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按所经术式不同分为腺叶峡部切除术组(A组)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组(B组),每组43例,A组中Ⅰ期20例,Ⅱ期23例,B组中Ⅰ期22例,Ⅱ期21例.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Ⅰ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率高于B组[43.5%(10/23)比14.3%(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9.3%(4/43)、9.3% (4/43),明显高于A组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大小是选择合理术式的重要影响因素.腺叶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Ⅰ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Ⅱ期患者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为PTH降低组(114例)和PTH正常组(514例),并分析两组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手术术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血清钙离子检出值的差异,评估影响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因素。结果 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PTH水平降低发生率为18.2%(114/6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血清钙离子检出值与术后患者PTH水平降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P=0.042)和手术方式(P=0.008)是影响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理分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对患者PTH水平降低有影响,其他病理分型均无影响;对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术式对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辽宁朝阳地区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方法31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接受了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调查,并与疾病性质、手术部位和范围进行比较.结果317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0.63%),均在术后6个月内声音恢复.恶性病变、双侧腺叶切除和病变部位于甲状腺背侧患者甲状腺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明显多于良性病变、单侧腺叶切除和病变在其他部位患者.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常与疾病性质、手术部位和范围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病理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次数及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分组,观察各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结果 21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有59例(2.7%)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恶性病变、多次手术及不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6.7%(33/492)、5.6%(15/267)、4.4%(39/891),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首次手术及显露喉返神经的1.5%(26/1688)、2.3%(44/1913)、1.6%(20/1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背侧病变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背侧病变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患者[13.7%(29/212)比2.9%(12/417),P< 0.01].结论 甲状腺恶性病变、多次手术可增加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风险,背侧病变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梁冬旭 《现代医院》2014,(11):43-45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样选取104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实验组),另一组予以甲状腺下动脉下方解剖暴露(对照组),术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相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两个方面,实验组显然更具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3±2.1)分,明显高于实验组的(2.1±1.0)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69%,p<0.05。结论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而言,其喉返神经损伤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0例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患者(显露组)及400例甲状腺手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显露组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1.2%,5/430),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0例,对照组分别为7例(1.8%,7/400)、6例(1.5%,6/400),两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安全、可行,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49例确诊为cNo甲状腺微小癌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包膜、组织学类型等因素与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49例患者中,11例发现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2.4%(11/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肿瘤直径与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于单侧或双侧、原发病灶数、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包膜、是否合并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以及组织学类型对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取肿瘤直径5、6、7及8 mm为截断值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肿瘤直径≥5 mm者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5%(10/26),<5 mm者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以6、7或8 mm为截断值进行分层分析时,组间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甲状腺微小癌具有一定的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直径≥5 mm的cNo甲状腺微小癌术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邱永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42-4343
目的 探讨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在某院进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对照组)及49例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实验组)的相关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暂时性甲低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血率、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验组中分别为2%、4%、2%,在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9%、14%、11%,两组数据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验组为8%、对照组为33%,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部术前血管彩超在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4例,均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颈部术前血管彩超显露喉返神经下甲状腺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X射线胸片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术前血管彩超能够有效避免甲状腺手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杜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06-607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量39.5±3.5mL,术后并发症中压迫喉返神经1例,声撕1例,无抽搐发生,无手术后出血.结论 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其分为发生组(n=14)和未发生组(n=82)。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白蛋白等,分析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1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4.58%。