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收入体育彩民购彩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10个省(市)高收入体育彩民的购彩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分别与高收入非彩民及一般彩民比较。结果表明:(1)风险偏好、购彩认知、经济效用和外部信息作用因子是区分高收入彩民和高收入非彩民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彩民在上述4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高收入非彩民。(2)在购彩行为特征上,高收入彩民主要通过网站了解彩票;购买方式以彩票销售点购彩为主,但比例显著低于一般彩民,通过网络购彩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彩民;高收入彩民人均月购彩金额约为一般彩民的两倍,但人均月购彩金额与人均月收入之比仅为一般彩民的三分之一;购买竞猜型彩票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彩民。最后,提出促进高收入群体购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老年体育彩民购彩的时间投入、金钱投入和购彩频率对老年人幸福度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在这一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使用购彩行为问卷、幸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的武汉市彩票销售点的97名60岁以上的老年体育彩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老年体育彩民普遍保持理性的购彩行为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其购彩金钱投入与购彩时间投入相对较少,购彩频率保持较好,社会支持和幸福度状况良好;(2)加大购彩金钱和时间投入对老年体育彩民幸福度促进作用不明显,老年体育彩民购彩金钱投入与社会支持和幸福度相关不显著,购彩时间投入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但与幸福度相关不显著;(3)增加购彩频率有助于提升老年体育彩民的积极心理效应,老年体育彩民购彩频率与社会支持、幸福度相关显著,购彩频率对幸福度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且社会支持在购彩频率提高老年体育彩民幸福度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徐州市城区体育彩票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大多数彩民选择在投注点获取体育彩票的相关信息;"碰碰运气"是大多数体育彩民的购买动机;中奖率、兑奖的方便程度以及最高奖金额、奖池金额是体育彩民选彩、购彩的三大主流因素;购买金额存在显著性差异,购买金额越多,购买人数呈下降趋势;选择比较方便、距离较近的投注站点;大多数体育彩民任意选择购彩金额;绝大多数彩民中奖后,都会继续买下一轮彩票。建议:加强市场化管理与经营,创新玩法,积极引导彩民理性购彩,规避博彩风险。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0个省(市)1 552名不同玩法偏好体育彩民的购彩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玩法偏好体育彩民呈现出不同的购彩心理与行为特征。竞猜型彩民和即开型彩民主要通过网站途径来了解体育彩票;数字乐透型和高频型彩民则分别通过店前广告和电视了解。竞猜型彩民的购彩能力和购彩积极性最高;竞猜型彩民购彩前时间投入普遍较长,即开型彩民较短。数字乐透和竞猜型彩民的购彩意向受购彩认知的影响最大,即开型彩民的购彩意向受外部信息作用的影响最大,高频型彩民的购彩意向受风险偏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彩票机构开始承担和履行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传播彩票发行的正面影响,遏制负面波动,掌握社会责任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制定循序渐进、健康可持续的工作计划对于提升社会责任工作效率,进一步扩大彩票市场的规模和正面影响力关系重大。彩民作为彩票市场主体,其购彩行为及心理对彩民本身和体育彩票业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随着彩票事业的迅速发展,彩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由此产生的问题彩民己是我国体育彩票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现象。苏州市体彩管理中心在宣传理性购彩,传播体彩社会责任形象;加强彩民日常教育、逐步完善帮扶机制、引导工作精细化以及培育彩民健康购彩方面做出的具体实践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449名竞猜型体育彩民,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竞猜型体育彩民主观知识、拒绝自我效能感和购彩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竞猜型体育彩民的主观知识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购彩健康;(2)拒绝自我效能感与购彩健康中理性控制维度显著正相关,与愉悦体验、积极社交和社会危害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3)拒绝自我效能感在竞猜型体育彩民主观知识与购彩健康中的理性控制和社会危害2个维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彩民购彩健康消极效应已受到学界与社会广泛关注,而购彩健康积极效应却历来被人们忽视,辩证地看待购彩健康两面性有助于提高体育彩民购彩健康水平。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基本框架下,考察社会生态系统因子(个体、人际和社会3个层面)与购彩健康的关系,以及缓冲因素(感知风险)和促进因素(购彩预期)在其间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3770名体育彩民进行调查发现,控制幻觉、父母购彩行为和不当宣传对购彩健康消极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和谐激情和同伴态度对购彩健康积极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感知风险在控制幻觉、父母购彩行为和不当宣传3个因子与购彩健康消极因子间起负向调节缓冲作用,相比高感知风险彩民,控制幻觉、父母购彩行为和不当宣传对低感知风险彩民的购彩健康消极因子正向影响更大;购彩预期在和谐激情和同伴态度2个因子与购彩健康积极因子间起正向调节促进作用,相比低购彩预期彩民,和谐激情和同伴态度对高购彩预期彩民的购彩健康积极因子正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公共健康视角下体育彩民的购彩危害具有普遍性,相比临床病理学购彩危害研究聚焦于问题彩民的诊断和治疗,公共健康理论认为,体育彩 民购彩危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研究重心在于一般体育彩民购彩危害的预防。购彩行为在购彩危害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风险 购彩行为阈限值的有效区分可为购彩危害预防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有助于推动体育彩民购彩危害最小化。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探索体育 彩民低风险购彩行为最佳阈限值与危害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表明:体育彩民形成了坚持购彩的习惯,购彩频率普遍较高,购彩金钱和时间投入 较为理性,但仍有部分体育彩民投入相对过多;体育彩民低风险购彩是指,经历2种以下消极后果的购彩行为;风险曲线分析显示,购彩行为强度越 大,体育彩民经历的购彩危害风险越高;ROC曲线分析确定购彩支出占收入比、月购彩金额、月购彩频次和每次购彩前研究时间的最佳低风险购彩 阈限值分别为5%、100元、15次和20 min,均能有效鉴别购彩危害;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当超过4个低风险购彩行为阈限值时,体育彩民购彩危 害风险会显著增加。低风险购彩行为阈限值的确立对降低体育彩民购彩危害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21,(6):510-514
本研究以过度自信为中心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竞猜型体育彩民主观知识对问题购彩影响的内在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972名竞猜型体育彩民,结论:1)感知风险与问题购彩显著负相关,主观知识、过度自信均与问题购彩显著正相关;2)竞猜型体育彩民过度自信在主观知识与问题购彩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知风险对过度自信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对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做出一定的调节。总体来说,随着感知风险的增长,过度自信对问题购彩造成的影响明显下滑。  相似文献   

10.
