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金色年华》2009,(5):27-27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2.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3.
刻苦练字,年少就被称为书法家 戚卫杰自幼喜欢书法,三岁开始就临摹许多书法名家的字帖,上小学时已经能写出一手好看的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每每听到老师和同学夸奖自己字写得好,他心里别提有多快乐了。读小学二年级时,他参加全市少年儿童书法大赛获得二等奖,被书法界誉为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4.
看透与宽容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启功已经开辟了一条对古代字体和诗文声律进行独创研究的蹊径,他已融会了古典文学、经学、史学、哲学、宗教学以及书法史、绘画史、礼仪民俗、古代典章制度等诸多学科,被他称为业余嗜好的书法.由于史无前例的“运动”而练得“登峰造极”,所获得的声誉远远超过了他的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5.
海珠 《当代老年》2013,(4):24-25
年近七旬的蒋继林是福建龙岩连城人,他自创的“太极悬空书法”,即用左手写反字,被称为“八闽一绝”。蒋继林从小就喜爱书法艺术,写得一手好字。1991年的一次“书友”笔会上,他看到大伙都在案台上写字,觉得没劲,就想到离了案台试试。有了这种想法,他开始练习“悬空书法”。起初,老蒋搬来两条凳子,  相似文献   

6.
一、书法家巧答皇帝南齐时有个王僧虔(公元426~485),琅琊临沂人。官至侍中,是晋代王裁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当时,南齐高带来道成也擅长书法,而且不乐意自己的书法低于臣下。王增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显露才能。一天,齐高帝提出,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书法的高下。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写毕,齐高帝傲然地问王增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既不愿抑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他眉头一皱,从容答道:“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齐高帝听…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着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8.
陈传熙 《公关世界》2023,(14):151-152
<正>我与颜默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遇,得知颜默先生在书法艺术与理论方面很有研究,交谈中他把新出版的《颜默书法与理论作品集》赠予我。回到家细细品味,作品集中一幅幅书法力作与具有独到见解的研讨文章,让我暗自感叹这位天天在军校工作的人,怎能在书画领域创作出令人心旷神怡的作品,是什么孕育了他如此浓厚的书画情缘呢?  相似文献   

9.
谷庆池先生学识广博,爱好广泛,他既是书法家,又是摄影家、作家,是位多种艺术融为一身多才多艺之人。身为国家干部的谷庆池先生,这些年来将从政之余的时间大部分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多年来他的书法、摄影、诗歌、散文,多次参加全国、省级赛事,均取得佳绩。尤其他的书法作品近几年参加国外、全国、省大赛均有获奖,尤其是去年参加迎奥运全国书法大赛获得金奖。显示了谷庆池先生雄厚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0.
夏爱华 《当代老年》2014,(10):39-39
李叔同,精通音乐、戏剧、绘画、诗词、书法等,在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1918年8月19日,38岁的他悄然遁入空门,正式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此后的24年,他在佛寺中度过。怡然自得,如鱼得水。虔诚的修行生涯,使他最终成为一代高僧。  相似文献   

11.
《炎黄世界》2011,(6):28-29
吴南生同志是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他在从政之暇,爱好书法创作,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上追王羲之、王献之,并融合祝枝山、董其昌、傅山、王铎等名家精髓,参合己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所谓“书贵瘦硬方通神”,用来解读吴南生的书法艺术,是较为贴切的。本刊这次选登了吴南山同志近年的几幅书法作品,特别是年近九十时期的力作,可以直观地了解他虽然年岁大了,但写起字来仍然“力透纸背”,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与涵养。  相似文献   

12.
正"工作需要"变成了爱好大部分人一开始练习书法是兴趣使然,可张传英老人不是这样。他在安徽省工会工作时,经常为工会书写壁报、喜报、贺信、通知、标语等。为了能把字写得更漂亮,张传英空闲时开始练习书法。而当真正进入这扇浸染着墨色芬芳的大门时,他逐渐沉醉于书法的独特魅力。不知不觉,练书法从"工作需要"变成了他自己的爱好。  相似文献   

13.
笑尘 《老年人》2008,(8):48-48
白石老人一生勤于艺事,于木工工艺,雕刻,书法,绘画,金石无所不精,但他自己最得意,最自许的却是诗。  相似文献   

14.
齐白石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国画大师,他在山水、花鸟、人物、金石篆刻、诗文、书法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建树,被誉为“百年难现”的全能艺术家。他同时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其逸闻趣事广为流传,成为他杰出人生的另一道奇异风景。  相似文献   

15.
我是画家,根茂是书家,画家给挡家写评在常人看来有点隔行,但我感觉还不太别扭,原测有二:第一,我与根茂共事十余年,常看他写字,亦常听他讲书法,  相似文献   

16.
老英雄新追求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书画展的大厅里,「树老雄风在」5个大字,雄浑、刚健、粗犷,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前来参观的人无不夸赞:「字写得不错,有功底。」须知,写字的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78岁高龄的刘梅村老人。刘老是进入古稀之年开始学书法的。他学书法...  相似文献   

17.
冷门     
李景 《中外书摘》2006,(3):87-87
妻子下岗一年多,陈南山心烦了一年多。他在博物馆专攻明清建筑的构件——“牛腿”,被人戏称为“牛腿专家”。虽然他每天仍然坚持练习书法,但因心神不宁,结果是有笔无墨,有墨无神。算了,面对现实,生计为上。  相似文献   

18.
我和杨彬曾在同一部门共事,自从退休后,虽同居青城,却久未谋面。最近偶闻他在书法方面学有所成,其习作有一定的艺术境界,可登大雅之堂。对此,我登门拜访,以窥究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五四运动总司令”和中共第一任总书记而著称于世的,却少有人知道他不仅是音韵学专家、文字学专家,而且还是位书法大家。  相似文献   

20.
李一 《公关世界》2016,(24):69-73
我在任城读书时是没有书法课的。虽没有书法课,但书法的学习是没有停止的,课余时间经常练字,主要是晚上在教室里临池。经常一起临池的有齐开义、尤涵等同学。他们临池的水平都比我高,我常向他们请教。我当时临池比较杂,学米芾、学颜真卿也学篆隶,写得不少却不得要领。一次,齐开义郑重地对我讲,要注意笔法,建议我学一学沈尹默的书法,听他的建议,我就把沈尹默的《执笔五字法》当作范本临了一段时间,还用沈尹默书体写了两首台湾同胞怀乡诗参加“全国大学生首届书法竞赛”,居然还获了奖。我后来走上书法之路与那次获奖有关系,更与齐开义的开导有关系。时光匆匆,任城读书已是三十年前之往事,但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尤其是齐开义在书法学习上对我的帮助是不会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