula、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裸藻Euglena、小环藻Cyclotella,多为富营养化水体指示种.3条河流中盘龙江各样点浮游藻类检出率33.3%最低,宝象河检出率50%,柴河80%最高,宝象河与柴河水样中藻量也高于盘龙江水样,盘龙江水质在近年治理后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在河流水质监测中,浮游藻类的检出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反映河流整体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香农指数比其他指数在较少样本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河流水质监测识别度.  相似文献   

17.
蓝藻沼气发酵产甲烷潜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蓝藻——作为污染的产物和二次污染的始作俑者正越来越成为滇池污染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如果能够将这一污染物变废为宝,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加以利用将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研究主要测定了将蓝藻用于沼气发酵的产甲烷潜力,结果表明:滇池蓝藻可以被用做沼气发酵原料加以利用,而且产气周期较长,产气稳定,经测定偈(总固体)产气率为345mL/g TS,VS(挥发份)产期率为366mL/g VS。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浮游植物群落评价白洋淀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1~1993年调查研究了河北省白洋淀的浮游植物,共鉴定451种,隶属51科136属。其中,1991年出现261种,1992年243种,1993年201种。平均细胞密度为280.88×104个/L,最大值为679.80×104个/L,出现在1993年4月,最小值为55.37×104个/L,出现在1992年4月。应用浮游植物群落资料通过指示生物法、藻商值、营养状态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了白洋淀水质,同时利用理化分析方法对水质进行监测,两种评价结果是一致的。1991~1992年白洋淀的水质为中性或微碱性贫营养型水体,而1993年则为碱性富营养型水体。漾堤口1991年为重污区,烧车淀1992年为中污区,其他淀区均为轻污或无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