肖毅  李海  吴殷 《体育科研》2012,33(3):23-27
针对目前彩民购彩行为纸质问卷调查存在的样本量不够、数据不真实、调查周期长、成本较高、统计分析效率低等不足,结合传统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和网页设计的优点,将用于甄别问题彩民购彩行为的纸质问卷转换为网络问卷,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彩民购彩行为网上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架构、功能模块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在对问题博彩的概念、社会负面影响、评断标准等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上海体育彩票中问题博彩的现状,探讨造成问题博彩的原因,并从建立问题彩民社会救助机制这一视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影响南京体育彩民彩票消费行为若干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南京体育彩民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彩票消费冲动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职业群体更偏好购买体育彩票:高中(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化程度的群体为体育彩票消费主体;低收入的消费群体更热衷于体育彩票;影响消费购买彩票的动机以“物质性”动机为主;报纸和电视对彩民的购买行为的影响最大;彩票市场的竞争是影响体育彩民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绝大多数家庭对购买体育彩票持积极支持或默许的宽容态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5-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法分析我国体育彩票销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率、受教育程度、投注终端密度、百万大奖个数等是影响体彩销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体育彩票销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与老龄化率显著负相关,与高中(中专)学历比重、投注终端密度、百万大奖个数显著正相关。建议开发适宜老年群体的体彩品种,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尽可能吸引、留住老年彩民;在体彩产品设计、营销宣传方面,充分考虑大专及以上学历群体的需求,大力优化彩民结构,培育新彩民;打破成本壁垒,突破传统投注站点局限,大力拓展体育彩票兼营、联营销售模式,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类型多样、便捷高效、体验良好的销售体系;优化奖项设计,充分发挥百万大奖的“大奖效应”,把握好营销节奏,开展多节点、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彩民购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体育彩票的三大游戏玩法之一,即开型彩票曾创造了辉煌历史。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乐透型彩票和竞猜型彩票越来越受到购彩者的青睐,即开型彩票随之越来越边缘化。完善产品结构,打破即开型彩票销售瓶颈,对"建设负责任、可信赖、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公益彩票"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仓库前移的角度,对解决即开型彩票销售瓶颈展开积极地探索。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做为国家进行电脑销售体育彩票的试点省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就体育彩票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整理与统计,针对海南省彩民的构成、人们对体育彩票的认同程度、消费特点、影响体育彩票销售量的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欧美各国彩票业的发展历程,并从人们购买彩票心态、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和彩票发行公平性等3个方面对欧美各国彩票业的社会福利后果做了评价,从中找出可供我国彩票业借鉴和吸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由此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认为我国彩票市场尚未饱和。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体育彩票业数据,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体育彩票业发展的空间网络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我国省际体育彩票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省际体育彩票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省际体育彩票业发展的网络结构并非"等级森严",但随时间的变迁其互动联系进一步增强。省际体育彩票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中的连线增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对我国省际体育彩票业发展的空间关联及空间溢出效应具有较大影响力,在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中处于比较中心位置,扮演着"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在省际体育彩票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中,第Ⅰ板块包括北京和天津两市,属"双向溢出"板块,第Ⅱ板块包括广东、上海等5个省市,属"主受益"板块,第Ⅲ板块包括吉林、内蒙古、河北等9个省(区市),属"主溢出"板块,第Ⅳ板块包括江西、湖北及广西等15个省份,属"经纪人"板块。各大板块间存在不同方向、不同路径的互动传导机制,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均存在比较显著的"梯度"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体育彩票业是我国体育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本文介绍了体育彩票的性质、特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这一现状,对体彩带来的社会效应提出质疑。要真正改善彩票的福利公平,需要更多高经济层次的彩民,更多的低经济层次的彩票公益金受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