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特征,揭示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为该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74—2016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干湿情景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等级干旱对其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1974—2016年,年、季尺度上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少)和过火面积大(小)与气候的干湿状况(等级)基本一致,但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与气候干湿状况相关更为密切。年尺度上,SPI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与过火面积的自然对数则呈较弱的负相关;季尺度上,各季节SPI与对应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过火面积的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以春季相关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则相对较弱;不同季节SPI与年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前一年冬季SPI对当年火灾次数的贡献最大。可见,气候干湿状况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SPI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亦能较好地指示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火灾的过火面积的相对变化情况,可为森林火灾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上海气温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年代际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上海1873—2001年的冬、夏季平均温度和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同期和超前相关以及滑动相关系数,讨论了上海冬(夏)季温度与太平洋海温场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差异。结果发现,上海冬(夏)季温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增暖的趋势,而且与太平洋海温场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区域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这种相关关系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用统计方法做短期气候预测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用太平洋海温场进行统计预报的过程中,适当考虑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关差异,将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减少统计预测方法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任敏  钱玉萍 《气象》1996,22(6):46-48
统计了1993年1月-1995年4月冬半年(11月次年4月)火险等级预报与实况等级的相关关系,着重分析了火险预报与森林火灾的关系,得到较好的结果,同时提出了对火险预报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利用枣庄1958-2005年逐月平均气温序列,计算了其统计特征量、长期变化趋势、振荡周期和突变现象。结果表明:(1)枣庄气温具有明显的季风性大陆气候特征,总体呈现正态分布。(2)近50年来,枣庄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枣庄的年、季气温都存在突变现象且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3)各季节的气温都存在一定的显著震荡周期,有的还含有很强的超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该预测系统能对我省作物生长季内任意滑动段(10天~2月)气温,利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和对影响我省气温的物理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目前是短期气候预测人员对任意滑动段气温预测的主要依据,通过1年来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建立的5个边界层站(湄潭、巴中、什邡、曲麻莱、狮泉河)2019年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地层大气要素变化和陆—气能量交换特征及异同点,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地层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均符合一峰一谷的常规日变化特征,气压具有双峰双谷的日变化特征。(2)高海拔台站近地层温度日变幅(12℃)高于周边低海拔地区(4~6℃),季变幅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不显著。(3)相对湿度与温度关系密切,相对湿度的垂直结构和日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垂直梯度夜间显著高于白天,峰值出现时间随夏、秋、春、冬季呈现季节性滞后,而谷值超前。(4)风速春季较大,夏、秋季次之,冬季小,季变幅略小于日变幅;低海拔区域的风速及其日变幅均显著低于高海拔区域。(5)低海拔区域气压季变幅(>13 hPa)远高于日变幅(2.5 hPa左右),而高海拔区域气压季变幅(>3 hPa)略低于日变幅(2 hPa左右)。(6)感热通量春季大、冬季小;感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在高海拔区域均较高,二者具有较一致的日、季变化特征,表明大气动...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分析大兴安岭林区生长季气温的变化特点及规律,从而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8个气象站点1980-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性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小波函数(Morlet小波)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生长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林区生长季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长季平均气温明显增加。生长季平均气温第1特征向量呈现一致正变化,区内低值中心在北极村附近,高值中心在呼玛附近,其振幅以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区域特征明显。近38 a时间尺度上生长季平均气温存在28 a、22 a和8 a 3种明显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气温和降水百年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谢庄  王桂田 《大气科学》1994,18(6):683-690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20年气温和150年降水资料的分析发现:(1)年和季的平均气温变化有着明显的一致性,1920年是个转折点,前期偏低,后期偏高。(2)冬、夏季的极端最高气温近20年来呈偏低趋势,而极端最低气温呈持续偏高趋势。(3)年、季极端气温差值距平1972年以前以正距平为主,1972年以后以负距平为主。50年来差值持续变小。(4)北京与中国东部、北半球、全球平均气温在1920年以前趋势相同。1920年以后,北京和中国东部的趋势相同,而和北半球、全球有着明显的差别。(5)北京的年降水从50年代至80年  相似文献   

9.
1996年大田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刘布春(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010051呼和浩特)1996年大田作物生长季(3-9月)全区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前春气温低,墒情好;后春初夏降水偏少,旱情有所发展;6月中旬的中一大雨降水过程使旱情基本解除;...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大田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刘布春(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010051呼和浩特)1996年大田作物生长季(3-9月)全区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前春气温低,墒情好;后春初夏降水偏少,旱情有所发展;6月中旬的中一大雨降水过程使旱情基本解除;...  相似文献   

