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情况,探寻影响早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高危临床病理因素。方法调取5家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患者29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855例,主韧带浸润20例(2.3%)。Ⅰ A2期无主韧带浸润发生,Ⅰ B1期主韧带浸润率1.7%、ⅠB2期1.2%、ⅡA1期5.7%、ⅡA2期2.9%,随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分期增加,主韧带浸润率无明显增加( P=0.269)。(2)ⅠA2~ⅡA2期宫颈癌左、右侧主韧带浸润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FIGO分期不同的左侧主韧带浸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6),而右侧主韧带浸润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其中ⅡA1期最高(4.3%)。(3)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脉管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体浸润、阴道穹窿浸润是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P<0.1);多因素分析确定宫体浸润(OR=11.858)、盆腔淋巴结转移(OR=6.359)及阴道穹窿浸润(OR=6.012)为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发生率低,宫体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穹窿浸润是影响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连续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Ib2 ~Ⅲ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对 34例手术困难的Ib2 ~Ⅲ期宫颈癌患者经髂内动脉插管连续灌注化疗后 ,再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结果 :1 1例Ib2 期及 1 7例Ⅱb期患者经1~ 2次介入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 ,宫旁浸润情况改善 ,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6例Ⅲ期患者经 2~ 3次介入治疗后阴道浸润灶消失 ,4例部分缓解 ,顺利完成根治术 ,2例改为放疗。结论 :对晚期宫颈癌患者 ,连续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使部分病例临床分期得到逆转而获得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Ⅰb3、Ⅱa2期宫颈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治Ⅰb3、Ⅱa2期宫颈癌患者30例,均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方法治疗1~3个周期,对比分析介入治疗术后病灶缓解及病理变化情况,初步判断近期术后疗效。结果 本研究的病例术前均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1~3个周期。29例鳞癌患者中,7例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腺癌1例部分缓解。术后组织病理结果:30例宫颈癌患者中3例达组织学完全缓解。30例瘤体对宫体及阴道浸润明显减轻,淋巴结转移明显降低。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静脉化疗通过增加局部给药浓度能够达到缩小肿瘤和减轻宫旁浸润程度,降低病理分期,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宫颈癌病例60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阴道镜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病变35例,CINⅡ306例,CINⅢ189例,宫颈浸润癌74例;CIN病例接受宫颈锥切371例,发现宫颈浸润癌19例;直接全子宫切除49例,发现宫颈浸润癌5例;部分CINⅢ锥切后补充全子宫切除未再发现病变升级病例;阴道镜活检诊断高级别CIN的准确率为61.6%(237/385),其中CINⅡ53.9%(123/228),CINⅢ72.6%(114/157),阴道镜活检漏诊宫颈浸润癌24例(均为早期浸润癌),阴道镜活检分别诊断为宫颈低级别病变1例,CINⅡ2例,CINⅢ21例,不同病变级别漏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37,P<0.01);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诊断宫颈浸润癌93例,占94.9%,且80.6%(75/93)为早期浸润癌。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可实现宫颈癌的正确诊断和早期诊断,并避免隐匿性宫颈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盆腔MRI检查对宫颈癌分期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41例宫颈癌患者,在临床分期后采用盆腔MRI检查,所有患者均于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将两种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盆腔MRI检查宫颈癌分期的价值.结果 病理Ⅰb 7例,MRI分期Ⅰb 7例,符合率100%,临床分期诊断为Ⅰb 4例,Ⅱa 3例,符合率57.14%;Ⅱa病理分期22例,MRI分期Ⅱa 20例,Ⅱb 2例,符合率为90.91%,临床Ⅱa 17例,Ⅱb 5例,符合率为77.27%,Ⅱb病理分期9例,MRI分期Ⅱb 8例,Ⅱa 1例,符合率为88.89%,Ⅲb、Ⅳa分别为2例与1例,符合率100%;MRI分期符合率大大高于临床分期,两种分期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MRI检查宫颈癌分期及阴道受累、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对病变范围评估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海  徐建平  黎清  李云  吴海燕 《广东医学》2011,32(3):377-379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4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2期10 例、Ⅱa期16 例、Ⅱb期2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紫杉醇脂质体+顺铂化疗1~3个疗程,然后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宫颈局部病灶大小的变化、化疗毒副反应,评价紫杉醇脂质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Ib2-Ⅲ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对34例手术困难的Ib2-Ⅲ期宫颈癌患者经髂内动脉插管连续灌注化疗后,再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结果:11例Ib2期及17例Ⅱb期患者经1-2次介入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宫旁浸润情况改善,顺利完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Ⅲ期患者经2-3次介入治疗后阴道浸润灶消失,4例部分缓解,顺利完成根治术,2例改为放疗。结论: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连续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使部分病例临床分期得到逆转而获得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低位直肠癌肠壁内逆行浸润规律。方法 对 77例低位直肠癌术后标本远端壁内浸润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Dukes A、 B期 5 7例 ,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 1cm5 5例 (96 .5 % ) ,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高中分化腺癌 5 9例 ,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 1cm5 6例 (94.9% ) ,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肉眼观察隆起型 6 1例 ,肿瘤向下浸润在 1cm以内5 7例 (93.4% ) ,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癌瘤侵犯直肠直径 <0 .5 cm的 5 4例 ,肿瘤向下浸润在 1cm以内 5 2例 (96 .3% ) ,亦无 1例向下浸润超过 3cm。本组肿瘤向下浸润超过 3cm2例 ,均为病期晚 ,病理分化程度差 ,肉眼观为浸润型的病例。结论 低位直肠癌病期较早者、病理分化程度较好者、肉眼观为隆起型者、癌瘤侵犯直肠周经 <1/ 2者 ,其肠壁内逆行浸润绝大部分不会超过 1cm,一般不会超过 3cm。其保肛手术 ,下切缘 3cm已属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宫颈癌Ⅰb2—Ⅱb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宫颈癌患者Ⅰb2期(6例)、Ⅱa期(4例)、Ⅱb期(1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经介入治疗后所有宫颈癌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症状缓解率为100%(20/20),20例患者中肿瘤体积缩小达50%以上的17例,肿瘤完全消退的1例,肿块体积缩小的总有效率为90%(18/20),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后10~14d均接受了宫颈癌根治术。结论经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对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宫颈浸润癌是指宫颈癌已侵犯宫颈间质。根据癌灶侵犯宫颈间质的深度和广度、癌灶的范围等 ,从临床上将其分为 4期。分期标准按 1 995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标准。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浸润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适应症原则上限于Ⅱa期以内的病例 ,对于少数合并特殊情况的Ⅱb期年轻患者 ,也可选择性施行根治术。收集我院1 996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确诊治疗的 3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资料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中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70岁 ,平均年龄 40 3岁。其中 2 2例年龄 30~5 0岁。均已婚 ,孕次 75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B~ⅡA期宫颈癌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4年7月间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98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至2008年12月。结果:随访期内,共20例患者死亡,均死于宫颈癌复发,占20.4%(20/98),2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占2.04%(2/98)。98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宫旁浸润、脉管浸润、淋巴转移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转移、术后放疗因素对宫颈癌的预后有影响(P〈0.05)。结论:年龄、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转移、术后辅助放疗是影响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转移等因素,实施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燕科  杨素芬 《浙江医学》2021,43(8):888-889,893
