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他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提出了用于制度的“两个正义原则”,体现了对“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热切关注。同时,罗尔斯还深刻全面地阐述了“形式的正义”、“实质的正义”、“程序的正义”等问题。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森 《理论界》2023,(12):51-58
正义的环境的不同解读,得出不同的正义观,正义的作用范围也因此有所差异。罗尔斯大致遵循了正义的环境的休谟式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在社会基本结构层面建构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而以努斯鲍姆为代表的能力进路的正义理论家、以桑德尔为代表的共同体主义者则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方案,批判和修正了休谟式正义的环境的基本内容,意图让正义的作用范围突破社会基本结构的限制。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对休谟式正义环境的以上批判及其限度,结论是正义的伦理承诺有其承受的范围,应受到休谟式正义的环境的限制,相较之下,罗尔斯式正义观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鞠巍 《江淮论坛》2007,8(5):28-34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概念,它兼具形式和实质程序正义两层含意。作为形式限制,“无知之幕”使契约主体处于公平的选择起点。相同的知识状态和同一的自我特性,使他们必将选择某种正义原则。作为实质内容,“无知之幕”使理性主体在如何分配由合作体系产生的社会经济财富时都将采取最大最小值原则追求共赢,从而保证结果公正。罗尔斯这一理论设计对于公正的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教育公平的实施、经济法的法律保障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我们就可以锻造市场经济的“无知之幕”,保证市场经济的起点公正;通过采取按劳分配、共同富裕以及关注弱势群体政策,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分配结果的公正。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即他所谓的正义即相互性,在原则上与正义即公道并无太大差别,但是在考虑人们的行为动机时,它的要求相对较低,也更为可行。这样,它所维系的社会也就更为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确向我们指出了一条思考正义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正义是个人美德品质,“正义是德性之首”,救济穷人是慈善而不是分配正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观是不平等的正义观,关注弱者不在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之中;康德在人人权利平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正义问题,认为救济穷人是国家义务而不是个人义务,慈善是权利而不是恩惠;罗尔斯则提出了“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和“作为公平的正义”,强调了无条件的完全平等和有条件的不完全平等的统一,认为那种最大程度的增加社会弱者的利益和财富分配才是正义的,而且为了尽可能地达到公平正义,还应该对弱势群体进行适当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阎丽红 《理论界》2009,(1):62-63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引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巨大变革,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启发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关注弱势群体,反对就业歧视,体现机会的平等;要凸显公平正义的理念,走出效率至上的误区;要调节各种利益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内既有的代际正义研究主要关注和阐释罗尔斯的理论,但是,采用更广阔的政治哲学史视角对休谟、边沁、康德和罗尔斯等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代际正义内在逻辑和理论张力的理解。利己主义哲学认为自利是人类的天然权利,功利主义正义观认为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力量的博弈和利益的交换,上述观点对代际正义构成逻辑障碍。直到康德的义务论重置了正义和善在伦理学中的位置,以及罗尔斯在程序正义论中提出“无知之幕”下实现代际正义的正当决策程序,才最终完成代际正义可能性的证成。代际正义证成后又面临一些新的理论批判,但这并不妨碍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形成深远的影响,及其对我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对正义的论争入手,初步评析了当代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代表人物K·尼尔森的正义观。文章指出,尼尔森立足于对阶级与正义的关系的分析,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进行了有力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激进平等的正义观念与原则,力图阐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形式。尼尔森的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虽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但与马克思主义仍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9.
