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得知,此系仲景用治太阳病发汗后,阳气外泄,脾气亏虚,气机升降失调,出现腹部胀满的一张方子.笔者在临床上常以此方(略事加减)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腹胀,均可收效.例如:急性胃肠炎吐泻,舌淡苔白,属脾阳失运的患者,每服此方二、三剂而愈.肠梗阻手术后腹胀、纳少,大便或秘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药:旋覆花、枳实各15g,代赭石30g,半夏、党参各10g,厚朴12g,炙草9g,生姜3片。出血重者加小蓟,侧柏炭;大便硬结者加大黄、二丑;兼阴虚者加太子参,知母。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少量多次频服。 治疗结果:服药1~2剂呃逆止为显效,共16例;服  相似文献   

3.
仲景方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增强 《北京中医》2003,22(5):22-22
失眠案李某某 ,男 ,6 8岁 ,于 2 0 0 2年 10月就诊。失眠5个月 ,甚至彻夜不眠 ,服镇静催眠药效果不佳 ,甚是痛苦。查见舌质淡 ,苔白腻 ,脉濡滑。患者素日脘腹痞闷 ,嗳气频作 ,甚至恶心呕吐痰涎 ,头晕目眩 ,心烦不安 ,身疲乏力 ,纳呆肢懒。辨证为胃虚痰浊中阻 ,虚气上逆 ,扰于心神。治宜和胃化痰 ,降气安神。方用旋复代赭汤加味 :旋复花 布包15g ,代赭石3g ,半夏 9g ,云苓 15 g ,炒枣仁 2 0g ,远志 10 g ,厚朴10g ,陈皮 10 g ,枳实 10 g ,生姜 15 g ,炙甘草 5 g ,大枣5枚 ,水煎服。服药 5剂 ,嗳气呕吐、脘腹痞满症状减轻 ,食欲增加 ,睡眠好转…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81年以来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66例,取得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66例中,男17例,女49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1~30岁20例,31~40岁27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4例。发病原因:肝郁气滞者44例,忧愁思虑者10例,工作劳累者6例,咽异物史2例,酒后发病4例。2治疗方法半夏厚朴汤:半夏12g,厚朴9g,苏叶6g,茯苓12g,生姜9g。酌加制香附、枳壳、佛手、旋复花以增强理气开郁,化痰降逆之效。临床加减:若肝郁气滞者可合柴胡疏肝散;情志抑郁者可合越鞠丸;肝郁脾虚者应以四君子汤为主,减量用半夏厚朴汤。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疗效观察改善;无效:…  相似文献   

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肝癌腹胀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患者临床症状繁多易变,特别是肝癌介入灌注化疗栓塞后,多出现腹胀、纳差、肝区疼痛、发热,苦不堪言。笔者近年采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肝癌并发腹胀7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观察住脘肝癌患者73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有乙肝病史;38例嗜酒者行CT检查均见肝占位;68例A FP(甲胎蛋白)>500ng/m l,均伴有腹胀。1.2治疗方法采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渗汤加减:厚朴20g,生姜20g,半夏12g,炙甘草6g,人参6g。伴腹水者加大腹皮20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10g。…  相似文献   

6.
患者某,56岁,2014年3月6日因咽喉不适1月余就诊.自诉咽喉深部不适,如有异物感,吞咽时有轻微的刺痛,而刺痛部位游走不定.查体:咽喉部未发现明显异常.舌苔白腻,脉弦迟.中医诊断为“梅核气”,属痰凝气阻证,治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遂给予半夏厚朴汤原方:法半夏15 g,厚朴15 g,茯苓20 g,紫苏叶10 g,生姜5片.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用5剂后,咽喉异物感明显好转,吞咽时咽喉部刺痛也消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笔者自拟祛痰通便汤辨治顽固性便秘数十例 ,取得满意疗效 ,举例如下。女 ,45岁 ,1 998年 3月 1 5日诊。自述大便秘结1 5年 ,每 1 0余日一次 ,便时艰难。平素胸闷 ,脘腹痞满 ,甚时喘促 ,头晕目胀。曾屡服通便之剂 ,皆无疗效。诊见形体肥胖 ,舌质淡红 ,苔黄厚 ,脉滑数。治以祛痰逐饮 ,宣通气机。祛痰通便汤 :牛蒡子 1 2 g,白芥子 9g,胆南星 1 2 g,陈皮 1 0 g,半夏 9g,茯苓 1 2 g,杏仁 1 2 g枳壳 1 2 g,柴胡1 2 g,川芎 1 2 g,生甘草 6 g。水煎服 ,日 1剂 ,3剂。 3月 1 9日二诊。自述痞满明显减轻 ,大便通畅。以上方继服 6剂。 3月 2 6…  相似文献   