两组的性别、肿瘤直径、高血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年龄≥60岁、糖尿病、术前白蛋白<35 g/L占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术前白蛋白<35 g/L是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需加强围术期干预,以减少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1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对照组(甲状腺次全切术)与观察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各59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于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检测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甲状腺素-TT4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23.92±12.38 min)短于对照组(162.88 ±20.1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7.11 ±5.38 mL)少于对照组(116.37±11.58 mL),术后引流量(46.15±1.31 mL)少于对照组(56.72 ±2.6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TPO、TSH差异显著(P<0.05),TT3、T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17%(6/59),对照组为42.37%(2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9,P=0.00).结论 应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上动脉的判断与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所有6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准确识别并分离甲状腺上动脉,未发生喉上神经损伤.结论 只要紧贴甲状腺被膜仔细剥离,以甲状腺上级内侧小血管为基准,很容易识别其上下方的肾上腺动脉前支和后支.血管的准确分离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前检查以及分娩的孕产妇5 6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所有孕产妇均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组244例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 407例。比较两组孕期合并症、妊娠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以及TPOAb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5 651例孕产妇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44例,发生率4.32%。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甲状腺功能减退组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胎膜早破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胎儿畸形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升高是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05,95%CI:1.167~5.532),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1,95%CI:1.466~8.193),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8,95%CI:1.107~3.115),是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01,95%CI:1.359~4.422),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因素(OR=0.681,95%CI:0.218~0.887)。FT_4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保护因素(OR=0.671,95%CI:0.335~0.912),是胎膜早破的保护因素(OR=0.539,95%CI:0.167~0.899)。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导致不良妊娠结局,TSH水平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科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甲状腺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20例甲状腺肿瘤(良性15例,恶性5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术后声音嘶哑3例,低钙抽搐2例,1月内恢复,无复发,术后无呛咳、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出血;甲状腺癌5例,4例乳头状癌,1例未分化癌,复发1例,术后无呛咳、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低钙血症和出血.结论:遵循甲状腺肿瘤正确外科治疗原则能有效降低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甲状腺动脉分支结扎对减少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1983-2009年487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其中352例囊内结扎甲状腺动脉分支,135例行甲状腺动脉主干结扎,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术后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囊内甲状腺动脉分支结扎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42%(5/352),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0.56%(2/352);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2.27%(8/352)。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0.56%(2/352);甲状腺动脉主干结扎术后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6.67%(9/135),永久性损伤4.44%(6/135),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8.14%(11/135),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2.22%(3/135)。甲状腺动脉分支结扎与主干结扎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甲状旁腺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行囊内分离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结扎术可减少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中超声刀的应用体会,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应用超声刀对血管进行骨骼化为核心的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35例(超声刀组),并选择应用传统手术器械的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40例(传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腺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超声刀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腺体切除时间分别为(50.0±6.9)、(39.9±6.6) min,均短于传统组的(82.0±14.4)、(73.1±14.5) min;超声刀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7±10.9)、(17.7±9.3) ml,均少于传统组的(41.9±15.6)、(42.2±14.6) ml;超声刀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0.7±11.7)、(42.7±14.5) ml,均少于传统组的(53.9±17.5)、(61.8±22.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的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安全、可靠,具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的优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CT检查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4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结节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钙化、囊性变以及动脉期强化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对于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细菌感染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为临床该类患者预防感染发生提供可靠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收入治疗的112例腹腔肿瘤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18例)和未感染组(9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围术期输血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腹腔肿瘤患者患者中,术后细菌感染的有18例,感染率为16.1%;单因素分析显示,围术期输血患者术后感染16例,无输血患者仅感染2例;感染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3.2±82.7)min,无感染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5.6±56.3)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清白蛋白、术中失血量、手术部位、肿瘤分期等指标在有无感染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校正后发现,输血与未输血患者发生术后细菌感染的OR值为1.246(95%CI:1.147~1.354,P<0.05).结论 围术期输血是术后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腹腔肿瘤患者术中应减少术中出血,以降低患者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其中18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手术体位、病理分型、使用甘露醇及手术时间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4)、肿瘤大小(P=0.012)、脑积水(P=0.008)、脑萎缩(P=0.010)、手术体位(P=0.039)和使用甘露醇(P=0.030)6个指标与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8)、肿瘤大小(P=0.031)、脑积水(P=0.005)、使用甘露醇(P=0.023)为导致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使用甘露醇这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