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俊  杨敬一  徐心茹 《现代化工》2013,33(1):52-54,56
针对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开展电絮凝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因素对污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 mA/cm2,电解时间为20 min,极板间距为2 cm时,含油污水脱油率达到92%。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污水含油量和水质矿化度对电絮凝除油效果的影响,初始油质量浓度越低,处理后污水含油量越少;污水矿化度越大,脱油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
自制聚结脱水简易检测装置,考察市场现有聚结滤芯产品的聚结脱水性能,研究流速、初始水含量、乳化时间等因素对聚结滤芯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范围在250~400 ml/min之间、初始水含量为0.1%和3%,乳化时间为5 min和15 min几种试验参数下,聚结滤芯脱水性能与试验参数变化无关;市场上聚结滤芯产品脱水性能相当,其中聚结滤芯Y的性能稳定性略差。  相似文献   

3.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黏度大、污水中油珠粒径小、乳化程度高、难以分离的问题,研制了具有除油功能的除油剂D01001.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除油剂投加量、药剂强化反应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以及药剂反应后捕获时间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型处理试验装置的现场试验研究,小型处理试验装置出水含油平均为29.27 mg/L,可以满足大庆油田过滤设备要求的进水含油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石油加工过程中,经常产生高乳化含油污水,如电脱盐含油污水、油品精制过程中产生的碱水、洗槽站油罐车特洗水等。其特点是污水乳化严重,含油量高、水量小。用常规的破乳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结果。对污水处理系统经常造成水冲击。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对此类含油乳化废水的特点,开发出电絮凝破乳除油工艺,在1990年通过中石化总公司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5.
新型的纤维-液膜油水分离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玲英 《化工机械》2002,29(3):140-142,146
介绍一种新型的纤维 液膜油水分离设备 ,主要由聚结罐和分离罐组成 ,采用改性强亲油性纤维作为聚结罐内件 ,使含油污水中的细小油滴通过强亲油性纤维在较短的时间内合并为大油滴成为可能 ,缩短分离罐沉降时间 ,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试验表明 ,新型的纤维 液膜油水分离设备用于处理含油污水是行之有效的 ,用于处理稀油污水比稠油污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含油量油田污水的絮凝去除浊度效果,考察了单独使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两者复配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AC与CPAM药剂配比、水样p H值、静置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悬浮物粒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样p H值7.0、CPAM和PAC的加入量分别为3 mg/L和50 mg/L,静置时间为1 h时,不同含油量污水处理后浊度去除率可达94%以上,在此条件下可完全除去污水中粒径2.5μm以上的悬浮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含油量油田污水的絮凝去除浊度效果,考察了单独使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两者复配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AC与CPAM药剂配比、水样p H值、静置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悬浮物粒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样p H值7.0、CPAM和PAC的加入量分别为3 mg/L和50 mg/L,静置时间为1 h时,不同含油量污水处理后浊度去除率可达94%以上,在此条件下可完全除去污水中粒径2.5μm以上的悬浮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油田开采活动的增多,在油水分离阶段面对着大量的含油污水,如果其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对生态环境将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随着采油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常规含油污水处理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油田含油污水过滤器的应用日渐普遍,如:气浮除油、聚结除油、核桃壳及石英砂等。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如:除油效率偏低、出水水质较差及过滤性不稳定等,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各类过滤器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阐述了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的过滤器设备的应用、问题及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选出聚结材料并应用于油田水处理,本文通过实验室聚结实验,使用自制模拟含油污水,对比分析PVC、PU、stainless和PA的聚结效能并探究水力条件及材料PPI对聚结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的聚结效能要高于其他3种材料,含油量去除率最高可达95%;水力停留时间在80min时趋于稳定,振荡频率在150r·min-1时趋于稳定。经油田化学驱污水验证实验也得到相同结论。室内实验结果可以为工业上聚结材料种类、结构的选择以及水力条件的调控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含油量是油田污水的重要指标之一,快速分析油田污水含油量对油田污水达标回注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测量了油田含油污水水样的紫外透射光谱,基于含油污水紫外透射光谱,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建立模型预测油田污水含油量,并比较了4种预处理方法对CNN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油污水透射光谱经Savitzky-Golay平滑法预处理后建立的CNN模型优化效果最好,其rp和RMSEP分别为0.964 9和1.8470。相比于利用原始光谱建立的CNN模型,SG-CNN模型的rp增加了0.000 7,RMSEP降低了3.29%。而另外3种预处理方法对CNN模型的预测能力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因此,在使用CNN对油田污水含油量进行分析时,可使用SG预处理方法进行模型优化。本研究为油田污水含油量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表面改性磁种-磁滤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表面改性后的磁粉,磁性颗粒分别作为磁种和磁滤材料,以出水含油量、除油率为试验指标,采用磁种-磁滤技术处理江苏油田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Fe3O4磁种粒度小、比表面积大,与油滴的吸附亲和力增强,且包覆在Fe3O4表面的偶联剂能阻止Fe3O4微粒聚结,减缓沉降速度,从而提高除油效果.当进水含油量为140.3mg/L,磁种投加量300mg/L、搅拌强度250r/min,搅拌时间20min、磁滤速度25m/h、磁感应强度0.0839T时,出水含油量降为19.8mg/L,除油率迭85.9%.  相似文献   

