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压控制好;对照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入室后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kg,咪达唑仑0.1mg/kg;治疗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人室后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咪达唑仑0.1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5min、30min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后HR、SBP、DBP分别由原来的(73.2±12.3)次/min、(123.4±17.4)mmHg(1mmHg=0.133kPa)、(79.2±10.3)mmHg升高到30min后的(89.5±14.4)次/min,(131.2±22.8)mmHg、(85.6±13.2)mmHg,增高较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氧饱和度对照组从用药前的(96.4±4.3)%变为30min后的(96.7±4.0)%,治疗组从(97.2±4.5)%变为(97.4±4.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适合作为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前用药,用药后患者血压更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廖霖  张帆  董美荣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76-1177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C)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50例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5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10min、气腹毕和术毕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结果A组气腹后10min HR(96.8±13.5)次·min^-1、SBP(142.5±14.3)mmHg、DBP(93.0±14.3)mmHg均高于麻醉诱导前(82.3±12.5)次·min^-1、(129.0±21.7)mmHg、(77.3±13.5)mmHg(P〈0.05—0.01);B组气腹后10min HR(84.0±11.0)次/min、气腹毕(76.3±9.0)次/min低于A组(96.8±13.5)次/min、(84.1±11.0)次/min(P〉0.05);B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6.5±1.5)min、拔管时间(11.5±1.4)min、术后恶心呕吐3例、术后8hVAS值(2.8±1.1)均低于A组(10.5±2.8)min、(25.2±9.5)min、12例、(5.4±2.1)(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于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需胃镜检查的患者2400例,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视情况静脉追加丙泊酚,观察操作时间、检查反应、清醒时间,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平均用药量:芬太尼0.08~0.16(0.10±0.02)mg,丙泊酚100~180(150±47)mg,维持用量0~60(42.5±11.73)mg,总用药量100~300(188.33±39.99)mg,胃镜操作时间2~10(4.6±1.5)min,麻醉时间5~19(9.35±4.99)min。全部病例麻醉诱导及维持效果满意,对胃镜的操作耐受良好。诱导后2minSBP、DBP、HR及SpO2均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结束5min回升。结论胃镜检查前联合应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咪哒唑仑对区域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102例区域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咪哒唑仑联合布托啡诺镇静,对照组给予咪哒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结果(1)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2)实验组MAP,HR和SPO,在围手术期基本稳定(P〉0.05),对照组术中MAP和HR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MAP:实验组(87.0±13.3)mmHg,对照组(98.2±18.2)mmHg;HR:实验组(89.5±13.4)次/mine,对照组(81.2±16.5)次/mine)(MAP:t=4.537,P〈0.05;HR:t=4.537,P〈0.05)。结论咪哒唑仑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区域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异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高血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Ⅲ级患者56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分为丙泊酚组(38例)和异氟醚组(18例)。两组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1mmHg=0.133kPa)以下,进行腹部手术,并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的方式,其中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异氟醚组采用异氟醚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结束后(T2)、气管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异氟醚组患者血压在T4时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其他时段略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p[(6.5±0.8)min]短于异氟醚组[(8.3±0.7)min],且异氟醚组有3例(16.7%)躁动患者,而丙泊酚组无躁动者(0.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深麻醉下拔管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HR稳定、血压平衡的优点,且丙泊酚的疗效要好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6.
张士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7):2628-2629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单独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行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组)和B组(芬太尼+丙泊酚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继而给丙泊酚2.5mg/kg,B组患者缓慢注射芬太尼0.1汕∥kg,2ra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观察比较两组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意识消失和苏醒时间、生命体征、体动,严重呼吸抑制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各时间点HR、MAP、SpO2以及意识消失时间、呛咳、肢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意识消失时间为(30.2±7.7)S,与B组的(30.0±6.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5,P〉0.05),但A组意识恢复时间为(5.3±2.2)min,短于B组的(6.7±1.8)min(江1.067,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单独麻醉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尤痛胃镜检查上均是可行的,单独使用丙泊酚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苏芬太尼在无痛宫腔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丙泊酚组( D组)30例和苏芬太尼+丙泊酚组(S组)30例,D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和丙泊酚2 mg/kg麻醉,S组给予苏芬太尼注射液0.1μg/kg和丙泊酚2 mg/kg麻醉,监测麻醉前、给药2 min、苏醒时的SBP、DBP、HR和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及体动反应的发生例数,观察出现呼吸抑制、术中体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给药2 min后SBP、DBP、HR和SpO2较麻醉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间麻醉前、给药2 min后和苏醒时SBP、DBP、H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唤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5、0.533、0.663、0.404、0.612,均P>0.05);S组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呼吸抑制比例明显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5.192,均P<0.05)。