11.
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在汛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汤懋苍  张建 《高原气象》1994,13(2):178-187
10^0所以内的各种气候变化,除正常年变化外,其余各种变化或因周期太短(如正常日变化、天气周期变化),或因气温振幅太小(如年际变化、月、季变化等),对3.2m地温化幅度的贡献均在0.05-0.15℃之间,故消除了正常年变化(取距平后的)3.2m地温场(T32)在相当程度上是3.2m以下地热活动的反映,特别是│T′3.2│≥0.5℃的高(低)温中心,基本上是地下热活动的反映。分析了1980年以来逐季  相似文献   

12.
对刘桂馥(1995)[1]提出的递归相似进行计算机编程,并用此法作了特殊个例分析。与统计概念不同,文中的跃变定义为前R个数据不能完全表达当前时刻值的程度。通过对百余年(1856—1991年)南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季海温距平的递归相似分析发现:在适当分辨率下,当6≤R≤20时跃变具有准10年周期;当25≤R≤80时跃变主要出现在1890年左右、191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50—70年代为跃变的群发期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刘桂馥(1995)〔1〕提出的递归相似(又称递归分解)方法,考查了百余年(1856~1991年)南、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季距平的状态跃变。发现在适当分辨率下,海温跃变具有准10年周期特性  相似文献   

14.
详细研究武汉市建国后30多年火灾若干特点,并揭示出火灾(次数,经济损失)年代演变、火源分类及其年代变化和火灾昼夜变化,火灾区域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  相似文献   

15.
探究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夏玉米品种布局调整、保障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1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玉米及后茬轮作小麦的发育期观测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1—2019年河北省夏玉米潜在生长日数无显著变化、潜在积温显著增加(P<0.05);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显著增加(P<0.05),生长日数利用率从1981年的80.4%提高到2019年的94.5%,积温利用率从1981年的84.5%提高至2019年的94.9%。河北地区夏玉米潜在生长季日数、潜在积温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生长日数利用率及积温利用率整体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廊坊地区生长日数利用率及积温利用率均较高(95%以上),邯郸生长日数利用率较低(85%以下)。1981—2019年夏玉米花前积温与花后积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9.6、58.7℃·d·(10 a)-1,花后积温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花前积温,积温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1.6下降到2019年的1...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10年春季、秋季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SVD等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河北春秋季降水异常变化及其与对流层中低层环流的可能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春秋季降水异常存在全省一致和南—北相反两种模态.春季,当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东西伯利亚海出现负异常,我国东北地区到日本海为正异常时,河北春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石家庄表现最明显);反之,河北春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秋季,当欧洲的西北部500 hPa平均高度场为负异常时,河北大部秋季降水偏少(中部表现最明显);反之,河北秋季降水偏多.春秋季干旱的出现与贝加尔湖阻高(或高脊)及东亚大槽偏强有关.850 hPa偏南风减弱是导致春秋季干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兰州避雷检测工作的认识王文健(兰州市气象局730020)前言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兰州地区平均雷暴日数为34天,最多可达49天,属较多雷击区。由于雷暴天气频繁,几乎每年都有因雷击而造成的建筑物被毁、停电停工、诱发火灾、财产损失或人畜伤亡等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年、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陈兴芳  孙林海 《气象》2002,28(7):3-9
通过对我国年、季降水的年代平均距平百分率图的对比分析,计算10年滑动平均距平场相关系数和年代之间平均距平差值t统计量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年、季降水具有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对于降水的年代气候预测和短期气候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厦门能见度的准周期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厦门机场2000~2002三年白天(08~20时)逐时能见度及相应的相对湿度、风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发现厦门能见度有显著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内和准两周等不同尺度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这几种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每天有记录的时刻08~20时,能见度日变化明显,在清晨、傍晚最低,午后最高;能见度存在季节变化,在一年中3~5月能见度最低,这正对应着厦门的雾季,厦门地区的能见度与当地的雾关系密切;能见度还存在显著的季节内(30~60d)变化和准双周(10~20d)变化,这与东亚季风区内的大气振荡有关。  相似文献   

20.
谢晖 《广西气象》2002,23(2):35-36,57
阐述了2001-2002年广西冬作季(2001年11月-2002年3月)的气候状况,并就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出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