8.
田瑞曼 《河南中医》2012,32(8):965-96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太阳病汗后脾虚气滞腹胀满证。因本方乃补三消七之剂,故临床应用本方的关键是对药量的把握。若属虚少实多以气滞为主之患者,则可使用本方治疗,而不可但见脾虚腹胀即用理中汤。  相似文献   

9.
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气郁寒痰型梅核气的基本代表方,但并非能通治所有证型的梅核气,只有分型辨治梅核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 气郁寒痰证 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因情绪异常诱发或加重,或胸闷,或胸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辨为气郁寒痰证,治当行气解郁,温化寒痰;可选用半夏厚朴汤与半夏散合方:半夏24g,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桂枝、生甘草各10g.若咽喉不利者,加牛蒡子、桔梗,以开窍利咽;若咽中有痰者,加白芥子、陈皮,以理气化痰利咽;若气郁者,加青皮、木香,以疏肝行气降逆等.  相似文献   

10.
半夏厚朴汤 ,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由半夏一升 (9g) ,厚朴三两 (12 g) ,茯苓四两(12 g) ,干苏叶二两 (6 g) ,生姜五两 (9g) ,共 5味药所组成。以水七升 ,煮取四升 ,分温四服 ,日三夜一服。主治气滞痰凝 ,咽中如有炙脔 (肉块 ) ,咯之不出 ,吞之不下 ,舌苔白滑 ,脉弦滑。方中半夏辛温体滑 ,化痰降逆 ;厚朴辛苦性温 ,行气散结 ;苏叶宣气开郁 ;茯苓渗利痰浊 ;生姜化痰散逆。共奏化痰降气 ,开郁散结之功。《金匮方歌括》元犀按云 :“方中半夏降逆气 ;厚朴解结气 ;茯苓消痰 ;尤妙以生姜通神明 ,助正祛邪 ;以紫苏之辛香 ,用散其…  相似文献   

11.
半夏厚朴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颈淋巴结肿大患者,男,35岁,农民,颈部淋巴结肿大年余,时大时小,曾用多种抗痨药物治疗无效,近日肿块明显,按之活动,质硬不疼,咽喉不利,忧郁寡欢,舌淡、苔白腻、脉沉,证属瘰疠,由情志抑郁、气滞痰凝所致,治以疏郁化痰,软坚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姜半夏9g、厚朴9g、云苓15g、生姜6g、苏梗9g、夏枯草12g、香附4g、益母草15g、连翘12g,以上方为基础稍是加减,共服药20剂,诸证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颈淋巴结肿大,属祖国医学“瘰疠”范畴,多由气郁痰炎互结所致,疏郁化痰,软坚散结解毒是其治法,半夏厚朴汤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加夏枯草、连翘、香附…  相似文献   

12.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五味药组成。方中厚朴苦温,行气而不破气,善消腹胀;生姜辛温宣散,走而不守;半夏开结降逆:人参、甘草补脾胃,是补而不壅,消而不伤,消补兼施之剂。笔者用其治多例慢性肝炎效果良好。现介绍病案一例如下:曾某某,男,48岁,农民,1984年1月23日就诊自述于1981年患过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服中、草药,黄疸消退,自以为痊愈。近半年来,自觉精神不振四肢无力,胸闷腹胀,右少腹隐痛,纳呆厌食,肠鸣便溏,日2—3次,小便色黄,巩膜无黄染,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沉弦,在多处服中药疏肝理气,清利湿热之剂效果不显,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7单位,凡登白试验直接双相、  相似文献   

13.
高老行医40余载,学验俱丰。余有幸跟师临床,耳濡目染,受益匪浅。今拟就高老临床擅用之辛开苦降法略要介绍如下。基本方药:黄连6g,黄芩、蔻仁各6g~9g,制半夏、茯苓、陈皮、枳实各9g,厚朴12g。水煎,分2次~3次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4.
胃痛     
洪某,女,四十八岁。胃痛月余,中脘及两胁按之板实不柔,时唾清涎,四肢寒冷。脉来濡滞,舌苔白滑,二便如常。前医用姜、附、术、草数剂,未愈。此系中阳虚餒,浊阴窃据之候。前药补阳固守有余,而通阳不足。阳不通,则浊阴不降,故疼痛难已,治宜苦辛通降、通阳泄浊,庶阴阳各归共道,則疼痛自止。拟大建中湯去飴糖,合半夏厚朴湯与服。处方:党参、薤白各三錢,炮姜、苏梗、厚朴、半夏各二錢,茯苓四錢,蜀椒一錢五分,丁香一錢,生姜自然汁五滴。服一剂,  相似文献   