结论地佐辛或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可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麻醉,镇痛效果良好,但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麻醉医师应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拟行下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自酚辅助骶管麻醉。观察麻醉前、术中及术后10rain的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HR均较麻醉前明显上升,术后10min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118.6±6.7)mmHgVS(133.8±6.8)mmHg,P〈0.05],与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6±6.7)次/minVS(117.2±6.5)次/min,P〉0.05];两组患者术中MAP均较麻醉前上升,术后10min观察组MAP下降至麻醉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4.6±3.7)mmHgVS(76.8±6.9)mm Hg,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0minSpO2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40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40例,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三组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的MAP、HR、SpO2,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腹痛情况等。结果 A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苏醒后30 min下腹痛VAS评分分别为(3.8±1.0)min、(4.64±1.1)min、(111.0,4±14.5)mg、5.0%、10.0%、7.5%、(1.0±0.9)分,B组分别为(3.9±1.1)rain、(4.7±1.2)min、(108.9±13.6)mg、7.5%、45.0%、27.5%、(4.4±1.9)分,c组分别为(5.0±1.1)min、(5.8±1.2)rain、(137.3±18.7)mg、42.5%、15.0%、5.0%、(5.0±1.7)分,A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B组(x。=12.29,P〈O.05);A组、B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的体动反应发生率评分均优于c组(t=5.11、4.47,4.67、4.10,7.03、7.76,3.25、2.16,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术中呼吸抑制较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4.5岁,体质量23kg,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术前无遗传病史,无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2mg、苯巴比妥钠0.03g。患儿入室不合作,肌内注射氯胺酮110mg。入室开通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麻醉前BP140/85mmHg(1mmHg:0.133kPa)、HR121次/min、SpO2,100%。马来酸咪达唑仑片2mg,芬太尼0.15mg,阿曲库胺12mg,丙泊酚45mg诱导,予以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术中用芬太尼和阿曲库胺维持麻醉。手术顺利,历时35m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于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需胃镜检查的患者2400例,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视情况静脉追加丙泊酚,观察操作时间、检查反应、清醒时间,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用药量:芬太尼0.08~0.16(0.10±0.02)mg,丙泊酚100~180(150±47)mg,维持用量0~60(42.5±11.73)mg,总用药量100~300(188.33±39.99)mg,胃镜操作时间2~10(4.6±1.5)min,麻醉时间5~19(9.35±4.99)min.全部病例麻醉诱导及维持效果满意,对胃镜的操作耐受良好.诱导后2min SBP、DBP、HR及SpO2均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结束5min回升.结论 胃镜检查前联合应用芬太尼和丙泊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黄富  梁梅英  梁永祥  张定秀 《安徽医药》2014,(12):2368-2370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给予局部表面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诱导麻醉,记录术前及术中MAP、HR及SpO2的变化;评价麻醉效果;调查知晓率及满意度及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例插管失败,观察组均完成检查。术前血压( MAP)、心率( HR)及血氧饱和度( SpO2)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MAP、HR最高值及SpO2最低值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MAP较术前降低(P<0.05),而HR及SpO2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MAP及HR较术前升高,SpO2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19-12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的HR、SBP、DBP、和SpO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T1、T2、T3时的HR、DBP及S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01±1.80)min、(7.13±1.62)min和(10.48±1.41)m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5%(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行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患者术前情况评比分析(ASA)I-II级早孕妇女,常规禁食>8h,单纯予以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意识消失时间,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和副作用,监测收缩压(SBP),舒张(DBP),心率(HR),呼吸率(RR)和SpO2。结果:所有患者苏醒完全,无手术记忆。注药后1min起SBP,DBP即明显下降(P<0.05),10min后有所缓解(P>0.05),注药后5min HR明显减慢(P<0.05),但每次大于等于60次;大多数患者SpO2,维持在96%-100%,2例发生呕吐,结论:单纯用丙泊酚静脉全麻简单安全,起效快,苏醒质量好,用于人流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鞍麻、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在盯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成三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鞍麻、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的方法。观察术前、术中的镇痛、肌松效果,监测术中的HR、MAP、SpO2变化。结果鞍麻、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的优良率分别是95%、87.5%、82.5%。