12.
改性半焦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采出水的数量巨大,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探索一种高效低成本处理油田含油废水的方法,本文研究采用半焦对油田含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的半焦对含油废水的去除效果明显,甚至可达90%以上,达到了油田二次采油回注水要求。研究还对半焦的吸附机理和废水浓度、过滤速度对除油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污泥脱水生产过程中,带式压滤机不能处理油泥并且滤液悬浮物较高的问题,采用离心脱水机与溶气气浮机组合的工艺,在获得较高含固率的同时有效去除了滤液中的油和悬浮物,满足了后续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提高了污泥处理效率,在保证装置平稳运行的同时实现了离心脱水机对脱水泥浆的最大减量化。  相似文献   

14.
刘光  未碧贵  武福平  常青 《化工学报》2016,67(5):2101-2108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DN101对石英砂滤料进行表面干法改性,增强滤料的亲油疏水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改性时间、DN101浓度以及改性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亲油亲水比LHR作为评判改性效果的标准。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70 min、DN101用量为1.2%、反应温度为60℃时,DN101干法改性石英砂效果最好,LHR值由未改性时的1.25提高到最大值11.1;改性石英砂对15.61 mg·L-1含油废水的吸附容量由未改性时的0.17 mg·g-1增大到0.25 mg·g-1;对17.3 mg·L-1含油废水的过滤去除率由未改性时的72.6%提高到97.8%。扫描电镜、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N101以化学键的方式与石英砂表面官能团结合,对石英砂形成了均匀稳定的包覆层。  相似文献   

15.
葛坤玉  陈祥迎 《广州化工》2014,(18):80-81,109
针对油污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本文提出可用高温炭化海藻酸钠制备的多孔炭材料解决油污水问题。实验首先考察不同炭化温度得到的多孔炭材料对油污水的吸附性能影响;其次多孔炭材料的用量对油污水处理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多孔炭材料在油污水中的吸附时间对油污水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当炭化温度为900℃时,多孔炭材料的吸附能力最强,油污剩余量最少;当多孔炭材料的质量与油污水的体积比为1 g∶0.5 L时油污水的含量最低;当吸附时间为6 h时,油污水的含量最低。结果表明,多孔炭材料用于油污水的治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望在未来油污水处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含油污泥的废油置换脱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珂  朱建华  周勇  武本成 《化工学报》2013,64(9):3396-3403
以辽河油田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车用废润滑油高温置换脱水的新方法。本文对置换脱水过程中,废油在含油污泥内部的渗透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油温、含油污泥样品尺寸及初始水含量等因素对脱水过程中含油污泥油、水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置换脱水过程中,吸入的车用废润滑油首先进入含油污泥试样表面,随后逐渐向内部渗透;含油污泥样品的油含量随时间延长经历减量期、增量期及基本恒定期三个阶段,其中增量期为吸油的主要阶段。油温及试样尺寸等因素对置换脱水过程中含油污泥样品的油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脱水含油污泥样品的最终油含量影响不大;含油污泥的最终油含量受其初始水含量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含油污泥试样进行预干燥处理,可有效减少其在废油置换脱水过程中的吸油量。  相似文献   

17.
岑驰  朱莹  段明 《化工进展》2018,37(10):4074-4079
目前油田聚合物驱主要研究的是提高采收率和驱油机理,在采出污水稳定性方向少有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针对一种表活聚合物(活化剂)对采出污水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测量离心后污水的吸光度研究了未处理、剪切水解前和剪切水解后3种状态的活化剂对模拟采出污水稳定性的影响,接着用zeta电位仪、分配系数实验和双偏振光极化干涉测量分析仪(DPI)测试评价了模拟采出污水中油滴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用界面参数一体测量系统测试和评价了活化剂对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弹性模量、黏弹性模量和扩张模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活化剂驱采出污水稳定性低于模拟水驱采出污水稳定性;当污水中存在活化剂时,污水中油滴间的静电作用、扩张模量和弹性模量下降,从而降低了采出污水稳定性,且分子量的大小对此结果无影响,但活化剂水解度增大后,采出污水稳定性降低则是因静电作用和粘性模量的降低。当污水中已存在活化剂时,随着活化剂浓度增加,污水稳定性增强,主要是因为油水界面膜强度增强,界面张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不溶性阳极电解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墨作阳极对含油废水进行电解气浮处理研究,对电解法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考察了电流强度,电解时间,极间距和pH值对废水中油去除率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电解时间是影响废水除油率的最显著因素。在电流强度为0.38A,电解时间为28min,极间距为1.5cm,原水pH值为7.1的条件下进行电解气浮实验,废水除油率达到93.59%。  相似文献   

19.
龙爱伟 《广东化工》2013,(22):99-100
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通过必要治理使采出水达到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将处理后的水回注到油层作为驱油的驱替液,可使油田实现注水二次采油.文章建立了一套300 m3/d一体化集成物化污水处理装置.本设计方案中设备使用“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多功能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全自动深层过滤器”双流程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是处理含油污水回注油层达到A1标准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波长系数倍率法测定电厂废水油含量。以225 nm和254 nm为检查波长,浮油为标准油。萃取比(V石油醚∶V废水)取25∶50。双波长紫外法测得设备进、出口油的质量浓度为49.44、4.31 mg/L,测定结果比单波长紫外法偏差小,与红外法相当。双波长紫外法定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