15.
除胀排气汤在妇产科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除胀排气汤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患者 1 0 0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 0 0例 ,年龄 2 0~ 56岁 ;其中行剖宫产者 44例 ,子宫切除术者 32例 ,宫外孕手术者 1 1例 ,卵巢肿瘤摘除术者 1 3例。上述手术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治疗方法自术后 6小时开始服用除胀排气汤 ,其处方为 :党参 30 g、白术 1 2 g、厚朴 1 2 g、枳实 1 2 g、陈皮1 2 g、木香 6g、当归 1 2 g、甘草 6g,未灌肠者加大黄1 0 g。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术后 36h内排气 ,无腹胀 ;有效 :术后 36~ 48h内排气 ,无腹胀或仅见轻…  相似文献   

16.
例1:王某,男,32岁。患糖尿病5年余,应用胰岛素治疗,近1年来腹泻便秘交替,l周前因饮食不节出现院腹胀满,腹部隆起,叩之如鼓,喷气,呕吐,乏力,舌谈,苔白,脉弦细。查血糖10.Zmmol/L。诊断为糖尿病胃轻庆.还清脾虚气滞。治宜健脾理气除胀。方用厚朴生姜甘草半是人参场:厚朴159,生姜129,半夏129,党参109,甘草109。每日1剂,水煎服。互剂后腹满城,呕吐止,再2剂而愈.例2:秦某,男,65岁。患糖尿病3年余,近10日出现腹胀难忍,午后尤重。恶心不能进食,暖气,大便5日一行,质较,伴气短赖言,面色萎黄,舌暗淡,苔白,脉…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新用--姜树民教授治疗"休作有时"疾病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荣 《国医论坛》2004,19(6):11-11
胡某,女,30岁。幼时曾患咳喘,成年后每遇风寒即发,常于夜间加重。近日来,每于凌晨5时许咳喘定时发作,喘息不能入睡,服中西药物治疗寸功未收,特求治于姜教授。诊见患者舌体稍胖,苔白,脉沉滑。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0g,半夏10g,甘草5g,牡蛎30g,生姜9g,大枣4枚。日1剂,水煎服。仅服1剂,次日凌晨5时许醒后喘息未再发作,服至2剂时眠佳晨安。先后共服3剂,多年宿疾竟获痊愈。  相似文献   

18.
李杰 《陕西中医》2007,28(9):1239-1239
1偏头痛 李某,男,45岁,干部。2001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左侧偏头痛二月余,疼痛为发作性胀痛,伴有恶心、视物不清及头晕,但头晕时无周围屋物旋转之感。每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且时间不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少阳头痛。方用本方加减:柴胡24g,半夏、茯苓、葛根各12g,党参、生姜各9g,大枣4枚。水煎分二次服。3剂。二诊:患者服上药3剂之后头痛即止,也不再头晕。但视物仍觉模糊,视力容易疲劳,  相似文献   

19.
彭巍 《河北中医》2001,23(5):356-357
半夏厚朴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 ,由半夏 1升 (12g) ,厚朴 3两 (9g) ,茯苓 4两(12g) ,苏叶 2两 (6g) ,生姜 5两 (12g)所组成。主治妇人七情郁结 ,气滞痰凝 ,而致咽中如有炙脔 ,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半夏厚朴汤方中取半夏化痰浊 ,降逆气 ;厚朴散气结 ,消痰凝 ;苏叶芳香走窜 ,宣气散郁 ;茯苓渗利痰浊 ;生姜消痰散结。诸药合用 ,共奏化痰降逆 ,理气散郁之功。笔者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外感寒邪、痰浊内蕴之多种见证 ,屡获良效。兹举验案 5则如下。1 痰浊痹胸 ,外感风寒彭某 ,男 ,5 0岁 ,干部。 1990 - 11- 12初诊。素体…  相似文献   

20.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伤寒论》,本人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部份胃炎、胃溃疡患者,每获佳效。现举治验二则如下:例1.顾××,女,26岁。1982年12月4日诊。食后脘胀不适二月余,噫气太息,纳谷不馨,精神不振,头昏体倦,白带时多,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某市医院钡透诊为胃溃疡。恙由中虚气滞,脾失健运。治以朴姜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