鞍麻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组;而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三组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均无显著变化。鞍麻麻醉前HR、MAP、SpO2分别是(88.6±10.5)、(12.3±1.4)、(95.4±2.5);麻醉后分别是(93.5±15.3)、(10.5±1.2)、(97.5±1.5)。骶管阻滞麻醉前HR、MAP、SpO2分别是(89.9±11.2)、(12.1±1.6)、(95.6±2.6);麻醉后分别是(86.4±16.8)、(10.7 ±1.5)、(97.7±0.2)。局部麻醉前HR、MAP、SpO2分别是(87.5±11.3)、(11.8±1.7)、(96.2±2.3):麻醉后分别是(92.4±18.4)、(10.9±1.8)、(98.7±0.8)。结论在肛肠手术中应用鞍麻止痛完全,肌松满意,内脏牵拉反射轻,比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好,且操作简单,麻醉稳定、风险小,是肛肠手术的良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完全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术前进行常规访视,不用药;咪达唑仑组术前进行常规访视,术前30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组(PIM组)按照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术前访视,术前30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术前1d8:00及入室后即刻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ATⅡ)与IL-6水平,记录MAP、HR和SpO2值,并行自行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AI)、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评分。结果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人室后即刻的MAP、HR值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对照组:MAP:(98.2±7.9)VS(85.5±7.3),HR:(93.5±10.2)vs(80.6±7.4);咪达唑仑组:MAP:(91.5±8.2)VS(84.8±6.2),HR:(85.0±11.2)VS(79.2±8.2),P〈0.05或P〈0.01]。对照组入室后即刻的s—AT和AVAT值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S—AI:(67.9±6.4)vs(61.3±4.2),AVAT:(69.5±6.7)VS(60.6±3.4),均P〈0.05],PIM组较术前基础值则有显著性降低[S—AI:(53.1±4.8)vs(62.8±4.0),AVAT:(50.8±5.2)VS(61.4±3.2),P〈0.05]。对照组入室后即刻的血清ACTH、皮质醇、ATⅡ和IL-6值较术前基础值均有显著增高[ACTH:(29.5±6.2)VS(18.4±2.9),皮质醇:(198.5±15.0)VS(106.4±10.5),ATⅡ:(66.2±11.0)VS(50.0±8.5),IL-6:(189.3±18.5)vs(102.4±13.2),P〈0.05或P〈0.01],咪达唑仑组的皮质醇、IL-6值也有明显增高[皮质醇:(152.4±12.2)vs(108.2±11.7),IL-6:(161.0±15.3)VS(106.5±12.0),P〈0.05],PIM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不失为一种调控手术患者术前急性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咪迟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逸唑仑剧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130例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丙泊酚组65例与七氟烷组65例,观察两组入室后(T0)、插管即刻(T1)、切皮时(T2)和手术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时刻HR基本相对稳定;T2与T0时MAP[丙泊酚组为(107.32±12.55)mmHg、(89.38±7.83)mmHg,七氟烷组为(107.15±11.37)mmHg、(88.65±7.6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8、10.91,均P〈0.01);丙泊酚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七氟烷组[分别为(5.45±3.25)min、(6.58±3.28)min、(8.67±3.85)min与(14.78±5.93)min、(19.73±7.34)min、(24.15±7.54)min](t=11.12、13.19、14.74,均P〈0.01);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术后24h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31%(8/65)和63.08%(4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类似,均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考虑到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建议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静吸复合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3mg/kg、静吸复合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诱导后,置入LMASupreme喉罩行机械通气。咪达唑仑组应用0.1—0.2mg/(kg·h)咪达唑仑持续输注,静吸复合组1%~3%七氟醚持续吸入。2组均分别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4ug/(kg·min)、罗库溴铵0.15mg/(kg·h)维持麻醉。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置入喉罩前1min(T1)、置入喉罩即刻(T2)、股动脉穿刺时(T3)、动脉瘤栓塞时(T4)、拔除喉罩即刻(T5)、拔除喉罩后10min(T6)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评估患者拔除喉罩后改良Geller和Freye清醒评分情况。结果与T0比较,2组患者T1~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明显下降[咪达唑仑组(78±10)、(76±13)、(77±9)、(79±11)mmHg(1mmHg=0.133kPa)比(97±11)mmHg;(71±6),(69±5)、(70±9)、(72±10)次/min比(83±10)次/min;静吸复合组(70±12)、(73±12)、(73±15)、(72±12)mmHg比(98±10)mmHg;(69±9),(70±6)、(70±8)、(71±5)次/min比(80±9)次/min](均P〈0.05),与静吸复合组比较,T1时咪达唑仑组MAP升高[(78±10)mmHg比(70±12)mmHg](P〈0.05),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以及清醒评分达6分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组[(2.9±0.6)min比(7.1±1.3)min、(4.1±1.2)min比(12.7±2.2)min、(6.1±1.4)min比(15.3±3.1)min](P〈0.05),拔除喉罩后清醒评分咪达唑仑组低于静吸复合组[(0.3±0.1)分比(0.6±0.1)分,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控性好,苏醒快速、完全、平稳。  相似文献   

20.
汤庆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84-2486
目的:分析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妇产科门诊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R、HR、SaO2和平均动脉压( MA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后的R、HR、SaO2、MAR最低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8、9.917、9.476、4.458,均P<0.01);观察组麻醉后的R、HR、SaO2、MAR最低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t=4.467、9.351、2.999、3.979,均P<0.01);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4.435、6.017,均P<0.01);两组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门诊手术的麻醉中,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具有麻醉效果较好,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