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回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布置原则,介绍了试点小区成功的范例,指出应尽快建立环境设计的规范、法规,并将环境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公共空间是生态住区设计的重要方面,公共空间的冬季适宜性对寒地城市居住区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寒地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日照环境特征及现状问题的总结和剖析,选取典型寒地城市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和环境模拟软件,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特定时间段物理环境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合空间分析和使用人群的活动特征,对方案重新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公共空间更具冬季适应性,并较好的契合寒地城市居民的活动特征。本文初步探讨数字模拟在寒地小城镇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一种将空间句法和环境模拟相结合的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中外建筑》2010,(4):88-90
居住自古以来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居住区不仅为居民提供居住场所和空间,也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因此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应从宏观着眼,从细节入手,考虑各种居民的不同需求,达到人性化设计。本文立足现代城市的居住区内,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居住区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针对当前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普遍存在"缺乏人性关怀"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设计人员视角探讨我国居住区公共空间人性化环境的营造方法,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细节要素方面对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洁梅 《规划师》2007,23(4):38-40
现代居住区的公共环境需要有不同性质的空间和设施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由此带来的公共环境使用上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问题是本文关注和分析的重点.规划师应将更多的关怀融入设计之中,从居住区道路交通、特殊人群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消极空间的安全性方面,创造安全、舒适、实用的人性化居住区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设计师主观能动性创造的结果。由于各居住区的情况不一以及设计师的水平高低而导致其创造出的居住区空间给使用者带来的感受也是好坏不一。因此将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引入居住区设计中,可以有效避免设计意图和实际使用情况相悖、建筑物理环境恶劣影响使用者使用等情况发生。提出以居住区公共空间建筑物理环境分析为主导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各种建筑物理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得出居住区公共空间适宜性评价,并以此来引导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交往空间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四个层次逐步渗透过渡,有序组合.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基于空间的特性,从人的交往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首先,利用不同的元素构建建立层次分明、尺度合理的空间,给人以领域感与亲切感;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当地的文化,帮助居民确立归属感;最后,在满足居民基本的活动需求同时,引导人们在户外进行各种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浅谈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聪龄  沈涛 《山西建筑》2007,33(6):11-13
从社区的自然环境、交往空间的创造、环境设施的配置、人文景观、居住区等方面阐述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特点,指出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寒地城市居住区的公共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区的公共环境提供交往与共享的空间,并体现出社会性与地域文化。寒地城市居住区的公共环境应针对寒冷气候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根据不同人群的行为活动分类以及不同年龄人群的行为需求来指导设计,变不利的气候因素为城市的地方特色,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9.
姚刚  冯姗姗  陈华 《山西建筑》2006,32(4):41-42
解释了居住区外部空间的涵义,以天津万科水晶城为例,从公共和私密空间、交通空间、绿化空间、交往空间四方面分析了其成功的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总结了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赵洁梅 《建筑知识》2006,26(3):23-2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居住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文指出现代居住区公共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同性质人群的使用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和设计要点,倡导设计师将更多的关怀融入设计之中,从不同人群的实际使用需要出发,创造出安全、舒适、实用的人性化居住区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杨府卿 《山西建筑》2005,31(7):244-245
通过对居住区环境设计要素的分析,对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居住区中的不同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性设计的“行为空间”理念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解本娟  朱玲 《华中建筑》2006,24(10):102-104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旧居住区的建筑.使用人群及中心邻里空间的特点,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的现状,从邻里的空间、绿地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寻求适宜的旧居住区户外邻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变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生活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功能出现衰退,居住区公共空间转向休闲属性,由此而带来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分析了构成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的各个景观要素,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邱龄仪  袁超 《江苏建筑》2014,(2):5-7,53
城市气候的相关研究在高密度城市已广泛开展,但对中国的发展中城市而言尚缺乏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居住区公共空间的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居住区的规划以及居住区内住宅类型的影响,并且居住区外部风环境质量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尤其直接。研究选取南通市不同类型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风环境运用CFD技术进行相关模拟。在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相关结果可用于今后对发展中城市的设计及规划实践,以期营造更为合理与宜居的居住区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长春市旧城区中,存在大量的不封闭居住区,这些居住区建筑中间的公共活动空间("微空间")的配套设施并不健全,本文针对这些"微空间"对长春市典型地段进行调研,并分析出空间特征及公众的需求,为相关项目进一步进行"微空间"活动设施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上海的三个居住区作为调查对象,以公共活动为研究视角对住区公共空间的节约型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通过优化功能配置和空间品质实现高效节约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辨析居住区与居住社区在概念内涵上的差异,指出了我国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问题——居住区社会空间内涵的缺失。提出了居住社区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立足于居住社区建设的公共交往空间构建的五个方面,而且在设计相关的组织构建方面提出见解。最后基于居住社区建设对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能力培养给予意见。园林设计是住区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居住社区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园林设计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玉红 《山西建筑》2006,32(14):25-26
针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不断被人重视的现象,介绍了居住区内绿地和绿化设施的布置及设计方法,分析了居住区景观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实现措施,使居住小区的景观更加合理舒适。  相似文献   

20.
陈曦  曾典 《工业建筑》2006,36(Z1):9-13
合理的居住区布局结构和组织形式是提升居住区居住质量、完善开放空间系统、促进环境行为的必要条件。现有的居住区的构成以及布局模式而言,因为地理位置、自然气候以及设计人员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构成与布局模式各具特色。如果能够建立一种标准的符合居民行为要求的环境模式,将会进一步推动建筑和规划的发展。为此在不同的居住区模式下,用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对各种居住区的公共环境进行了研究,以期从多种居住区构成与布局的模式中选取一种标准的,最符合居民行为要求的居住区公共环境的构成与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