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和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至今,法对正义的追求是一直沿袭的.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正义,法的价值还要表现为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福祉、体现社会主义本性的正义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张扬实质性正义的法来契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民商法等体现形式正义的法来促进社会正义,另一方面也需要经济法等体现实质正义的法来促进实质性正义.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是通过一系列追求正义的制度规范来实现的,需要不断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的平等正义观建立在一定的“反应得”基础上。罗尔斯本人没有将“反应得”理论体系化,而是根据行文的需要散见于《正义论》相关章节。这不可避免地大大弱化了“反应得”的理论力量。本文认为,罗尔斯是在道德的不应得、应得缺乏正义的根据以及应得属于正义准则三重维度上展开“反应得”的理论论证。但是,每一重维度的“反应得”都不完善,均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如何在罗尔斯所主张的正义原则内处理好应得和平等的关系问题,这既是其“反应得”理论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也是其“反应得”理论留给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与诺齐克关于正义理论的分歧实质是传统的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卢梭为代表的平等主义价值理念之争。除了两者正义观的差异之外,两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的正义观在逻辑基点上强调个人主义;两者的正义观在价值层面上都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两者的正义观都属于义务论,并坚决反对功利主义;两者正义观共有的论证方式是诉诸直觉;两者的正义观在理论架构上都不可避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在以实现生源多样化为目标的教育纠偏行动中,种族因素只能作为决定是否录取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附加因素,并且必须对申请人进行个别化的考虑,否则就会沦为种族归类与反向歧视;在格拉特案中,多数法官选择的是实质性的社会公平正义;而在格拉茨案中,多数法官选择的是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高于、优先于一切形式的实质性的社会公平正义,程序正义是美国宪法文本的灵魂.捍卫宪法文本的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是法官进行宪法价值选择与追求和实现实质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天然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彰显其正义性的主要方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在理念设计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中,都与社会公平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构建起真正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已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一项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指导下,其关于制度正义、分配正义以及自尊等理论,对我国构建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是分配正义,财富分配的正义与非正义议题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先贤韦伯到当代美国学者罗尔斯,都在宏大正义理论的细节之处对分配正义作出了具体的、历史的、逻辑的回答,从理论上建构了市场初次分配、政府再次分配、社会三次分配的实践逻辑。在通往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征程中,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能够有效实现分配正义的生产与再生产。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义之问”,为财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按劳分配”的正义观和“按需分配”的后正义观指引。这种分配正义通过由价值共同体、财产共同体和权益共同体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而确立统一的制度安排和良善秩序,能够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见,理解共同富裕分配正义的理论范式和实践逻辑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正义理论实现了政治哲学主题的转变,是政治哲学特别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全面复兴的标志。罗尔斯建构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功利主义的理论体系,把自由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自由主义的革命性跨越。在此从四个方面对罗尔斯的政治哲学进行了解读,分别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正义主题确立背景条件、正义二原则解读、评价与启示。认真研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英美政治哲学同以霍耐特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政治哲学,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思考社会正义的两大理论路径,二者都持有规范意义上的正义思想,但在哲学运思和理论旨趣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罗尔斯和霍耐特的社会正义论中,都包含了正义的主题、正义的方法、正义的目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通过集中于社会正义中三个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罗尔斯侧重于规范的建构,以社会契约论建构政治的正义观念,但造成了其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裂。霍耐特以承认理论为基础,运用社会分析力图弥合正义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离,但其对现代社会主要制度缺乏规范建构从而与他追求的道德进步造成了紧张。  相似文献   

17.
布莱恩·巴利在其核心论著《作为公道的正义》一书中,在深入阐述作为公道的正义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实质的基础上,深刻论证了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他主要通过对自由个人主义的三种观点的分析,驳斥了麦金太尔把作为公道的正义看作是一种蕴含自由个人主义特殊类型的"偏私"论断;通过对两种中立类型的区分,揭示了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的实质,即诉诸公平而不是善;通过平等无偏的制度设计证明了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的正当性。可以说,巴利关于作为公道的正义的中立性的论证,不仅对深化当代社会正义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而且对现实社会正义实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冉文伟 《学术论坛》2007,2(3):33-36
哈耶克与罗尔斯提出了不同的正义观。在正义的应用对象是社会制度还是个人行为、正义的核心内涵是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正义的制度要求是多元民主社会还是资本主义、正义的税收政策是累进税制还是比例税制等问题上,二人都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分别选择了社会契约论和自生自发秩序论作为理论基础。二人的正义观启示我们,实现社会正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制度正义和个人行为正义、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法治与德治、公民权利和责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哲学史上,休谟和马克思都曾致力于正义问题,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二者在正义问题上的异同对把握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具有重要启示。休谟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分属两个根本异质的理论范式,它们在正义的环境、基础、目的、性质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休谟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市民社会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通过构建财产权的正义规则弥补市民社会的内在缺陷,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超越性正义理论,其目的是致力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马克思的超越性正义理论既批判又涵盖了休谟的补救性正义理论,但它不是要越过后者,而是在后者合理性基础上的一种根本推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公平观认为,公平体现了一种差别性原则,公平及公平的观念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罗尔斯的正义论则可以概括表述为最大平等自由原则、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罗尔斯的正义论对认识我国当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正确选择经济战略;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公平分配财富、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衡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