目的探讨ⅠB~ⅡA期宫颈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ⅠB~ⅡA期宫颈癌并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03例。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脉管癌栓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中,发生脉管癌栓30例,发生率为29.13%。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高于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术前曾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脉管癌栓发生率低于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的危险因素(OR=10.79,95%CI:2.93~39.76,P<0.01),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是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1~0.71,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与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密切相关;针对局部晚期的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ⅠB~ⅡA期患者的脉管癌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宫颈癌42例中Ⅰb期(巨块型,直径≥4 cm)12例,Ⅱa期10例,Ⅱb期12例,Ⅲ期6例,Ⅵ期2例,均采用TP(PTX DDP)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近期有效率为85.7%(36/42),其中Ⅰb期3例,Ⅱa期2例,经2周期化疗后属病理完全缓解,同时经化疗后提高了Ⅱb期和Ⅲ期手术率,为55.6%(10/18),其中Ⅱb期12例经化疗后8例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宫旁浸润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癌栓1例,手术彻底性也提高。结论宫颈癌术前化疗使癌灶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石祥  沈凤珍  李英杰 《当代医学》2010,16(17):290-292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较佳治疗方法 ,方法利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到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子宫动脉2-4次;结果 12例Ⅱ-Ⅳ期宫颈癌患者,CR10例,PR2例,随访观察均超过2年,疗效显著。结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颈癌,创伤小,疗效高,结合手术、放疗可以根治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临床效果、病理改变.方法:对21例宫颈癌患者术前经股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博莱霉素45mg、顺铂或艾克博康80mg/m2.结果:21例宫颈癌中7例Ⅰ期、14例Ⅱ期经1~2次术前介入化疗,所有患者最后均成功施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标本均送病检,切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坏死组织.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宫颈局部癌灶的大小,减少病灶的出血,使患者能够进行彻底的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Ⅱb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组织学明确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A组28例,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B组30例,术前同步放化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B组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A组的67.86%(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化疗能降低子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率(P<0.05)。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提高Ⅱb期宫颈癌近期临床疗效,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子宫旁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浸润癌是癌组织浸润间质的范围已超出分期Ⅰa期的标准。由于我国放疗设备尚不完善 ,目前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宫颈浸润癌根治手术范围广 ,创伤大 ,并发症多[1] 。我院自 2 0 0 0年 3月份至今 ,开展整体护理以来 ,利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全程连续护理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减少了种种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 2 4例 ,其中宫颈癌Ⅰa期 1例 ,Ⅰb期 2例 ,Ⅱa期 6例 ,Ⅱb期 12例 ,Ⅲa期 2例 ,Ⅲb期1例。年龄为 2 5~ 6 8a ,平均年龄约 4 4 .38a。大多为初中文化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1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有44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3%,其中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最高,转移率为16.1%。χ^(2)检验分析得出,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及宫旁有无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45-47+51
目的 探讨对ⅠB2期、ⅡA2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手术与单纯手术对近期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92例ⅠB2期、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实施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记为A组;余90例单纯实施手术治疗,记为B组。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浸润率、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术后1、3、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耗时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浸润率和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均低于B组,生存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ⅠB2期、ⅡA2期宫颈癌患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耗时,加快术后恢复,虽然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浸润率、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均相近,但是前者能够降低术后3年和5年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低位直肠癌肠壁内逆行浸润规律.方法对77例低位直肠癌术后标本远端壁内浸润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Dukes A、B期57例,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1cm55例(96.5%),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高中分化腺癌59例,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1cm56例(94.9%),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肉眼观察隆起型61例,肿瘤向下浸润在1cm以内57例(93.4%),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癌瘤侵犯直肠直径<0.5cm的54例,肿瘤向下浸润在1cm以内52例(96.3%),亦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本组肿瘤向下浸润超过3cm2例,均为病期晚,病理分化程度差,肉眼观为浸润型的病例.结论低位直肠癌病期较早者、病理分化程度较好者、肉眼观为隆起型者、癌瘤侵犯直肠周经<1/2者,其肠壁内逆行浸润绝大部分不会超过1cm,一般不会超过3cm.其保肛手术,下切缘3cm已属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